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从事家居照明市场的广州延讯贸易总经理李大卫在外贸行业已经打拼十年。“我们转型比较早,借助很多数字化手段,可以继续把中国好货推向更多RCEP国家(注:签署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家)的新兴海外电商平台。”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五年增长近十倍,截至2021年规模已经达到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极。
从北美到东南亚,从市场扩容到经营模式迭代,十年间,中国卖家不断升级“姿势”融入全球化进程。事实上,跨境电商的崛起之路,也是科技领航贸易数字化的一次征途——在“卖全球,买全球”的浪潮中,数字化技术降低了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为全球数字贸易投资注入了新动能。像李大卫这样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赶海”舞台的重要角色。
交易数字化加速产品出海
十年前,还在迪拜做公司外派员工的龙先生看到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火热,意识到“把中国产品卖到海外”可能是一个靠谱的生意。其选择了智能平衡车的赛道,在速卖通上做起了“小生意”。
龙先生生意越做越大时,传统国际电汇网络对微外贸企业的“不友好”开始突显——操作困难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尤其对订单小、资金分散的小微外贸成本很高。
当时的中国电商正在“黄金时代”。商务部2013年数据显示,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起势,但在跨境结算中仍是外国银行和支付公司的天下。
在龙先生电商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期,2014年,有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数学系背景、曾担任精算师的陈宇频繁往来于纽约和硅谷之间,一些从事跨境电商朋友的吐槽让他嗅到创业商业——“我们赚到的钱,一大部分利润都被吃掉了。”由于当时国内跨境支付市场被国际支付巨头垄断,一笔跨境款项要收3%~5%的手续费,几乎吃掉近1/3的利润。以一家销售额为1000万美元的企业为例,在跨境收款时服务费就要扣去180万~300万元人民币。
陈宇认为,海量跨境收款需求与“贫乏”的可选工具,造就了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参照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势头,跨境支付也将具备长期增长的可能性。2015年,其回国在杭州创立了跨境支付服务的公司Pingpong。几乎在同一时期,连连、空中云汇、派安盈等一批国内外公司开始面向中国外贸商家的跨境交易加大投入,逐步在境外多国获得相关支付业务牌照。
由于国际支付公司的基础架构、技术设施和服务框架等都是按照大型企业设置的,这套体系很难适配以小额、高频、碎片化交易为特征的中小微企业。因此,对外贸小商家而言,需要从底层技术架构进行革新设计。彼时,通过跨境支付新势力的技术突破和银行、卡组织之间的运作,跨境交易的费率拉低近70%,收款时间也进一步下降到最快几个小时。
跨境电商潮起之下,跨境支付市场也迎来空前爆发。而被卷入浪潮的不仅是支付产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显示,自成立以来,其在数字经济和贸易新业态领域已完成半数以上的投资,大多数子基金也对数字经济和贸易新业态领域进行了投资。
商务部服贸研究所所长李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数字化的过程中有几个亮点:第一是金融科技,贸易结算数字化,这个环节的革新推动了交易的效率反之推动整个外贸产业链数字化进程;第二是智慧物流,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的数字化发展,数字化管理;第三是数字营销,比如从传统搜索引擎到基于外贸大数据工具、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精准营销;第四是数字会展,云上会展等永不落幕的会展形式,也为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渠道。
一笔跨境电商订单背后,往往融合了很多文化、科技以及服务的协同。在坚果资本创始人孙宏达看来,“比如用户在tiktok平台上观看以及下载中国的文化产品,之后产生了相关产品的定制需求,通过中国独立站的卖家,在网站上进行定制、付款以及购买。整个流程分解为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面都包含了包括云计算、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数字营销、柔性制造以及SAAS、ERP全方位的服务,这是非常典型的科技领航。”
数字网络领航品牌出海
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六批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行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赶海”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连连国际CEO朱晓松告诉记者,当前中国跨境出海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域板块轮动,从传统的欧美地区占主导,到近几年东南亚成为热点,南美、非洲等区域也呈现出巨大潜力;二是平台轮动,中国跨境卖家从单一的平台电商模式,发展出独立站品牌出海等模式,不再单纯依靠平台导流,而通过自己品牌的私域流量吸引用户;三是疫情加快了传统内贸企业拓展海外渠道的速度。
彼时,龙先生正是通过借助连连国际的收款开始加速业务发现,他向记者表示,“我们最开始做跨境电商的时候,只希望提现费率能够低一点,收款快速一些;后来,则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和平台;现在生意越做越做大,对支付工具的安全和合规愈发重视;未来,我们更看重服务方的资源整合和连接能力,能够辅助我们做经营决策。”
事实上,这也对围绕跨境电商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交易环节的每个节点都有被数字化重构的空间。当前一个共识是,通过支付这一底层需求,可以将原本离散的全球跨境贸易产业链内的银行、发卡组织、清算机构、跨境电商、外贸企业、物流商、服务商、广告商等上下游参与者链接到一起,创建一张数字化的共享网络。
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与跨境服务机构XTransfer发布《2022年1~8月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RCEP区域活跃指数》显示,今年前8个月,向RCEP区域国家出口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同比增长36.4%。全球跨境收付款平台万里汇(WorldFirst)也捕捉到了上述趋势。根据其官方数据,相比2021年平均每家出海经营3.5个海外市场,2022年这一数据已增至6.5个。尤其四五月是微型跨国企业全球开店的旺季,25%的人明确表态想去RCEP新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方可以做些什么?万里汇中国区总经理丁岩松所透露:今年年初,万里汇推出了一个“全球远航计划”。“这个平台上我们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第一,降低开店门槛。第二,提升商户开店能力和他的意愿。第三,让店铺能够更快的时间开出来,资金能够快速回笼。”他透露,“这项货通全球的计划发布后,今年1~7月客户开店申请数量是去年的七八倍。”
除了卖品场域上的变化,自主品牌建设仍是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丁岩松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跨境电商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利润率被打到3%~8%左右。而那些有自主的品牌,掌握知识产权、对供应链的把控也非常扎实的卖家,在今年大环境动荡期利润率仍能维持在20%甚至更高。
“刚开始什么火就卖什么,打价格战最管用。但近年来行情开始发生变化,海外消费者在网上买‘中国制造’不光看谁便宜了,你还得有自己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设计,建立自己的粉丝群,加大研发投入。从数据看,加大研发投入是有效的,目前我们赚钱的产品其实都是研发的非标品,能占到毛利率80%。”李大卫表示。
跨境电商欣欣向荣,但仍要看到,在整个贸易数字化方面,当前我国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据李俊透露:2020年,中国的数字服务进出口2940亿美元,其中出口只有150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29%,位列世界第六位。和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数字化仍然有限。未来,这些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服务企业持续“走出去”,不断加大海外营收占比,才有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