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挑战马斯克的人出现了

又一个挑战马斯克的人出现了
2023年06月21日 17:47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又一个挑战马斯克的人出现了

  来源:华尔街见闻  柴旭晨

  静待爆发的时刻。

作者 | 柴旭晨作者 | 柴旭晨

  穿着一身便装,背着双肩包,周光快步出现在眼前。很难想象,身为智驾领域独角兽元戎启行的CEO,依旧一副创业者的装扮,却敢于挑战马斯克了。

  6月16日,在深圳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周光喊出了自动驾驶进入“全民时代”的口号。他的底牌,是其自研的低成本智驾方案。”除了特斯拉,我们是仅有的能够提供类似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 “比行业快一年以上”,周光说。

  三月末,元戎启行发布了 DeepRoute-Driver 3.0,号称可以实现市内点到点自动驾驶,而且是无图商用的智驾方案,更重要的是将成本降到了1-2千美元(约合7千-1.4万元人民币)。

  这是什么概念?2019年其在拿出第一代产品(DeepRoute Driver 1.0)时,成本还高达25万美元(约合180万元人民币),并且高度依赖高精地图。

  4年时间,成本指数级下降,并且用周光的话来说,二者在使用效果几乎一致。新方案是一套平台化的架构,能快速适配不同车型,并且可以指定全国任何地方自动驾驶,达到L4级水平。

  这是剑指特斯拉的节奏。随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 FSD 入华渐行渐近,元戎启行将打开规模的加速器,迎来验证自己的机会。

  事实上,眼下智能驾驶功能在购车考量因素中的排序,依旧相对靠后。而特斯拉的闯入,很有可能打破这一格局。作为行业的一条大鲶鱼,它对消费者教育起的作用已无需赘述,之前将国内新能源车行业规模卷成世界第一就是例证。

  中信证券指出,FSD 入华后,将会加速中国电车智能化进程,扩大市场的同时,促进车企优胜劣汰。对于受价格战冲击较大的中低端车型,若特斯拉将极高毛利的 FSD 引入中国后,不排除对整车进一步降价。

  不少中低端车企对上半年雪铁龙挑起的价格战还心有余悸,而特斯拉又一次的降维打击,无疑会让它们压力猛增。

  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中信证券表示,通过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价廉合格的智驾产品,将成为自研能力较弱主机厂的主流选择。显然,元戎启行这样高性价比的智驾供应商有着巨大机会。这或许也是某种双向奔赴。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国内2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销售占了大头,为72%。这都有可能成为元戎启行潜在的用户。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指出,智驾方案成本的下降,有望推动智驾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预计 2025 年,NOA 智驾功能前装标配搭载量,将超过 380 万辆。

  占据成本优势的元戎启行,很有希望快速分得智驾市场的蛋糕。

  不过,车企持续多年“灵魂被掠夺”,以及利润削弱的心结,依然需要元戎启行和周光去努力解开。同时,面对一年规划铺设数十甚至百城无图商用的对手公司,他又是如何思考、应对这些难题的?

  以下是与周光的对话实录:

  问:市场上一直有特斯拉FSD要入华的传言,你认为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对国内自动驾驶行业来说会有怎样的意义?

  周光:我们非常期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来,这才会让大家更快去拥抱智驾,加快上车。要不然大家都觉得,反正你也没有我也可以没有,这个心态也是不太好的。

  问:低成本是智驾放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元戎启行一直在做的。元戎启行为何能实现不断的价格压降?

  周光:要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数据很关键。其实很早以前行业就有百亿英里数据的共识。但 100 英里算个账,大概要 1000 台车开 100 年。现在Waymo也就一千台车,通过 100 年采集数据是不可能的。

  那么只有通过大规模量产,因此高成本其实是不现实的,需要寻找一个能满足长期且是价格可控的方案。

  其实一开始大家的成本也不低,像60线的激光雷达很贵,我们用就 6 颗 16 线的,然后再到用全固态激光雷达。我觉得这是一个是技术方案的选择,以及跟整个产业链的同步成熟。

  问:所以产业链上包括激光雷达这些硬件成本的降低,对于我们来说帮助非常大?

  周光:我觉得更关键的其实是芯片,成本占大头。我们现在产品整个芯片相关的成本可能占到80%。我觉得未来其实感器会占比越来越低,芯片会占比越来越高。

  问:前段时间元戎启行推出了摆脱高精地图的解决方案,业内对有图无图一直有争议,你怎么看待这种分歧?

  周光:我觉得没有分歧,我们算是中国做无图最早的,2020 年就确立了无图路线,当时我们跟广汽、吉利一些车企都展现过。我们这是在行业之前做的,甚至在特斯拉都没发布之前我们就开始做这些。我们基本上比行业快一年以上,之后很多公司就开始跟着抄。

  问:在做无图的策略中,还考虑用其他导航级的地图吗?是否使用激光雷达现在还有争议吗?

  周光:有当然更好,没有高精地图或激光雷达现在我也都能照样跑。就像登山的拐杖,没有也能正常走,有了更省力。但是这拐杖跟要 500 块钱,那还是别带了靠走吧。如果说登珠峰没有氧气瓶走不了,那一万块钱你都要带。所以还是一个综合的成本考量。

  问:国内现在涌现很多智驾方案解决公司,这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光:其实现在国内三、五十家反而不太好,如果中国这些智驾公司能够缩小到只有三、五家,我觉得这样的人才的密度才是高效率的。

  因为如果一个行业它只需要前 20% 的人就能做好的,那越卷越好。但一个行业它需要TOP 1%的顶尖人才能做,其实卷多了不好,因为人才就稀释了,不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的人才干这个事是成不了的。像是opne AI就97个人,干趴那么多互联网AI公司。

  问:意思是中国的智驾领域人才太分散?

  周光:可能和国情有关。美国的人才基本就在硅谷、纽约两个地方集中;中国有多少个城市都要抢人,都号称自己在产生规模。公司一多都在抢,那顶级的1%人才就不够分了,每家都人都不够,最后就干出来都是一帮垃圾。

  问:怎么看目前有车企说年底要开 45 、100 城的无图商用,目标很激进。

  周光:就像跑马拉松的极限一样,现在还没人进两小时,你非要说能一个小时跑完我也没办法,说不定就有天才。我想说,你能做多少就说多少,要做不出来很容易把这个行业弄废。

  比如最初智驾行业拼的是搭载 Orin 的芯片数量,大家觉得买的硬件厉害我就牛,这没有用的。当初有些厂家承诺一年后OTA升级推送的功能,也都没实现。

  说说容易,我们就看后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明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7 海科新源 301292 --
  • 06-27 天力复合 873576 9.35
  • 06-27 恒工精密 301261 --
  • 06-26 华信永道 837592 10.38
  • 06-26 朗威股份 301202 25.8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