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产业链公司为何集中冲刺IPO?

智驾产业链公司为何集中冲刺IPO?
2024年06月22日 10:33 市场资讯

  “

  以Momenta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智驾公司已开启新一轮上市潮,争取去二级市场融更多的钱。

  文|财经E法 邓思邈

  又一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要赴美IPO了?

  最新消息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据关于Momenta Global Limited(梦腾智驾环球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下称“备案通知书”),总部位于苏州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拟发行不超过6335.3万股普通股,瞄准美国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

  作为智能驾驶软件算法公司,Momenta已获得了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汽车集团中一半的青睐,与包括通用、奔驰、丰田、上汽、比亚迪等车企开展了量产合作。

  除了Momenta,2024年以来,一批中国智驾产业链公司均在冲刺IPO,争取去二级市场融更多的钱。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多家的企业的目标是港股。(详见:地平线VS黑芝麻,“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花落谁家?

  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主管合伙人张宁分析,拟上市公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决定上市地点,从商业角度,若该公司所在行业投资人群体和对标公司主要在美国,更可能会选择去美股上市;但如果公司业务存在政策上的敏感性,则可能会去港股上市。其他因素包括: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公司未来发展是否会受到目的地政策影响、港股和美股对估值水平的差异等。

  此外,虽然Momenta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但并不代表其最终会在美上市。两位熟悉赴美上市的人士认为,这其中会受到各类动态因素的影响。过去一年,激光雷达公司图达通等多家智驾企业也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备案通知书,但截至发稿前尚未传出有关上市的新消息。

  从积极的角度看,交银国际分析师陈庆认为,Momenta如果成功在美股上市,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也会改善融资境况。他表示,在一级市场中国智能驾驶公司已拿到较高估值,再去进行下一轮融资的话相对不易,这时最好通过去二级市场融资会容易一些。

  至于Momenta想融的资金规模、能否成功赴美上市、为何选择美股而非港股?目前尚为未知数。截至发稿前,Momenta相关负责人并未回应以上问题。

  01

  Momenta获赴美上市备案通知书

  6月1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证监会对Momenta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根据备案通知书,Momenta拟发行不超过63352856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中国于2023年3月31日开始施行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六条,发行人境外首次公开发行或者上市的,应当在境外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也就是说,Momenta的相关上市文件已经提交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一家中国公司从上市备案获证监会确认到最终在美国成功上市,一般需要多久?以吉利旗下纯电汽车品牌极氪为例:2023年8月25日,中国证监会对极氪赴美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2024年5月11日,极氪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ZK”,一共用了不到9个月。对比来看,总部位于苏州的自动驾驶公司知行科技以港股为上市目的地,从获证监会确认到成功上市花了不到7个月。

  张宁介绍,中国公司去美股上市一般会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交上市申请,之后再去中国证监会办理备案。公司一般会在中国证监会审阅备案文件过程中,同步推进赴美上市的其他流程。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等到拿到中国证监会上市备案通知书后,美国SEC对该公司上市申请的审阅流程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公开递交其赴美上市申请了。总的来说,拿到备案通知书仅意味着中国证监会的备案流程已经完成,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还很大程度取决于后续路演过程中投资人认购的情况和资本市场届时的整体情况等。

  激光雷达公司图达通(中国证监会于2023年8月发文予以确认备案),以及提供L4级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证监会于2023年8月发文予以确认备案),以及小马智行(证监会于2024年4月发文予以确认),这些头部企业,早先都获得了境外发行备案通知书,但目前尚未传出有关上市的新消息。

  此前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Momenta曾考虑于2023年在香港或美国IPO,融资金额可能为10亿美元。到了2024年5月,有报道称,Momenta已秘密启动赴美IPO的程序,并正与中金公司、高盛集团和瑞银集团洽谈,有望通过此次IPO筹集2亿美元至3亿美元资金

  02

  智驾产业链公司为何集中冲刺IPO

  公开资料显示,Momenta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兼CEO为曹旭东。曹旭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先后供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商汤科技,在Nature子刊/CVPR/ICCV/ECCV等顶级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入选《财富》杂志评选的“40位40岁下商界精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出的“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任少卿原任Momenta研发总监兼联合创始人,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班,目前是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

  曹旭东2023年12月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Momenta的关键战略即“一个飞轮,两条腿”。一个飞轮,是指数据驱动的AI飞轮。“两条腿”中的其中一条腿是L2级别的量产智能驾驶(Mpilot),通过与汽车主机厂进行量产合作,产生海量数据(维权)流,以训练自动驾驶算法,解决L4完全无人驾驶的长尾问题;另一条腿则是L4级别的完全无人驾驶(MSD),持续提供技术流,从而赋能量产智能驾驶产品能力的快速进步。

  曹旭东曾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透露,Momenta现已获得了全球排名前十中的一半汽车集团的青睐,与包括通用、奔驰、丰田、上汽、比亚迪等车企开展了量产合作。Momenta微信公众号显示,截至目前,Momenta的L4级Robotaxi已经在苏州落地,上汽旗下智己品牌车型的IM AD智能驾驶系统则搭载了Momenta的技术方案。

  据中商情报网披露,智能驾驶产业链由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执行层、平台层、终端组成。其中感知层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红外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导航系统;传输层主要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OBU、RUS、DSRC、C-V2X;决策层主要包括ADAS算法、车载芯片、车载存储器、高精地图、云平台;执行层主要包括电子驱动、电子转向、电子制动、灯光;平台层主要包括大数据、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传统车联网、智能座舱;终端组成主要包括车载OBU、路测单元RSU、手机APP、边缘计算。

  作为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一环,Momenta的优势在于软件算法能力(既涉及前述的感知层,也涉及决策层)。不过,据国投证券今年5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称,随着技术路线的逐步收敛、高阶智驾产品标准度提升,产业链之间逐步整合、减少环节,通过增强纵向一体化能力来实现降本。该报告进一步分析称,芯片厂商英伟达、地平线均积极补足算法能力,未来将具备提供智能驾驶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而智能驾驶算法龙头Momenta组建了芯片团队,从而补足底层能力。

  虽然是“龙头”,Momenta从2021年11月的C+轮融资后,截至发稿前,再未传出融资进账的公开消息。2018年10月Momenta曾透露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此后再未披露相关消息。

  Momenta不是个例,自动驾驶行业整体的融资规模正不断下降。

  据至美资本旗下至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统计,2023年自动驾驶赛道共发生77起融资事件,总金额约达83.6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1、2022年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双双下降。

  报告称,主要原因在于自动驾驶商业化变现困难——Robotaxi还处于在部分地区试运营的阶段;封闭空间场景的自动驾驶落地虽然落地难度较小,但是相对而言营收天花板不高;乘用车则对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要求苛刻,挤压了自动驾驶企业的营收空间,因此行业整体遇冷。此外,报告还分析认为,二级市场自动驾驶相关上市企业的估值泡沫被戳破,也使得一级市场投资人更为谨慎。

  自动驾驶是一门烧钱的生意。据智驾芯片公司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的IPO招股书,2021-2023年,地平线净亏损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三年亏损净额合计175.23亿元;黑芝麻智能三年净亏损分别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三年亏损净额合计99.66亿元。(详见:地平线VS黑芝麻,“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花落谁家?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肉眼可见的趋势是,仅2024年以来,就有一批中国智驾产业链公司选择冲刺IPO。

  比如,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黑芝麻智能于3月22日向港交所二度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地平线于3月26日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在智驾解决方案领域,纵目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的时间是3月28日,佑驾创新则是5月27日;在智能网联仿真测试领域,赛目科技于5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张宁分析,选择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IPO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同的企业考虑不同。常见的考虑因素包括:第一,上市能给公司品牌和市场地位带来溢价,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市场认可,尤其是对于做全球业务的公司来说很重要;第二,上市能为公司后续的资本运作、并购和业务全球扩张等方面带来更多便捷性;第三,不排除部分公司存在一级市场募资困难,希望尝试通过二级市场来募资,或是给投资人创设公开市场退出通道,以应对来自投资人退出的压力等;第四,行业竞争带来的压力,比如其竞争对手已经在准备上市等等。

  陈庆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中国本土智能驾驶公司在一级市场想拿到较高融资金额会比较困难,而且在一级市场能融到的钱已经差不多了,剩下就只能去二级市场融资”。他还补充说,智能驾驶行业属于竞争激烈的细分板块,正在飞速发展,港股和美股市场对其包容度会更高一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恒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