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关键成果亮相科技周

新质生产力关键成果亮相科技周
2024年05月27日 13:03 网信北京

人形机器人测试平台加速产品研发,高清数字人的制作周期大幅缩短,手术机器人为介入手术做导航……2024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上,一批本市在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关键成果集中亮相。

一款不怕摔跤的人形机器人,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多试错机会。在首钢园,这台身高约1.2米的人形机器人格外吸睛。它拥有比同类产品更灵活的腰部和髋部关节,全身上下设了23个自由度,即使不慎摔倒也能迅速起身,甚至可以做出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动作。加速计划公司商业化负责人李超逸说,利用这个稳定的机器人平台和一站式开发工具,开发者研发一个新动作的时间能压减50%以上。

在文旅、政务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数字人已经走进生活。传统的数字人制作周期通常要半个月甚至更久,而利用重光照4D动态光场重建系统,约两天就能制作出一个精细到毛孔的写实数字人。元客视界公司产品经理王煜介绍,这套系统直径达6.6米,由LED光源和彩色相机、高速相机等设备组成,可以模拟真实的环境光线、捕捉被采集人的高清动态表情,每处皮肤细节都栩栩如生。

在医药健康展区,一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和介入手术机器人聚足人气。“这组设备结合人工智能系统,能实现介入手术在人体血管内的‘自动驾驶’。”唯迈医疗首席运营官田威说,造影设备能获取人体内的高清血管影像,手术机器人则根据这张描绘血管走向的地图开展手术。

常见的心梗、脑梗、肿瘤等疾病手术,它都能胜任。而在传统介入手术中,医生需要穿着重达二三十斤的铅衣,完成精细操作。而且,长期处于X射线环境,对医生的健康也存在一定损害。

“通过智能触觉感知、智能仿生、智能交互等技术,它能实现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同时,它能精细感知头发丝划过掌心的力道,大约0.01牛。”田威说,医生坐在远离射线环境的房间,就能操控机器人开展手术,还可以远程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治疗。机器人匀速且精准的操作,也能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手术机器人表现不俗——包括北京安贞医院在内的全国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了数百例手术,成功率达100%,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目前,它已成为首个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绿色通道的国产介入手术机器人,并有望进入欧盟市场。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构建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本届科技周搭建起全方位、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让这些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充分展示。

来源:北京日报

机器人数字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