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代鞋王TOD'S正式退市

今天,一代鞋王TOD'S正式退市
2024年06月07日 11:54 投资界

唏嘘一幕。

今天(6月7日),奢侈品集团TOD'S(托德斯)正式从米兰证券交易所退市。三天前,TOD'S最后一个股票交易日,以14.2亿欧元(约112亿人民币)的市值画下句号,相较数年前跌去三分之二。

国内消费者对于TOD'S并不陌生——它旗下拥有TOD'S、Roger Vivier、Hogan等一众品牌,特别是标志性的豆豆鞋曾经风靡,一双售价动辄5000元依旧卖得火爆,在业内有“鞋王”之称。2021年,TOD'S宣布肖战出任品牌代言人,轰动一时。

这一次,LVMH旗下消费基金L Catterton(路威凯腾)出手,低价拿下TOD'S集团36%的股权,进行私有化。这也是今年热闹的一幕——估值低谷时,抄底扫货的机会似乎来了。

曾经风靡的豆豆鞋卖不动了

一双动辄5000元

TOD'S集团的故事要从100年前说起。

上世纪初,在意大利历史悠久的传统制鞋区小镇,当地鞋匠Filippo Della Valle创办一个小型手工制鞋工坊。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这个家族小鞋厂开始发展壮大,几经传承交到了孙子Diego Della Valle手中。

1970年,Diego Della Valle在意大利正式创办TOD'S品牌,他认为上流人士需要一双高品质的好鞋,它不仅要制作精良,而且要兼顾正式与休闲两种场合。很快,TOD'S上流社会中如“时尚瘟疫”一般地蔓延开来,只要提起“在意大利才能找到世界上最棒的鞋子”,人们就会想到这个品牌。

当然,TOD'S最著名的要属“Gommino”系列,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豆豆鞋”。这双诞生于1986年的平底休闲鞋,鞋底和鞋后跟上有标志性的133颗橡胶粒,因此被称作“豆豆鞋”,自问世以来卖遍全球,拥有一大批拥趸。

到了Della Valle家族三代,TOD'S逐渐发展为集鞋履、手袋、成衣和配饰于一体的奢侈品集团,除了TOD'S,旗下还有Roger Vivier、Hogan、Fay等知名品牌。2000年11月,TOD'S以40欧元的价格成功IPO,成为首家上市的意大利奢侈品牌,风光无限。

但高光时刻并没有维持多久,TOD'S集团走向下坡路。

近几年尤为裹足不前。梳理TOD'S集团近年财报——2017年销售额9.63亿欧元,同比下降4.1%;随着2020年疫情的到来,集团进一步遭遇重创,全年净亏损7320万欧元。

今年5月15日,TOD'S集团发布退市前的最后一期财报:截至今年3月31日,综合营收同比下滑6.7%至2.523亿欧元,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市场表现同样不佳,同比下滑24%。

要知道,在2017年-2019年时,TOD'S集团虽然整体业绩疲软,但大中华地区却表现出色、销量逐年攀升。为了抓住中国市场,公司还曾请来章子怡、刘诗诗、肖战、章泽天等一众名人为品牌站台。

声名大噪之时,2021年,TOD'S官宣肖战出任品牌代言人,隔年,推出肖战联名产品,该系列价值1.76万元的手提包,上线几分钟就被粉丝一抢而空,盛况空前。如今,TOD'S在中国也卖不动了。

何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消费代际交替间一个让人唏嘘的结果——这个曾经的“老钱风”穿搭必备的奢侈单品,如今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不仅需要舒适,更需要创新和个性。无法引领消费者,就无法引领未来。

LVMH来了:花了40亿收购

于是,买家出现了。

今年2月,LVMH集团旗下全球最大消费私募基金L Catterton(路威凯腾)与TOD'S集团创始家族Della Valle达成协议,以每股43欧元收购外部股份,与此同时Diego Della Valle家族向路威凯腾出售10.45%的股份,以帮助其完成私有化退市。

据悉,路威凯腾通过新成立的一家名为Crown Bidco的米兰公司进行此次收购要约。在这笔交易中,对TOD'S设定的估值略高于14亿欧元,整笔收购交易总计斥资约5.1亿欧元(约40亿人民币)。

交易完成后,路威凯腾持股36%,Diego Della Valle家族持股降至54%,LVMH SE路威酩轩继续持有该公司10%股。

彼时,路威凯腾在要约文件中表示,他们与Della Valle 家族达成一致,认为退市将为TOD'S集团带来更大的管理和组织灵活性、以及更快的决策速度,同时也能削减管理和上市成本。

TOD'S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Diego Della Valle表达得更为直接:“现在离开证券交易所是最合适的战略选择。”在评论今年一季度业绩时,他提到,“退市来得正是时候。”

对于一家品牌来说,更为长远的考虑是,退市能够让集团摆脱短期业绩压力,在中长期内更好的改善旗下每个品牌,并且远离公开市场的窥视与干扰。

说起来,LVMH集团与TOD'S渊源已久。早在2021年,LVMH集团就买下了TOD'S的少数股权。外界鲜少知道的是,掌握着LVMH的贝尔纳·阿尔诺家族与Diego Della Valle家族的友谊维持了逾20年,他们共同经历了90年代奢侈品行业的蓬勃,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一个通过收购不断壮大,另一个则颇有些徘徊不前。

背靠LVMH的路威凯腾,历来专注于消费品领域的投资和并购,目前全球管理规模超过2300亿。今年4月,路威凯腾刚从意大利Percassi家族手中收购了美妆品牌KIKO;更早前他们还买下Birkenstock勃肯鞋并在去年推动上市。

不知这一次,路威凯腾又将会给TOD'S集团带来怎样的蜕变?

估值便宜了

拉开大抄底序幕

“项目变便宜了。”

犹记得一年前,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信跃升在清科会上分享了并购市场观察,他以中国市场为例,表示定价体系正在重构,新的估值标准还在探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项目估值会趋于合理。“凭借20年的投资经验,我知道这种低潮时期反而是赚大钱的时候。”

言犹在耳,我们看到了PE巨头不约而同开始抄底——

轰动一幕是今年4月29日,欧舒丹集团主席、大股东Reinold Geiger提出以每股34港元收购尚未持有的欧舒丹股份,进行私有化。黑石集团和高盛集团将为这笔潜在的买断交易提供资金支持,据悉涉及金额120亿人民币。

稍早前的3月,新秀丽(Samsonite)也收到收购意向,正在考虑包括私有化在内的可能性。这是一场盛宴:凯雷集团、CVC Capital、KKR、贝恩资本、德弘资本都表达有意参与竞购。目前这家美国箱包品牌港股低迷,价格便宜了不少。

由此望去,众多PE正热衷参与上市公司私有化,背后逻辑不难理解——在上市公司市值低谷时进行私有化,再通过管理赋能提升业绩表现,以此获得更高的估值“差价”。

历史经验表明,每个低谷期都酝酿着一个新时代。如今,不少消费品牌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冲击估值大跌——以TOD'S集团为例,退市前14亿欧元的市值,比起疫情之前50亿欧元的高位,跌去了超三分之二。

一位不愿具名的PE投资人表示,当涉及国际品牌公司,大家对于私有化并购交易的兴趣更加浓厚,“毕竟这些国际品牌在各自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细分赛道里,依旧有发展潜力”。不少投资人正寻找这样低点进入的机会。

想起不久前,英国著名鞋履品牌Dr. Martens也被摆上了牌桌——市值缩水超过80%,目前它的市值只有11亿美金,不少潜在买家愿意花费20亿美元进行收购。

潮起潮落,人来人往。于品牌来说,被并购不仅仅是一次资本的流动,更可能是命运的转折点。

站在今天来看,这也许是很多消费品牌最终的归宿。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6/535095.shtml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