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创业历程,王传福泪洒当场。
一向不苟言笑的王传福,谈到20年的创业历程,忍不住泪洒当场。
8月9日,是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正式下线的日子。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回忆了比亚迪从2003年涉足汽车行业至今20年的历程,谈到艰辛之处几度哽咽。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如今的比亚迪,是世界新能源车销冠,但在当年曾遭遇无数冷眼和嘲讽。2003年1月,比亚迪宣布收购秦川汽车,港股股价从18港元暴跌至9港元。各种质疑也扑面而来:“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
回顾过去20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做产业破冰和生存挑战,在近两年的销量爆发式增长前,王传福形容自己历经无数个“至暗时刻”。
在技术路线上,比亚迪2008年就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混车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等到2018年,比亚迪的DM技术发展到了第三代,但市场的“春天”还没到来。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而其中插混车市场容量更小,当年销量只有27.1万辆,仅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1.6%,仅占纯电动汽车销量的27.5%。
“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王传福感慨道,“市场份额小再加上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插混这条技术路线那时候已经被很多车企放弃,比亚迪内部对此也有争议,但我还是要继续走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也认了。”
比亚迪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春天。2022年以来,插混车销量同比增速超过了纯电动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节节攀升。中汽协数据显示,到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车累计销量达271.9万辆,同比增长31.9%,而插混车销量达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其中,6月插混车产销量分别为23.5万辆和23.2万辆,均创历史新高。
按照王传福给出的数字,在研发投入上,比亚迪已经累计投入了上千亿资金。在近12年中,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净利润的3-4倍。
王传福回忆称:“我很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在2019年,当时公司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84亿元。”
“多少人笑我们,这是在烧钱。”王传福讲到此处有些哽咽,但比亚迪深知,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
王传福在活动现场。
长期的重金投入,在近几年迎来硕果。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2008年第一辆比亚迪F3DM发布,到2021年5月完成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仅耗时一年半;而从300万辆到500万辆,比亚迪只用了9个月。
按照比亚迪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在成果方面,比亚迪已推出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技术,筑起技术护城河,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
王传福讲的是比亚迪的故事,但又不只是比亚迪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全新的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与吉利、广汽、上汽、长安、长城等公司一起,向世界证实了中国车企的能力,在全球市场打出了中国品牌的一片天地。
王传福表示,到2025年,预计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大有可为;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50%提升到70%,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王传福说,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比亚迪园区的中国品牌车型矩阵。
在如今的比亚迪总部园区,有一个包含十多个品牌的车型矩阵,包含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等,中国汽车品牌的一齐亮相,引得不少媒体驻足留念。
在这个矩阵的背后,立着那句被王传福反复强调的口号:“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