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陷“危局”,生鲜前置仓模式还是好生意吗?

每日优鲜陷“危局”,生鲜前置仓模式还是好生意吗?
2022年07月29日 20:36 新京报网

随着每日优鲜面临“解散危机”的说法传开,7月29日,不少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北京多个区域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均显示“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目前每日优鲜App退出账户后无法再登录。

7月29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每日优鲜双井店、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发现,两个前置仓门店均已关闭。每日优鲜双井店内有工人正在拆除内部装置。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着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门口堆积着矿泉水等物品。

新京报记者在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遇到一位穿着每日优鲜衣服的骑手,对方称“不知道怎么办,也没人通知,就只能等着”。他还提到,7月还有工资没发。自称是该店房主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日优鲜在7月25日合同已经到期,现在已经退租。

2015年,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模式。实际上,业内对前置仓模式各有说法,有人认为是伪命题,也有人称前置仓模式有前途,但需要解决供应链及管理漏洞等问题。

北京部分前置仓门店关闭

2019年,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公开称,前置仓模式将成为每日优鲜在头部城市最主要的布局。随着每日优鲜全国范围内关闭30分钟极速达业务,或已放弃了前置仓模式。

7月29日,不少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北京多个区域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均显示“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随后,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每日优鲜双井店、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两家门店均未营业。

每日优鲜双井店内有工人正在拆除内部装置,屋内已没有任何商品,被拆下来的空调外机堆放在门口。在新京报记者探访期间,一位身穿每日优鲜衣服、骑着每日优鲜电动车的骑手也来到该门店,往里面张望过后确认已关闭。据了解,他是每日优鲜潘家园店的骑手,他称“现在潘家园店也是已拆除了空调外机,就想看看其他门店是什么情况”,“不知道怎么办,也没人通知,就只能等着。”

一位骑手来到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了解情况。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一位骑手来到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了解情况。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这位骑手还提到,6月15日发完工资后,潘家园店其他骑手就已离职,现在就剩下他自己了,“没单子,一个人跑一天也就四五十块钱,挣顿饭钱。”他坚持又干了14天,因此7月还有7000多元的工资没发,“也不知道还给不给。”

在新京报记者进入门店时,一位自称是每日优鲜双井店房主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日优鲜在7月25日合同已经到期,现在已经退租,退租合同也在四五天前签订。他提到,每日优鲜欠的最后一个月房租也由押金做抵了,自己这里或多或少有一点损失,“每日优鲜还欠了1千多块钱的电费,但也无所谓了,毕竟经营不下去了。”

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门口堆放着矿泉水等物品。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门口堆放着矿泉水等物品。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在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新京报记者发现,其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通知显示,每日优鲜6月、7月的电费迟迟未付,金额共计34020元。催款通知落款日期为7月29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门店门口有堆积的矿泉水,透过窗户能看到门店内还有一些货品。

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用户体验变差

实际上,近几个月内,每日优鲜频繁爆出关店消息。今年6月底,每日优鲜被爆出3天内连续关闭了9个城市业务,包括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而近两个月,每日优鲜平台给用户体验感也越来越差。

北京的陶女士称,从2020年开始使用每日优鲜App买菜品,但从今年4月开始,平台上菜品越来越少,“在疫情期间菜品运力不足可以理解,但感觉有些物品比如蔬菜并非因运力原因,挺奇怪的。”

陶女士经常在每日优鲜购买一款鱿鱼须,她最后一次买是6月,“到昨天平台一直显示明天到货,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她还提到,有些东西很快能补上,比如荔枝、芒果,但每日优鲜需要满49块钱才能免配送费,陶女士渐渐发现49块钱凑不出一桌菜,“生菜、油麦菜等都没有,买一样东西需要买6瓶饮料凑单,那我就不需要它了。”

喜欢在每日优鲜平台买菜的李女士也称,最开始使用每日优鲜购买的是小龙虾,“好吃又便宜,送货速度很快。不过,后来平台上产品就越来越少了。”

前置仓模式路在何方?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每日优鲜在开创前置仓模式后,一度被打上高光,还有不少追随者,包括叮咚买菜等。不过,在一番跑马圈地后,前置仓模式开始受到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个伪命题,它是一个不断烧钱的模式。

盒马CEO侯毅在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也称,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他曾断言,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给VC(风投)看的模式”。

7月29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置仓本身仍有发展前途,“这种商业模式一定会发展,因为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可以给社区一套解决方案等,但要想成功,需要突破两个难点。”

赖阳告诉新京报记者,生鲜运营本身有难点,无论是前置仓还是连锁实体超市,运营生鲜都遇到一个采购供应链的管理问题。“从哪采购、价格如何、如何把损耗降低等,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合作伙伴之间对接都存在这些难点。”此外,企业快速扩张中存在管理问题,赖阳认为,管理不仅限于数字化,还包括流程的设计、如何效率最高、如何控制运营成本、减少运营环节、防止商业腐败行为等,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而这一点也是很多企业的一个瓶颈。

赖阳认为,如果企业要很好地发展,不应是探讨前置仓或某一个领域有没有前途,整个运营的能力水平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提到,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实体企业所遵循的商业规律是一样的,“企业扩大规模,并不能直接带来盈利,企业要发展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必须要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样才能够给企业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规模的扩大只能是风险的扩大。”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每日优鲜前置仓模式的创新值得肯定,但前置仓存在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它在城市选址布点时,可以选择比较低成本的物流节点,选址空间大,成本低等。不过,前置仓不是店,没有自然的到店客流,需要很大的获客成本,同时仓储的模式、上门配送的人力成本并不低。此外,前置仓模式需要严格的管理要求。

文志宏提到,前置仓模式有需要适应市场的条件,如果脱离合适的市场条件,前置仓模式就不那么有优势。比如北京、上海人口高度集中,消费者的网购和线上到家的使用频次比较高,这样的市场适合使用前置仓模式,但是其他低线城市或并不合适。文志宏认为,每日优鲜现在的局面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商业模式,“拿到资本之后盲目扩张,进入到一些不具备前置仓模式生存条件的市场,就容易陷入亏损的泥坑里。”他认为,从管理上来讲,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可以优化的空间。

文志宏建议行业内企业看清楚前置仓模式适应于什么市场,不能盲目扩张。同时,对于某些企业来讲,并不一定要用前置仓模式。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