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资本十年:坚持长期主义,投资中国硬科技

紫金港资本十年:坚持长期主义,投资中国硬科技
2024年05月27日 14:13 投中网

十年深耕硬科技 这家深圳VC坚持做黑马。

深圳又有一家VC踏入“十岁俱乐部”。5月28日,紫金港资本将在深圳总部举办自己的十周年庆典。对于一家VC而言,十岁生日就像一个“成人礼”,意味着它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行业已经扎下深根,开出枝叶。在2014年创立紫金港资本之时,陈军博士、吴雄伟博士等创始人曾提出一个“小目标”:十年之后紫金港资本还活着,就算成功了。当回望过去,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十年也不过如弹指一挥。紫金港资本不仅活着,而且屡创佳绩。十年埋头做事,紫金港资本在不知不觉间已是业绩等身:管理了超五十亿元的基金,投资了超百家企业,其中IPO的有八个,通过并购和转让退出的有八个,在IPO排队的有数家......作为紫金港资本的董事长,陈军颇为感慨地向投中网表示,紫金港资本过去十年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专注投资硬科技。下一个十年,紫金港资本还将继续坚持做下去。

源自浙大的科创基因浙大学子们对“紫金港”三个字肯定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因为它正是浙大校园的名字。这并非是个巧合。实际上,紫金港资本的确汇集了一批从浙大走出的资深投资家,比如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军来自浙大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和浙大管理学院,创始合伙人吴雄伟来自浙大数学科学学院,管理合伙人李芳丽来自浙大经济学院,合伙人甄理来自浙大竺可桢学院,紫金港资本最早的LP也大多是浙大校友。他们用紫金港三字来为公司命名,一方面显示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继承和发扬浙大“求是创新”的匠人精神。2014年的中国创投行业正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彼时Pre-IPO投资模式方兴未艾,硬科技的时代尚未来临。但紫金港资本从成立伊始就专注投资硬科技,帮助科学家创业,这是紫金港资本超前于时代的地方。吴雄伟是这样对投中网说的:“我们既然起了紫金港的名字,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约束我们不能做一些单纯的套利的事情。”陈军形容紫金港资本的投资理念是“学院派”,这种学院派风格既体现在对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坚持,也体现在与科学家创业者的亲近上。陈军自称是一位做了30多年投资的“理工男”,在他看来紫金港资本的使命有两个,一是推动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二是帮助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领军企业。浙大深厚的工科底蕴,成为紫金港资本实践这一“学院派”投资理念的沃土。紫金港资本成立后,很快投出了一大批浙大系的硬科技企业。紫金港资本管理合伙人李芳丽告诉投中网,目前紫金港资本投资的浙大系项目已经有40余个。比如2023年上市的精密光学器件龙头企业波长光电,创始人黄胜弟就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系,紫金港资本在2018年就是其投资方。在千禧年初,陈军曾远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深造。在求学期间,陈军看到了MIT这样的美国高校在推动科学家的创新创业、催生全球最前沿的科技企业上的巨大作用。紫金港资本创立后,也着力推动加深与高校的合作纽带,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2017年,紫金港资本联合浙大控股、浙大友创等各方共同发起了总规模120亿元的浙大母基金,陈军为首任总裁。以高校母基金的形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这在国内开了市场先河。2019年,紫金港资本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GRIP项目建立起五年的合作。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会评出50个博士创业项目,紫金港资本则作为合作伙伴对有意愿进入中国的项目进行投资、孵化和落地。随着硬科技兴起,科学家创业成为时代主题。可以说,紫金港资本在这方面远远走在了多数同行的前面。十年磨一剑,紫金港资本不知不觉间练就了一身与科学家创业者们“聊得来,看得准,敢出手,帮得上”的本事,这也是紫金港资本能够在创投进入硬科技时代后厚积薄发的基石。 十年专注硬科技近年来国内VC行业出现了一种发展路径的分野。第一种路径是“资管”思维,以AUM为标准,强调“做大”;另一种则是“产业”思维,追求的是“躬身入局”,更深地参与企业成长。紫金港资本显然应该归为第二类。紫金港资本是典型的“老兵”创业,创始团队基本都是很早就从事投资、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资深大佬。陈军1994年从浙大毕业后就来到深圳,曾在宝安集团从事投资和资产管理工作,参与了深圳第一批期货公司的创立。吴雄伟曾经当了八年的博时基金董事长,他也是天堂硅谷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吴雄伟向投中网表示,紫金港资本的发起人都深耕投资很多年了,创立紫金港资本抱着一个很朴素的想法,那就是要“做一些回归投资本质的事情”。吴雄伟表示:“我们不追求做多大的规模,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项目就好。”这十年间中国创投市场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紫金港资本一直没有偏离这样的“初心”,进而塑造了今天的紫金港资本。经过十年磨砺,紫金港资本已经把自己磨成了硬科技投资的一柄“尖刀”。陈军向投中网表示,紫金港资本论名气、规模远远不是市场上最大的,但说到对硬科技项目的挖掘、投资能力,不输给国内任何一家机构。这句话点出了紫金港资本在当今日益内卷的一级市场上安身立命的资本。正如李芳丽向投中网所说的,在当下的一级市场上,拥有与紫金港资本类似的团队背景,在规模扩张上又这么克制的机构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紫金港资本是有意的选择了一条不追求基金规模的“黑马”之路。在公司内部,紫金港资本也营造了相应的团队文化。十年来,紫金港资本始终保持着一只精干的投资团队。在紫金港资本没有前方、后方之说,所有人都在前线,包括陈军本人。陈军开玩笑说,跟他同样年纪的同行多数都退居二线了,只有他还在一线看项目。这样的风格,颇有些早期硅谷VC的影子。很多创业公司对紫金港资本的印象是,这家机构的“节奏”非常快,从见面、尽调到决策往往是一气呵成。如果紫金港资本是一家臃肿的“大机构”,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于这一点,虹信生物创始人查高峰感受很深。虹信生物专注于核酸药物递送和治疗性mRNA创新药物研发,2023年底Pre-A轮融资由紫金港资本联合领投。众所周知,2022年以来整个生科赛道非常低迷,融资节奏放缓。查高峰向投中网表示,很多大机构实际上都“歇着”了,而紫金港资本是少有的仍在“逆势而上”的机构。在双方接触之后,陈军博士很快就带着团队到了虹信生物现场,一个月左右就敲定了融资。紫金港资本在内部强调“简单、靠谱”。紫金港资本投后主管柏敏在紫金港资本刚成立之时就加入了公司,在此之前,她曾在多家证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公司工作过。在她看来,紫金港资本是一家没有“部门墙”的公司,大家都把公司事当自己的事,这是与其他公司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一级市场越来越卷,很多VC机构也在试图把压力传导给投资团队,用设定短期的KPI、末位淘汰等方式来刺激“产出”。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因为它可能带来投资动作的变形。而紫金港资本更愿意用长远的角度来管理团队。紫金港资本投资总监刘诗思加入公司已经5年时间,她的感受是,其他一些机构的投资经理心态好像会比较“急”,刚入行就急于去证明自己。但投资毕竟需要不断的积累,紫金港资本是允许新人有一个成长过程的。换个角度看,紫金港资本这样的路径选择,也是为了适配投资硬科技、支持科学家创业的需要。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决策的到位率,以及真正与创业者走到一起。
 做创业者的“家人”十年深耕硬科技,紫金港资本迎来了厚积薄发之时。在项目源方面,紫金港资本总能挖到“水下项目”,大量项目是独家投资、首轮投资。其中有不少项目非常考验决策力,紫金港资本从不拖泥带水。早在2016年,艾特网能天使轮融资,紫金港资本一笔砸下去9000万元。下一轮融资中,紫金港资本又追投1000万元,让单项目投资额达到了1亿元。天使轮一个亿,这在当时的硬科技赛道还是一件极为罕见的事情。森美协尔创始人刘世文对紫金港资本的决策力印象深刻。森美协尔是一家做晶圆探针台制造商,探针台是半导体测试环节必须用到的关键设备之一。2022年森美协尔进行了一轮融资,由紫金港资本领投。刘世文向投中网讲述了这轮融资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森美协尔敲定的领投方其实是另外一家机构,没想到最后一刻这家机构却因为自己的资金问题放弃了投资。大家都知道,在融资中这样的“意外”往往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更别提当时正是疫情期间,一级市场趋于低迷。而紫金港资本在得知这件事后,非常爽快的答应由自己来出任领投方,还帮森美协尔引荐了其他机构。这样的“侠义”之举背后,当然是紫金港资本对自身专业水准的自信,也体现了紫金港资本身上那种的把创业者当自己人的人情味。陈军曾向投中网表示,紫金港资本做投资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愿意跟三观一致的企业家一起承担风险。这种担当精神正是当下创投行业所稀缺的。不止一位紫金港资本的被投企业创始人向投中网提到,在与紫金港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这家VC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在陈军看来,他做创业投资最大的乐趣,是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帮到创业者。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是单纯的投资赚钱能够相比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加入紫金港资本的大家庭就像找到了组织。紫金港资本投资的基本都是早期企业,需要帮忙的地方很多,紫金港资本总是尽心尽力。2023年7月紫金港资本天使轮独家投资了海司生物,这是一家专注于纳米抗体诊断和治疗创新生物医药研发,技术实力非常雄厚,其联合创始人、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Serge  Muyldermans是纳米抗体技术最早的提出者。完成天使轮融资时,海司生物团队还只有十来个人,希望在东部地区找一个城市落地,并扩充研发团队。于是紫金港资本积极帮忙张罗对接地方、招人甚至是装修办公室,使得整个公司落地、团队搭建的过程都非常顺利。类似这样的事情,对紫金港资本来说是家常便饭。初创企业什么都缺,像是产能落地、团队搭建、对接客户、融资服务都属于常规操作。有一次,为了帮助一个被投企业搭建市场团队,紫金港资本曾经把一个合伙人派到企业那里去上了半年班。对于陈军本人来说,陪被投企业去见客户“打单”也是常有的事。紫金港资本也会创造机会,让被投企业在紫金港资本的生态圈之内互相赋能。在一次紫金港资本组织的内部交流活动上,海司生物与虹信生物就对上了眼,双方达成了非常重要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药物递送管线。这次合作对双方都非常重要。一方面,这是海司生物创立之后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深度管线合作。虹信生物方面,也一直在探索利用纳米抗体作为递送平台,来开发有特色的创新药。如今创投行业人人都在谈投后,但要把投后做到让企业方有“获得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紫金港资本的赋能总是有具体的落脚点,这是让创业者们最为感动的地方。德普数控创始人徐兴文向投中网表示:“其实每个投资机构都会告诉你,他有很多资源,他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但是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今年2月,紫金港资本领投了德普数控的Pre-A轮融资,短短几个月时间,紫金港资本在客户、产能落地方面就做了很多事,紫金港资本的合伙人还跟徐兴文一起出了好几次差。也因为这样,徐兴文非常愿意跟紫金港资本保持密切的交流。作为创业公司,德普数控过去在产能落地方面没有太多经验。整个过程中,很多细节的问题、每一个的具体步骤,徐兴文都会去寻求紫金港资本的意见,也的确因此避开了很多“坑”。 十年新征程从结果来看,紫金港资本这十年来不缺爆款项目,而且往往有入局早、出手重、连续多轮投资的特点。比如紫金港资本2015年投资的新材料企业贝特利,连续四轮加注,后续获得中芯聚源等产业资本投资,估值已增长数十倍。紫金港资本迎来十岁生日之际,也恰逢中国创投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2023年以来,创投行业的募、投、退活跃度都在显著下降。然而,在众多VC同行们收缩投资的时候,紫金港资本却分外活跃,2023年出手30余次,2024年到现在已投出12个项目,紫金港资本在用实际行动坚定地看多。在募资端,紫金港资本也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大年,很快将有多只基金落地。可以说,紫金港资本正迎来自己最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当下的市场焦虑,陈军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虽然短期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他也能理解很多同行暂时持收缩的态度。但长期来看,中国仍将是全球少数几个最适合创新创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适合投资的国家之一,这一点并没有改变。紫金港资本这十年经历了多轮周期,但并不特别关注周期,在市场热的时候不跟风,在市场凉的时候也不会躺平。陈军也并不认为紫金港资本现阶段的积极投资是所谓的“抄底”。他表示,紫金港资本的投资标准始终是“优质的项目,合理的价格”。紫金港资本也从来不会在市场低谷期去压创业公司的价。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创投肩负的使命变得更重要了。在陈军看来,这意味着创投的目光要更加聚焦在前沿的技术创新,投资的难度会比以前更高,但机会也会更大。对于紫金港资本而言,依然是保持“初心”,继续修炼自己的内功。今天的紫金港资本有保持从容的资本。十年下来,紫金港资本聚拢了一批忠实的LP,有的LP已经连投了紫金港资本十多只基金,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同行之间,紫金港资本也树立起值得信赖的声誉,投的项目有良好的口碑。当然,更重要的是紫金港资本这十年锻炼出了一只可靠的投资团队。俗话说水落而石出。在市场热热闹闹的时候,像紫金港资本这样不声不响的VC往往不容易被注意到。而当水位下降,紫金港资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站在十年新征程的起点上,紫金港资本依然兴奋,依然充满热情,也依然保持着耐心和专注。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