英特尔至强6双线作战,144个能效核围堵Arm

英特尔至强6双线作战,144个能效核围堵Arm
2024年06月11日 18:28 雷锋网

拥有26年品牌历史的英特尔至强,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改变,产品线从1个变为2个,产品命名也随之改变。

“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简化为“至强”,最新一代至强6,拥有性能核(P核)以及能效核(E核)产品。

本月发布的是144核心的至强6能效核产品,今年第三季度至强6性能核产品也将发布。

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看待英特尔的拳头产品至强发生的改变,这既是应对客户需求的顺势而为,也是面对市场竞争的主动调整。

无论如何,这对于那些想要构建以Arm CPU为基础设施的公司来说,至强6能效核产品无疑是一个好选择,毕竟生态是最不能被忽略的因素。

为什么有能效核和性能核?

对于芯片公司来说,用一个微架构和一款芯片去满足尽可能多的市场,才有利于实现商业成功的最大化。

云计算出现之前,英特尔确实这样做并取得了成功,每一代产品,凭借强大的单核性能,至强能满足传统服务器对CPU的需求,酷睿满足PC市场游戏和办公的需求。

但云计算和生成式AI的兴起,对CPU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数据中心客户不同的需求。AI的增长非常明显,与其对应的是非常高的性能需求以及对内存、吞吐速度和带宽的较高要求。”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说,“另一个方向是云计算的微服务,这对每个核的性能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对服务的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移动运营商,航空公司客服短期内需要应对非常大量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诉求,英特尔至强6拥有了2个产品线,也就是性能核P核以及能效核E核。

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客户,比如设计、大数据、AI推理、游戏等,可以选择至强6的P核产品。E核主要面向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化网络功能、分布式数据分析、内容分发网络,以及消费者数字服务等应用。

“硬件厂商或者客户使用会比较方便,因为至强6的两个产品线共享同一个底层平台,在服务器里可能是同样一块板子,可以插拔不同型号的CPU。”陈葆立指出。 

144核的至强6能效核有多重要?

英特尔在数据中心CPU市场的份额依旧在首位,但英特尔面对着来自AMD和Arm的压力。

AWS自研的96核Graviton4、阿里自研的128核倚天710都是Arm服务器CPU的代表,凭借多核高能效,Arm服务器CPU赢得了云服务提供商的欢迎。

144核的至强6看起来就是围堵Arm服务器CPU的产品,不过陈葆立对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说,“至强6能效核数多,所以会让人觉得核Arm架构的服务器相似。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对标哪一款产品,主要是从最终用户需求出发,针对高密度及高核数微服务的需求,推出能效核产品。”

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基于Intel 3制程工艺,凭借高核心密度及出色的每瓦性能,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成本。”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至强能效核产品线总经理Ryan Tabrah表示,“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具有显著的密度优势,对于有产品迭代需求的用户来说,可以3:1的比例进行旧系统替换和机架整合,这将大幅减少计算集群功耗并显著降低碳排放,加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实现同等算力,至强6相比第二代至强,只需要1/3的CPU数量。

至强6兼顾性能与能效优势,典型的媒体转码工作负载,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有4.2倍的机架性能提升和2.6倍的每瓦性能提升。在媒体处理、网络处理、微服务等方面,也都有2-3倍的性能提升。

服务器的寿命是4-5年甚至更长,所以如果是5年前购买了第二代至强,更新至至强6能效核的性能及能效都显著提升。

对于互联网及云计算的客户,更关注的是对比第五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性能。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到,至强6780E能效核对比双路第五代至强白金8592C+在通用计算、数据库、网页、媒体、网络应用中都有性能优势。

在英特尔至强最新的产品路线图里,至强 6700系列是对原来可扩展平台的延续,不仅具有最大的灵活度,也能够运行非常广的业务种类。

至强 6900系列是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性能密度及TCO进行优化。无论是6700还是6900都拥有能效核和性能核产品。

英特尔技术专家介绍,至强性能核包含了如AVX-512、AMX的向量、矩阵运算单元,为高并发,特别是AI、科学计算类的业务提供了非常好的性能。

能效核针对一些功能进行了简化和裁剪,比如没有AVX-512和AMX的功能,同时针对L2 Cache也有所调整,性能核每个核是2M,能效核平均每个核是1M,L3的容量也不一样。

通过这些裁剪,每个能效核所占的硅片面积大幅度降低,同时功耗所有减少。所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在同样的芯片面积或是功耗的框架下,提供更多的核心数量,也就可以用更多的核心数量来达到更高吞吐量。”英特尔技术专家表示。

技术专家还介绍,封装层面,至强6的设计理念有了变化,并不是简单的把芯片的大小一分为二,而是按照功能块进行划分。

中间的计算die,上下两部分都是I/O die,对密度要求不高,使用Intel 7相对成熟的工艺来做I/O die,而计算die对计算密度及核心逻辑密度要求比较高,采用最新的Intel 3制程工艺。

针对DDR5(双倍数据速率)、PCIe 5(外围组件快速互连)、UPI(超级通道互联)和CXL(开放式互连标准),至强6700与6900系列有代际改进,包括:

  • 6700系列产品提供高达1.4倍的内存带宽(P核中采用双路MCR内存和DIMM内存模块),可单次处理更大量的数据。相较于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I/O带宽提升了1.1倍,为数据吞吐提供了更快、更高效的传输系统。

  • 相较于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6900系列产品的插槽间带宽提升高达1.8倍。这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通信能够更快、更高效,从而显著提升要求严苛的工作负载性能。

  • 6700和6900系列产品均支持CXL 2.0的Type 1、Type 2以及Type 3设备。新标准将使计算机与加速器、内存扩展器和其他设备等组件更容易地进行连接与通信。

至强6能效核产品能否获得客户认可? 

多核和高能效增强客户信心

至强能效核产品更像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盾,它对于英特尔是新的产品线,但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产品,至强能效核的发布能够最大程度留住客户,并增强客户对英特尔的信心。

英特尔技术专家对雷峰网表示,“X86服务器还是有很大的生态优势,绝大部分数据中心的负载其实都是基于X86,这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

“不用超线程之后,对于我们的云服务更加友好。”至强6能效核新品发布会上,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刘涛表示。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说,“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最多包括144个不超线程的物理核,物理核单线程设计,非常有效的减少了资源争抢,既能够满足单线程任务的性能需求,又能够避免任务运行时的性能抖动,同时又通过超多核心满足了大规模分布式的总并发需求。”

金山云发布了搭载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金山云第九代高效型云服务器SE9,在计算、网络、存储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度优化,可大幅提升核心密度及关键工作负载运行效率。

南大通用分享了其专门针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比所打造的分布式逻辑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借助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多核能力以及在工艺与微架构方面的创新升级,帮助用户提升业务部署密度及单节点性能。

记忆科技基于英特尔至强6独特的创新设计,将“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贯穿至其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兼具“高算力”与“低能耗”的高能效数据中心发展。

电商公司Ebay用至强6产品做早期测试,相比现在使用的第三代至强有90%的性能核功耗比的优势。

数据库公司SAP做早期测试,用至强6 E核的产品运行其软件,相比之前同样的工作负载可以节省60%的电。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分享,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接近2700亿度电,预计到2025年会翻倍,达到4000亿度电。目前三峡大坝每年的发电总量大约在1000亿度左右,这意味着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能耗约等于4个三峡或葛洲坝的发电总量。

降低数据中心的PUE需求,也是选择至强6能效核产品的关键。

“很多客户部署服务器是按照100%的利用率部署的,而服务器利用率最多是在20%-80%之间。利用率的甜点区间是40%-60%。”Ryan Tabrah说,“我们从客户那里获得反馈,使用至强6之后,部署服务器时不仅可以让服务器利用率更加高效,同时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工作负载要求,可节省最高达280瓦的功耗,这对市场中各行各业的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和表现。”

接下来就可以等待至强6性能核产品第三季度的发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