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还是“祸”?解码新股超募数据,增强主业才是正道

是“福”还是“祸”?解码新股超募数据,增强主业才是正道
2023年09月15日 07:17 证券时报

  对IPO公司而言,融资目的通常包括扩大产品线和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知名度,补充资本等,主要着眼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公司数量持续扩容,IPO募资总额提升,新股超募(实际募集资金超过计划募资额)现象亦成为常态。注册制实施以来,IPO公司超募资金如何运用,超募资金的不同投向,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影响几何?本文将通过数据逐一解码。

  全球市场普遍存在超募现象

  对于超募,核准制时期,监管层曾给出“建议IPO企业不要进行超募”的意见。注册制时期,监管层则要求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所投项目的建设情况、市场前景以及相关风险进行详细披露;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超募部分,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以及保荐机构等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可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借款,同时还应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需求补充募投项目资金缺口。

  纵观全球股市,超募现象并不鲜见,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受市场热捧的“明星公司”常出现超募。比如此前赴美上市的拼多多、知乎、兆新能源等,赴港上市的商汤-W、中手游等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上市日期在2000年至2023年8月),美股已行使超额配售权的公司数量占比两成以上,港股占比35%,若将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公司纳入,美股、港股超募公司占比并不低。

  在A股市场,注册制实施以来,超募公司的数量占比在一半左右,历年超募公司数量大多超过低募公司(即募资不足的公司)。

  从资金超募幅度看,2019年~2023年8月,上市公司平均超募幅度呈“V”型走势,2019年和2020年平均超募在24%左右,2022年达到峰值,超过38%,2023年有所回落,平均超募27%左右。2021年相对特殊,平均超募幅度不到1%,超募公司占比不到三成,主要系当年上市新股规模较小所致。

  从具体公司看,资金超募幅度超100%的公司占比接近一成,8家公司超募300%以上,禾迈股份华宝新能莱特光电超募5倍以上;超募40%以上的公司占比接近三成;募资不足公司占比40%左右,其中有2%的公司低募60%以上,有5家公司低募幅度超过75%,会通股份读客文化实际募资较预期缩水75%以上。

  不同制度下公司募资投向有差异

  在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下,尤其是注册制以来,直接融资驶上快车道,IPO融资规模不断攀升。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10年来(2014年至今),A股市场IPO募资超2.9万亿元,2019年以来逐年增加,2022年总募资为5868.86亿元,创历史新高。若按2022年末收盘价计算,这一金额已超过440余家A股小市值公司的市值总和。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来看,注册制实施以来(2019年7月22日至2023年8月),IPO公司计划募资的1.2万亿元主要有四类投向:补充流动资金、研发中心项目、扩大产能、其他生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其中,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1.27%,研发中心项目占比19.62%,接近6%的资金用于扩大产能,约53%的资金用于其他生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超过两成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通常是生产经营所需。虽然“补充流动资金”可以缓解公司运营的资金压力,但部分公司补充流动性占比过高。统计显示,补充流动资金占IPO募资比超30%的公司,占全部新上市公司比例超过13%(160家),如孩子王中信金属志特新材等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占整体募资比例超过70%。

  注册制与核准制下,公司募资投向的比重也有所差异。核准制公司(2014年以来)将65%以上的募资用于其他生产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比注册制公司高12个百分点。核准制公司用于研发中心项目的募资占比不足8%,远低于注册制公司。其他两类资金的占比基本相当。上述数据显示,注册制公司对研发投入更多,核准制公司对项目建设投入更多。

  超募幅度影响新股上市后表现

  超募幅度过高的公司,其首发价格往往会大幅超过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进而造成新股弃购率上升,比如禾迈股份网上发行弃购率达到18.74%。统计显示,超募与弃购呈强正相关,两者之间相关性超过0.9,意味着超募幅度越高,中签投资者预估破发概率越大。那么超募与新股上市后的股价表现相关性又如何?

  数据显示,超募公司上市后股价普遍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为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超募与市场表现的关系,取上市首日(T日)、T+2日、上市1个月、上市1年等10个时间段(具体见下图)观察短期和长期的表现。记者发现,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持续存在,即超募幅度越大,市场表现越一般;并且随着时间的拉长,累计涨幅逐渐递减。以上市以来的平均涨幅来看,超募100%以上的公司平均涨幅仅剩16%左右,较上市首日下降超38个百分点;超募50%~100%的公司平均涨幅30%,较上市首日下降超一半。

  从超募幅度与不同时间段上涨概率的相关性来看,上市首日(T日)不同超募(低募)范围的公司上涨概率普遍较高,两者相关性较弱;但从上市第3日起负相关性显现,上市以来(超过一年为主)的上涨概率与超募幅度负相关性达到峰值,超过0.9,也就是说超募幅度越高,长期来看破发概率较大。比如超募幅度超100%的公司,上市以来的上涨概率仅有43%,低募30%的公司上涨概率接近90%。

  上市满一年后,在首发原始股解禁的重要时间节点,股价破发与否也与是否超募存在相关关系。数据显示,超募幅度与解禁时股价破发的概率成正比,即超募幅度越高,解禁时破发概率越大。比如超募100%以上的公司,解禁时破发概率达到50%;超募10%~50%的公司,解禁时破发概率仅有25%左右;低募公司解禁时破发概率普遍较低,低募超30%的公司,破发概率5%左右。

  整体来看,低募公司相对超募公司的股价表现更优异。对超募公司而言,超募幅度越高,股价长期表现越差,且破发概率更大。

  数据宝还从数据中发现,超募10%~30%的公司股价在所有超募公司中表现最佳,这类公司上市以来平均涨幅超过60%,且较发行价上涨的概率超过70%,这两项指标在超募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另外,对于科技股的超募,市场包容度更高。超募100%以上的金山办公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过650%,上市首日涨176%。超募50%以上的拓荆科技柏楚电子累计涨幅均超过350%。

  超募资金不同去向影响公司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公布超募资金主要去向的605家注册制公司中,60%以上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10%以上用于购买理财产品,20%以上用于扩大产能、加码研发或对外投资等,也有部分公司用于购买土地或房产。那么,不同的超募资金去向,对公司业绩影响如何?

  从市场表现看,上述605家公司中,除用于“理财”外,其余三类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差异不大,且上涨概率均超过80%;但上市以来累计涨幅(截至8月31日,较发行价)分化明显,用于“扩产、加码研发或对外投资”的公司平均涨幅最高,接近42%,同期上涨概率也相对较高,超过65%;用于“理财”的公司平均涨幅不足20%,用于“购买土地或房产”的公司上涨概率仅40%左右。

  超募资金的使用对公司业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605家公司中,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购买土地或房产”的公司上市后平均扣非净利润增速(剔除极值)显著下滑,上市第2年均为负值;用于“理财”的公司上市当年平均扣非净利润增速11.97%,上市后第1年平均-5.67%,上市后第2年平均为-51%。

  相比之下,用于“扩产、加码研发或对外投资”的公司上市当年及第1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虽不及上市前,但上市后第2年增速重回20%以上,超过其他三类公司。

  用于“购买土地或房产”的公司,在上市第2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值为-82.52%,表现最差。

  从投资净收益占净利润的比值(投资净收益贡献度)看,超募资金不同投向类型的公司,在上市当年投资净收益贡献度普遍偏低。超募资金用于“购买土地或房产”的公司持续低于其它几类公司;上市后第1年,差异显现,超募资金用于“理财”的公司投资收益贡献度最高,平均超过18%;用于“扩产、加码研发或对外投资”的公司平均接近10%,上市后的第2年平均值依然超过7%。

  因此,超募资金的投向,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及其股价表现的重要因子。在超募成为常态的趋势下,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投向,将其作为判断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考量。

  理性运用超募资金

  增强上市公司主业

  纵观全球市场,超募不仅普遍存在,且数量占比不低。IPO公司超募源于初始定价过低,或者公司所处的行业被投资者认为具有上涨潜力,因此在询价阶段重新评估,给出更高的价格。

  超募不仅会增厚投行的承销收入,也能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大自身规模。不过,超募幅度过高的公司,网上发行弃购率也更高,比如超募300%以上的公司网上发行平均弃购率超过13%,未超募公司平均弃购率低于0.6%。超募公司的股票在上市后表现也不如未超募公司。

  自上月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来,超募幅度明显下降,政策效果显现。统计显示,9月以来(截至14日),超募公司占比虽小幅上升,但平均超募幅度下降至近7个月以来最低,仅有26.01%,较最高值(3月份平均为45.52%)下降超19个百分点;超募幅度超过50%的公司占比仅有11.11%,是2月以来最低。

  超募是“福”还是“祸”,这要取决于公司如何合理地运用超募资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超募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扩产、创新,短期内可能无法在公司的业绩上体现,但随着产能的落地,通常会迎来业绩的反转。如果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或其他非主营业务,公司业绩或多或少会受到负面影响。

  从二级市场来看,超募幅度过高的公司破发风险更高。不过也需要区别对待,比如研发占募资比例高的公司,上市首日和上市以来累计涨幅更高;补充流动性占比与市场表现相关性不强,意味着募集资金大比例用于主营,无论超募与否,投资者都会“买账”。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韦子蓉

注册制 募资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69.98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25.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