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面丨半生交付非洲 外交部原大使刘贵今的“非洲情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76岁,对非工作40年
人称“非洲先生”
在非洲国家累计常驻17年
走访过52个非洲国家
76岁,对非工作40年
人称“非洲先生”
在非洲国家累计常驻17年
走访过52个非洲国家
日前,“七一勋章”获得者、外交部原大使刘贵今接受《面对面》栏目记者专访,讲述自己是怎么“一条黑道走到底的”。
最早是援建人员的信使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最早是援建人员的信使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刘贵今与非洲的缘分始于被称为“中非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这条东起坦桑尼亚,西至赞比亚的铁路1970年开工,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援非项目,建设最高峰时,中国援建者达到16500多名。197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山东小伙儿刘贵今正式进入外交部,开始担任外交信使。他的工作之一,就是为踏出国门援建坦赞铁路的同胞送信。对于远隔千山万水的援建者来说,家信总是令人跃然而起,百感交集。
刘贵今:我们每次到坦桑尼亚出差,十几个外交大邮袋,送信的时候所有人看到国内的信件,都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种感觉。我们送的不是信件,是悲欢离合。有的孩子考上大学来报喜了,有的哭哭啼啼女朋友吹了,有的愁眉不展父母重病了,我们大使、参赞这时候就要做思想工作,安慰安慰,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
亲历肯尼亚政变
后来却爱上非洲
亲历肯尼亚政变
后来却爱上非洲
担任外交信使近十年后,1981年,刘贵今首次驻外,他与同在外交部的爱人一起,被派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工作。
刘贵今:肯尼亚是非洲相对发达的地方,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被称为“东非小巴黎”。1981年我刚到内罗毕的时候,站在自由公园的高坡上往下一看,内罗毕的天际线比我们当时的北京漂亮得多,有好多的五星级旅馆,有洲际旅馆,有喜来登饭店,还有三十几层的国际会议中心,像花园一样的城市。那时候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所以从硬件上来讲,当时的内罗毕比我们国家很多大城市都发达。
第二年,刘贵今对肯尼亚美好的印象就被打破。他亲历了政变,目睹了局势失控,出门街上就是死人,陆军司令部架满机枪。那是刘贵今第一次看到死人,第一次听见枪声大作。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刘贵今爱上非洲。
记者:您为什么用了“爱”这个字,而不是“喜欢”?
刘贵今:在非洲工作很艰苦,但也很有意思,非洲人民友好,让你觉得生活在友好的海洋里,你的面孔就是一个通行证,许多地方其他国家不让进的,但是中国人一说一笑就让你进去,这是一。第二,非洲对我们国家的确很重要,它有丰富的资源,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它是一个古老而年轻、贫穷而富庶的大陆,我们中国跟非洲发展关系很有意义。第三,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是学雷锋长大的,都有做革命的螺丝钉的精神,组织上把我派到哪里,我就高高兴兴去哪里,到了那里就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刘贵今和爱人双双驻外时,他们的儿子才3岁,只能被寄养在上海的亲戚家中。5年的驻外任期结束后,刘贵今进入外交部非洲司工作。1991年,他第二次出使非洲国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政务参赞。
伴着枪声入眠:
“子弹落到枕头边 把炮弹做成笔筒”
伴着枪声入眠:
“子弹落到枕头边 把炮弹做成笔筒”
刘贵今上任时,正值埃塞俄比亚爆发内乱,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内战火纷飞,物资匮乏。外交部紧急撤回了部分驻外人员,留守使馆的,只有包括刘贵今在内的6个人,他们度过了很多伴着枪声入眠的夜晚。
刘贵今:我要负责这6个人的安全,我们把一堵墙挂上一幅巨大的地图,里边掏空,另一个房间存上粮食等等,做了各种各样战争的准备。6月4日发生了一件最危险的事情,弹药库大爆炸。弹药库离使馆很近,大炮弹、小炮弹、手榴弹到处飞舞,子弹从窗户穿进来落到我枕头旁边,使馆院里也落了好几个炮弹,我们当时还挺好奇,没见过炮弹,就把它卸开,把药取出来,做成笔筒。
与曼德拉的难忘轶事:
“狱中曼德拉用长征精神鼓舞自己”
与曼德拉的难忘轶事:
“狱中曼德拉用长征精神鼓舞自己”
1995年,刘贵今再次出使非洲,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年,他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当时,中国和南非建交还不到4年。作为第二任驻南非大使,刘贵今积极主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寻求突破。驻南非期间,他与南非前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有过几次亲密接触。
刘贵今:我们国家领导人访问南非的时候去拜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到了曼德拉的家里,曼德拉就拄着拐杖在小院里等,一见面他就讲到中国的长征。他说我知道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真正的史诗般伟大的壮举,长征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他说我在罗本岛坐牢,在狱中就用中国长征胜利的故事鼓舞我们,中国那么大的困难,通过长征胜利了,我们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也是一场长征。
姆贝基访华一定要去新华书店:希望从天安门广场诞生
在任南非大使的6年时间里,刘贵今接待了9位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南非,安排时任南非总统姆贝基两次访华,中南战略伙伴关系被推向新的高度。从2001年至2007年,中南双边贸易额从不足20亿美元,增加到将近100亿美元;中国对南非的投资额从累计约2亿美元,增加到累计约10亿美元。
刘贵今:2006年姆贝基总统来北京,前一天他们提出来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我们就感到奇怪,新华书店都是中文书他们也看不懂,到外文书店去吧,他们说不,我要买中国人自己出的关于中国的书,我们问为什么买中国人自己写中国发展的书?他说我们要向东看学习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怎么了解中国呢?我们不能看西方出版的书,因为他们歪曲了中国的形势,所以要到新华书店买书。在姆贝基的眼里,中国的发展强大不仅是中国的希望,也是非洲的希望,是全世界的希望。回到南非之后,他很快在执政党的刊物上边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是《希望从天安门广场诞生》。
临危受命 就达尔富尔问题发出中国声音
2007年4月,结束两任6年南非大使的工作,刘贵今回到北京。仅仅几个月后,62岁的他临危受命,再度出使非洲。当年,西方媒体和政要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抹黑中国,认为中国间接支持达尔富尔地区的大屠杀。面对巨大的国际质疑,中国首次设立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以这一身份,去往苏丹。
刘贵今:到了现场,感觉气氛有点紧张。一离开机场,他们前边一辆军车荷枪实弹,后边一辆卡车装满了军人荷枪实弹,然后我去参观难民营,参观分发食品的场所,前后重兵保护,给你一种战争的感觉。
记者:您怎么让误解和谣言消除?
刘贵今:还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中国发展崛起的过程一直伴随压力和舆论攻击,我本人就尽我所能,发出我们的声音,让人家了解我们政府的立场。
那段时间,刘贵今出现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上,成了苏丹问题上的外交明星,为中国政府赢得了理解与支持。
全程参与中非合作论坛筹备 “三天三夜没合眼”
进入21世纪,非洲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
1999年春天,马达加斯加外长访华时首先向中方提议,中非应成立一个多边组织的论坛,这个建议很快获得中方同意,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当时,刘贵今正担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全程参与了中非合作论坛的筹备。按照设计,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一年举行一次高官会议,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中方最初的计划是两年后先召开第一次高官会议,然后再确定是否将论坛机制化,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非洲国家的“反对”。
刘贵今:非洲国家对中非合作论坛的拥护和热心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他们看到了中非合作的前景,中非合作论坛也是个很好的设计,他们认为从一开始就应该机制化,不必等到两年后开高官会议的时候才决定。为此我三天三夜没睡觉,准备文件,不停地修订,不停地补充,不停地吸纳各方意见,筋疲力尽。第二天一早叫我们部领导向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报告,提出来非洲国家有这么一个诉求,钱副总理很干脆,当场拍板定案,现在就决定机制化,三年召开一次,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召开。我把非洲各国的代表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他们鼓掌欢迎,皆大欢喜。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的会徽“合抱之手”,寓意着团结与合作。自成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非之间的领导人互访、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日益频繁,中非关系走向新的高度。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非洲53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40位总统和10位总理,如此规格和规模,在中非合作史上前所未有。
尽管已经退休,刘贵今依然记挂着广袤的非洲大地,但因长年工作积劳成疾,刘贵今的眼睛高度近视,只能通过听来获取信息。
刘贵今:我最关心的还是非洲的发展。我希望这次疫情不要造成非洲经济衰退,我希望它能够很快克服当前的困难,重新走上相对较快发展的道路。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孟克
编导丨丁芳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