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行走在行业竞争牌桌上,华发物业需要思考的依旧是如何促进主业发展,如何建立地产与物业之间健康的协同关系。
第一家主动退市的物企,离去的钟声还未正式敲响。
自5月27日发布私有化建议公告以来,华发物业除了刊发最后一份独立业绩报告之外,披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基本都在为了私有化奔波。
回顾常驻港股主板这五年,华发物业一开始跟随2019年物企上市潮而借壳华金国际资本登陆港股,但直至主动退市,都并未有过任何融资动作。
经历拆分上市潮,物企如今已走到与房企再次合体的一步。
不论私有化的原因是归入房企以降低市场风险,还是上市公司失去融资功能,在华发物业前路等待着的,始终是更加艰难的市场竞争。
间隔近4个月,裁决聆讯结果尚在等待中,华发物业上市故事的最终句点迟迟未能落下。
9月23日,华发物业发布联合一则公告,私有化裁决聆讯已于9月20日举行,由于法院表示将于9月23日宣判其决定,预期裁决聆讯结果公告将于9月24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或之前刊发。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第一家成功主动退市的物企或就此诞生。
但9月24日晚间,华发物业再次发布公告,称法院尚未作出判决,有关裁决聆讯结果的任何进一步更新还需要等待公布。
再次回看华发物业宣布私有化的公告,选择退市的理由实则有两个:一个是对于华发物业自身,另一个关乎华发股份。
公告提到,近年来华发物业的股份交易流通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交易量低让股东难以在不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场内出售。因此,私有化计划为股东提供将投资变现以换取现金的直接机会。
对要约人和华发物业来讲,港股市场流动性越来越紧的情况下,该上市平台融资能力也近乎于无,同时还要花费大量成本,维系该平台日常运营,预计“股份继续上市可能不会给其带来任何有意义的裨益”。
至于华发股份方面,认为私有化将进一步加强公司房地产主业与物业服务之间的业务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同时会提高华发物业对华发股份的归母净利润贡献水平,稳定华发股份的现金流,助力度过当前承压的地产行情。
放大到物业行业,前有珠江股份置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物企,后有中交地产拟收购中交服务全部股权,华发物业若能成功私有化,或许能够为物企与房企的关系提供一份借鉴经验。
在市场风云变幻间,从前便息息相关的物企与房企似乎越发密不可分。
细数华发物业近4个月的动态,宣告主动退市后一天,股票复牌高开近24%。随后,市场讨论的焦点也从私有化原因转向物企私有化退市价值论。
直至8月28日,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召开,且分别以99.52%及99.48%的赞成比例高票通过华发物业私有化议案。
从股市变动及股东表决结果来看,市场对于华发物业私有化建议总体持有积极态度,大多认为退市后可以为自身及母公司带来利大于弊的收益。
不过,上市与私有化都只是企业经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弯口,同时随着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过去的依赖如今也能变成拖累。
相对稳健并非“免死金牌“,行走在行业竞争牌桌上,华发物业需要思考的依旧是如何促进主业发展,如何建立地产与物业之间健康的协同关系。
就在私有化议案高票通过后两天,华发物业于8月30日压线发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报告。
根据华发物业发布的预期时间表,裁决聆讯结果若是通过私有化建议,预计退市生效日期将为9月30日。这便意味着,这是华发股份在港股上市期间最后一份业绩报告。
从中报数据来看,华发物业期内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达2.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期内溢利为1.22亿元,同比增加约15.5%。
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发物业总收费建筑面积约为36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总合约建筑面积约为63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9.5%。
横向对比同行营收下降、录得亏损、陷入增收不增利等诸多困境,华发物业业绩及在管规模均有不错增长,各项核心数据正向提升的业绩表现已是难得。
具体到业务板块,华发物业基础物业服务收入达7.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4%,占总收入约72%;业主增值服务收入7340万元,同比增长16.9%,占总收入比重为8.5%;其他增值服务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8.9%,占比18.8%。
与去年同期对比,华发物业本期营收增速加快,主要得益于基础物管业务的稳定增长,“压舱石”作用明显。同时,业主增值服务于其他增值服务增速转跌为升,营收能力进一步得到补足。
除此之外,华发物业业绩增长依旧离不开关联方的项目输送。
期内,华发物业来自珠海华发开发的物业项目收入为5.74亿元,收费建筑面积3051.1万平方米,占总项目来源比重为78.2%。
虽然华发物业来自独立物业开发商的物业项目占比相较去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但差距悬殊的比重昭示过高的关联方依赖情况。
若能完成私有化退市,再加上公告中强调的地产业务与物业业务协同发展,华发物业关联方项目占比过高的情况会否成为一项经营风险,还有待后续观察。
(转自:观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