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轻出行品牌「LEMMO」再获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青山家

电动轻出行品牌「LEMMO」再获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青山家
2024年06月04日 16:04 青山资本

来源:青山资本

青山家

青山家是青山资本投资企业的新闻动态,我们见证了这些企业的成长和蜕变,也希望更多怀揣梦想的优秀创业者加入青山大家庭

德国柏林电动轻出行品牌「LEMMO」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青山资本跟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等方面。此前,LEMMO曾获得青山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

乘上欧美的短途出行风潮,E-bike(电助力自行车)赛道几乎一夜崛起,2021年左右其投融资动作达到高峰,海外本土公司、中国出海公司、想象着“降维打击”的车企,纷纷加入战局。历经喧嚣,行业从2023年起进入洗牌期,开始回归更真实的商业本质。

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用户究竟需要怎样的E-bike?这也关系到行业是否还会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在LEMMO看来,E-bike的爆发潜力仍在酝酿中。它的传统群体最初是骑不动自行车的中老年人,笨重的车辆将年轻人隔绝在外,但随着新品牌入局、电池电机小型化集成化等新趋势的出现,年轻人正在逐渐成为主流用户。不过,“当你问一个35岁以下的人是否已经拥有人生中第一辆E-bike时,超过80%的回答是没有。”这意味着巨大空间,也反映出市场依然缺乏足够好的技术和产品。

「LEMMO」202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其首款产品「Lemmo One」于2023年推出,从用户友好性出发,以车电分离方式实现单车与电单车的无缝切换,获得红点至尊奖(Reddot 'best of the best')。以欧洲为主阵地,Lemmo One在2024年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有超过5倍的增长,已达到盈亏平衡。

Lemmo One 产品图Lemmo One 产品图

不同于常见的供应链出海模式,LEMMO背后是一支“生而全球化”的团队,中国设有部分研发及供应链,全球化采购优势零配件,整装主要在匈牙利,其余都是欧洲纯本地化运营。

LEMMO 创始人Victor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创始人Daniel也有着深厚的欧洲背景。团队经历过共享出行等互联网加持的全球化高速发展,2023年加入的负责品牌和创新业务的合伙人Frank Aldorf则是前闪电(Specialized)和峡谷(Canyon)单车的双料CBO(Chief Branding Officer)。以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和用户触达为核心,站在本地化视角、挖掘真实需求,也成为LEMMO的优势所在。

在创业前期, LEMMO在德国和荷兰的设计团队进行了大量用户访谈,最终得到一个特别的洞察——“汽车领域的共识在于兼顾了油车与电车的混动车辆只是过渡状态;但对于纯运动外的骑行而言,E-bike与Bike的灵活混合才是这种产品的最佳终极形态,而不是bike都转变成具备电助力的ebike,或是二分天下。”

这构成了LEMMO对于产品的本质定义,他们认为传统单车与电单车不应该是两个市场,而要从产品形态上合二为一。

拆掉单车与电单车之间的墙

如何理解Bike和E-bike的混合形态?

现在看来,传统自行车与E-bike似乎是两个市场,但LEMMO认为一辆E-bike的理想状态是,用户希望人力骑行时可以人力骑行,想要电动骑行也可以无缝切换为电助力,这也是人们对E-bike最初的想象。

在欧洲的青年用户访谈中,LEMMO团队看到了两种需求:活力、健康的文化深植人心,年纪轻轻就用上和父辈们一样的电助力车让他们心有不甘,也失去了全力输出自身能量的爽快和乐趣。然而当面对恶劣天气、体力不够或长途骑行时,电助力又成为诉求。

换句话说,人们有50%的场景希望自行车能够电助力。如果有一辆车能在单车、电单车两种状态下都做到极致体验,才能真正打动年轻用户,带来全新的增长。

这种对终局的理解,催生了Lemmo One最核心的“E-plus”技术。Victor对36氪介绍,Lemmo One既是电动自行车,也是传统机械自行车,称之为“E+Bike”,它的转换通过两件事来实现:

一是后轮上的双模花鼓(Dual Mode Hub)。电机花鼓在电助力模式下正常运转,当使用LEMMO全球专利的二道离合器时,电机的机芯与外壳便完全脱离。一般来说,不通电的普通花鼓电机会比自行车的花鼓产生更大阻力,而Lemmo One从物理上将电机的机芯与外壳分离开,在人力骑行模式下消除电机带来的阻力,营造和普通自行车一样的轻便、丝滑的骑行感。 

双模花毂

二是安装在车架上的Smartpac。Lemmo One将电池、电机控制器和物联网功能等关键电子元件从车体内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紧凑的可拆卸单元,称为Smartpac,在不需要时可轻松拆下,同时保持车身形态的完整。这是对E-bike机电体系的完全重构,也意味着将复杂电系统打包为一个接近消费电子产品的package,在生产品质控制、售后维修上会形成天然优势。 

安装在车架上的Smartpac

要论Smartpac的意义,另一个E-bike品牌应当算是前车之鉴。VanMoof曾有过惊人的销售成绩,它的大部分电系统相关零部件都安装在车身中,集成度和定制度更高,但自行车的生产精度毕竟有限,品控极难把控,且需要整车维修,最终由于质量和售后问题走向破产。

同时车电分离也更加环保可持续。它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分开,让单车本体能被尽可能久的使用,而电系统则会随着电池的衰减或通讯网络的发展,每隔3-5年去更新。对于环保观念强烈的欧洲年轻人而言,车电分离既提供了生活上的便捷性,又最大程度上保持了长生命周期的可持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Lemmo One的技术为全栈自研——看清想要去往的终局,再去看中间路径,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更强的自研能力。据悉,除去3kg重的Smartpac,Lemmo One的重量是15公斤,与传统多功能城市单车相似,而LEMMO的电机花鼓和电系统包还在持续开展技术迭代,接下来会不断推出更轻量化、更小型的产品。

除了核心技术上的创新,Lemmo视骑行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推出了更多基于对用户需求深度理解带来的小创新配件,如售价115欧元的隐藏式避震坐杆,有超过80%的用户会不断复购;Smartpac设有对外放电接口,可以随时为手机、电脑充电,成为随身携带的超大号充电宝。

Smartpac对外放电接口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都市户外的品牌属性,与一系列城市机能(urban outdoor)品牌和媒体展开合作,于2024年4月推出售价更高的2650欧的Green Exploration限量款,上线三天宣告售罄,5月又推出了售价3390欧元的Lemmo One Max ‘Turbo Trekker’,具备更强的越野和爬坡能力。

Green Exploration限量款

不止做E-bike公司,电动出行有更多可能

目前,Lemmo One主要在线上直销,同时会在一二线城市的买手店、服装店、生活方式店等配合设置试驾空间,从而更好地触达年轻人。LEMMO在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设有密集服务点,以此搭建便捷的维修网络。 

不过,LEMMO不想只做一家布满E-bike产品线的公司。谈到希望实现的愿景时,Victor的形容是“轻量化、电动化的城市轻交通工具”,这也是LEMMO的全称——Light Electric Micromobility。

在Victor的观察中,今天的巴黎塞纳河畔早已不像《碟中谍》画面里那样遍布机动车道,而是被自行车道和慢车道铺满,承担着轻通勤、休闲等复合功能,各类慢行交通工具穿梭其中;柏林已有10%的道路变成“bike street”,接下来还会不断增多。

诸如此类的城市规划方向变得常见,街道上也能看到不少“奇奇怪怪”的交通工具,譬如平衡车与斗子结合成的宝宝接送车、电池和装货空间组成的小型物流车等等。它们的产品形态完全称不上成熟,但需求却是真实存在的,三电技术、通讯技术等也与E-bike相通,“这其中有大量可去横向延展的空间,去发挥我们定义产品和技术研发的优势,以及在用户和品牌上的积累。”

回到当下,E-bike依然是新型交通工具里增速最快、需求最明确、应用最成熟的品类,短期内它仍会是LEMMO聚焦的主线,以此保障健康的现金流,明年他们会正式进入美国市场。

据悉,LEMMO今年内将实现盈利。下一阶段,团队对增长抱有更多的耐心和冷静,因为欧美市场很难像中国消费品那样一夜爆发,尤其是高客单价的产品。前期稳步发展,打好基础和铺垫,定会迎来高速增长的拐点,这才是欧美市场的规律。Victor所相信的节奏是,把服务和口碑做好,然后“尊重它的规律,你可以做得扎实而久远。”

青山资本

青山资本,中国一线天使投资机构,专注于消费领域。青山资本致力于做“美好生活的投资者”,与创业者一同打造有伟大愿景的中国品牌。 

成立至今,青山资本已投资项目包括:转转、每日黑巧、花点时间、bosie、pidan、COOOOK轻烹烹、cabana、LEMMO E-Bike、加点滋味、花田萃、慢糖家、Simplus等,保持着极高的投资成功率,并获得业内多项荣誉。

青山资本融资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