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下称《办法》),从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其他等六个维度,搭建风险综合评估体系。根据《办法》,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1—5级,数值越大风险越高,处于重组、被接管等状态的公司直接列为 S级。
同时,《办法》还设置“履行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情况”作为特别加分项,对开展绿色保险、普惠保险较多的人身保险公司,给予适当加分。
7类情形将被认定为重大风险
《办法》明确,监管评估将分为评价单一维度风险水平、评定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特殊情形调整评级三个步骤。
其中,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的评定采用权重法,总分值为100分。
具体来看,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其他方面六大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2%、14%、22%、14%、14%、14%。
根据不同得分结果,人身保险公司的综合风险水平等级将被划分为六类——
1级:大于80分的情形;
2级:大于75分小于等于80分的情形;
3级:大于70分小于等于75分的情形;
4级:大于60分小于等于70分的情形;
5级:小于等于60分的情形。
S级:经监管机构认定后,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或风险处置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人身保险公司。
此外,如果人身保险公司出现下列定性或定量风险因素,将被认定为重大风险情形,综合风险水平等级也将评定为5级:
1.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
2.关联交易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3.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4.流动性存在不足;
5.有效资产不足以抵御风险;
6.净资产<0,或其他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形;
7.监管机构认定的存在其他重大风险的情况。
《办法》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将结合定期监测情况,原则上每年对人身保险公司开展一次监管评级。
分级匹配监管资源、监管措施
《办法》指出,数值越大反映人身保险公司风险越大,就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例如,监管评级结果为3级,表示人身保险公司存在明显的风险隐患,风险抵御能力一般,应督促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监管评级结果为4级,表示人身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较多或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监管评级结果为5级,表示人身保险公司为高风险公司,则需要限制高风险业务,压降风险敞口。
根据人身保险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监管部门将分类配置监管资源、采取监管措施。对于前述监管评级结果为3、4、5级的公司,《办法》还明确了具体的监管措施:
对监管评级结果为3级的公司,应适当提高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频率和深度,督促公司控制风险较高、管理薄弱领域业务增长和风险敞口,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对监管评级结果为4级的公司,除可采取上述监管措施外,还应区别情形依法采取下列措施:责令限期整改,责令增加资本金,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增设分支机构,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
对监管评级结果为5级的公司,在采取上述监管措施基础上,必要时应制定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可视情况依法安排重组、实行接管或实施市场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办法》还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应当对监管评级结果严格保密,不得将监管评级结果向无关人员提供,不得出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或其他考虑对外披露。
落实“高风险高强度监管”导向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利于落实“高风险高强度监管”的监管导向,合理配置机构监管资源,真正落实分类监管要求,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
从市场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人身保险业风险防控有效性。《办法》根据监管实践建立了风险信息库,用于对人身保险公司进行日常监测和监管评估,将提高人身保险公司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二是提升人身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办法》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引入特别加分项,体现人身保险公司履行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所做出的贡献,引导行业通过绿色保险、普惠保险等,更好服务共同富裕、“双碳”等国家战略。
三是推动人身保险公司差异化经营。监管部门将根据监管评级结果,对各人身保险公司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分类监管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形成与其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推动人身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