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前这些事情不要做 否则检查就白做了

体检前这些事情不要做 否则检查就白做了
2024年06月11日 15:13 快科技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每次去医院体检,都无疑是一场重大的祈福现场。

一边祈祷,报告单里的各项指数都能保持正常,不要飘红;一边期望,体检时能尽量少遇到一些脱裤在内的令人尴尬的项目。

虽然内心忐忑,但体检却是非做不可的。而去医院体检,除了做好心理建设,其实也有许多必须要注意的准备事项。

衣物篇

1、穿着上选择尽可能轻便、宽松的服装

体检离不开心电图检查,它可以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等进行筛查。做这项检测时,连着电极的夹子会轻轻夹住四肢,而胸部也需要被吸球固定好位置。

这就意味着,你要露出胸部、手腕、脚踝,如果穿着相对繁琐的服装,比如连衣裙、连裤袜或者更复杂的服饰,脱衣都要忙半天。

当然,要注意的可不只是女性。男生很爱穿的束脚裤也会在检查时带来不便。这种裤子不仅被女朋友嫌弃,也可能被医生“嫌弃”。也不只是裤子,任何太过紧身的衣服都一样。

2、仔细检查身上是否有金属配置

做磁共振前,要对身上的每一处衣物进行检测,无论是裤链、内衣中的金属圈还是金属假牙,都不要带进去。

磁共振能精确地对人体内的器官和组织进行成像,但它的检测过程,都是在强大的磁场中进行的,如果金属进入,则会像被吸铁石吸引一样卷入机器里,带来意外。

如果佩戴了假牙,假牙在影响下会生热,损伤口腔。有人可能会想买个吸铁石挨个检查一下,但其实,吸铁石能吸引的金属只是少数。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穿戴没有任何挂件和配饰的衣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运动裤松紧带尾端的配件,也可能是金属制成的。

3、在检查前不要做美甲,若有,要及时卸掉

在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被检测者往往处于深度镇静或麻醉状态,为了判断是否氧合充分,麻醉医生会在被检测者的手指上戴一个指脉氧小夹子,用来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有异常情况,医生就可以及时处理,保证安全。

美甲现在早已超过二十年前的“纯粹涂指甲油”,不但要铺上一层建构,还可能会配上穿戴甲,再在上面沾上各种各样的配件。这些东西会对光线的透过造成阻碍,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而像是深色的美甲,对结果的影响就更大了。为了检查的准确,也为了钱包,最好在检测之后再去做,毕竟,做一次美甲现在也挺贵的。

同时,切记不要化妆和佩戴隐形眼镜,它俩都像是一层面具,会遮盖住被检测者的真实情况。

饮食篇

1、做肝脏相关项目前,不要饮酒

饮酒会影响血液中的相关指标以及肝的转氨酶和血尿酸水平,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

2、做粪便隐血试验前,不要吃含血的动物内脏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在学校领到一个小瓶子,回家装便便的经历。粪便检测虽然尴尬,但能筛查出有无肠胃炎、肝病、消化道肿瘤等等。

而猪肝、鸭血等含血的动物内脏,却可能会改变你的粪便检查结果,让其呈现出假阳性。

3、做空腹项目前绝对不要吃饭,尽量不要喝水

在做肝功能、血脂、腹部超声、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以及胃肠镜检查前,要保证空腹 8 小时,而在做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血脂和腹部超声等项目的检测前,则需要保证当天不要饮水,如果需要服药,则可以微量饮水,在 100ml 以内。

4、各类高热量、高脂肪、高嘌呤与高糖的食物都尽量避免摄入

如奶茶、蛋糕、碳酸饮料等高糖食物,会影响血糖的检测,而海鲜、火锅、牛羊肉汤则会影响人的尿酸值。

体检,是要检测人的身体状况,这些食物会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改变身体内的某个数值,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为了检查的准确性,在检查前三天,最好保持清淡饮食,管住嘴巴。

行为篇

1、不要做剧烈运动,也不要熬夜

每次运动后,血压和心率都会发生变化,不但促进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也会消耗人体能量,影响血糖水平。而熬夜也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为了检测的精准性,在体检前三天,最好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2、女性注意推算月经周期来确定尿检的时间

经血的通道没有括约肌,所以不是想忍就能忍住的,为了结果准确,一定要仔细推算月经周期,再去确定何时进行尿检。

但要注意的是,月经周期,不是以月为单位,而是以上一次月经到这一次月经各自首次出血的那天开始计算。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都在 21 天到 35 天之间。

3、拒绝体检羞耻

疾病尤其是妇科类疾病,让许多人对体检这件事有了心理阴影。同时,一些男性朋友可能还会对肛门指检等项目有排斥心理,但它却能帮助医生诊断直肠癌、直肠以及前列腺等地方的多种疾病。

体检的目的正是让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再恶化。对于许多医生而言:你并不是职场上意气风发的“都市丽人”,也不是酒桌上谈天谈地的“大家长”,而只是平等的患者。

当然,我们在配合医生检查工作的同时,也不要过度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医患都能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才能完成体检,同时推动更好的检测工具与检测方式的到来。

而话又说回来了,与其每年体检前胆战心惊,看着报告单里的飘红指数垂头丧气,不如在平常小事间多加注意,保持饮食和作息规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