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两份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维护中药发展安全等。
8月26日,《医改界》总编辑、北京三医智酷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促进国产医疗装备迭代升级等方向的确定,就是为了解决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医疗关键技术等方面被“卡脖子”的问题,医疗行业的自力更生不可或缺的。同时,魏子柠表示,需要出台更加细化的措施,鼓励机构和企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三甲医院放射科医生——
以前医院更愿意采购进口设备
这种情况近些年有一些好转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局。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我国国产核磁共振仪实现量产进行了报道。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看到,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图像质量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但价格比以前大大地降低,医院的医疗检查费也在逐步降低。
陕西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放射科周医生对红星新闻记者说,很多大型医院现在所使用的螺旋CT机等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单论设备的采购价格就在数百甚至数千万元。“此外还有耗材的费用和日常维护的费用,而这些费用最后其实还是会转化到患者那里。”
周医生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过去自己所在的医院也曾经尝试过购买部分国产设备,价格确实比进口设备便宜,但是经常出现发热、损坏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效率和养护成本上比较高。“所以那个时候医院更愿意采购进口设备,不过这种情况近些年有一些好转。”
——医学专家——
医疗装备自力更生
可避免被人“卡脖子”
《医改界》总编辑、北京三医智酷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维护的费用,最后实际上都是会转化到患者头上的。“如果一种医疗设备国内没有能力或者技术生产,那说白了这种设备的定价权就完全在别人了,所以说为了防止被‘卡脖子’,无论是在医疗器械,还是在一些药物的生产研发上,自力更生这种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8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国产医疗装备的推广应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促进国产医疗装备迭代升级。要加大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一批医疗装备领域领军人才。
魏子柠说,这些政策其实都是从各个方面在鼓励国产医疗装备的发展、更新,“下一步还要出台更细致具体的鼓励措施,让企业或者机构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样大家才能够真正有积极性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加大保护力度
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8月25日召开的国常会上,强调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对此,魏子柠说,我们国家有超过10000家的药品生产企业,但是真正在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成规模的药企却并不多,“最近医疗行业反腐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些药企花费的大头并不是去做研发,而是用来搞营销,未来这样的情况有望得到扭转。”
国常会还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我国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此次国常会特别提到中医药,也是在此前政策上的再次加码,鼓励中医药发展。”魏子柠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张炎良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任志江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