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子”微信互动是怎样一种体验

和“孔子”微信互动是怎样一种体验
2024年06月05日 03:23 媒体滚动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一边游三孔,一边与孔子、孔子的弟子互动,创意十足,十分有趣!”5月30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三孔景区(即孔府、孔庙、孔林),游客刘长海体验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他步入三孔景区,戴上混合现实(MR)眼镜,景区实景就叠加了虚拟数字内容,能言善辩的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宰予化身动漫形象“宰小予”,为游客讲述祭孔大典、万仞宫墙、杏坛讲学、十三碑亭等历史典故。

    这是三孔景区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智慧·三孔”的一大实践,他们将MR技术应用到孔庙旅游导览中,为游客带来深度沉浸式体验。

    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县级市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三孔景区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的“圣地”;孔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500多年前,孔子现场教学、口口相授,传播儒家文化;如今,山东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为儒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传播方式。

    距离三孔景区大约5公里处,孔子博物馆正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现“身边的孔子”。

    走进该馆,“大哉孔子”的序厅以高大的书墙作为投影屏,播放着孔子的生平,光影变化间,营造出高山仰止的文化场景,让参观者叹为观止。

    数字技术正改变着儒学传播的方式。在《论语》瀑布墙上,儒家经典以光影的形式跃然眼前;数字化《孔子圣迹图》上,180个经典故事通过投影与画卷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果‘孔子’加你微信,请千万不要拒绝。”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笑言,该馆为孔子“注册”了微信号,模仿微信界面设计了“夫子答问”互动展区。游客只要轻触屏幕内容,点击发送,便可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

    孔子博物馆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为了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该馆将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技术加持下,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应用,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欣赏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蕴含的时代价值。

    在山东,“活起来”的孔子,让孔子IP“火起来”。

    原先神圣而又崇高的孔子形象变成了憨态可掬的Q版孔子玩偶、印有孔子卡通形象的微型充电宝、卡通孔子盲盒、憨态可掬的不倒翁……年轻人喜欢这些IP作品,遂将之进行了巧妙解读。比如Q版孔子手拿卷轴象征逢考必胜,孔子像“交手礼”被塑造成Q版不倒翁,寓意则是“怎么考都考不倒”……

    在去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现场《大哉孔子》文创礼盒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集结“互联网+图书+动画片”,是一本数字化图书。该图书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和二维码技术,现场有不少小朋友利用家长手机扫描二维码,《孟母教子》《孔子归来》《〈论语〉名句故事》等动画片便一一上演,寓教于乐。

    近年来,山东持续打造文化“两创”新高地,不断为儒家文化传播插上“数字翅膀”。借演艺、创意、科技之风,山东推动儒家礼乐文化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吸引着中外游客在此流连忘返。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