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又便宜又好”的京东618——一场极致的效率变革

2024-06-18 21:45:57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同时是一场心智革命

/王芳洁

编辑/刘宇翔

“又好又便宜”,还是“又便宜又好”?

这两个短语有什么区别吗?从文义上看,几乎没有,但如果从目标受众的心智出发,最先被读到的那个词获得了更高的优先级。

2024年的京东618从5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始,最初的slogan是“又好又便宜”,但几天,它变成了“又便宜又好”。

显然,对于京东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临时换帜不会是一次毫无逻辑的举动,它意味着京东要在这十几天里,完成用户心智的迭代,根据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的观点,心智模式是深植在人们内心中的观点,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判断,但并非不可改善。

如果说以前大家对于京东的普遍感受是产品和服务优质,价格也还行,不贵,那么今天,京东希望大家想到京东,首先想到的是低价,并且它还一如既往的提供好产品和好服务。

大约一年半以前,刘强东在内网指出京东症结所在——价格,并表态,“京东必须改变,否则没有出路!”由此,京东开始了一场以低价为靶心的变革。

恰逢整个电商产业的低价时代来临,人们普遍认为京东在用户体验侧,补齐自己的短板。但如果回溯到24年前,就会发现,在刘强东的认知里,低价是用户体验中最核心的要素。那是京东成立的第12年,彼时,刘强东提出了著名的“一拖三理论”。他认为,成功的公司必须要实现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包括团队、用户体验、成本和效率,其中关于用户体验,最核心的就是低价。

今天来看,这个认知依旧毫不过时,但当我们拆解这个观点后,就会发现,所有的要素终都指向了效率,包括商品效率、运营效率、人效,以及零售公司最核心的库存周转效率。

众所周知,效率是一个比值,当今天一家公司以效率为核心目标,这意味着大家都在告别单纯的规模崇拜。但有意思的是,一旦一家公司的效率被撬动了,那么最终实现一个更大的规模又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据6月18日当天披露的数据,今年京东618,百亿补贴商品数量和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超100%,便宜包邮商品数量和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超百倍。

这是一个变革成果验收的时刻,低价不是一句口号,它在过去一年半里落实到了这家公司的每个商家,每个货架,每个直播间,和每个SKU上,同时革新了这家公司的思想,也革新了每个客户的心智。

01

商品效率——又便宜又好的商品才能畅销

究竟是大球的猫砂更好用,还是小球的猫砂更好用?

这也是一个问题。至于答案,很多铲屎官都在网上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也有人做过科学实验,力图证明直径在1~2.5MM区间的猫砂最好用。

但在京东旗下主打低价业务的京喜自营,负责猫砂业务的马祥在走访了中国最大的膨润土(猫砂的一种主要原料)的产业带之后,经过反复的讨论和验证,发现直径大的猫砂吸水性不好,直径小的粉尘大,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大小直径的猫砂混在一起,这样最后的性能最好。

618期间,这款膨润土猫砂在京喜自营官方店的售价是5公斤6.98元,包邮,对比其他平台同性能商品后,不难发现, 这是一个相当有竞争力的价格。

2023年一次内部讲话中,刘强东强调了京东的经营战略核心为成本、效率和体验,而体验又包括产品、价格和服务。

京东平台显示,京喜自营的这款猫砂的销量超过了2000件,好评率99%。这是一组非常具象的微观数据,但平台的终端数据,就是由这些微观数据累积而成。

2024年一季度,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是29天,这是历史最好水平。当然,实现这个数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智能的供应链管理、澎湃的线上流量、高效的仓配网络等,但说到底,第一步还是货得好,又便宜又好。

这一点,在京东采销直播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意义上,直播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带货,即个人IP去带动货品销售,观众进直播间,首先是看人,其次是买货,董宇辉就是这种典型的带货达人,自从董离开了东方甄选,东方甄选直播间的流量和销量迅速萎靡。另一种则是货带人,这类直播间以货好为第一要素,观众是被货吸引到直播间的,其次才是看人。

穿着统一红马甲的京东采销们,当然走的是第二条路。直播已经大半年时间,基本所有京东采销都没有实现个人IP化,而是通过在整个货品价值链上,拆解出足够细的颗粒度,然后再在每一个颗粒度上提分,最终实现整个货盘的效率提升。

总体来看,在围绕低价的流量大战当中,京东采销的主要战略控制点包括有两个,第一个是找到适销对路的货源,第二是通过各种方法把价格打下来,还是又便宜又好的逻辑。

其实在京东内部,采销一直是自营业务的核心部门,根据京东采销岗的招聘GD,该部门的工作贯穿在整个商流当中,从前端采购到定价、制定销售策略,及至终端销售。

只是以前,采销是隐藏在京东货架背后的人,但是自从2023年双11,京东采销开始直播带货,这些穿着红马甲的行业专家才被用户看见。

他们中,有的人可以通过听快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哪个品牌的相机,有人可以和厂家共创出尿湿后会显示“妈妈我爱你”的尿不湿,还有人找到了羽毛球世界冠军也打不透的汽车车膜。

至于价格,相对于品质,供应链上的很多节点都有创造低价的空间,例如供应商的选择、成本谈判、压缩销售费用等,当然这需要平台深入到供应链当中去。

这当然是京东的优势。在找到自己要的那款猫砂之前,马祥已经根据行业数据做过了分析,确定了商品画像,再去产业带一家一家谈,他要找到可以在品质和产能上满足的厂家,同时价格也要足够实惠。

这些厂家以前都是给那些知名猫砂品牌代工的,但品牌商需要在其采购价基础上加价,预留出一大块毛利空间,作为市场营销费用,这部分成本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的。而现在,京东源头直采了,这块成本显然就可以压缩掉。

众所周知,所有的消费品,从毛利到净利润之间,是有一个巨大的GAP的,这个GAP主要用于促进商品的流通。以前,可能更多的是品牌广告的费用、超市的上架费用等支出,而在内容化时代,它们又演变出了更多的形式,例如流量费用、直播达人的坑位费和佣金等。无一例外,这些也是由消费者最终承担。

那么,如果一个电商直播间,不需要源头厂商去买量,也不收坑位费和佣金呢?结果当然是,厂商既能够保证低的供货价格,又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和大销量,而自营直播间,则可以通过低价的方式来帮助厂商消化产能,既满足用户的低价体验,从而提升复购率,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正向商业循环。

这正是京东采销直播间的创新之举,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直播间的商业逻辑。

02

运营效率——如何支持“又好又便宜”逻辑

在这场围绕低价展开的电商大战当中,客观来看,京东只拿到了一半的牌,由于相当大一部分业务为自营,所以在定价上,京东比其他电商平台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京东采销可以根据实时比价,随时调整价格,也因此,才敢在直播间里喊出“不要搞屏蔽,请直接比价。”

但和大多数电商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不同,京东深度嵌入到了供应链中,并且长期坚持三毛五理论,即如果有机会获取1元利润,会留三毛给合作伙伴,三毛五给团队,剩下的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注意,这不是一个收入分配结构,而是针对利润的再分配。

所以,在整个零售业务的价值分配当中,京东留给自己的很少,一旦终端价格下降,微观上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压力。当初,刘强东在提出“一拖三”理论时,就强调过,在为消费者提供低价体验的同时,公司的成本必须降低,“否则只能死路一条。”

京东的运营成本反映在财务报表当中,以费用的形式体现,大头包括管理费用和履约成本等。考虑到规模的弹性,所以以运营效率来衡量京东的运营提效更加科学。首先是人效。

一年来,尤其是近期,京东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提高人效。第一,是组织变革,第二是文化,第三是激励。

2023年4月,京东零售开启了5年来最大架构调整,核心逻辑是启动采销单元组织变革,推动组织扁平化,调整后,采销业务从普通员工到CEO,中间最多只有三个层级。

显然组织的扁平化是为了让组织的效率变高,在传统认知里,每个管理者是有最大管理边界的,所以组织越大,层级就越多,内部摩擦成本、组织成本就越高。

就大型公司而言,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各种SOP去指导运行,减少耗损。但具有创新基因的互联网企业会不断生长、不断迭代,多轮迭代后,会留下大量冗余,层级堆叠逐渐暴露出了问题,就像一条冗长的队伍,队伍内部充满了结构洞,导致信息的衰减和熵的增加。

所以,具有进取心的创新型公司都会推行扁平化,和京东的扁平化类似,黄仁勋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也表示,英伟达的组织非常扁平,光向他汇报的人就有40人。

当然,即使是扁平化的组织,在变革时期,也同样需要张力,弓弦必须拉满,这样业务才能像箭一样射出去,击中战略目标。

毫无疑问,最近一年多来,所有京东的员工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张力的存在,今年618之前,刘强东明确表示:“京东永远不能允许大量员工‘躺着睡大觉’!”

上述内部演讲中,刘强东宣布为全体采销员工涨薪20%—100%。5月27日,京东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将通过一年半时间,把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去年年底,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刚刚上涨近100%。

在运营成本中,还有一大块来自履约端。过去一年里,京东将包邮从99降低到了59。实际上,由于京东用户当中,有超过3000万为PLUS会员,自去年8月23日起,京东对PLUS年卡和季卡会员,开启了“无限免邮”服务,即一件也包邮。

当然,包邮门槛的降低必然会带来履约成本的增加,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同比上涨了0.2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京东不仅有自营零售,就连物流也是自营的,所以实际上对于整个京东集团来说,一定程度的履约成本是很容易被吸收的,况且物流服务本身就是用户体验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物流固定投入是巨大开支,用户量越大就越能平摊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而物流效率更高、服务更好,形成壁垒的同时,也能“外溢”产能开放给外部客户。从财报来看,京东物流的收入增速达到了13.5%,其中约70%来自外部客户,就运营效率“外溢”的体现。

03

极致效率——又好又便宜带来了什么

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店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有一个“女裤理论”, 即“女裤的进价0.8美元,售价1.2美元。如果降价到1美元,我会少赚一半的钱,但却能卖出3倍的货”。

2023年3月,刘强东的一段话与此异曲同工。他说,成功的创新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成本、效率、体验”,评估一个创新是否有价值,需要确保“成本、效率、体验”至少有一项大幅改进,其他两项不能倒退,才有可能成功,否则都是无效的。

成功经营的方法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有效。参考美国零售业的发展史,用最短的链路、最低价格满足最大化需求,就能创造巨大价值,希尔斯如此,沃尔玛如此,亚马逊也如此。

在实施低价战略一年后,京东于2024年一季度的各项用户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毛利率并没有下降,同环比反而都在改善。

“我们看到各业务已经取得切实的成果,尤其是我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带来一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参与度的强劲增长。”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

所以,创造又便宜又好的用户体验,是零售企业商业飞轮起点。不难看出,和自营业务开启变革同步,京东还将这个认知、能力不遗余力的输送给了POP商家,一方面,当然是因为POP商家已经成为了京东平台的“半条命”,另一方面,其实刘强东早就提到,作为头部零售平台,只有做到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改变了行业的定位和逻辑,才能够获得成功的基础。

经过升级迭代,京东已经具备效率“外溢”反哺产业的能力,能帮助降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POP商家也受益于此。

现在京东去产业带招商时,采销业务的同事也会跟着一起去,大家共同了解商家的经营痛点,然后手把手去教他们怎么做。比如如何做好一个成本可控的晾衣架,让消费者一眼就被它的价格和品质吸引。如何通过低价来促进销量,然后和物流商谈判一个好价格,让POP商家也能59元包邮,和自营业务的服务水平拉齐。同时,京东还帮助他们控制住履约成本,保证有钱赚。

去年,京东推出了9块9包邮业务,并在APP首页上给了这项业务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今年京东618之前,平台又推出了“2元包邮活动”,以后每个月的二号都会是京东的包邮日,两块钱就能包邮,这是一个典型的爆品逻辑,让自营商品和POP商品都能够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京东全平台都是又便宜又好。

当然,在和自营业务一起卷性价比时,POP商家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客观上大多数POP商家没有很厚的家底,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让他们体会到成本、效率和体验正向循环的魅力,能坚持“长期有耐心”的其实不多。

所以,自去年3月开始,京东通过流量普惠的方式,对平台进行了一次平权变革,甚至对于POP商家来说,是有一些政策倾斜的,例如“春晓计划”提供的一揽子扶持政策。

2023年3月,京东百亿补贴全面上线,该频道拥有一级入口,范围覆盖京东平台的全品类,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均参与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目前百亿补贴等销售低价商品的机会也更多给了第三方商家,对于愿意参加百亿补贴的商家,京东也给予了幅度可观的佣金返点。

根据高盛等机构数据,参加京东百亿补贴的第三方商品数量,占比已经从去年初的60%提升到今年的80%。

而在今年的6·18,京东再度调整内部权重分配,给予第三方商家更多展示机会,部分类目甚至给予第三方商家高达70%的权重倾向,这也让更多的第三方商家能与自营商品站在更平等的竞争舞台上。

“伴随平台生态的逐步完善,长期来看第三方商家的订单量和GMV占比都将超过自营,这也将是用户自然选择的结果。”许冉说。

所以,为了打透又便宜又好的用户心智,那只小狗必须带着大家一起跑,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正道成功。

516日,京东即时零售业务全面升级推出京东秒送,提供最快9分钟送达的购物体验。秒送当然是一种极致效率的表达,在京东秒送的LOGO上,那只小狗被插上螺旋桨,看来,小狗不仅要跑,还想飞。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