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火热 头部药企尝试新玩法

创新药出海火热 头部药企尝试新玩法
2024年06月07日 09:13 财富动力网

近日,恒瑞医药GLP-1类创新药组合实现海外许可、基石药业宣布国产PD-L1出海迎重大里程碑……伴随着国内创新药企出海步伐加快,不仅愈来愈多的创新药“闯关”海外市场,而且出海形式更加多元化。

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国内医药企业海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显著增长,交易金额超450亿美元。紧接着,在今年1月1日至2月4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医药企业license-out的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91.46亿美元。交易的火爆凸显出国际市场对国内创新药企能力的认可,2024年有望成为我国医药出海爆发式增长的元年。展望未来,ADC、CAR-T和双抗产品是国产创新药出海重点关注的方向。

开拓出海新模式

近日,基石药业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已发布其推荐批准基石药业潜在同类最优PD-L1抗体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Ⅳ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的积极意见。舒格利单抗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欧洲上市、不论PD-L1表达水平且同时覆盖一线鳞状和非鳞状NSCLC的PD-L1单抗,预计将成为首个出海成功的国产PD-L1单抗。

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热情高涨,且出海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久前,恒瑞医药选择与美国知名基金合作,不仅拿下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还获得相关公司19.9%的股权。

据5月16日恒瑞医药公告,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Hercules CM Newco,Inc.(简称“美国Hercules公司”)。美国Hercules公司是一家于2024年5月在美国特拉华州设立的公司,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联合Atlas Ventures、RTW资本、Lyra资本联合对其出资4亿美元。

根据协议条款,美国Hercules公司将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总计1.1亿美元,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及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的一部分,恒瑞医药将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恒瑞医药董事、首席战略官江宁军表示:“本次合作是恒瑞医药持续深入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也代表国际市场对恒瑞医药创新质量的高度认可。与贝恩资本、Atlas Ventures、RTW资本、Lyra资本等顶尖投资基金合作对于恒瑞医药是一种新模式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恒瑞医药丰富创新管线的国际化道路,更好服务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恒瑞医药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策略是分拆(spin-off)模式,恒瑞医药在新公司里持股并参与分成。多个产品剥离并单独融资和开发的交易模式在海外大药企已有先例,此类型交易在中国药企中是第一次。在GLP-1赛道竞争激烈背景下,公司通过与海外一线资本合作,借力出海,从而谋求海外临床开发巨额费用投入和未来收益的最大限度平衡。

“获得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之后,恒瑞医药可以通过持股获得投票权,参与公司决策。Hercules公司对恒瑞医药的付款义务在公司层面发生,恒瑞医药作为股东无需分担付款义务。如公司日后经营创收,恒瑞除授权协议产品层面的收益外,也可以获得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或公司本身价值提升带来的资本收益。”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18年,辉瑞分拆出神经科学资产,和贝恩资本联合创办Cerevel,当时辉瑞在Cerevel仍保留25%的股份;2020年,Cerevel与SPAC公司Arya Sciences合并上市;2023年,艾伯维以87亿美元收购Cerevel,辉瑞亦从中获益。而恒瑞医药持股新公司股权,意味着能够直接参与到未来产品商业化成功的利润分配中,未来还有拿到股权收益回报的可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临床试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实现风险和投资收益的完美平衡。

海通证券认为,本次交易展现了近年来恒瑞医药提升国际化能力的阶段性成果,也开拓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模式。

借船出海与自主出海双突破

随着研发管线蓬勃增长、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多家创新药企选择出海谋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创新药企出海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申报出海和海外授权出海,后者又称“借船出海”。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出海方式以借船出海为主。海外药品价格能够提供丰厚的利润来源是驱动我国医药企业出海的主要原因。”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国内创新药企通过借船出海的模式,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项目的海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有偿许可给海外药企,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提成的交易案例频频出现,其中不乏重磅案例,如去年年末,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造了国产药物授权出海交易金额新纪录;恒瑞医药仅在2023年就达成了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其中将抗癌创新药HRS-1167与SHR-A1904独家许可给德国默克,交易总金额可超14亿欧元。

拉长时间线看,长城证券研报指出,根据insight数据库,从2020年到2023年,我国医药license-out的交易金额分别为78.91亿美元、156.76亿美元、311.51亿美元、472.67亿美元,2023年医药企业license-out交易金额显著增长。2024年1月1日至2月4日仅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国license-out的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91.46亿美元,2024年有望成为我国医药出海爆发式增长的元年。

“交易的火爆凸显出国际市场对国内创新药企能力的认可,随着更多国产创新药优质数据得以展示,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带来的海外投融资市场恢复,出海热潮仍将持续。”招商银行表示。

“部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已处于国际前沿,这为中国药企的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出海,中国的医药企业可以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医药创新,未来积极引领新药研发趋势。”一位沪上券商研究所医药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除了海外授权外,2023年在美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数量再创新高。根据德邦证券研报,2019年至2023年,中国已有8款本土药品获FDA批准上市,其中2023年获批数量最多,达到5款。君实生物、和黄医药、亿帆医药3家药企新药的获批时间集中在去年下半年。

“海外授权和自主出海是两种出海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阶段。相对而言,自主出海模式所获得的商业利润较海外授权更高,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更高的投入和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适合资金实力雄厚,管线丰富,计划长期深耕当地市场的大型药企。而海外授权模式则能够在短期内能够带来更好的现金流,并分散风险。”上述分析师表示。

实现多元化发展

国产创新药的出海成为国内创新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从营收端看,创新药的出海可以提升产品单价和总销售收入。从资金端看,创新药的出海可以为公司带来融资机会,为创新药公司提供资金来源。在国内政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下,中国创新药的审评审批逐渐与国际接轨,为创新药的出海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平安证券分析称。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明确,2024年以来,多项海外权益授权达成,并且形式更加多元化。我们认为经过十余年积累以及近几年的迭代升级,中国创新药出海将迎来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发展。”天风证券表示。

从宏观来看,国泰君安认为,创新药和供应链(包括CXO和科研服务)的出海仍将以技术引领、支付能力强、市场规模大的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国本土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庞大成熟的产业工人、高学历工程师、综合成本优势、巨量临床资源等优势,全球难找“代餐”。合理化解关税成本、解决专利纠纷等应对出海波折的过程也是成长为真正国际市场玩家的必经之路。

具体到创新药出海方向,平安证券表示,在2020年至2023年的出海license-out管线中,双抗、CAR-T和ADC在出海总项目和总金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三者合计披露的总交易金额占2020年至2023年披露的总交易金额的69%。“展望未来,ADC、CAR-T和双抗产品仍然是国产创新药出海重点关注的方向。此外,小核酸、小分子偶联、多肽偶联药物等产品也可能成为创新药出海的重要方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