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股民:《投资研报》巨额特惠,满3000减1000,满1500减500!【历史低价手慢无,速抢>>】
为什么要了解“危机史”?从一个投资者自身的角度而言,其一生所经历的经济或金融危机都是少数、低频事件,但是,从长时间的维度去看,经历危机又是必然的事件。研究危机旨在为避免危机提供参考,阅读之后或许可以自己得出避免危机的最佳途径,这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卡门 M·莱因哈特与肯尼斯 S·罗格夫是两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史都有十分深刻的研究。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覆盖范围,这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史时间跨度最长、覆盖国家最多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基本数据,并描述危机概念的精确定义,书中对于危机的类型和标识做了基本的定义,有助于了解和分辨危机。同时以大量的数据梳理了不同时间段世界各国自身的通货膨胀和银行危机。第一部分略显枯燥,不过有助于了解危机的基本常识。
第二部分可以理解为一部“危机史”的论述,通过前面的数据的展示,作者描绘了各国债务违约和金融危机的历史。对历史上的外债违约和违约周期都做了十分精彩论述,例如作者展示的1300~1799年新兴欧洲的早期连续违约史,其中西班牙的违约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仅在19世纪西班牙就违约了7次,而在之前的3个世纪它已经违约了6次。凭借19世纪的一系列违约,西班牙一举超过法国(法国在1500~1800年发生了8次债务违约)成为违约次数最多的国家。这种结合政治变化以及时代变化视角的债务违约史,既有故事的可读性,也给读者审视金融危机史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三部分转向政府债务研究,作者按照时间序列,记录了数以百计的主权国家外债违约事件。这些“债务危机”涵盖从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金融家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贷款,到德国商人银行向西班牙哈珀斯堡王朝的贷款,再到20世纪70年代(很多)纽约银行家向拉丁美洲的大规模贷款。通过总结这些债务危机史,一个基本的事实性结论是,新兴市场发生的主权国家外债违约危机比银行危机要多得多,像埃及、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就有长期的违约历史。同时,以数据的对比来看,国内债务违约和外债违约对经济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例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债务违约前后的通胀率要显著高于外债违约前后的平均通胀率。在实际GDP方面,国内债务违约前产出的下降速度也通常明显大于外债违约前产出的下降速度。虽然这些数据并不全面,但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第四部分就一个多世纪以来公开的“银行危机、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做了阐述。通过数据统计,平均而言,银行危机发生后的3年内,政府债务会比平时增加86%。而通货膨胀,可能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历史上,没有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能够成功逃脱高通货膨胀,包括美国。回顾历史上那些通货膨胀引发的货币甚至经济危机就会发现,历史真的“没什么不一样”。站在当下的特殊时间,疫情后全球央行的大放水引发的通货膨胀隐忧,正在向全世界蔓延。美联储加息能否成功的抑制通胀,加息又是否会引起资本市场的危机,都值得仔细审视。
最后一个部分,作者基于历史数据集,从危机的发生以及危机可能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建立了衡量金融危机严重性的指标。
最后,对于个体而言,一生中经历危机大概率是一个必然事件。当你面临危机史,一定要警惕“这次不一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