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脑中产卵 也能游遍全身:警惕这些“食物”里的寄生虫!

能在脑中产卵 也能游遍全身:警惕这些“食物”里的寄生虫!
2024年06月17日 23:10 快科技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不容忽视的,一些看似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一不小心就能让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有的食物,一口就能让你吃进去 6000 条寄生虫;

有的食物,你觉得已经十分安全又常见,但它身上可能多达五六七八种寄生虫,不同寄生虫对人造成的伤害各不相同;

有的食物,即便是已经用了你认为十分安全的高温烹饪方式,仍然难以将它们完全消灭。

有些寄生虫,最爱攻击你的肠道,让你肠道溃烂;有些最爱攻击你的脑子,在脑中寄生繁殖,等发现时,它们可能已经“四世同堂”;有些寄生虫还能在你的身上四处游走,从大脑到肛门,无处不在……

想想都头皮发麻是不是?不要觉得这些事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寄生虫引发的病例每年都不少,比如作者本人前几天才接诊了一位被寄生虫折磨得上吐下泻了几周的患者。

寄生虫的“喜好”

寄生虫的世界是多样化的,它们对宿主身体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 肠道的破坏者

布氏姜片吸虫,这种寄生虫喜欢在肠道中安家,它们的存在可能导致肠道溃烂。

如果你不小心生吃了或未煮熟就吃了荸荠(马蹄)、菱角、莲藕、茭白等水生植物,就可能成为它们的目标。

布氏姜片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一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通常中间宿主是水生植物,而终宿主是人类。

当人们食用了含有幼虫的水生植物时,幼虫会在肠道中发育成成虫。

以上几种食物,相信南方小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甚至有不少小伙伴都有过生吃它们的经历,有些地方甚至是将荸荠/马蹄当作水果卖的,以前生吃没事不代表以后都没事,食品安全事大,不可掉以轻心哦~

- 全身游走的旅行者

绦虫,这些寄生虫喜欢在宿主体内游走,从大脑到肛门,无处不在。

未煮熟的牛肉和猪肉中,通常含有牛带绦虫、猪带绦虫。

绦虫的生命周期也包括一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中间宿主通常是牛或猪,而终宿主是人类。

当人们食用了含有绦虫幼虫的牛肉或猪肉时,绦虫会在人体内发育成熟。

- 肝肺的侵袭者

肺吸虫,它们特别喜欢攻击人体的肝肺部位。

许多人喜欢吃生腌的食物,这恰恰为肺吸虫提供了入侵的机会。

肺吸虫的中间宿主通常是淡水螺类,而终宿主是人类。当人们食用了含有肺吸虫幼虫的生腌食物时,肺吸虫会在人体内发育成熟。

这里又需要敲黑板了,我知道许多小伙伴都很爱吃生腌,但是这种吃法真的隐患巨大,醋、芥末、辣椒和白酒等都不能杀虫,尤其是淡水生物,不生吃才是硬道理~

- 中枢神经的攻击者

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能通过一口福寿螺进入人体,数量可能高达 6000 条。

即便是爆炒和涮煮,也难以完全消灭它们,而生吃则更加危险。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通常是淡水螺类,而终宿主是人类。

当人们食用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时,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发育成熟。

- 大脑的寄生者

曼氏裂头蚴,这种寄生虫能在大脑中寄生繁殖,常见于蛇、蛙等野味中。

曼氏裂头蚴的中间宿主通常是蛇或蛙,而终宿主是人类。

当人们食用了含有曼氏裂头蚴幼虫的蛇或蛙时,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发育成熟。

同一种动物身上的“寄生虫大聚会”

动物身上可能寄生着许多不同的寄生虫,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 野兔

野兔身上可能同时存在弓形虫、脑炎原虫、肝毛细线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囊尾蚴、连续多头蚴等。这些寄生虫的存在,使得野兔成为了一个寄生虫的“大杂烩”。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猫科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但也可能通过食用未煮熟的野兔肉传播给人类。

- 蛇

蛇身上可能同时存在舌形虫、曼氏迭宫绦虫、隐孢子虫、颚口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线中殖孔绦虫等。这些寄生虫的存在,让蛇成为了一个危险的寄生虫携带者。舌形虫是一种寄生在蛇体内的寄生虫,它们通过蛇的血液传播,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 猪

猪不仅是猪带绦虫的宿主,还可能携带旋毛虫、猪肉孢子虫等。旋毛虫感染可导致旋毛虫病,这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猪肉孢子虫则可能引起肉孢子虫病。

- 牛

牛除了是牛带绦虫的宿主外,还可能携带牛囊尾蚴,这是牛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可导致囊尾蚴病,影响人和动物的大脑和肌肉。

- 羊和山羊

这些反刍动物可能携带肝片吸虫、肺吸虫等。肝片吸虫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而肺吸虫则可能引起肺部感染。

- 鸡和鸭

家禽可能成为弓形虫的宿主,弓形虫是一种可以感染多种宿主的寄生虫,对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尤其危险。

- 犬

犬类可能携带犬弓首线虫,这种寄生虫可以引起犬弓首线虫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也有感染风险。

- 猫

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可以通过粪便排出弓形虫卵,对人类构成感染风险。

- 淡水鱼和贝类

这些水生动物可能携带肝吸虫、肺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或贝类,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

- 青蛙和蝌蚪

青蛙和蝌蚪可能携带裂头蚴,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裂头蚴病的寄生虫,对人类尤其是儿童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 蜗牛和螺类

蜗牛和螺类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包括肺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这些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接触或环境传播给人类。

预防寄生虫的策略

面对寄生虫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我们的健康不受这些隐形敌人的侵害。

- 彻底煮熟食物

确保所有肉类、鱼类和海鲜在食用前都经过充分烹饪,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标准,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对于某些寄生虫如弓形虫,烹饪温度需达到 67 摄氏度以上。

- 生熟食品严格分开

在准备食物时,使用不同的刀具、砧板以及容器来处理生食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 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

某些寄生虫,如肝吸虫和肺吸虫,常见于生或未充分煮熟的动物肝脏和肺脏中。避免食用这些未经充分处理的动物内脏。

- 拒绝野味

野生动物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携带多种未知的寄生虫。避免食用任何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 安全饮用和处理水

确保饮用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煮沸、过滤或使用消毒剂。避免饮用来自不明源头的水,特别是在户外或旅行时。

- 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前后、使用厕所后、接触宠物或动物后,都应该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 宠物管理

如果你有宠物,确保它们也远离寄生虫的威胁。定期给宠物驱虫,避免让宠物捕食野生动物,保持宠物的清洁和健康。

- 旅行者注意事项

在前往寄生虫病高发区旅行时,要特别注意食物和水的安全。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就餐,避免食用街头摊贩提供的食物,只饮用瓶装或经过处理的水。

- 食品加工和储存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寄生虫污染。例如,确保冷藏食品的温度足够低,以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寄生虫病高发区或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早期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可以减少其对身体的长期影响。

怀疑寄生虫感染时的应对策略

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了寄生虫,应该怎么办?

-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症状,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

消化系统症状: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

神经系统症状:某些寄生虫,如曼氏裂头蚴和广州管圆线虫,可能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癫痫发作、视力问题甚至昏迷。

皮肤症状:寄生虫感染还可能导致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和肿胀。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全身症状: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常规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常规检查,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 常见药物

根据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抗寄生虫药物可以针对特定的寄生虫,帮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寄生虫虽然微小,但它们对我们的健康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通过了解它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隐形敌人的侵害。

参考文献

[1]Adv Parasitol. 2023:120:87-136.

[2]Parasitol Res. 2021:120(12):4073-4074.

[3]Lancet. 2022:399(10331):1227-1241.

[4]https://www.uptodate.cn/International adoption: Infectious disease aspects相关章节

[5]https://www.uptodate.cn/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control of parasitic infections相关章节

寄生虫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