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操作,你的钱才不会越来越毛

这样操作,你的钱才不会越来越毛
2024年06月09日 09:12 A股伪解释

2024年06月09日 09:12:11

在国内,仍有很多投资者对股票投资谈虎色变,部分源于对波动性资产的天生厌恶,部分则源于对股票市场的偏见。对波动性资产的厌恶属于一种根植于性格的偏好,很难去改变;但对股票市场的偏见,有必要摘掉有色眼镜,重新认识一下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要区分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维度不同,性质完全不同。

短期收益来自于低买高卖,一个人的收益对应另一个人的亏损,是一种零和博弈,比的是谁对股价走势预判更准确。先不说股价短期波动能不能靠谱预测,既便可以预测,那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小白投资者没有任何优势,这条路走不通。

长期收益则来自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长期来看,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持有股票,看中的就是股票代表着对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企业盈利,部分用于分红,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对应到股票的长期收益,则部分来自分红,部分来自股价的上涨。

长期来看,股票投资的长期收益约等于企业长期盈利。这一点,既有来自卓越投资者的亲口印证,也有来自实证数据的证明。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不止一次阐述这个观点,“股票的市场表现偶尔会超过或低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于是,为数不多的股东可以通过买卖股票获得超额回报,但是,他们的超额回报无非是以交易对手的超额亏损为代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全体伯克希尔股东的总收益必然要等于公司的经营利润总额。”

经过测算,巴菲特发现财富500强企业1955年-197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2%左右波动,假定以1倍PB买入,意味着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后的年均收益在12%。在这个基础上,巴菲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买入股票就相当于获得了拥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跟购买债券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实证数据,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曾用美国股市106年的数据做过相关论证。1900-2005年,美国上市公司收益年均增速为9.6%,同期股票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则为9.5%,其中,4.5%来自股息收益,5%则来自股价上涨。0.1%的差异,主要是统计噪声和市盈率波动。

从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120多年的历史看,股票市场短期波动剧烈,长期呈现稳定的向上趋势。在这种超长期视角中,连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带来的波动也不值一提。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对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可以赚钱,毕竟波动性很大,稳稳地持有存款不好吗?

存款的问题在于无法跑赢通胀。拉长时间看,只愿意接受存款的投资者会陷入“钱越来越毛”的困境。

举例来说,1990年的万元户,属于有钱人家。如果只是放在银行吃利息,既便按照5%的利息计算,持有至2023年也不过变成3万元,购买力大幅缩水,从买套房子缩水为买半个厕所。

也可以反过来想,货币购买力对应的是商品和服务,如果存款可以跑赢通胀,意味着只是把钱放在银行,就能购买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靠存款就能生活,大可以不选择工作,那么谁来提供商品和服务呢?

所以,存款长期跑赢通胀,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对投资者来说,存款可以作为底仓配置,对应短期的现金支出,但全部资产都买存款,绝非好的选择。在投资领域,波动性是一种风险,不愿接受波动也是一种风险。后一种风险隐蔽性强,长期负面影响也更大,侵害财富的长期购买力。

基于能否抵御通胀对购买力的长期侵蚀,巴菲特将投资机会分为三类:

一是基于货币的投资,典型代表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抵押贷款和其他投资工具。这类资产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长期来看,恰恰是危险的,危险来自通胀对购买力的巨大侵蚀。

二是不可再生的资产,典型代表如黄金、收藏品等。其优点是稀缺性,缺点是缺乏产生新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一盎司的黄金,你会一直拥有一盎司,不会有增长。投资者之所以买入这类资产,更多是寄希望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接盘人。长期看,这类资产的收益率让投资者失望。如数据显示,1802-2003年间,去除通胀影响后,黄金的年化收益率仅为0.1%。

三是生产性的资产,典型代表如企业、农场、房地产。这类资产可以自我繁殖,其产出可以通过提价抵抗通胀,这类资产中的佼佼者便成为最优的投资对象。以股票为例,数据显示,1802-2003年间,美股年化收益率维持在6.5%-7%之间。

既然长期看,只有股票这种生产性资产可以抵御通胀,股票的长期收益也更好,那么,人这一辈子,无论是个人养老还是财富传承,都应该买点股票。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居民投资观念常常会经历从“存钱”到“存股”的转变。

讲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即美股长期表现是不错,A股呢?也可以吗?

长期来看,股市表现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就A股而言,则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升级,能否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这个宏观变量与所有类型的资产息息相关,对于身在其中的投资者而言,更多地是选择相信:相信中国数量庞大的工程师群体红利、相信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相信政策引导下的卡脖子技术突围,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

如果没有这份相信,无论是存款、房产还是股票,都没有意义。只要有这份相信,作为经济发展最佳代表的上市公司群体,就能交出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表现。

最后一个问题,是操作问题。普通人下场买股票,如何避免被割韭菜呢?听听巴菲特怎么说的:

“只要通过定期投资于指数基金,即使是对投资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也能让大多数投资专业人士心悦诚服。让人不可捉摸的是,即使是最‘愚笨’的钱,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之处后,也便开始不再愚笨了……从定义上看,那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将有利于投资者,对于绝大多数打算持有股权的投资者来说,自然也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约翰·博格所说,指数基金通过投资组合最大程度的多样化,可以消除个股风险、投资风格带来的风险以及管理者风险,只剩下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投资者必须承担的短期波动性,对应的是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可通过长期持有来跨越周期。

更进一步看,红利指数兼具股权投资和固定收益两方面特征,比较适合初入股市的投资者。

植树育林,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股票投资的收益来自于长期持有,开始时间自然越早越好。

现在,行动起来吧!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