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看似很爽其实很伤身体的行为

10个看似很爽其实很伤身体的行为
2024年06月06日 10:51 快科技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暗爽”的小癖好:累了一天,直接瘫在沙发上葛优躺刷手机;熬夜后睡到中午,把早饭和午饭合并在一起变成一顿。以及在许多人心中都成就感满满的:嘴唇干燥时,撕下来一块完整的嘴皮。

殊不知,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爽,实际上,对身体的损伤却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饭后马上午睡

许多人在进食之后都会犯困,这是由于,米饭等主食会令血糖上升,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褪黑素的形成。许多助眠药物中,都有褪黑素这一成分。

但若是此时入睡,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在睡眠状态中,消化道的蠕动、排空以及吸收过程都会变慢,对于肠胃功能本来就不太好的人而言,食物滞留在胃里可能还会发酵产气。也就是俗话说的,容易放屁。

同时,进食之后,随着胃肠的蠕动,血液循环也会变快,若此时立刻午睡,则会让大脑和全身供血量强行减少,加重身体不适,有些人午睡了一觉醒来反而昏昏沉沉,就是这个原理。

最好午饭时少吃米饭、馒头等精制碳水,等待一些时间再午睡。另外,午睡最好不要太久,半小时以内最好。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午睡超过一个半小时,会有增加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2.指甲剪得光秃秃

把指甲剪到底,完美贴合趾头的曲线,不但看起来美观,也能拉大下一次剪指甲的间隔。但此举,对手指本身并不是什么好事。

人的手指和脚趾都包括了甲板与被甲板盖住的软组织,两者相互制衡,如果指甲剪得太过于深入,软组织就会毫无忌惮地生长,当指甲再长回来时,两者就会犯冲,挤在一起,从而形成嵌甲。两者相碰,必有一伤,足够坚硬的指甲会把甲沟扎破,当细菌侵入,红肿化脓,也就形成了甲沟炎。

所以,剪指甲时最好不要剪太短,两侧不要太深,要保证指甲和软组织的覆盖。

3.在沙发“葛优躺”

“葛优躺”是一种介于躺和坐之间的姿势,虽然很舒服,但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容易造成腰肌劳损和脊椎病。

当“葛优躺”时,身体和沙发的座椅、靠背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后背处于悬空状态,此时,肩部和腰部就成了受力点,很容易给腰部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带来损伤。如果这个时候给自己拍个照,你会发现,此时的头部其实是呈现前倾的状态,有研究证实,弯曲角度越大,颈椎受到的压力也越大,长期“葛优躺”会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带来肩颈背酸痛、头晕恶心等不适。

为了长远打算,最好还是尽量避免一下这种短暂的舒爽。

4.关灯玩手机

睡前看手机,是大多数的人习惯,但这种习惯却会从方方面面给眼睛带来伤害。

首先,它会破坏由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组织组成的眼表结构。由于屏幕和周围的光差较大,若长时间在黑暗中使用手机,泪膜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还会出现角膜干燥、结膜充血的情况。

其次,会影响眼压稳定性。暗环境下,许多人会近距离盯着屏幕,此时,瞳孔缩小,眼球内聚,眼压会小幅增高。而长期盯着屏幕滑动,眼球肌肉也在保持运动,进一步增加了眼压。

最后,它会给眼睛健康带来长期的损害。人的眼球中有一道感官组织,能提供给人 90%以上的视觉信息,也就是位于视网膜的黄斑,手机屏幕会释放蓝光,若高强度的蓝光长时间进入眼睛,就会加大罹患黄斑疾病的风险。

另外,许多睡眠不好的年轻朋友习惯在睡前看助眠视频,但这只是饮鸩止渴。手机里的信息会刺激大脑,若看得入迷,破坏了昼夜节律,就不只是睡不着这么简单了,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生活规律。

5.经常掏耳朵

每个家庭都会常备掏耳勺,有些人还可能会去采耳,每当看到一大块耳屎被挖出来,别提有多爽了。不过,大多数人其实都不必掏耳朵。

耳屎有个学名,耵聍,它并不单纯是耳朵的排泄物,而是耳朵的保卫工,可以保护耳道,阻挡异物,也能维持酸碱平衡,不让细菌滋生。平时,它会随着人体的咀嚼、运动自然脱落。如果长期过度掏耳,则会刺激分泌,让耵聍越来越多。不正确的掏耳姿势和力度,还有可能损伤耳道,甚至捅穿耳膜。

目前,市面上的采耳店对采耳工具的保管和消毒都并不到位,去了采耳店从而让耳朵染上真菌感染的新闻也比比皆是。如果确有需求,比如老人、小孩或油耳,最好去正规医院。

6.久坐不起

当代年轻人,待得最久的地方大概就是椅子了,无论是办公、吃饭还是休息。但久坐不起,同样是有风险的。

比如,它会让你患上“臀肌失忆症”。就好比一块弹性很强的橡皮,按了一下,它会复原,但如果拿重物一直拿着它,即使把重物拿起来,它也会保持被压迫的样子。臀部同样如此,如果久坐,臀部会变得扁平、松弛,同时还会影响臀部周围其他部位,比如让大腿变粗、腰背经常疼痛。

同时,人如果长久保持屈曲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腰椎的受力会比站立时增加百分之百,从而加大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不止于此,人体膝盖的半月板本身不存在血管组织,主要依靠关节腔的压力来汲取营养,如果久坐不动,没有压力差,半月板结构无法获得充足影响,就会日益退化,出现膝关节炎症。

当然,想避免以上这么多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运动。每坐一小时,起来运动三分钟就可以很大情况上改善健康。

7.经常用手指抠鼻

抠鼻这个动作,不但有实用价值,也有内涵意义。点开你表情包,就能看到这同款黄豆表情,不过,从什么意义上考虑,都不建议你长期做这个举动。

鼻屎并非是鼻子的排泄物,它的来源是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用来湿润鼻子,粘住灰尘以及细胞碎屑。用手指去抠鼻,会刺激到鼻腔黏膜,令其分泌更多黏液,造成恶性循环。

同时,鼻内的毛细血管却异常丰富,稍有不慎就会出血。另外,人的指甲缝往往藏污纳垢,用它来抠鼻,其实是在输送细菌。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危害,那就是,你的手指头远比鼻孔粗,常常探进去,日积月累,鼻孔可能会变大哦。

如果实在想抠,最好轻柔一些,最好用柔软的棉签沾上干净的水滚动清洁。

8.晚睡晚起后早午饭连着吃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也就是生物钟,每个器官会记住这个规则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如果平时都是正常进食,忽然有天熬夜后早午饭一起吃,则会让它们适应不来。

到了早晨,该吃早餐的时候,胃部会自动分泌胃酸,若胃里空无一物,胃酸就会直接腐蚀胃部。而到了中午,由于早午饭的总量会比平常的一餐多出很多,胃部分泌不出这么多的胃酸,就会造成积食。

同时,在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里,你的血糖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接受不了刺激,可能就撂挑子不干了。

所以尽量按时作息,按时吃饭,营养均衡。

9.小手指甲剔牙

如果给迷惑行为排名,小手指甲剔牙绝对位列前三。无他,这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小手指甲的厚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的牙缝,根本清理不干净。但它却很锋利,医生做口腔检查时往往会拿着镜子仔细看,但大多数人自己清理牙缝时却都是凭感觉,一不小心,脆弱的牙龈就会被破坏。

最重要的是,它可能前一秒还在掏耳朵,下一秒又在挖鼻孔,这一刻,就又进入了嘴中。谁能想到,用小手指甲剔牙,指向的会是食品卫生安全呢。

想要剔牙,其实有很简单的办法,最好常备冲牙器和牙线,能在呵护牙齿健康的前提下清除大部分残渣。

10.撕嘴皮

终于来到了许多人都有的“怪癖”。怪癖一词并不只是调侃的说法,这指向的也许是一种轻微自残行为,医学上把它称为“强迫性皮肤剥离症”。

其实,起嘴皮可能不只是因为喝水少或缺乏维生素,也可能是因为唇炎。撕掉这层嘴皮,并不能解决问题。

平时若总是频繁撕掉它,还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嘴唇的皮肤很薄,也分布了很多毛细血管,用手撕扯很容易疼痛或流血,另外,嘴唇上的死皮撕掉其实相当于一道防护,反复扯掉这道防护、刺激嘴唇,就容易让细菌侵入,长此以往,可能会有口角炎。

正确的做法是,用热毛巾热敷几分钟,待死皮软化,再用柔软的刷子刷去死皮,涂上润唇膏进行保湿呵护。

参考文献

[1]Wilke H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Claes LE.New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daily life.Spine (Phila Pa 1976). 1999 Apr 15;24(8):755-62.

[2]O’Loughlin, J., Casanova, F., Jones,S.E. et al. 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whether diurnal preference is causal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MolPsychiatry 26, 6305–6316 (2021).doi.org/10.1038/s41380-021-01157-3

[3]Mayeaux EJ Jr, Carter C, Murphy TE. Ingrown Toenail Management. Am Fam Physician. 2019 Aug 1;100(3):158-164. PMID: 31361106.

[4]Gupta A, Dhingra A. Chronic Rhinotillexomania Leading to Unilateral External Nare Stenosis[J]. Cureus, 2018, 10(8).

[5]Okuda I, Bingham B, Stoney P, Hawke M (June 1991). "The organic composition of earwax". The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20 (3): 212–5. P.

[6]C S Berkey, H R H Rockett, M W Gillman, A E Field & G A Colditz.(2003). Longitudinal study of skipping breakfast and weight change in adolesc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volume 27, pages 1258–1266.

[7]Kylie J Smith,  Seana L Gall,  Sarah A McNaughton,  Leigh Blizzard,  Terence Dwyer,Alison J Venn.(2010).Skipping breakfast: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the Childhood Determinants of Adult Health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92, Issue 6, December 2010, Pages 1316–1325.

[8]Waongenngarm P, van der Beek AJ, Akkarakittichoke N, Janwantanakul P. Perceived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ural shifts during 4-h prolonged sitting in office workers. Applied Ergonomics. 2020;89. doi:10.1016/j.apergo.2020.103225.

[9]Socransky SS, Haffajee AD (2002). "Dental biofilms: difficult therapeutic targets". Periodontology 2000. 28 (1): 12–55.

[10]李俊仪,段渠,白启锦等.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2,02(1):346-346.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2.01.439.

策划制作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

耳朵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