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陆金所二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资产质量企稳了吗?

2023-08-24 11:25:2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独角兽挖掘机   
市值已蒸发300多亿美元。市值已蒸发300多亿美元。

  手工劳动/挖哥

  出品/独角兽挖掘机

  8月22日,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控股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二季度,陆金所控股总收入为92.7亿元,同比下降39.4%;净利润为10.04亿元同比下降65.8%。

  财报发布后的首个美股交易日,陆金所控股股价下挫4.58%,盘中还创下1.16美元的历史最低价,收于1.25美元,市值只有28.66亿美元,距离历史高点蒸发了300多亿美元。

  截至6月30日,陆金所控股所赋能的贷款余额为4264亿元,同比下降35.5%。今年上半年,由于整体交易量及贷款余额持续减少,陆金所控股总收入为193.48亿元,同比下降40.7%;净利润为17.36亿元,同比下降78.9%。

  01

  新增贷款“自担”比例上升快

  陆金所控股是为数不多蹚过P2P爆雷潮,硕果仅存的平台之一,很大程度有赖于背靠中国平安这棵大树。

  基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模式,平安银行、平安产险信保业务与平安普惠相互配合,构筑了一个同气连枝的信贷版图——平安银行通过低成本资金和牌照优势攫取了最优质的客户;相对次级客户则由平安普惠对接外部资金提供助贷服务,平安产险通过信保业务为此增信。

  截至2022年末,陆金所的增信提供商为平安普惠76.1%的贷款余额提供了保险或者担保;其中,平安产险提供的信用保证险占比70.6%。 不过,最近几个季度,陆金所控股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也拖累了平安产险的业绩。

  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赵容奭就曾表示,陆金所控股将开展四大关键工作。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持续推进旗下融担公司100%增信的业务模式,不断加大担保比例。需要补充的是,陆金所相关人士强调陆控旗下平安普惠业务增信模式转型早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

  这意味着,通过“助贷+融担”的模式,陆金所将成为一家更具有金融属性的机构;与此同时,平安产险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也会逐步收缩、脱钩。

  从二季度财报来看,这个被董事长排在首位的关键工作还是有成效的。赵容奭表示,新业务模式取得了良好进展,获得广大合作银行的认同,有望在中期改善陆金所控股的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不含消费金融子公司)所赋能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1.7%上升到39.2%。

  截至6月30日,陆金所控股(含消费金融子公司)承担风险的贷款余额比例由2022年6月30日的21.2%增至27.5%;增信合作伙伴承担风险的贷款余额比例为69.5%,其中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的子公司)占大部分。

  02

  资产质量有企稳迹象

  提供增信服务的主体从平安产险转为融担子公司,这对陆金所盈利能力会产生哪些影响?

  陆金所联席首席执行官兼董事计葵生此前表示,由于以前支付给平安产险等合作伙伴的信用保险费,此后将由公司自己赚取,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担保收入。因此从长期来看,营运利润大约可以提升至14%左右的水平。

  换句话说,通过由自己公司担保,陆金所展望的是更高的营运利润,但前提是资产质量能够逐步好转。从二季报来看,目前还难说乐观,作为主要风险指标,陆金所控股二季度已赋能贷款总额的C-M3逾期率(2)为1.0%,与第一季度持平,止住下滑,这已经算是这次财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了。

  但需要警惕的是,陆金所控股二季度30天以上逾期率和90天以上逾期率还在继续攀升。截至6月30日,陆金所控股已赋能贷款总额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5.9%,而截至3月31日为5.7%;90天以上逾期率为3.6%,而截至3月31日为3.3%。

  此前,陆金所将增信主体交由同为平安体系内的平安产险,就有不同的声音在讨论,这种将风险在同一体系内“自我消化”的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有利于风险的防范。现在,陆金所的助贷风险又从相对外部的平安产险,进而转移到更加自我担保的体系当中,如果资产质量没有改善,如何防范风险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过去几个季度来看,化风险成了陆金所控股的重要工作。陆金所在财报中称,过去几个季度的事件突显了减轻风险对我们业务长远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审慎风险管理及业务多元化为我们中期战略举措的关键组成部分。(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