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欧盟祭出关税大棒,比亚迪没急BBA先急了

2024-06-17 21:03:3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远川研究所

欧盟对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一事落地有几天了,让硅基君没想到的是,比亚迪还没出声,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欧洲贵族倒先急了。

宝马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加征关税将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大众发言人也说,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甚至形容欧盟在搞“野蛮征收”。

颇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

加征关税这事,简单来说,从前欧洲对进口纯电动车要征10%的关税,现在在这个基础上,最高叠加38.1%的税率。

拿一辆20万的中国产小汽车来说,过去关税可能是2万,现在关税接近10万。

图源:欧盟委员会官网图源:欧盟委员会官网

根据公告,欧盟计划对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4%、20%、38.1%的关税

特斯拉则可能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

注意,这三家中国车企在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要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时积极配合,但到今年靴子落地,文件里有两句话:

“其它积极配合调查,但没有在此列出的车企,(在此前10%的基础上)加征21%的加权平均税率”。

“其它没有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将加征38.1%的税率。”

上汽:?

按照上汽的说法,欧盟来调查时,“凡是和反补贴调查相关的材料,我们都积极提供了。

怎么这会积极配合的良民也跟“刁民”一样处理了?

另外,欧盟委员会特别提醒,若与中国政府的谈判没有达成一致协议,新税率将自7月4日生效,最终裁决预计11月确认。

换句话说,等着谈条件呢。

欧盟加税的逻辑很简单:谁卖得多,谁就多交税。

在硅基君看来,这回欧盟的如意算盘怕是要落空了,咱中国是BBA的第二个家,但现在华晨宝马回娘家还得多交21%的关税,相比之下,纯血中国车企的出海故事才刚刚讲到欧洲,规模不大,影响相对较小。

去年欧洲销量排前二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三款中国车,之前叫MG MULAN(木兰)的MG4,一年卖了72212辆。上汽去年在欧洲卖了33万辆车,其中名爵品牌所有车型的销量达23.9万辆。

吉利财团下的沃尔沃XC40和极星2也上榜了。

再说比亚迪,去年卖了15644辆,遗憾落榜,不过光Atto 3(国内叫元PLUS)一款车型就卖了12363辆,一度被瑞典评为最受欢迎的EV车型。

中国车企在欧洲开拓业务的还有长城、奇瑞、蔚来和小鹏等。整体上,中国去年向欧盟出口了48.2万辆电动车。

说个有意思的事,今年2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从中国进口电动车的注册量大涨了45%,原因让人啼笑皆非——

当地经销商都赶着在加征关税前囤货。

咱就以单独被cue到的比亚迪、上汽和吉利旗下的车为例。

Atto3、MG4和极氪X三款车都是SUV,看之前的售价,欧盟说中国车企“低价倾销”,所以去年进行了反补贴调查。

但拿去年大众ID系列那事来说,欧洲定价比国内定价高十万到二十万不等,引发了大众德国老家消费者的不满,当时大众给了三点原因——

1.中国有生产成本优势

2.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本地化生产价格自然更低

3.中国价格战太激烈,只能跟进降价。

所以都说逃离内卷的方式是出海,尤其对国产车而言,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要比国内高得多。

硅基君粗估,如果将这次的关税大头转嫁给欧洲消费者,三款车售价会较之前高出4-7万左右。

欧洲卖得最好的特斯拉也在加征关税之列,官方已通知7月1日上调价格,目前Model Y在德国的价格大约是32万元,考虑到国产车还有降价空间,可以对冲部分加征的关税,相比起来依然能有一定的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也发文,认为即便将大部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比亚迪的售价仍可低于欧洲同行生产的电动车。

假设加征的关税由比亚迪和消费者共摊,结合当前产量花旗预估,比亚迪对欧洲的出口业务仍可实现8.6%的净利润率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3.02%,这便是降价的底气。

今年以来,美国、欧盟先后宣布对国产电动车加征进口关税,无一例外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制造业的优势。

区别在于,美国将进口关税提高到100%,是想彻底断绝中国车企进入当地市场的想法,而欧洲加征关税,是既想中国车企加大对当地的投资,同时又不想中国车充斥于市。

说白了,在欧洲建个厂,就没关税此等苦恼了。

如果中欧没有谈成条件,最终关税落地,瑞银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Patrick Hummel认为可能导致两个结果。

首先,进军欧盟的整车厂会进一步集中,大公司继续推进出海战略,小公司受到成本牵绊,可能放缓步调。要知道,国内一些造车新势力还未实现盈利,资金压力要更大一些。

其次,为了避开关税,中国头部车企可能加快欧洲本地的组装业务。比亚迪欧洲首家工厂已经落地匈牙利,预计2026年投产,法国和意大利也都抛来橄榄枝,敞开怀抱表示欢迎,还有奇瑞在西班牙建厂的投资也敲定了。

要硅基君说,咱们也可以学习吉利,直接把沃尔沃收为子公司,让瑞典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连轴转。

其实无论哪一种,还是那句话,想和中国车企拼成本,底裤都给你输光。

比亚迪“十二合一”电驱动比亚迪“十二合一”电驱动

瑞银之前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发现该车大约75%的零部件由比亚迪自己生产,整车成本较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低15%,比大众在欧洲生产的类似车型低了35%左右。

就这样,还能搞降价增配那一套。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和零部件的高度集成化是比亚迪乃至国产电动车降本的最大原因,拿电驱系统来说,比亚迪“八合一”电驱动较分散方案可以节省20%成本,而现在比亚迪又推出了“十二合一”技术。

对中国车企来说,即便去到欧洲,只要有降本空间,就不愁没利润。

再者国产车不仅卷价格,还卷配置,卷智能,只要尝到过智能机的甜头,谁还会想用老头机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