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有报道称,美国生鲜电商Instacart估值近日再次被投资者下调。新的估值约为150亿美元,比之前240亿美元下降近40%。这是近4个月内,Instacart第2次被下调估值,反映出美国生鲜电商普遍面临的困境。除了Instacart,生鲜电商DoorDash股价6个月里跌掉三分之一,Shopify也跌了50%左右。一度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美国生鲜电商企业为啥“卷”不动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美国,外卖、跑腿等服务迅速火了起来,多家生鲜电商在2020年迎来了一波指数级增长。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企业,Instacart表现十分亮眼,2020年整体订单数增长了5倍,收入达到15亿美元,吸引资本大鳄纷纷注资。
然而,随着疫情持续,问题开始显现。生鲜电商看似扩张迅速,但其实并不是“赚快钱”的行业。生鲜产品利润有限,而仓储、损耗、人工和营销等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普遍都要靠“烧钱”。一旦大环境和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融资吃紧,日子就不好过了。
当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飙升、利率上升,疫情也呈现常态化趋势,生鲜电商发展的大环境和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一旦靠“烧钱”维系的扩张模式无法继续,生鲜电商就将面临业务收缩、品类调整甚至是关闭部分销售渠道等问题。
生鲜行业一直被业界称为电商的蓝海,但“前景好、盈利难”始终是难以摆脱的“魔咒”。疫情为美国生鲜电商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但市场激增不会成为常态。在资本退潮后,如何在常态化的运营中维持客户黏性,降低成本,提升造血功能,是生鲜电商面临的一道难题。
正如行业分析人士所说,生鲜电商是一门慢生意,想要盈利,就需要熬过漫长的培育期。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分化会更加明显。在美国,生鲜电商近年来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除了Instacart和GrubMarket等“新星”,亚马逊、沃尔玛等传统大玩家也在长期布局,行业分化不可避免。
在当前大环境下,生鲜电商这门“烧钱”的生意对投资者来说已经不“香”了。对资本市场依赖性较强的“新星”们更需要打起精神,根据市场环境作出业务调整,突出优势和特色。除了提升顾客体验和供应链及配送体系等核心竞争力,克制对“烧钱”的欲望恐怕也是生鲜电商们必修的一课。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