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日本股神往事

2024-07-09 21:06:5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远川研究所

梅雨季节的上海总是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空气令人几近喘不过气,像极了近期股市的沉闷焦灼——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保卫3000」了。

热情压抑的太久总要寻找出口,近期的互联网热词「历史的垃圾时间」成为戳中众多投资人心坎的最大公约数。

网传这个概念来源于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米塞斯,实则是一个像「鲁迅没说过」一样的乌龙,其反映的是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勾稽关系,虽然用来描绘当下并不贴切,但却能解释很多投资界的「未解之谜」。

比如为什么大部分厉害的基金经理都在美国?再如为什么全球很多投资人都在学习巴菲特,却鲜少有人成为巴菲特?

本质上美股是一片太过理想化的「试验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史诗级长牛,即使偶遇「风暴」也能很快实现风险出清与纠偏,而其他市场却难免阶段性或长期陷入「垃圾时间」。

相比之下,日股可能是一位更好的老师。作为市值第三大股票市场,从二战之后到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以来,日股既风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之后也曾在「失去的三十年」里蹉跎了岁月。

虽然日本资管行业并未诞生过足以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但在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里,却分别诞生过两位民间股神是川银藏和CIS,展现出了风格迥异的投资之道。

「向上电梯」里的冒险家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经济曾短暂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成为美军重要的物资供给来源,因而经济得到恢复。到1955年时,日本人均GDP已经恢复至战前水平。

以此为起点,日本进入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经济上行周期,期间经历了九次景气循环,虽然受1974年的石油危机冲击,GDP增速中枢下了一个台阶,但股市仅仅是短暂回调之后便继续高歌猛进。

向上的「电梯」中,一切都欣欣向荣,但有些弄潮儿的确可以跳地更高。

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最知名的投资家莫过于是川银藏,他在1982年因为股票投资而成为全日本个人所得排行榜中第一并于次年名列第二,被誉为「股市之神」。坊间传言,巴菲特、索罗斯、邱永汉等都对是川银藏的投资手法推崇备至。

1987年,是川银藏出生于赤穗一家贫穷的渔户之家。明治维新后期开放自由的社会氛围,使是川银藏的身上融合了日本特有的冒险主义与工匠精神。

是川银藏晚年照片,来源网络是川银藏晚年照片,来源网络

从年轻时开始,每当是川银藏碰到没有经验过的事业,经常会毫无顾忌的一头栽进去,并付出全部的心力。

早年间曾凭借着对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支出的跟踪,判断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毅然投身朝鲜开发、经营铁矿;而在二战结束之后,又因为美国以粮食产量为借口计划将日本人口限制在四千万以下,愤而转向农学研究,并实验出了一年两种的水稻。

他曾经总结过,「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两三次大好机会。能否及时把握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得靠平常的努力与身心的磨炼。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再加上不断地思考训练,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此外,做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直觉,这个直觉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无数次战斗所累积的经验」。

而与股市第一次结缘还要追溯到1931年。

在此之前,是川银藏经营的公司在日本空前的1927金融大风暴中破产,生活再度一贫如洗而不得不寄居在朋友家中。

但拮据的生活并未消磨掉是川的「青云之志」,饱读三年经济相关书籍之后,是川发现此前的金融危机并非马克思、列宁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崩溃」,而只是经济周期正常波动中的一时失序,

「当经济由波峰往下跌时,并不会永无止境地下滑,在跌的过程中,就已逐渐蓄积将来要上升的能量。相反地,经济由波谷往上升时,也不会升个不停,因为在上升过程中就已逐渐蓄积将来要下跌的能量[1]」。虽然现在周期理论人尽皆知,但在当时的日本是川的确领先了市场N个版本。

理解了资本主义的「实然」之后,是川银藏也重拾斗志。期间,是川还察觉到物价变动与股价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放弃了重返企业界的准备,转而将自己的天赋带到了股市。

以妻子筹借的70日元为初始资本,凭借惊人的判断力,不到一年时间里即赚取了百倍利润。之后通过收集各种统计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川还提前预判到了美国将放弃金本位,但因为政府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而强行干预,无奈与亿万富翁失之交臂。

二战之后,是川重返股市已经是1961年。虽然与二十多年前相比,世界已是天翻地覆,但此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重回上升轨道,自上而下的基本面研究依然有效,而是川的「乌龟三原则」也并未过时。

是川银藏以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类比投资,他认为投资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审慎买卖,而所谓的「乌龟三原则」,指的是

一、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

大部分时间里,是川银藏都恪守原则,依据深度基本面研究进行投资。不过,其投资行为难免会受到个人阅历的限制。

整个七八十年代,日股最热门的电子与汽车等新兴行业几乎没有在是川银藏的自传中出现,其投资参与的更多还是传统行业,其中,在股市上最大的一次成功离不开早年经营矿产的经验。

1981年,「住友矿山在菱刈发现高品质金脉」的新闻让是川银藏热血沸腾。在那个信息与研究都尚不发达的年代,这则消息并未引起市场重视。

但是川根据过往的学习到的知识推断——金矿的价值可能超出市场想象,并在实地考察验证猜想之后,果断下达了买进住友矿山的指令,最终在金矿价值被市场认知之后逐步卖出,最终获利超200亿日元。

不过,就像历史上很多天纵奇才一样,是川银藏的故事并没有一个happy ending。据本人在自传《股市之神:是川银藏》中叙述,当时日本的税负极重,个人所得税与住民税加在一起,最高可以征收85%,如果漏报被查知的话,还需要补缴申报税与滞纳利息税,所以是川并没有积累太多财富。

而在日股见顶的1989年12月,是川还被查出了曾在70-80年代漏报收入28亿元,为此,是川不得不以29亿元卖掉了大阪的一块3000坪土地,但补完税之后只剩下6000万元,次年日本大藏省又要对是川卖掉的土地款收税6.8亿日元。此时,是川银藏已经没有这么多钱交税,最终身负巨债于1992年离世。

这位出生于明治末期的传奇投资人见证了日本经济的两度腾飞,伴随着他的离世,日本的国运似乎也告一段落,80年代的资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也进入了「垃圾时间」。

「垃圾时间」中的小确幸

回望是川银藏在股市数十年的纵横捭阖,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但也离不开大环境的助力,包括有效的政策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比如1976年时,是川曾经押注「政府为解决事业问题必须大兴土木」,因此大笔买入位于谷底的水泥公司股票,最终获利30亿元

但这套体系注定很难在90年代之后复制。

资产泡沫破裂之后,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政策反应滞后、力度不足,以及首相频繁更换政策连续性差等多重因素影响,政府政策陷入了连续失败的怪圈,经济也有由此进入了下降螺旋,最好的时代结束了。

历史的垃圾时间中,投资依然是普通人鱼跃龙门的重要途径,只是难度已是地狱级别——从1989年日本股市见顶开始算起,一直到2008年之后的金融危机,日经225指数一路向南迭创新低,区间最大跌幅超80%,个股方面也极少出现趋势性行情,大部分公司股价都呈现出中枢回归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里,日本股市仍然涌现出了一位网名CIS的散户投资者,2000年以1000多万日元起步,到2020年前后资产已经高达230亿日元,被誉为「日本散户之王」。但他信奉的已经不再是价值投资或长线叙事,而是日内交易。

初次接触股市时,CIS也走过一段「弯路」,曾经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基本面投资,通过财务分析挑选同行业中的便宜股票,结果就是连续亏损几乎赔掉了全部资金,最少时账户里只剩下了104万日元。

究其原因,日股本身的贝塔太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场的有效性已经今非昔比,彼时尚未大学毕业的CIS也不像是川银藏一样拥有极深的认知优势,只利用公开信息进行基本面分析几乎不可能赚钱。

拐点出现在半年之后。受益于日本金融制度改革,自1999年日股交易费率开始自由化,使得个人投资者做日内交易成为了可能。

CIS在一次线下聚会中接触到了其他交易策略,立马放弃了买低估做价投,变成只看股价波动做日内交易的短线选手,据其在《CIS股票交易术》一书中所说,之后便开始「令人难以置信的屡战屡胜[2]」。不过,对于具体的操作手法,CIS分享不多,他的书中更有价值的部分在于抽象的理念。

近些年,国内的短线交易圈流行一个词——「悟道」,很多人将其理解为向外摸索市场波动的规律,但逻辑上显然说不通。

市场的波动规律总是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比如,量化投资者大部分都清楚「在一段强劲的表现之后,因子的有效性会衰减或完全消失[3]」,CIS在书中做过类似表述,「教人如何炒股的书一般都没什么用。因为一旦总结成文,被广泛阅读的瞬间,提到的方法就失去了优势」。

事实上,被很多短线交易者奉为圭臬的「我和小明」系列,其中也没有讲解过股票交易的手法,大部分都是新生代游资「退学炒股」本人对自我杂念的觉察与反思,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异很小,性格的差异很大,战胜不了自己,也成就不了自己[4]」。

而所谓的「道」,或许更多是一种征服自我后,所达到的内在「己和」或者说自洽而不受外界与杂念影响的状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在其代表作《悉达多》中,曾经描述过一个求道者初次开悟之后的经验,

假如你向水中投入一颗石子,它会找到沉向水底的最快捷的路线。悉达多有了目标时也是如此……他走过世俗的事务就像一颗沉向水底的石子,他无需行动,他也无需激动,他只是被牵引并且任凭自己的沉落。

他只为自己的目标所牵引,他不允许任何扰乱自己目标的东西进入他的心境。这就是悉达多从沙门那学到的,这就是愚人们所谓的魔法,他们认为那是由神灵所驱使[5]。

「己和」适用于所有事业,只是股票交易会显著增加与自身性格弱点对抗的频次,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交易本身是一种概率游戏,能够不被小概率的盈利机会动摇,同时不受系统内的止损单打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

是川银藏和CIS身上都有类似的特质。是川银藏自述,他和一般人一样并非真的喜欢看书,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是川一旦下定决心吸收某种知识,便会全心全意投入,绝不马虎了事[1]。

而在CIS的书中,也能看到很多「逆人性」的亮点。比如,对于「止损的股票又上涨了,该不该买」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都会非常抵触,因为止损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如果再买回来就是默认止损也错了,相当于承认了两次错误。但CIS可以完全不在乎,总能做到冷静对待[2]。

从这个角度看,量化在短线交易上无疑天然具备优势,毕竟程序从来也不会存在人性的弱点。而CIS的幸运之处在于,他进入股市的时间,日本股市中的程序化交易尚未普及,所以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激烈。

不过,面对算法与人工智能等新对手的崛起,CIS也展现出了「股神」应有的自信与锋芒,「正因为股市每天都充满变化,所以才有趣」。

尾声

时隔34年之后,日经225指数在今年初一举突破39000点,刷新了资产泡沫破裂以来的历史最高。强劲的股市表现不仅吸引着巴菲特等海外投资者的青睐,日本国内的投资氛围也逐渐浓烈。

早在2000年前后,为了引导居民「从储蓄到投资」发挥出财富再创造的增值功能,日本政府曾经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投资者教育、降低资本利得税与股息红利税等等,但一直收效甚微。

原因无他,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大多集中在二战之后进入社会的那批人手中,90年代开始他们大多已经进入退休年纪,风险偏好下降而无意流连股市。

30到40岁的中青年群体享受过日股长期繁荣的红利,对经济和股市充满信心,但因为在资产泡沫破裂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疤痕效应」叠加投资回报率偏低影响下,投资意愿普遍不高。

至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则迎面撞上了失业率一度高达45%的「就业冰河期」,往往既没有工作也没有财富。

而在漫长的经济寒冬之后,形势开始好转。随着老年人逐渐离世,社会财富代际传承,经济重新散发活力。

在生育率下降近10年之后,日本的劳动力也开始紧缺,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在积极展开招聘活动,提高工资并增加福利。日本年轻人开始被企业抢着要,2024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在4月1日达到98.1%,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

曾经的投资"呵护"政策也终于发挥效力,眼神清澈的年轻投资者开始入市。

日本金融厅6月2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3月底,日本的NISA账户(面向居住在日本的20岁以上个人的投资优惠税制)数量已经达到783万个,比2022年年底增加了8%,其中,20岁至39岁人士持有的账户为372万个,占比近五成。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日本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泡沫经济破灭,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也感受不深,没有因行情暴跌而受到过心理创伤,所以并不抵触炒股[6]。

一位移居日本的上海人则在文章中评价道,「老实说,我个人觉得不管买什么,长期下来基本上都是会涨的。因为经济本身是一直在进步的,你回头看过去十几年的走势就会发现股票、基金的线都是往上震荡攀升的[7]」。

显然,他不仅没有经历过日本股市长达三十多年的新高之路,更没有体验过不断打响「3000点保卫战」的A股。

参考资料:

[1]股市之神:是川银藏,是川银藏著/吕理州译

[2] CIS股票交易术,CIS著/朱佳译

[3收藏级!A股动态多因子模型实践,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

[4] 我和小明,淘股吧

[5悉达多,赫尔曼·黑塞著/杨玉功译

[6年轻「散户」涉足日本股市,中国青年报

[7上海人在日本|从不露富的日本人,到底是怎么「下海」搞投资的? 掘金日本房产

辑:沈晖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沈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