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PC 阵营「三国杀」,AI 成为求同存异的关键?

Windows PC 阵营「三国杀」,AI 成为求同存异的关键?
2024年06月06日 18:23 爱范儿

曾经的 PC 阵营很简单:微软出系统,英特尔出处理器,OEM 厂商出产品,20 年来都如此。

然而现在的 PC 阵营,高通和 AMD 后来居上,颇有和英特尔三分天下之势,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好像逐渐成为了历史。

最近的台北电脑展(Computex),这三家厂商都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自家最新的处理器产品(高通继续介绍骁龙 X Elite),有几分「华山论剑」,明暗交锋的火药味在里面。

走得越来越近的高通微软

如果说微软最近和谁关系最好,除了 OpenAI,可能就是高通了。

XDA 报道,微软全新的「Copilot+」系列新 AI 功能,将率先登陆搭载高通芯片的 Arm 设备,这也是 Windows 首次率先在 Arm 平台上推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Copilot+ 才会来到英特尔和 AMD 平台。

微软表示,率先支持高通设备是因为其 X 系列处理器 NPU 集成了 45 TOPS 算力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45 TOPS 也是之前微软和英特尔定义的 AI PC,也就是现在的 Copilot+ PC 的门槛。

微软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因为 AMD 在电脑展上发布的 Ryzen AI 300 系列处理器,集成了 50 TOPS 的 NPU,而英特尔在电脑展上宣布了其下一代 AI 处理器「Lunar Lake」NPU 性能为 48 TOPS,都高于骁龙 X 系列。

虽然有点出乎意料,微软这个做法也算是情理之中,除了 AI,微软今年另一个重点就是 Windows on Arm。上个月的微软 Build 2024 大会上,Windows on Arm 也被作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介绍。

有消息称,微软对高通骁龙 X Elite 芯片非常有信心,认为这款芯片的性能终于能够满足 Windows on Arm 的需求,还相信搭载骁龙 X Elite 的 Surface 能够击败苹果 MacBook Air

Arm 好处都有啥?其实有一个很直观的对比:2019 年微软和高通联手首次推出 Surface Pro X,比起同期 X86 的 Surface Pro 7,外形更加轻薄,续航更长,运行更加「冷静」。

▲ 左:Surface Pro X,右:Surface Pro 7,图源:The Verge

▲ 左:Surface Pro X,右:Surface Pro 7,图源:The Verge

虽然比起 Surface RT,Surface Pro X 已经有了不少的改变,但在性能和生态上还是拉了跨,特别是一年后苹果 M1 横空出世,让微软高通更加尴尬。

于是高通痛定思痛推出了骁龙 X 系列,微软也拿出了更多努力推进 Windows on Arm,不仅今年推出全新 X86 转译技术 Prism,对标苹果 Rosetta 2,比之前转译效率提高 20%,还力邀 Adobe 站台,宣布即将推出原生版 Creative Cloud 全家桶。

至于崭新出发的 Windows on Arm 究竟能否一雪前耻,我们也很快就能知道——这个月,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的设备就要正式向消费者推出了。

双重夹击下,昔日大哥英特尔求变

Windows on Arm 风生水起,微软也倾情投入,最不是滋味的可能是英特尔。

高通骁龙 X Elite 无疑给英特尔上了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 Lunar Lake 时,英特尔直接点名,表示这款新处理器「绝对击败高通」。

为了追赶 Arm 架构的高通骁龙 X Elite,Lunar Lake 在功耗和 AI 性能上进行了补强。对比前一代, Lunar Lake 的 SoC 功耗最高降低了 40%,而 NPU 性能也终于达到了英特尔和微软制定的 AI PC 标准,达到 48 TOPS,比上一代提升超过 4 倍,也超过了高通骁龙 X Elite。

除了 NPU 提供的 AI 性能,全新代号为 Battlemage 的 GPU 架构,集成了全新的 XMX 阵列,能够作为第二个 AI 加速器,提供 67 TOPS 的性能。除此之外,GPU 还搭载了一枚 Xe2 GPU 核心,游戏和图形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了 1.5 倍。

NPU、GPU 再加上 CPU 提供的 5 TOPS 算力,Lunar Lake 的 AI 平台算力总共达到 120 TOPS。

这次 Lunar Lake 还直接将 16/32 GB 的 LPDDR5X RAM 集成于芯片封装之中,英特尔表示,这种做法使得数据传输的负载降低了 40%。

以往英特尔一家独大的「Wintel」时期,微软和 OEM 厂商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市场上最好的芯片只有英特尔,就算英特尔更新越来越小,轻薄本能耗发热拉跨,也得硬着头皮用。

而逐渐赶上来的高通和 AMD,终于改变了这个日益无趣的市场。

高通骁龙 X Elite,不仅有着 Arm 平台先天低功耗的优势,在性能上的表现也实现跨越式发展,给轻薄设备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 X86 平台,AMD 近几年后来者居上,台北电脑展不仅拿出了全球移动端最高 NPU 算力的 AI 芯片 Ryzen AI 300 系列,还拿出了表现压了英特尔一头的「全球最强」台式机芯片锐龙 9000 系列。

▲ AMD 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 Zen5 新架构芯片

▲ AMD 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 Zen5 新架构芯片

看得出微软也已经对昔日比肩作战的老友失去了信心,直接用实际行动支持 AMD 和高通,旗下 Surface 产品都推出了这两家处理器的版本,特别是最新的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Laptop,主推的商用版只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Copilot+ 还不在英特尔上首发。

所以,Lunar Lake 是英特尔求变的一代产品,转投台积电工艺,还采用全新的架构设计,一次挤了以往两年份的牙膏,纸面数据比上一代上了好几个台阶,还点名挑战新势力高通,势必要捍卫行业霸主地位。

在今年秋季,Lunar Lake 将正式亮相,目前酷睿 Ultra 芯片交付只交付了 800 万片,离英特尔今年出货 4000 万片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因此 Lunar Lake 被快速推到台前,也有那么一丝临危受命的意味在。

人心不齐的 PC 阵营,AI 或能实现求同存异

和苹果 Mac 不同,PC 阵营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厂商负责,优势是带来了遍地开花的产品格局,劣势自然是,各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拿 Arm 平台来说,苹果能够迅速完成转移,就是因为在设备、软件、芯片上做到了全把控,而 PC 阵营微软布局超过 10 年都还是一盘散沙,原因就是因为人心不齐。

对于 PC 阵营掌门人微软来说,重心主要放在了 AI。不仅和 OpenAI 携手探索前沿的 AI 技术,还要推动 AI 在产品层面的落地,「Copilot+ PC」就是现阶段的主要成果,也为「AI PC」描绘了蓝图。

微软今年还多了一个新的重心:Windows on Arm,虽然布局了超过十年,但是随着高通骁龙 X Elite 真正带来了足够强大的处理器,Windows on Arm 才真正迎来了「M1 时刻」,微软也趁热打铁,开始狠抓应用生态。

但对于三家芯片厂商,情况就复杂了不少。

对于高通来说,Windows on Arm 是新的契机,能够帮助其向桌面平台领域迈进,实现从通信公司向互联计算公司的转变。最重要的是,除了手机芯片,高通也想从 PC 市场分一杯羹。

曾经的高通芯片性能弱,Windows on Arm 生态一潭死水,双方互相拖累,高通还能一点点挤牙膏,谁也不想去破局。直到苹果这条鲶鱼带来波澜,高通看到 Arm PC 平台的更多潜力,也努力去推动 Windows on Arm 平台,在今年 Build 大会才带来了骁龙开发套件,吸引更多开发者迁移应用(这背后可能也有微软的大力推动),高通微软的 Arm 联盟也终于更加齐心。

▲ 高通为 Windows on Arm 开发者准备的设备

▲ 高通为 Windows on Arm 开发者准备的设备

而 AMD 的情况更加复杂,除了在 X86 平台继续攻擂英特尔,AMD 也在发力 AI,挑战英伟达,多个领域齐开花。

▲ 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 AMD

▲ 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 AMD

对于英特尔来说,由于在 PC 芯片上拥有统治地位,因此这么多年以来,英特尔只需要当守成之君就足矣。

只不过,在挑战者四起的当下,曾经那个 PC 设备基本都贴着「Inside Intel」贴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维持领先的地位,只能跟上行业的脚步,于是我们迎来了两管牙膏当一管挤,并且首次在英特尔之外的厂商生产的 Lunar Lake。

英特尔的变不是为了开拓进取,更多像是在迎接挑战。

OEM 厂商的需求比较简单,他们只想卖更多的设备。有 Windows RT 的前车之鉴,加上之前高通微软看起来都底气不足,OEM 厂商自然贸然不敢跟进 Windows on Arm。

在高通带来骁龙 X Elite,微软下足力气推动和力邀的情况下,OEM 厂商也愿意推出相关硬件试试水,除了 Surface 系列,第一波骁龙 X 系列设备有 19 台,虽然远远比不上隔壁 Lunar Lake 的 80 多款,但也算是个不错的重新出发。

不过,虽然各自都有着小九九,PC 阵营目前还是统一在了「AI」一词下。

这还得多亏了微软大力推进 AI PC 和「Copilot+ PC」。在 AI 行业已经算得上领头羊的微软高举 AI 大旗一呼百应,三家芯片厂商在 NPU 等 AI 算力上狂卷,OEM 厂商也乐意跟进「Copilot+ PC」,微软让在键盘加「Copilot 键」就加,虽然是还没成熟的 Windows on Arm 平台,但是因为首发 Copilot+,那就跟进。

当然,也因为全行业都看得出来,AI 就是现在的风口,即使是高傲如苹果,也得乖乖跟进。

但微软真的做好了用 Copilot+ PC 引领 PC 阵营的准备了吗,可能未必。6 月 18 日,首波高通骁龙 Copilot+ PC 就要真正接受消费者检验了,但据报道,微软还在赶「Copilot+」功能的开发进度。

但是至少,因为高通、AMD 的崛起,原本一家独大的 PC 市场有了多样性,特别是高通带来的 Arm 平台,为 PC 阵营提供了不少可能性,最后的赢家还是消费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