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李开复
划重点:
1、投资人不再为流量买单,也不愿为盈利遥遥无期的企业买单,这一趋势在新冠疫情之后,更加明确。
2、如今投资人更愿追捧“硬科技创业”,其特点有三:不靠资本、不靠流量,靠技术领先优势形成“护城河”。
3、投资,最难不是提早布局,而是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去布局。
“过去一年,中国进入硬科技创业的最好时代”。
在硬科技技术短缺的背景下,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大道直行》表示,如今硬科技赛道出现了很多创业者以及创业机会。
而在此前,投资人似乎更愿为流量买单,但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转变。硬科技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他总结特点有三:
不靠资本、不靠流量,靠技术领先优势形成“护城河”。所以,只有技术足够“硬核”,才有望进行商业化。
四个领域存巨大机会
“未来20年,AI自动化、先进计算架构、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四个领域存在巨大的机会”,李开复说。
这四个重大的技术领域也是彼此交叉、彼此赋能、彼此推进。他当前正重点关注科学家创业,重点持仓赛道包括AI、自动化、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从持仓也侧面印证李开复对硬科技的长期看多。
不过,目前正处于全球“缺芯”危机中,且这场危机已蔓延了一年之久,产能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正因如此,中国有创业者们开始涌入这一赛道。李开复直言,正是在硬科技技术短缺背景下,才有了更多创业的机会,“过去一年,中国进入了硬科技创业的最好时代。”
数据似乎印证了他的说法。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位居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布前三名的依次为IT(投资金额2400亿元)、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投资金额1915亿元)、半导体及电子(投资金额1369亿元),前三大行业集中度超60%,且生物技术和半导体行业仍在持续升温。纵观当前被资本高度“注目”的领域或项目,科技属性俨然成为其鲜明的“标签”。
除此之外,李开复也看好“医疗+科技”的未来发展。他选择重仓医疗赛道的逻辑很简单。在过去的10年中,生命科学领域迎来物种大爆发时代,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而定位于Tech VC基因的创新工场不愿缺席这场“盛宴”。
“流量为王”成过去式
硬科技创业,需要实打实的研发和技术深扎。不同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创业时代,企业更加注重微创新,一种商业模式被搬到线上,又被搬到移动端,硬科技创业需要实打实的技术壁垒形成的护城河。
而在过往的环境中,投资人会更重视在传统商业价值指标上表现更好的公司。也就是“融钱烧钱”做 to C应用的公司,那些先不考虑商业模型和模式,等累积了足够的用户,再融资或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而如今,上述商业模式在全球都受到质疑,很多事实证明,即便积累了用户,流量却换不来巨额融资,企业需要自我建设正向流动的现金流,有利润产生。
李开复表示,投资人不再为流量买单,也不愿为盈利遥遥无期的企业买单,在这几年愈发明确,在新冠疫情之后变成几乎绝对的趋势。如果创业公司没有及时扭转思维,就会面临艰难境地。尽管如此,“顶尖技术和优秀团队的硬科技初创,还是会受到孵化,我们还是看好‘专精特新’的金字塔尖人才。”
他进一步解释称,“硬科技创业不是靠资本或者靠流量,而是靠自己的硬本领形成‘护城河’”。因此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侧重模式微创新,在快速爆发中进行胜者为王的“零和竞争”。
“硬科技领域的特点是,技术足够“硬核”才有望进行商业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懂技术+懂产业的投资人是成功孵化硬科技创业的关键。想要投资到顶级科学家的项目,要真正懂技术懂产业,讲“科学家语言”,赢得科学家的信任,进而准确评估科学家创业的痛点,帮助项目走出技术商业化的“死亡谷”。
投资不难,难的是恰当时间布局
20世纪后期曾出现一番言论:“21世纪将是医疗科技的世纪”。
这一预言引发过很大争议,很多优秀学生因为这句话选择了生物学方向,但毕业之后却没有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公司就业。
李开复认为,医疗科技将会是下一个风口,“21世纪将是医疗科技的世纪”这句话没有问题,问题是这句话说早了。
“投资,最难不是提早布局,而且是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布局”,他表示,过去5年,中国医疗科技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节点,第一批本土企业家和海归科学家凭借“me-too”或“me-better”的fast-following策略,快速创办了一批有本土竞争力的医疗科技企业。
李开复直言,“接下来5年,我们特别看好医疗+AI高科技两相交叉引爆的机会。AI可说是一个赋能各行各业的全新引擎,为传统医疗行业点燃巨大的产业升级契机”。
如今AI已经应用于医疗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测胃镜、体糖等身体状况,用AI发明新药,赋能高端人力密集、但重复性特别高的实验室研发流程,用AI模型来做罕见病早筛……
医疗行业正在通过硬核技术深耕规模化、精准化、降本提效的细分领域。因此,李开复表示,“我有信心说,中国的医疗产业投资正迎来最好的黄金时代,行业集体踩下技术赋能的油门全力加速,我们在其中捕捉投资机会的同时,更是用我们的知识和工具推动整体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的福祉”。
在他看来,本土医疗创业才刚刚开始,随着第一阶段的产业积累完成,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才开始涌入,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两大经济体之一,一定会孕育与之匹配的医疗科技行业和企业。
往期回顾:
第一期:专访真格基金王强:5年内,中国芯片将反超欧美 | 大道直行
第二期:专访金沙江创投丁健:人类左半脑,将被AI取代 | 大道直行
第三期:对话清华大学张亚勤:AI发展应遵循3R法则 | 大道直行
第四期:专访周鸿祎:入局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太少了 | 大道直行
第五期:专访协鑫董事长朱共山:缺电主因是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 | 大道直行
第六期:专访中科院院士汤涛:资本不要过分涉足技术研发 | 大道直行
第七期:英特尔王锐:用短跑速度去跑马拉松,有信心重回领先地位|大道直行
第八期:专访威马董事长沈晖:没有批评的企业,就意味着没人关注 | 大道直行
第九期: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