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建议可通过社会组织试水

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建议可通过社会组织试水
2023年06月03日 01:32 新快报

【编者按】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响应国家战略,广东新快报社以机构主流媒体作为平台,以多方位全媒体矩阵作为渠道,筹办成立新快碳中和智库。广邀华南及全国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组织的相关专家,从政策建议、从业规范、交流合作、能力培训以及标准制定等多方面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在公众中推广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企事业单位和机构提升自身绿色发展能力。

【语录】

“如果仅仅考虑低碳没有考虑经济的话,它是没有活力的。如果考虑经济不考虑低碳,又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低碳跟经济很好地结合。”——周永章

当绿色产业在孕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形成新需求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的“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工作”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管理员等21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意见的通知,其中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获得了较大的关注。

对于从事相关方向的高校学者和有志于此的年轻人而言,这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尽管如此,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周永章早前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低碳事业的发展水平,碳人才的培养体系还是相对不足,建议年轻人先从“半官方性质”的社会组织学习入行。

低碳发展有助于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

低碳是什么?周永章认为,“低碳是个新的游戏规则。如同中国加入WTO一样的规则。欧盟提出了欧盟‘碳关税’的概念,就是说以后从高碳区进入低碳区,必须要交一层税,比如‘碳关税’才能进来,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环境保护。”

他认为,低碳事业是企业把自身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结合的一个点。在目前的“双碳”愿景下,如果企业得到合适的引导,进行低碳改造,除了自身利益以外,环保、能源安全和产业瓶颈等整个社会的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空气里边,水有问题,土壤有问题,种菜的地有问题,垃圾围城也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使用的能源减下来,其实很多环境问题都会解决一大半。”

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假如小汽车都有一半不烧汽油,PM2.5马上就会好起来。环境能源安全的问题也是一样。

“中国现在每消费1亿吨的石油里,就有7000多万吨是从外面进口来,对外的依存度是超过70%,并且石油主要从中东来,主要从马六甲海峡进来。如果某一天,石油运不回来,很多工厂,乃至很多工业就会瘫痪,所以这是个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国家实现了低碳发展,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也一同降下来,能源安全的压力就马上释放出来。这样的话,经济目标不变,但通过低碳经济的途径也能达成产业的升级。”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跟经济利益相结合

周永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因为发展在前面,所以碰到了很多问题都是走在前面必然会碰到的,解决的经验要慢慢地往其他地方复制。

“作为一个制造业集中的地方,碳排放肯定是个大户,比如一年里东莞就排放了50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中山排放了2000多万吨二氧化碳。像这些城市,肯定是有压力的。实际上,我们开展‘双碳’的工作还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意识,观念走在了前面。”周永章如是告诉新快报记者。

在他看来,“双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首先,“双碳”是个技术问题,太阳能光伏,氢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等。其次,它是个经济问题,因为这个可以产生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商业模式。再次是文化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密度比较大,跟国际交流比较多,所以这方面的意识它是比较强的,本土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有非常好的研究基础和投入,“所以大湾区是中国‘双碳’事业标杆性的一个地方。”

周永章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必须要跟经济利益相结合。“如果仅仅考虑低碳没有考虑经济的话,它是没有活力的。如果考虑经济不考虑低碳,又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低碳跟经济很好地结合。”

“比如说,我开了一家企业,或者开了一间水泥厂或是一间钢铁厂,又或者是一个商贸中心,我做了低碳,我有什么回报?我的利益在哪里?能否有一个有用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它?假如有个激励机能奖励各种低碳行为,那么企业自然就会更自觉让这种事可持续下去。”

周永章强调说,低碳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还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它应该让社会所有人尽可能享受到这种利益。

碳人才培育还不够,培养体系尚未完善起来

周永章提到,国家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师等培训,最开始举办的地点都是在广州,中山大学办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师第一期培训班。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周永章认为,碳人才培育还不够,培养体系还没完善起来。“培养人才体系主要看哪里?就看国家在职业设计上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以及这方面的资质,然后这个资质能得否到官方的承认。暂时来说,碳人才的培训这块实际上是没有跟上来的。”

周永章说,原来一些不再适应市场的旧专业还没有砍掉,新专业没有增加进来,这是目前的碳人才培养体系遇到的困境。因此,周永章建议,作为有志于投身低碳事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一些相对半官方组织、协会办的培训班来进入这个行业,先从实实在在的东西学起,是比较现实的一个途径。等国家有关部门将来真正把碳人才这块的职业设计出来,有落地的时候再去参加。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郑健辉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低碳双碳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