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恒瑞医药张连山:人工智能正改变药物研发模式和效率

对话恒瑞医药张连山:人工智能正改变药物研发模式和效率
2023年10月17日 15:48 红星新闻

曾经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如今已然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引领着行业有了新的进步。

对于“十年磨一剑”的创新药领域更是如此。AI药物研发、大小分子设计、数据库开发……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也一直在进行科技前沿攻关。

对此,恒瑞医药(600276.SH)董事、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张连山认为,国内创新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创新药企业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早日从“跟跑”发展为“并跑”,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经得起检验。

张连山,图由受访者提供张连山,图由受访者提供

红星资本局:我们知道,肿瘤领域一直是恒瑞的强项,能否给大家科普一下,公司在早期立项阶段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筛选项目的?以及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张连山:任何一个公司在做创新药布局时,都会根据自己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基础、对疾病生物学的理解、对潜在的药物靶点,从科学角度出发,对产品做一个早期画像和合理的风险评估,判断以什么样的权重来合理分配资源。

我们强调的是产出品种是否具有差异化,能否在临床上解决一个问题,能否给患者带来获益。只有具有上述潜质的产品,公司才可能作进一步开发。

以患者为中心,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这一点尤为重要。即使是FIC靶点(原创靶点)的药物,并不比现有疗法更优,也没有实际意义。一个产品的临床价值是我们评价产品最重要的出发点,追求差异化才是硬道理。

红星资本局:基于差异化产出,在临床方面,恒瑞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SHR2554和抗HER2 ADC药物SHR-A1811两个创新药共获得4项突破性疗法认定。恒瑞在避免国产创新药同质化中,有什么“科技与狠活”?

张连山:在整体研发策略中,公司以“新、快、特”为主要宗旨,避免“同质化”,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加强源头创新。

公司通过优化调整管线布局,坚决筛选淘汰低竞争力的me-too产品,力争使First-in-class及Best-in-class的高质量、差异化产品成为未来研发主体。并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了解疾病特点及人群差异,持续关注患者需求变化,洞察并挖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体现临床价值。

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维度的价值评估,严格把关疗效、安全性、商业价值,在临床各个阶段层层筛选,确保高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重点投入、快速上市,实现临床投入的商业回报。

同时,全盘思考,通盘衡量,在肿瘤、代谢、自免领域,组合创新仍是我们的优势,利用公司研发管线丰富的优势,打好联合/序贯用药的管线协同组合拳,完善产品迭代的中长期规划。

红星资本局:关于恒瑞的内部技术平台有哪些,具体是如何运作的?未未来,公司有持续开发建立自己的技术平台的打算吗?

张连山:平台技术的建立对生物医学创新至关重要,它是实现从靶标到产品迅速转化,产生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基础。

通过多年来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保障新药发现和临床开发项目的同时,恒瑞医药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平台,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胶、抗体偶联药物(ADC)、双/多特异性抗体、AI分子设计、耐药、体内药理、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等,为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这其中,已有8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抗HER2 ADC产品SHR-A1811快速进入临床Ⅲ期研究。

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市场动态,积极利用新技术赋能医药研发,目前已通过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结合的方式建立了AI-分子设计平台,以提高研发效率。

红星资本局: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与科技巨头开展合作,AI制药、AI辅助药物研发势不可挡,恒瑞有打算吗?

张连山: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药物研发的模式和效率,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一家积极拥抱新技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高价值的药物解决方案的大型药企,恒瑞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并且在公司内部积极构建AI辅助药物设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流程,包括靶点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和性质预测、合成路线预测、大分子药物设计和成药性优化等。

未来,还会进一步通过“引进加自研”的方式完善和发展该平台。我们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和竞争优势,让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红星资本局:作为公司的全球研发负责人,立足于全球视野,你认为国内创新药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张连山: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环境逐渐优化,行业活力和潜力都进一步得到激发。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真正first-in-class的产品等。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方兴未艾,“健康中国2030”战略稳步推进,也将进一步激发医药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潜能,提振创新药领域发展信心,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推动创新药行业发展的四要素:政策、市场、人才、资本,在中国都基本齐备。而创新药规模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占比仍然很低,增长空间巨大。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未来总体上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逐步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药政策体系、市场体系和研发体系。

红星资本局:另外,国家在政策、措施等多方面支持创新药领域,你认为国内创新药企业该如何做才能走向世界?

张连山:全球医药创新技术日新月异,对比之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早期,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早日从“跟跑”发展为“并跑”。

首先企业要修炼好“内功”,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体现,我认为首先就是创新能力,且一定是有差异化的创新,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是平台跟体系。因为平台的体系保证了创新不是基于哪一个人或者某些人,如果没有他们公司依然能正常运转,能保证创新的主体功能;

第三是商业化的能力,创新转化为商业化最终实现营收推动公司发展。因此商业化的能力跟创新的关系好比是“鸟的双翼,车的双轮”,创新和商业化同等重要。

此外,生物医药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创新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创新成果国际化,把我们的创新成果拿到国际上去检验,去惠及更多的患者,实现更大的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 邓凌瑶

编辑 杨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