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汽车*比较研究系列:从B端、C端剖析华为智能车的业务潜力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汽车*比较研究系列:从B端、C端剖析华为智能车的业务潜力
2024年07月23日 15:46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分析师

王德安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1010006

王跟海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3080001

摘要

平安观点:

华为车BU业务规模测算:华为车BU将成我国智能车领域的“博世”。车BU业务覆盖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车BU独立后有望成国内最大的软硬一体的智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估算其稳态年营收规模有望达1275亿~1650亿元,年净利润规模有望达191亿~248亿元。

华为智选车各品牌业务空间测算:问界已成自主豪华新标杆,智选车新玩家陆续登场。问界是目前最成功的华为智能车品牌,我们测算问界系列在国内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80万-120万台。除问界外,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智选车也将会在24年下半年陆续登场,如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与奇瑞合作的智界R7,与江淮合作的尊界将在2025年上市。智界所处价格带容量较大,但竞争环境更激烈,奇瑞新能源车转型多线并举;享界目前定位与问界接近,享界是北汽扭转其新能源发展低迷局面的重要抓手,倘若增程版上市后享界S9月销有望上万台;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型定位百万元级,自主车企中除比亚迪仰望外鲜有其它参与者,我们预计尊界市场规模潜力在5万~10万台之间。

华为智能车业务未来发展之沙盘推演:车BU独立在即,尽快做大规模并提升市值是第一要务。车BU独立后或将继续吸纳其他车企入股,因此车BU需要快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市值以利于后续融资。此外高阶智驾优化与迭代也有赖于高端车产销规模快速提升。随着客户日渐丰富及车BU新股东入股,华为车BU独立后势必面临资源重新分配,若阿维塔等配套客户产销规模不达预期,华为智选车依然会是车BU最重要的客户资源。

风险提示:1)华为与长安合作项目尚未正式落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车BU业务独立后,深圳引望新客户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以及用户接受度不达预期;4)报告中预测和展望仅是基于当前公开信息做出的合理判断,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与报告中的预测可能有较大出入;5)国内宏观经济恢复可能不及预期,导致汽车消费潜力释放不足。

01

华为车BU独立运营,年营收规模潜力将超千亿

华为车BU独立运营,打造智能车时代的“博世”。截至2024年7月初车BU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根据36氪近期报道),而据长安汽车公告,长安汽车入股华为车BU(深圳引望)的交易文件预计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签订。我们认为车BU独立运营后有望成为智能车时代的“博世”,我们测算车BU业务达到成熟状态时的营收规模在1275亿~1650亿元之间,假设净利率15%,则对应年净利润在191亿~248亿元。

车BU此前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板块,但在2024年一季度已实现扭亏为盈。华为车BU成立于2019年,成立初期定位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目前华为车BU业务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车控、智能车云五大解决方案,根据华为2023年报披露,自华为车BU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人民币,研发团队规模达到7000人,2023年华为车BU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车BU此前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板块,华为余承东此前表示,2023年华为车BU亏损达到60亿元。近期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问界系列大卖,2024年一季度华为智选车业务、华为车BU均已实现了扭亏为盈。

智能驾驶产品线是车BU最大的业务板块。华为智能驾驶的产品主要包括ADS系统、智驾计算平台和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众号,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人数接近5000人,其中ADS系统研发团队占智能驾驶团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华为高阶智驾已经迭代到3.0版本,将于2024年8月首发搭载到享界S9中。华为车BU在2024年4月发布了乾崑ADS SE(取消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方案),可实现高速NOA和智能泊车功能。

ADS 1.0系统成本约为8万元左右。2022年5月极狐阿尔法S HI版作为HUAWEI INSIDE的首款合作车型上市,共推出两款配置车型,售价分别为39.79万元/42.99万元,售价相比同时期上市且配置类似但未搭载华为智驾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高大约5万元,如果剔除两者电池成本之间的差异,我们预计2022年华为ADS 1.0系统的成本约在8万元左右。

ADS 2.0成本大幅降低,硬件成本相比ADS 1.0下降超过50%。ADS 2.0系统最早于2023年搭载到问界M5中,目前搭载车型包括问界M5/M7/M9、智界S7,相比1.0版本硬件成本下降,激光雷达由3颗降低为1颗,摄像头数量由13个降低为11颗,毫米波雷达数量由6颗降低为3颗,且不再依赖高精地图。2023年问界M5上市时,M5智驾版售价相比标准版售价高3万元,我们预计ADS 2.0的硬件价格约为3万元左右。软件价格方面,目前华为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为36000元(但不同时期智驾包由于优惠的变化落地价格有差异,目前ADS 2.0的实际开通价格为10000元),包月价格为:720元/月,包年价格为:7200元/年。

智驾硬件成本持续下降,长期看高阶智驾硬件成本有望下降到1万元左右。根据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的观点,智驾硬件成本遵循摩尔定律,硬件成本每两年降低一半。何小鹏在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表示,如果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要快速占领市场,需要将成本控制在一万或者两万以内,小鹏汽车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智驾车型将降低50%的辅助驾驶硬件成本。因此我们认为到2025或者2026年高阶智驾系统的硬件成本下降到1.5万元左右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而从长期来看,特斯拉FSD的成本可以作为国内高阶智驾玩家的终极降本目标,大卓智能CEO谷俊丽(曾先后供职于特斯拉、小鹏汽车)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智驾成本是1000美金,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以华为为首的国内高阶智驾玩家的硬件成本有望下降到1万元左右。

基础版智驾(ADS SE)将下沉至2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市场。目前华为ADS SE已在智界S7入门版车型中首发搭载。目前搭载HUAWEI ADS SE的智界S7售价为24.98万元,相比同配置搭载ADS 2.0的智界S7售价降低2万元,据此估算目前ADS SE的硬件成本约为1万元左右。深蓝汽车宣布24年下半年深蓝S07将搭载华为乾崑ADS SE上市,预计售价在15~2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华为面向中阶市场的智驾方案ADS SE将下沉至20万元以下市场。

智能座舱业务是车BU的第二大业务。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众号,车BU智能座舱产品线负责实现鸿蒙系统在车上的应用,车企可以选择只购买基于麒麟芯片的鸿蒙车机系统,也可以购买集成了鸿蒙车机、乾崑音响、乾崑车载智慧屏、鸿蒙座舱生态的鸿蒙座舱。根据公众号晚点auto的数据,单独购买鸿蒙车机的价格在几千元,客户主要有阿维塔、北汽极狐等,而鸿蒙座舱每套价格在1万-2万元,主要客户是智选车的合作厂商。

02

剖析华为智选车“四界”的发展潜力

2.1问界树立自主豪华新标杆,智选车新玩家陆续登场

问界成为自主豪华新标杆,其他智选车型将陆续登场。根据乘联会的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1-6月鸿蒙智行全系累计销量19.7万台,登顶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问界M7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0.6万台,而根据鸿蒙智行披露数据,问界M9上市7个月累计大定达到11万台,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系列成为国内自主豪华的新标杆。除了问界系列,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智选车也将会在2024年下半年陆续登场,如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行政旗舰轿车)将于2024年8月份上市,与奇瑞合作的智界第二款车型SUV智界R7也将在24年下半年上市,与江淮合作的车型也将在2025年上市。

华为智选车主要面向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各家车型定位互有差异。华为余承东在2024年6月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中表示:鸿蒙智行旗下车型,只要低于30万元售价的都是亏损的,目前还不具备20万以下车型的成本能力,因此鸿蒙智行车型主要面向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而从华为与四家车企合作的智选车型的定位来看,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主要聚焦SUV系列;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定位中档和中高档,覆盖轿车和SUV;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主打行政高端用户,宜商宜家;与江淮合作的尊界则定位于百万级豪华车型,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

问界:高端混动SUV竞争格局好,且问界已在高端SUV中取得一席之地,赛力斯也将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作为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我们预计问界在2024~2026年销量规模为40.8万/52.5万/65.5万台,而长期来看,我们预计问界系列在国内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万-120万台;

智界:主要对标特斯拉、极氪、小米,智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激烈,但奇瑞自身具备完备的新能源转型战略,覆盖高、中、低档以及纯电、混动等动力路线,发展新能源是公司未来的战略重心,智界可作为公司在中高端新能源领域的补充,我们预计智界2024~2026年销量规模为6.7万/20.0万/28.0万台。

享界:享界主打行政高端用户,兼顾商用和家用,首款车型享界S9对标传统豪华轿车。对于北汽而言,与华为的合作是北汽短期摆脱新能源发展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享界主打高端轿车,可与问界形成互补,潜在发展空间可观,我们预计享界在2024~2026年销量规模为0.8万/12.0万/28.0万台。

尊界:尊界定位百万级豪车,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我们预计尊界在2025~2026年销量规模为1.0万/3.0万台。乐观预期下尊界的远期规模潜力有望达到保时捷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如果品牌做车型下沉(类似保时捷Macan),其市场潜力有望接近10万台,若车型不做下沉,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万台左右。

2.2赛力斯:问界后续发展潜力仍大

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是赛力斯未来的战略重心。问界目前是华为智选车中最成功的品牌,与华为合作的问界也是赛力斯未来发展的重心,赛力斯实控人张兴海也曾公开表示“赛力斯坚决走联合跨界之路,不走单打独斗之路。”赛力斯与华为要将AITO问界向着“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的目标打造。在产能方面,赛力斯目前为问界准备了三座智慧工厂,赛力斯智慧工厂是依据工业4.0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打造的智能工厂,其中两江智慧工厂生产问界M5,凤凰工厂生产问界M7,新建成的赛力斯超级工厂生产问界M9。

对于华为来讲,问界是目前发展最成功的智选车品牌,在其他“三界”尚未证明自己以及HI模式客户尚未大规模上量的情况下,问界依然是华为最为倚重的智能车样板间。

问界所处的高端混动逐渐扩容,竞争格局好,中长期看问界系列的国内市场潜力可达到100万左右。目前高端混动车渗透率正处于快速提升中,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4月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中插混车的渗透率为20.6%,相比2023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目前高端混动的主要玩家为理想和问界,参与玩家较少,而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化过程中,混动无疑是用户更容易接受的技术路线,目前在燃油车领域依然有多款月销过万的车型,这为问界等高端混动玩家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假设我国20万元以上乘用车零售规模达到800万台,其中SUV约占50%,则问界系列所面临的市场总量在400万台左右,假设问界占据该市场容量的20%~30%,则问界系列在国内的规模潜力可达到80万~120万台左右。

2.3奇瑞汽车:智界助力奇瑞中高端新能源发展

智界S7上市初期交付困难,二次上市后销量仍不达预期。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于2023年11月上市,根据华为鸿蒙智行披露的数据,智界S7在上市1个月后,大定数量已超过1万台,但由于交付困难,智界S7在上市后的3个月内单月交付量仍未超过1000台(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智界S7于2024年4月二次上市,但此时智界S7面临的市场格局相比首次上市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小米SU7成为20-30万元价格带的现象级车型,迄今为止智界S7最高月销量在5000台左右,未达到此前的预期。

智界所处的新能源市场空间大,但竞争更加激烈。华为余承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界定位广泛中档和中高端,覆盖轿车和SUV,就是广泛人群能买得起的车。”从目前智界已经上市或发布的两款车来看,其目标市场在25~35万元级别的中高端市场,对标车型或主要竞品为特斯拉、极氪、小米等。我们认为智界所处价格带的新能源车市场容量大,但该赛道呈现出玩家多、产品同质化、以及高端纯电渗透率遭遇瓶颈等特点。

奇瑞中高端新能源转型两条腿走路,自有品牌星纪元与智界产品规划重叠度高。星途的星纪元系列与智界均基于E0X平台打造,智界和星纪元的车型在售价以及定位方面有一定重叠,这可能会造成星纪元的潜在客户被智界分流,作为智界S7的姊妹车星纪元ES在上市之后月销量从未超过1000台。而在智能驾驶方面,除了与华为的合作,奇瑞在2023年成立了大卓智能,并邀请曾在小鹏担任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的谷俊丽担任大卓智能CEO。奇瑞汽车拥有比较完备的品牌矩阵以及清晰的新能源转型战略,我们认为发展自有新能源可能是奇瑞当下更重要的任务,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可作为奇瑞在中高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补充,同时奇瑞必然需要平衡自身新能源转型与智界之间的资源分配。

2.4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寻求新能源突破

与华为合作转入智选模式,首款合作车型享界S9定位高端轿车。2023年8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北汽新能源在与华为现有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将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开展智选合作。华为余承东披露,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主打行政高端用户。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享界S9是一款定位偏商务的中大型轿车,基于北汽新能源现有的BE22平台进行打造,预售价在45~55万元,将于2024年8月正式上市。

北汽新能源通过收购关联方福田汽车的密云工厂设备类资产并实施产线技术改造,并租赁密云工厂的土地厂房及附属设施,以满足与华为智选车的生产要求,产能规划12万台/年。

纯电版享界S9能否打破高端纯电难卖的魔咒仍有待观察,我们判断,倘若S9推出增程版则其月销量有望超过1万台。我们认为享界S9是2024年继理想MEGA之后又一款重磅高端纯电车型,但目前高端纯电的发展普遍低于预期,根据懂车帝统计的销量数据显示,目前起售价40万以上的纯电车型平均月销量普遍不足1000台,理想MEGA的失利以及理想汽车后续纯电车的推迟,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端纯电短期内难有快速增长,目前销量表现较好的问界其销量主要是增程车,因此我们对纯电享界S9的销量预期较谨慎,后续享界S9若推出增程系列,参照目前问界M9的销量规模,我们预计其月销量规模有可能达到1万台以上。

与华为的合作是北汽摆脱新能源车发展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享界潜在发展空间可观。北汽蓝谷转入华为智选车的合作模式是北汽摆脱新能源发展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在后续车型规划方面,根据北汽蓝谷官网公布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密云工厂的第二款车型是基于目前S9开发的一款豪华旅行车,车身尺寸、轴距基本与S9保持一致,第三款产品定位B+级SUV。从现有的市场定位来看,享界是最接近问界的品牌,问界聚焦高端SUV,享界则可通过S9树立在高端轿车领域的影响力与问界形成互补。

2.5江淮汽车:牵手华为撬动豪华车市场

牵手华为打造豪华新能源平台(X6平台)。2023年12月,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根据公告内容,江淮汽车将成为华为第四家智选合作车企。

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示的《江淮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江淮汽车将打造中高端新能源产品,并构建两个纯电平台(DE、X6)。其中DE平台满足国内经济型和改善型市场需求,产品覆盖轿车、SUV及MPV车型,X6平台通过华为智能技术赋能,积极抢占国内高端市场,覆盖车型基本为B级到D+级,可适应Sedan、SUV、MPV、Crossover、Sporty等各类车型的共平台开发。《报告书》中显示,江淮汽车规划未来五年其乘用车销量将超过50万台,其中新增的DE和X6平台产品将实现超20万辆的产销规模。为保障产销目标的实现,江淮汽车决定实施“江淮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肥西县桃花工业园,项目总投资39.8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2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含增程式)。

江淮与华为合作车型定位达到百万级。根据余承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与江淮合作的车型定位超高端,售价在百万级。而从市场总体规模来看,百万级高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内市场基本被外资的高端品牌占据,而且基本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保时捷是国内最为畅销的超豪华品牌之一,根据保时捷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区的交付量为7.9万台。当前国内自主车企中仅有比亚迪仰望进入到这一市场,目前仰望U8售价109.8万元,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1-6月仰望累计销量5500台,平均月销量不足1000台。

华为加持下的百万级豪车具备捅破行业规模天花板的潜力,中长期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0万台。百万级豪华车市场进入壁垒高、品牌溢价强,是国内新能源玩家并未深耕的赛道。但从市场规模来看,百万级豪车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从单车型销量来看,年销量超过2万台已属热销车型。从品牌天花板看,保时捷是国内最为畅销的超豪华品牌之一(且包括保时捷售价相对较低的Macan)。我们认为凭借华为的技术加持以及影响力,华为与江淮合作的百万级车型具备挑战行业头部的潜力,乐观假设下远期的市场规模潜力有望达到保时捷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如果品牌做车型下沉(类似保时捷Macan),其市场潜力有望接近10万台,若车型不做下沉,中长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万台左右。

03

行至关键节点,华为智能车业务发展之沙盘推演

华为面向B端、C端的智能车业务短期内会迎来较大变化。

B端方面,据长安汽车此前公告,长安入股华为车BU的最终交易文件预计将在24年8月底前正式签订,华为车BU即将独立运营。

C端方面,除了问界外,更多的智选车型将加入鸿蒙智行生态。站在当下,我们对后续车BU以及华为智选车的发展做了如下沙盘推演:

1、 华为将逐步淡化Huawei Inside标签。

2024年4月,华为车BU发布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华为乾崑,全面升级了“乾崑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华为乾崑的推出意味着华为正在逐步淡化此前Huawei Inside的标签,而“华为乾崑”与“鸿蒙座舱”一同,将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两大核心品牌。

2、 转让问界相关无形资产,至此华为不再拥有整车品牌。

根据赛力斯在2024年7月份公告,赛力斯拟以25亿元向华为收购问界相关的无形资产,该部分资产经评估后的价格为102亿元。此次问界相关资产转让一是由于国家法规要求,另外此次资产转让发生在华为车BU独立前夕,亦或是进一步理清华为与整车企业的关系,至此华为不再拥有整车品牌。

3、 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拥抱华为智能车技术是明智之选。

过去几年整车企业经历了“硬件军备竞赛”、智能化“全栈自研”等阶段,目前看未取得预期中的效果,硬件堆料带来了成本上升,但并未带来消费者智能化体验增益,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有产销规模的高端车品牌的缺失导致了成本高企的自研智能化解决方案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站在当前时点,大部分传统车企陷入高端品牌难上量、智能化解决方案搭载量少的困境,而华为智选车已进入规模效应期,更多智选车意味着更多华为智能车解决方案的搭载,意味着更好更快的迭代和更优的消费者体验,以及更低的成本优势。

4、 华为车BU独立后快速做大配套规模从而提高车BU市值是其第一要务。

车BU独立后或将继续吸纳其他车企入股,因此对于车BU来讲,尽快扩大收入规模更有利于提升自身估值。我们认为在达到一定收入规模前,车BU大部分业务会定位于车企Tier 1的角色,智能化产品自研自制的程度会比较高,但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华为车BU会更看重盈利能力,配套业务将逐步聚焦于核心技术环节,从而释放部分产业节点给供应链,如域控制器代工业务。此外随着高阶智驾方案逐渐走向端到端,训练算力+数据量逐渐成为核心壁垒,智驾方案商的生存空间可能变小,硬件供应商则更偏向于代工角色。

如果车BU独立运营后业务拓展不达预期,华为依然有很强的动力发展华为智选车业务。目前华为智选车是车BU最大的客户,如果车BU独立运营后其业务拓展顺利,搭载车BU方案的车型取得不错的销量,则智选车对于车BU的重要性会相对降低,华为发展智选车的必要性可能会降低。但如果车BU独立后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即车BU配套的其它整车品牌产销规模不及预期,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则依然需要华为智选车业务来保障华为车BU业务的正向循环。

5、 车BU独立运营后,势必面临资源的重新分配。

华为智选车企是目前华为车BU最重要的客户,在此前也获得了车BU更多的资源倾斜。但车BU独立运营后随着客户资源的逐步丰富,以及车企入股后所牵扯的利益方增加,车BU有限的研发资源势必面临重新分配,短期内可能出现华为智选与HI模式资源分配的矛盾,另外车BU的客户资源逐步丰富,这也会导致其研发资源进一步分散。

04

多维度对比四家智选车企

4.1股权篇

从股权结构看,华为合作的四家车企均为国有参股或控股车企。赛力斯第二大股东为三大央企车企之一的东风汽车;奇瑞汽车则是芜湖市国资委控股,安徽省国资委参股的地方国有车企;北汽蓝谷则由北京市国资委控股;江淮汽车为安徽省国资委控股。从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看,赛力斯的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张兴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是奇瑞汽车的大股东之一,对奇瑞的经营和管理有较大影响力。

赛力斯——国有参股的民营车企。

赛力斯最早成立于1986年,初期公司以生产弹簧为主,随后公司进入到摩托车减震器、摩托车生产领域。2003年公司与东风汽车合资创建“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东风渝安主要生产小型面包车为主,后东风渝安更名为东风小康。

2020年赛力斯定向增发引入东风汽车,以股权置换的方式购入东风汽车持有的50%的东风小康股权,自此赛力斯对东风小康实现100%控股,而公司也由此前的民营企业变化为国有参股企业。实际控制人张兴海持有赛力斯约14.0%的股权,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赛力斯21.68%的股权。

奇瑞汽车——芜湖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车企,董事长尹同跃对奇瑞汽车有较大影响力。

奇瑞汽车创始于1997年,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家地方国有参股车企。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受益的股权比例大约为18.9%,芜湖市国资委最终受益股份为19.4%,安徽省国资委最终受益股份为5.2%。2022年2月,立讯精密(002475.SZ)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入股奇瑞汽车,合计持有奇瑞汽车约15.6%的股权。

北汽蓝谷——隶属于北京国资委,是北汽新能源转型的主要载体。

北汽蓝谷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委控制下的北汽集团,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8年9月,北汽蓝谷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江淮汽车——隶属于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持有其控股股东江汽控股50%股权。

江淮汽车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是一家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的综合型汽车厂商,隶属于安徽省国资委,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0年大众汽车成为江淮汽车控股股东江汽控股(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该笔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和安徽省国资委分别持有江汽控股各50%的股权,安徽省国资委保持对江汽控股的控制权。

4.2品牌及车型篇

赛力斯——除问界外,其他整车业务主要以东风小康为主

除了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外,赛力斯还拥有主打海外市场的赛力斯系列,此外还拥有瑞驰电动商用车、以及东风小康旗下的蓝电新能源汽车(定位大众市场)、风光系列、以及微车、微卡等车型。此外赛力斯还有部分零部件业务,目前主营产品包括电驱、电控、超级增程系统等。

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星途、捷途和iCAR四大核心品牌,2023年底与华为合作推出智界

奇瑞汽车是奇瑞控股集团汽车业务的核心,其核心品牌包括奇瑞、星途、捷途和iCAR四大品牌,其中iCAR是奇瑞汽车于2023年发布的新能源品牌,是奇瑞汽车首个纯电品牌。在2023年底,奇瑞与华为联合推出了智选车品牌智界,并上市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汽车销量达到178.4万台,同比增长55.0%。

北汽蓝谷——拥有BEIJING、极狐两大品牌,并与华为合作推出享界品牌

BEIJING品牌主要面向B端运营市场,极狐是面向C端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价格带主要集中在15-30万元,首款车型于2020年上市。享界则是北汽蓝谷联合华为合作打造的智选车,首款车型享界S9将于2024年8月正式上市。

江淮汽车——广泛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定位百万级豪车

江淮汽车的核心业务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和核心零部件三大类。在乘用车领域,江淮拥有江淮、思皓、钇为、瑞风等品牌系列,以及即将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思皓品牌是江淮乘用车当前销量的主力,2023年思皓品牌销量约占其乘用车总销量的63.7%。商用车方面,江淮商用车业务以轻卡为主,同时布局重卡、中卡、轻客、皮卡等业务。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商用车底盘以及动力品牌锐捷特。

4.3发展历史篇

赛力斯:以东风小康的微车业务起家,在微车领域内做到国内前三,2013年后推出乘用车“风光”系列,2017年公司销量超过40万台。赛力斯此前的利润主要来自东风小康和发动机销售等传统汽车业务,2017~2019年赛力斯传统业务净利润约在10~11亿元。

在布局新能源业务以及与华为合作后出现亏损,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的年度亏损由2018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7亿元。进入到2024年,由于问界系列的持续热销,公司新能源亏损的局面已被扭转,根据赛力斯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1.9亿~15.0亿元。

奇瑞汽车:奇瑞是目前四家智选合作车企中自身经营情况最好的车企,根据中汽协以及奇瑞汽车公告信息,2023年奇瑞乘用车销量178.4万台,海外销量占比约50%,奇瑞控股集团在2023年营业收入也超过3000亿元。但奇瑞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多次遭遇战略调整,在新能源车赛道的发展节奏相比国内其他车企偏慢。奇瑞在2023年重新梳理了新能源战略,新能源转型节奏在2024年明显加快。

北汽蓝谷:在我国新能源车发展初期北汽新能源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曾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产销冠军,纯电动车市场份额曾超过20%。但自2020年起我国新能源车在私人消费市场爆发后,北汽新能源发展落后于人,同时随着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北汽蓝谷业绩承压明显,近年来每年净亏损(扣非)超过50亿元。

江淮汽车:起家于商用车业务,轻卡国内市场份额接近10%。2008年正式进入乘用车市场,经历了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期,在2015/2016年达到巅峰后回落,在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期,江淮汽车为蔚来车型代工,并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大众安徽,江淮汽车自有新能源车业务转型偏慢,2023年成立新能源品牌钇为。

赛力斯——国内微车行业前三,布局新能源业务后对公司造成较大业绩拖累

东风小康在微车领域做到行业前三。赛力斯以东风小康的微车起家,2009年、2010年受益于“汽车下乡”等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东风小康所在的微车行业呈现了井喷式增长。从市场份额看,根据赛力斯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在微车领域的市占率曾一度接近10%,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汽车,居于行业第三位。

2013年推出风光系列,抓住“微车乘用化”的行业趋势。乘着我国以紧凑型MPV为代表的新型微车迅速增长的东风,东风小康在2013年推出了主打紧凑型MPV的“风光”系列,2016年进一步丰富“风光”系列的产品矩阵,推出了首款SUV车型风光580,风光580上市后受到市场热捧,根据赛力斯公告信息显示,风光580上市半年销量达8.67万台,受益于风光系列以及SUV产品的增长,赛力斯在2017年销量超过40万台。

布局新能源业务后赛力斯曾长期处于亏损。赛力斯此前的盈利主要来自东风小康和发动机销售等传统汽车业务,根据赛力斯年报,2017~2019年传统汽车业务归母净利润维持在10亿-11亿元。赛力斯自2016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车业务,随着在新能源车领域投入加大以及与华为的合作,公司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的年度亏损由2018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7亿元。但进入到2024年,由于问界系列的持续热销,公司的新能源车亏损的局面已经被扭转,根据赛力斯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1.9亿~15.0亿元。

奇瑞汽车——受益海外市场爆发

奇瑞历史上经过多次调整期,两次高端化、多品牌战略均告失败。2010年之前,奇瑞依靠QQ、旗云、瑞虎等高性价比车型连续多年位居自主品牌销量榜首。2009年奇瑞第一次尝试多品牌战略,形成“奇瑞、开瑞、瑞麟、威麟”四大品牌,但从实际效果看,定位高端的瑞麟、威麟依然依靠性价比,未能实现品牌高端化,奇瑞的第一次多品牌战略失败。2014年奇瑞第二次尝试多品牌战略,形成“奇瑞、开瑞、观致、凯翼”四个品牌,观致由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共同打造,定位高端市场,凯翼定位中低端市场,但最终依然失败。由于多品牌战略导致奇瑞资源投入分散,2010~2020年奇瑞汽车销量处于平台期。

2021年之后海外市场迈入收获期,多品牌战略再出发。经过两次的多品牌战略失利,奇瑞再次梳理了品牌布局,并形成了“奇瑞、捷途、星途、iCAR”的品牌布局。此外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增长,奇瑞汽车的出口销量由2021年之前的10~15万台迅速增长到了2023年的92.5万台,汽车出口销量占其总销量的比例已达到50%左右。

奇瑞新能源车战略从2024年起开始发力。2023年4月,奇瑞梳理了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宣布推进四大品牌的新能源化。奇瑞、捷途着重以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性能电混C-DM为基础,迈入电混新能源时代,分别主打奇瑞风云、捷途山海系列;iCAR则定位为奇瑞的“新势力”,是奇瑞首个纯电品牌;星途坚持高端品牌路线,推出新能源产品序列星纪元,进军纯电、增程赛道。进入到2024年以来,奇瑞的新能源产品密集发布,如iCAR 03、风云A8、风云T9、星纪元ES、星纪元ET、捷途山海T2等,根据奇瑞汽车公告数据,2024年1-6月奇瑞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8.1万台,同比增长181.5%。

北汽蓝谷——充分受益于我国新能源车领域早期政策红利,面向私人消费领域的新能源车发展落后于人

充分受益我国新能源车行业早期政策红利。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是最早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2014年,北汽E150EV上市,按照当时北京市的补贴政策,购买E150EV可享受补贴金额9.5万元,此外在北京不需要摇号便可获得牌照。更大的市场来自于B端市场的爆发,北京市政府鼓励出租汽车提前报废或更新为纯电动汽车,并对报废旧出租汽车和购买纯电动出租汽车进行补贴,这为北汽新能源车的增长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北汽新能源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红利,凭借入局早、市场参与者少等有利因素,迅速成为国内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头羊,根据北汽蓝谷此前公告以及乘联会的销量数据显示,北汽蓝谷在2013~2019年曾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第一,纯电动车市场份额一度超过20%。

新能源C端转型失利。自2020年开始,特斯拉国产极大加快了新能源车在C端市场的转化,这期间比亚迪、新势力等车企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红利,而北汽新能源却在此期间失去了领先地位。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 此前北汽新能源依赖的B端市场逐渐饱和,且竞争对手增加;

2) 面向B端网约车的产品形象以及产品品质制约了C端市场的开拓;

3) 面向C端市场的极狐在与造车新势力等品牌竞争中竞争力不足,与华为合作的效果也低于预期;

4) 我国混动车市场爆发,而北汽新能源并无相关产品布局,导致失去这一市场。

江淮汽车——商乘并举,开辟合作新模式

以商用车业务起家,轻卡是江淮商用车业务核心。2023年江淮汽车商用车销量达到23.1万台,其中轻卡销量达到17万台。江淮汽车是国内轻卡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轻卡产品覆盖高/中/低端。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江淮汽车轻卡市场份额达到9.2%,仅次于北汽福田、东风和长城,居行业第四位。

乘用车经历过短暂的高光时刻。2002年江淮通过引进韩国现代H1技术生产的瑞风商务车下线,标志着江淮汽车开始探索进入乘用车市场。2008年江淮轿车基地落成,正式进入乘用车领域。凭借瑞风在MPV领域稳健表现以及同悦、和悦的高性价比,江淮在乘用车发展初期取得不错的开局。2013年后江淮的轿车业务开始下滑,但江淮汽车抓住了SUV市场红利,推出了小型SUV瑞风S3,凭借瑞风S3以及其他SUV车型的热销,江淮乘用车销量在2015年/2016年达到巅峰。但随着竞争对手增加以及汽车消费迎来升级趋势,江淮的SUV销量在2017年开始下滑,自此江淮在乘用车领域再未恢复2015年-2016年般的高光时刻。

代工蔚来、牵手大众,江淮探索汽车合作新模式。2016年江淮汽车与蔚来签署《制造合作协议》,由此确定了江淮为蔚来代工的模式,2023年江淮汽车宣布将与蔚来合作的两座工厂的相关资产挂牌交易,交易总价45.8亿元(不含增值税),蔚来取得造车资质,自此江淮与蔚来的代工合作正式结束。2017年江淮与大众合资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现更名为大众安徽),此为大众汽车在国内专注于新能源车业务的合资车企,2020年大众汽车增持大众安徽股份至75%,江淮汽车持股比例降低到25%。

2023年发布新能源品牌钇为。在自有新能源转型方面,江淮汽车在2023年发布了新能源品牌钇为,并亮相了纯电平台DI和基于DI平台打造的钇为3,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江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为2.5万台,主要以中低端纯电车型为主,主销价格区间低于10万元。

05

投资建议

华为车BU业务规模测算:华为车BU将成我国智能车领域的“博世”。车BU业务覆盖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车BU独立后有望成国内最大的软硬一体的智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估算其稳态年营收规模有望达1275亿~1650亿元,年净利润规模有望达191亿~248亿元。

华为智选车各品牌业务空间测算:问界已成自主豪华新标杆,智选车新玩家陆续登场。问界是目前最成功的华为智能车品牌,我们测算问界系列在国内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80万-120万台。除问界外,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智选车也将会在24年下半年陆续登场,如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与奇瑞合作的智界R7,与江淮合作的尊界将在2025年上市。智界所处价格带容量较大,但竞争环境更激烈,奇瑞新能源车转型多线并举;享界目前定位与问界接近,享界是北汽扭转其新能源发展低迷局面的重要抓手,增程版上市后享界S9月销有望上万台;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型定位百万元级,自主车企中除比亚迪仰望外鲜有其它参与者,我们预计尊界市场规模潜力在5万~10万台之间。

华为智能车业务未来发展之沙盘推演:车BU独立在即,尽快做大规模并提升市值是第一要务。车BU独立后或将继续吸纳其他车企入股,因此车BU需要快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市值以利于后续融资。此外高阶智驾优化与迭代也有赖于高端车产销规模快速提升。随客户日渐丰富及车BU新股东入股,华为车BU独立后势必面临资源重新分配,若阿维塔等配套客户产销规模不达预期,华为智选车依然会是车BU最重要的客户资源。

06

风险提示

1) 长安汽车此前公告入股车BU的交易文件预计不晚于24年8月31日签订,目前该项目尚未正式落地,具体实施内容和进度尚存在不确定性;

2) 车BU业务独立后,搭载华为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车型销量可能不达预期,华为智选车的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将导致车BU的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3) 智能驾驶业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BU的发展空间,如果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或者用户接受度不达预期,将导致车BU的业务拓展变慢;

4) 报告中预测和展望仅是基于当前公开信息做出的合理判断,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与报告中的预测可能有较大出入;

5) 国内宏观经济恢复可能不及预期,导致汽车消费潜力释放不足。

评级说明及声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