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重金布局的“机器狗” 是“玩具”还是“工具”?

各方重金布局的“机器狗” 是“玩具”还是“工具”?
2022年10月15日 04:30 中国经营报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机器狗”领域好不热闹:继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仅隔一年就更新了第二代四足机器人Max后,联想晨星首款四足机器人Q1在前不久的世界制造大会上公开亮相,而科大讯飞方面则在投资人互动平台上透露,将有序推出工业四足机器人、机器宠物、外骨骼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四足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均完成了新一轮股权融资。去年8月,小米更是以一款定价万元以内、名为“铁蛋”的产品进入四足机器人领域。

  说起四足机器人——俗称“机器狗”,在这一领域耕耘最久的要属波士顿动力公司,其成立于1992年,2005年推出的BigDog被业界视为世界上第一款机器狗,后产品几经迭代,终于在2015年波士顿动力公司的第一台商业机器狗产品Spot面市。需要指出的是,因布局技术前沿与商业化难题,波士顿动力分别于2013年、2017年、2020年经历了三次“卖身”。自2021年6月起,现代汽车集团完成了对波士顿动力80%股权的收购,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与波士顿动力相比,国内对四足机器人领域同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初步的创新与探索,但商业化起步稍晚,目前已有规模化应用的典型代表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分别成立于2016年、2017年,小米、腾讯、小鹏、优必选等企业的加入仅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小米等更多玩家的参与,提升了四足机器人的认知度与关注度,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云深处科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已“参战”机器狗赛道的“玩家”中,部分厂商仍停留在“秀肌肉”的层面,产品还未商业化。而在已探索商业化的国产厂商中,既有聚焦于行业应用场景的,又有试图从to C领域切入的。尽管各家“打法”不同,但多名业内人士、第三方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同,当下整个四足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需求尚在培育期。

  是“玩具”还是“工具”?

  近几年里,“机器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如大型文艺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影视剧中的新型“宠物”甚至新式“武器”、消防救援或巡检勘探现场等。机器狗扮演的是一种新式娱乐玩具,还是一种特殊行业的新式生产工具呢?显然,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参与企业给出的答案是不同的。

  小米、腾讯、优必选等企业尽管已有四足机器人的相关产品面世,但并没有完全商业化,更多的还是实验室产品或探索版本。

  云深处科技自成立以来研发出“绝影”大中小全系列的四足机器人产品,则面向B端行业应用。比如今年7月,云深处科技与宝钢股份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皮带机通廊巡检开展深度合作。据介绍,皮带机作业强度大,通廊狭窄、人员作业有安全事故风险,通过四足机器人精准建模导航、稳定步态控制、灵活越障等有助于实现智能化、少人化运维管理。云深处方面介绍说,“绝影”系列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实现了一台机器狗覆盖2.5万平方米变电站巡检。

  与云深处科技重点瞄准行业应用有所不同,宇树科技则采取to C消费级与to B行业级“两手抓”的策略。B端应用场景集中于工厂巡检、园区安防、勘探救援、快递物流、科研教育等,而C端主要是娱乐酷玩、陪伴看护等。

  “我们在国内与海外的订单量大致呈现相当的状态,包括谷歌、英伟达、本田研究院、Facebook等多家科技公司、研究院等都已采购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宇树科技负责人如是说道。

  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的Spot产品相比,国产厂商实力如何?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方面均向记者表示,其机器狗软硬件均已实现全自研。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技术总监沈灏向记者指出,国产厂商在机械控制、运动姿态、自适应性、复杂场景下的任务执行等核心技术的积累方面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攻关,“能用不代表好用”,“不过从成本来看,国产机器狗显然要比波士顿动力的产品要低许多”。而在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看来,波士顿动力公司被现代汽车集团收购后,创新速度有所下降,人才也出现流失,国产厂商只要实现更快的迭代升级,不断突破核心算法,以及提升谐波和RV(旋转矢量)减速机、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与Spot产品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商业化仍在探索中

  多名受访人士认同,四足机器人当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早期阶段,一方面是市场想象空间较大,另一方面是现实与大规模的量产应用甚至普及还有一段距离,这既有技术能力的掣肘,又有市场需求的限制。从技术能力来看,四足机器人的核心部件、运动控制算法、智能感知能力仍有升级迭代的空间。从市场需求来看,沈灏指出,目前机器狗在B端领域的应用更广,尤其是应急、消防、运输等已显现出一定的必要性,但在C端消费市场,需求并不显著,短期内或许从科创教培角度更容易切入。

  龚斌则认为,机器人品类覆盖很广,如工业机器人、移动搬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事实上,它们的底层逻辑与技术都是相通的。如果从技术复杂性与智能化程度来考察,四足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一般服务机器人相比,商业化难度较高,但次于人形机器人,当然后者的技术难度更大、而商业想象空间也更大。整体来看,机器狗的应用场景挖掘仍不够,商业化市场培育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尽管面临商业化考验,但参与的厂商仍持乐观态度。宇树科技前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四足机器人整体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宇树的机器人产品已经较为成熟,该公司的Go1四足机器人已经规模量产并得到较好的市场反馈。未来,随着四足机器人产品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必然会逐步走入万千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帮手。

  云深处科技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关于四足机器人的商业化模式、应用场景和落地路径,各家仍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的阶段。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发展,将四足机器人与之相结合,让四足机器人具有更强的能力,实现智能化并完成相互协作,使机器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相信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国产四足机器人能够带来更多惊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