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雷强
千呼万呼始出来!筹备了三年的小米汽车,终于迎来了公开发布。
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首发9款颜色。其中,小米SU7提供标准版、Pro、Max三个版本,价格21.59万元起。
据了解,小米汽车的销售模式采取的是“直营+加盟”方式。据小米汽车方面介绍,小米汽车销售交付渠道,以“1+N”模式优先覆盖头部市场,分批次布局全国。其中,“1”代表小米汽车自建自营的交付中心,功能以交付为主,覆盖“销售、售后服务”业务;“N”代表代理销售、用户服务触点。
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强有力的搅局者,而20万起步的价格,作为行业新手的小米也倍感压力。
今年初,比亚迪推出7.98万元起的秦PLUS DM-i和10.98万元起的宋Pro DM-i等多款车型;小鹏汽车紧随其后,其创始人何小鹏曾在采访中表示,将推出全新品牌,主攻10万至15万价位的市场。为了抢占市场,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合资品牌,纷纷开启降价节奏。
2月,何小鹏在内部信中直言,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3月初,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谈及今年车市的竞争情况时则表示,现在的车市已经不只“淘汰赛”,而是进入了“生死时速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曾表示:“到2030年时,中国车企市场主要玩家不会超过5家。”
据中汽协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大约为2680万辆,但市面上车企给出的2024销售目标合计近3000万辆。这意味着“供大于求”,企业为了降低库存风险,只能加速出清。如果销售环节不顺利,就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这也是导致部分新能源车品牌消失的重要原因。
反观小米最新财报,小米集团2023年总收入271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过去一年,小米集团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研发投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9.2%,研发人员总数17800人,占比5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 67亿元。
对于汽车的投入,不难看出雷军的决心和期望。但对于这场价格战,对小米汽车带来的焦虑和影响是明显的。
去年底,雷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这个你肯定很担心;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其实是各种很焦虑的情绪。”
选择在行业竞争白热化背景下入局,既是给小米汽车的压力,也可能是在火热赛道中别开生面出现一股差异化清流。 目前,市面上增量蛋糕越来越有限,各家车企不得不祭出价格大旗。而作为近两年最备受瞩目的造车新星之一,小米汽车进入市场,无论是对哪家整车厂商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威胁。
在去年的发布会上,雷军写下的小米汽车长期奋斗目标中,要通过15至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这场硬仗并不好打,而第一场正面交锋即将来临。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有美好的前景,也有一地鸡毛。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充满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对于小米而言,亦是如此。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