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团队造出石墨烯光热涂层,有望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

中大团队造出石墨烯光热涂层,有望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
2024年06月05日 17:19 DeepTech深科技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近日,中山大学余树东助理教授和团队造出一种亲水性的石墨烯光热涂层,当将该材料用于界面蒸发,在一个太阳之下获得了 2.54kgm-2h-1 的蒸发速率。

图 | 余树东(来源:余树东)

具体来说,他们将耦合氯化铜,作为激光诱导的金属盐前驱体,利用激光加工聚酰亚胺薄膜这一方法,不仅获得了石墨烯,还生成了亲水性的氧化铜纳米颗粒。

借此制备出一种石墨烯/氧化铜复合材料,进而造出了这种亲水性的石墨烯光热涂层。

图 | 石墨烯/氧化铜复合材料激光诱导制备流程(来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图 | 石墨烯/氧化铜复合材料激光诱导制备流程(来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预计本次材料有望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方面获得应用,即能够作为已有海水淡化技术的补充手段,为偏远的离网地区提供获得淡水的廉价方式。

与此同时,界面水蒸发还有望在海洋漂浮农场获得应用,为海水农场提供持续的灌溉水资源。

据介绍,太阳能界面水蒸发于 2014 年被首次提出,其利用光热层将吸收的太阳光转换成热能,并能用于加速水的蒸发。

通过将热量局域在界面水层处,可以获得将近 100% 的“光-蒸汽”转换效率。

界面水蒸发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能量捕获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图 | 太阳能界面蒸发器(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图 | 太阳能界面蒸发器(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作为一种优异的光热转换材料,石墨烯材料在太阳能界面蒸发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传统的石墨烯制备步骤繁琐、成本高昂。激光诱导石墨烯,则能极大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要想将石墨烯用于界面蒸发领域,必须解决亲水性这一关键问题。

几年前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培读博期间,余树东主要研究光功能结构制造、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在那期间,他曾经开展过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研究。

2019 年博士毕业之后,余树东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开始接触到太阳能界面蒸发。

当时,他读到一篇发表于 Nature Energy 的综述论文。针对太阳能界面蒸发,论文里的相关描述吸引了他。

(来源:Nature Energy)(来源:Nature Energy

后来,他发现自己之前的研究经验可以迁移过来。而且,太阳能界面蒸发领域主要关注太阳能利用和纯净水生产。

在当前全球变暖和水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太阳能水蒸发显得尤为有意义。

阅读大量论文之后,他撰写了两篇综述论文,先后发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和《机械工程学报》上,且都成为期刊的当期封面论文。

其中,发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上的论文,还入选了科睿唯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高被引论文。

图 | 余树东团队的相关综述论文(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机械工程学报》)图 | 余树东团队的相关综述论文(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机械工程学报》)

在撰写综述论文的过程之中,他也发现太阳能界面蒸发依然存在几个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其一,蒸发和产水速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二,需要解决盐分污染问题;

其三,亟需低成本和可规模化的制造方法。

作为一名有着机械工程背景的科研人员,他意识到制造方法将能针对前面两个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这时,他注意到学界正在利用一种新型激光加工方法来制造石墨烯,并将石墨烯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和柔性传感器。

这让余树东意识到:激光诱导石墨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光热转换材料,很有希望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件。

后来,他在查询资料之后发现传统的石墨烯制造方法不仅繁琐复杂,而且成本高昂。

针对这一问题,学界并非没有行动。比如,一支美国团队曾提出利用激光加工的方法,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诱导出薄层石墨烯。

这种简单高效的石墨烯制备新方法,很快便受到学界的青睐。而在了解相关背景之后,余树东购置了太阳光模拟器、精密天平等设备并启动相关研究。

期间,他在华南理工大学所指导的研究生于佳栋发现:激光诱导的石墨烯亲水性能不够出色,但是这个性能对于太阳能界面蒸发性能至关重要。

为此,他们继续调研文献,借此发现如果在石墨烯层上添加亲水性物质,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针对激光诱导的石墨烯进行二次修饰,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效果也未必好。

为此,他们提出利用耦合金属盐前驱体的方法,在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同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条件,来实现亲水性氧化物的生成。

随后,他们选用氯化铜来作为前驱体,并在激光的作用下,生成了石墨烯/氧化铜的复合材料。

在本次研究期间,余树东完成了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随后入职中山大学。

图 | 余树东在中山大学组建的团队(来源:课题组)图 | 余树东在中山大学组建的团队(来源:课题组)

基于本次研究,他们打算将激光诱导工艺应用在生物材料上,以期进一步降低器件的整体成本,同时也能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此外,他们还打算探索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件,在水-电联产方面的可能性。

在利用激光诱导获得纯净水资源的同时还能生产电能,从而进一步拓展太阳能界面蒸发器件的应用范围。

参考资料:

1.Yu et al., Laser-Induced Porous Graphene/CuO Composite for Efficient 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1149.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1149

运营/排版:何晨龙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