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2024下半年展望 | 航空航天科技:景气复苏,稳中有进

中金2024下半年展望 | 航空航天科技:景气复苏,稳中有进
2024年07月09日 07:42 中金点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3年以来,受需求调整等因素影响,板块业绩、估值、基金持仓持续承压。展望2H24,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有望边际改善,航空航天科技仍是少数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的行业之一,建议关注核心赛道低估白马,结合中期产业趋势以及远期应用空间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1H24板块走势先抑后扬,基金持仓与估值均处于低位。截至2024/6/28,国防军工指数(中信)下跌10.6%,跑输大盘10.3ppt。板块1H24走势先抑后扬,经历1月份大幅调整后,2/5~6/28板块指数累计上涨24.8%。1)估值端:中金覆盖的33支核心标的PETTM三年分位数为22.64%,中航沈飞/中航西飞等核心标的PETTM三年分位数均处于15%以下。2)基金持仓:1Q24主动型基金持仓市值745.56亿元,占其持仓总市值2.86%,14个季度以来首次低配航空航天科技行业0.20ppt。

行业持续承压运行,2H24或迎景气修复。1)2023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下降7.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8亿元达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存货/应收款周转率分别同比降低0.03/0.25。受下游需求阶段性调整影响,行业自2H23起持续承压运行。2)2023年全球国防开支增速达6.78%,美国FY2025装备采购占国防开支比重达27%,均创2010年以来新高。我们认为,当前航空航天科技行业仍具备较强需求刚性和长期成长确定性,随着行业调整影响逐步趋弱,2H24行业景气有望持续改善。

关注当下需求修复,紧跟中期产业趋势,重视远期应用空间。我们认为,航空航天科技行业需求具备高度独立性及长期确定性,景气复苏或为2H24行业主旋律。建议关注三类投资方向:1)关注当下受益需求恢复的核心赛道核心标的;2)紧跟中期产业迭代趋势,推荐装备无人化、信息化、航空出海相关标的;3)重视远期应用拓展空间,推荐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核心标的。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

行业调整已近尾声,估值及基金持仓均处低位

1H24市场回顾:先抑后扬,底部确认

1H24板块先抑后扬,2月5日至今累计上涨24.8%。截至2024年6月28日,中信国防军工指数下跌10.6%,同期上证综指下跌0.3%,沪深300指数上涨0.9%,创业板指数下跌11.0%。国防军工指数跑输大盘10.3ppt,跑输创业板0.4ppt。板块1H24走势先抑后扬,其中:1)1/1~2/5,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叠加个股业绩预告及市场对需求解读较为负面,中信国防军工指数下跌28.4%;2)2/5~3/21,板块估值见底后逐步修复,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指数上涨32.3%;3)4/16~5/9,基金1Q24持仓陆续披露,航空航天科技板块仓位触底后开启新一轮修复,指数累计上涨16.4%;4)5/9~6/28,精确制导等细分方向订单修复,市场开始博弈大规模需求修复时点,期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指数下跌7.4%。

当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具备较大修复空间。经历2024/2/5至今的估值层面修复后,当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4/6/28,国防军工指数(申万)PE TTM处于近三年23.32%分位数。具体到个股,我们选取中金覆盖的33支核心标的,其PE TTM平均三年分位数为22.64%,平均五年分位数为19.95%,中航沈飞/中航西飞/航发动力等权重标的PE TTM已达三年13.25%/12.95%/10.81%分位值。航空、航发等核心赛道标的估值显著低于板块平均水平,估值具备较大修复空间。

图表1:1H24国防军工指数复盘

注:数据截至2024/6/28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4/6/28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Q24基金持仓:主动基金14个季度以来首次低配

主动基金低配0.20ppt,14个季度以来首次低配。1Q24航空航天科技行业重仓市值占全基金重仓总市值比例2.88%,全部基金低配航空航天科技行业0.18ppt,系3Q20以来首次低配。1Q24,主动型基金重仓航空航天科技行业市值为746.56亿元,对航空航天科技行业连续14个季度超配后,1Q24首次低配0.20ppt。全行业看,1Q24主动基金对航空航天科技行业低配0.36ppt,超/低配幅度居全行业第16名。

图表2:1Q24主动型基金重仓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及超低配情况

注:数据截至2024/3/31,标的选取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业158个标的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4/3/31,标的选取中金航空航天科技行业158个标的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3年业绩回顾:需求调整下业绩承压,航空航发产业链韧性凸显

行业在2023年受到多重因素压制,业绩持续承压。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板块全年营收4380.3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归母净利润376.8亿元,同比下降7.2%,板块净利率同比下降1.06ppt至8.60%。板块经营现金流净额36.8亿元,创近六年新低,占当年度净利润比例10%。合同负债+预收款端规模加速收缩,2023年板块合同负债+预收款规模749.4亿元,同比下降21%。2023年行业需求受到多重因素压制,业绩持续承压。

图表3:2018~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板块营收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2018~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板块净利润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产业链环节看,航空航发产业链营收增速领跑。航发主机厂环节增速较快,地面装备、航空配套环节下滑较大,半数产业链环节保持稳定提升。航发主机厂、锻造、光电及红外环节增速分别位列前三,23年分别实现营收437.3/193.4/79.8亿元,YOY+17.9%/13.4%/13.1%。

航空航发利润稳增,凸显基本面韧性。2023年仅中游分系统、航空主机厂、锻造、航发主机厂、新材料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中游分系统环节23年高增主要系22年利润下行低基数所致。航空主机厂、锻造、航发主机厂环节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8.0/29.1/14.2亿元,YOY+19.0%/15.8%/12.2%,连续5年维持增长,航发及航空产业链基本面韧性凸显。受需求调整影响,航发配套、有源器件、航天制造、卫星应用等多个环节净利润同比下滑。

图表5:2019~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各细分环节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2019~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各细分环节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关注当下需求修复:景气复苏或是2H24行业主旋律

全球国防开支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高,装备采购占比持续提升

全球国防开支进入高增速时代,2023年增速达2010年以来最高值。据SIPRI数据,全球国防开支自2015年起连续7年增长,7年CAGR为3.24%。2023年全球国防开支达23935.7亿美元,同比增长6.78%,增速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值。受地缘形势等多种因素,防务建设重要性日益提升,防务支出加速扩张正成为全球趋势。

图表7:1992~2023年全球国防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SIPRI,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SIPRI,中金公司研究部

装备采购占国防开支比重持续提升,C4I、天基系统、制导装备维持高景气度。我们统计自FY2022年以来,美国装备采购占国防开支占比持续提升。FY2025美国装备采购预算达2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在国防预算同比-3%的背景下仍逆势增长。FY2025装备采购占国防开支比重达27%,为FY2010以来最高值。细分板块来看,航空装备、海洋装备、制导装备FY2025采购预算金额分别达612/481/298亿美元,占采购费用的27%/21%/13%,近五年C4I(指挥控制及通信系统)、天基系统、制导装备采购额增长较快,五年CAGR分别达16%/16%/7%,核心装备采购维持较高景气。

图表8:FY2010~2025美国各类装备采购及国防预算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业调整接近尾声,长期看核心赛道需求仍有望保持较强确定性

需求压制下板块业绩持续承压,2H23以来进入磨底阶段。我们选取中金航空航天科技板块85支主要标的(剔除2020年数据不完整标的)分析得:12H23以来受需求影响,板块营收及净利润均进入调整阶段,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在1Q24/4Q23达1Q21以来新低;2)1Q24板块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4%/18.8%,净利润同比降幅较4Q23已有所收窄。我们认为,2H23以来财报端收入与利润持续调整,体现行业需求受到多种因素扰动,需求承压下业绩进入磨底阶段。

行业调整接近尾声,企业加码研发蓄积成长动能。1)考虑到当前板块估值、仓位、业绩均已进入磨底阶段,且需求压制因素陆续解除,我们认为行业调整或已接近尾声,订单需求及行业景气或逐步迎来边际改善。2)2023年中金航空航天科技板块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293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达近五年最高值。我国装备行业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1]的发展思路,我们认为,需求调整期间板块仍保持高额研发费用,体现企业积极储备在研及试制项目,为需求释放后的再成长蓄积动能。

1H24核心赛道订单陆续恢复,细分环节或逐步迎来景气拐点。1H24华秦科技光启技术智明达*ST导航等公司陆续披露大额订单,新披露订单主要集中于核心赛道产业链上游。行业需求触底情况下,核心赛道上游仍可见订单点状修复,我们认为以航空、航发、精确制导为代表的核心赛道景气度有望边际改善,细分赛道或逐步迎来景气拐点。

图表9:2019~2023年航空航天科技板块研发费用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1H24板块大额订单披露情况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业仍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2H24需求及景气度或迎边际改善。我们在《航空航天科技2023下半年展望:底部清晰,重拾景气》[2]中提出航空航天科技行业五年计划执行存在“前低后高”的规律,且受到公共卫生事件、行业需求调整的影响,五年计划“前低后高”的规律或将更加明显。如前文所述,航空航天科技行业支出确定性较强,我们认为1)航空航天科技行业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当前行业需求调整已近尾声,2H24需求及景气度有望迎来边际改善;2)核心赛道基本面在调整过程中韧性凸显,且具备较大估值修复空间,我们看好在需求修复背景下的航空、航发、精确制导等核心赛道关键环节标的。

航空装备:业绩与需求具备较强韧性,低估值带来修复空间

主机厂业绩保持高韧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航空主机厂是航空装备最下游总装企业,其经营情况对航空装备产业链整体运行状况有较大参考价值。中航沈飞、中航西飞营收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1.2%/7.0%,需求调整背景下凸显航空装备产业链业绩高韧性。此外2023年通过内部挖潜、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航空主机厂盈利能力同比改善,中航沈飞、中航西飞净利率分别同比增长0.95/0.75ppt。

主机厂预计关联交易额高增,或预示产业链需求韧性。关联交易是主机厂及其配套企业营收的前瞻指标之一,典型航空主机厂2024年预计关联交易额均较2023年实际额显著提升,其中中航沈飞预计2024年购买关联方商品、接受劳务246.23亿元,较2023年实际发生额提高12.30%;中航西飞预计2024年购买关联方商品、接受劳务247.85亿元,较2023年实际发生额增长21.66%。我们认为,关联交易预计额高增体现航空装备生产任务仍然饱满,核心赛道需求韧性凸显。

航空产业链核心标的估值均处低位,当前估值具备较大修复空间。当前航空板块核心标的PE TTM已达历史低位,我们选取10家航空产业链核心标的中,1)宝钛股份光威复材中航高科等新材料环节标的PE TTM已达三年2.3/4.0/3.3%分位数,2)中航重机三角防务等锻造环节标的PE TTM已达三年17.7/19.7%分位数,3)中航沈飞/中航西飞等主机厂环节PE TTM已达三年13.3/13.0%分位数。我们认为,当前航空装备核心标的估值已达历史低位,考虑到航空装备较强的需求韧性,当前估值仍具备较大修复空间。

图表11:航空主机厂2023及2024E关联交易额

资料来源:iF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iF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航空产业链核心标的PE TTM

注:数据截至2024/06/30,柱状图表示近三年内PE TTM范围资料来源:iF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4/06/30,柱状图表示近三年内PE TTM范围资料来源:iF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航空发动机:航空装备核心部件,高壁垒带来优秀基本面

航发产业具有技术密度高、资金投入大特征,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运作环境限制,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以及高负载的极限情况下保持正常运作,对其设计、研发、制造、加工等环节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航空发动机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世界范围内,只有美、英、法、俄、中5个国家能独立研制高端航空发动机。[3]因此,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水平,航空发动机产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壁垒、高价值带来优秀基本面,产业成长趋势有望延续。航空发动机研制具备较高技术和资金壁垒,占飞机价值量超过15-20%,且具有高值消耗属性。随着国产新型号航发批产放量,相关产业链近年来保持高景气。作为我国特种领域航空发动机核心供应商,航发动力营收及净利润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2019~2023年营收/净利润CAGR分别为14.8%/7.2%,2023年需求调整背景下其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9%/12.2%。我们认为,航发动力作为“链长”企业,其业绩表现体现了航发产业链优秀基本面,下游需求修复预期下,航发产业成长趋势有望延续。

图表13:2019~2023年航发动力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2019~2023年航发动力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精确制导:特种装备核心投入方向,需求有望率先修复

精确制导装备重要性日益提升,已经成为特种装备核心投入方向。精确制导装备凭借其射程远、命中概率和精度高等特点,在特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精确制导装备使用比例从1991年的7%大幅提高至1998年的50~70%[4],且具备高价值耗材属性,因而逐渐成为特种装备核心投入方向。据美国国防部数据,FY2012~2024其精确制导装备采购额及采购比例连续11年保持增长,FY2025其精确制导装备采购额达232亿美元,占全部装备采购数额的7.47%。

图表15:美国FY2012~2025精确制导装备采购预算及占全部装备采购额比重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需求有望率先修复,看好精确制导产业链投资机会。精确制导装备在现代防务中用量大幅增加,叠加高价值耗材属性,已成为全球防务投入重点领域。国内受制于产业链核心环节供应瓶颈,2022年以来精确制导装备交付不及预期。随着供需双方压制因素逐渐解除,我们认为,1)精确制导装备有望成为需求修复核心环节,需求恢复节奏或领先板块内其他方向;2)精确制导装备具备较大需求及供给弹性,建议关注材料、制导、发动机等关键环节核心供应商。

紧跟中期产业趋势:无人装备、信息化及航空出海

无人装备:装备迭代重要方向,无人化浪潮将至

无人装备已经成为现代特种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装备是指能够自主执行任务、不需要人类直接操控的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装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无人装备逐渐成为特种、通用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特种领域,无人装备已经成为现代特种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已装备大量包括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潜艇等在内的特种无人装备,用于完成侦察、运输、打击等任务;在通用领域,无人机、无人船等无人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环保、探测、海底勘探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认为无人装备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无人装备相比有人装备优势明显,正逐渐成为特种领域的核心任务执行者之一。相比于传统有人装备,无人装备具有续航时间长、环境适应性好、隐蔽性好等优势。此外,区别于传统有人装备需要使人在“感知-决策-行动”回路中,无人装备通过人在回路上或人在回路外即可完成既定任务,实现人机分类以更好的规避人员安全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装备的能力愈加出色,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特种领域的核心装备。在纳卡冲突实际对抗环境中,无人装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制导装备、雷达以及电子对抗装备,高效的获取现场情报、实施远程打击,并实现对通信、雷达等设备的压制和干扰,充分展现了无人装备作为任务主体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图表16:MQ-9无人机任务流程

资料来源:《军用作战无人机未来发展研究》(薛德鑫等,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军用作战无人机未来发展研究》(薛德鑫等,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内需与外贸市场协同驱动,国内特种无人装备产业有望持续发展。国内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无人装备研制体系。在全球特种领域装备无人化的趋势下,内需与外贸市场有望驱动国内无人装备产业持续发展:1)国内市场方面,国内特种领域正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方向发展,我们认为空中、海洋以及地面无人装备作为未来特种领域新兴力量,相关装备采购需求有望持续释放。2)国际市场方面,我们认为中国特种无人装备在全球市场具有明显的性比价优势,以“彩虹”、“翼龙”、“VU-T10”为代表的无人装备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特种装备无人化的发展。

信息化:现代化防务体系核心,作战效能倍增器

信息化是对防务体系的全面改造,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效能。信息化建设涉及装备平台的信息化改造、特种通信系统的搭建、统一指控平台的开发等,几乎覆盖防务领域的所有环节,是对机械化防务体系的全面改造和创新。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感知、平台控制、体系机动等能力,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将各任务平台连接为统一整体,从而进一步强化体系效能。大量仿真和实践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中心战”能力较传统平台单元对抗能力提高数倍甚至一个数量级以上[5]。

C4ISR采购额逐年提升,通信及技术开发是核心采购项目。自FY17以来,美国将信息化体系归纳为C4ISR系统,C4ISR系统采购额逐年提高,FY25采购额达到211亿美元,占全部装备采购费的7%,占比达FY12以来最高值。从内部结构看,通信系统和技术研发是美国FY25 C4ISR系统的核心采购项目,分别占整体采购额的37%和40%,其次是基地通信(10%)以及航空电子(9%)。

图表17:美国C4ISR采购预算额及占装备采购总额比重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关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遥感应用、数据链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投资机会。我们认为,以C4ISR为代表的防务信息化建设在各国防务建设中的重要性正持续提升,当前国内防务装备机械化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技术正加速推动防务装备形态转变,装备无人化、智能化、精确化、隐形化趋势或更加明显,国内特种领域迎来信息化建设新格局。以新硬件、新体制、新架构为代表的感知、通信、指控系统有望推动信息化体系持续迭代,建议关注信息化建设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遥感应用、数据链、网络安全、训练仿真等多个领域投资机会。

航空出海:全球航空供应链重塑,国内企业出海正当时

2021年以来民航客机景气度回升,海外主机厂龙头营收逐渐恢复。海外民航客机主机厂龙头空客/波音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1.8%/49.9%至419.0/161.6亿美元;2021-2023年随疫情缓解营收逐渐修复,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9.2%/30.3%至527.9/339.0亿美元。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民航客机需求和供应链产能逐渐修复,商用航空市场景气度持续向好。

未来20年民航客机市场有望达6万亿美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同步扩张。1)根据波音[6]及空客[7]对2023~2042年全球商用航空市场新机交付量的预测,参考波音及空客典型机型目录价格,我们测算得2023~2042年全球商用航空市场新机交付量可达4.1~4.3万架,市场规模可达5.6~6.9万亿美元。2)我们认为,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将同步扩张,考虑当前主流民机均采取双发配置,我们测算2023~2042年全球新交付商用航空发动机数量有望达8.2~8.5万台;发动机在大飞机中价值量占比可达25%以上[8],若按航空发动机成本占民航客机成本的25%测算,2023~2042年全球新交付商用航空发动机有望达1.4~1.7万亿美元。

图表18:波音及空客2023~2042商用航空市场空间预测

注:交付数量单位为架,价值单位为亿美元 资料来源:波音/空客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交付数量单位为架,价值单位为亿美元 资料来源:波音/空客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商用航空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多重优势助力中国航空制造业出海。1)中国为全球商用航空市场贡献主要需求增量。根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9]对中国市场的预测,2022-2041年内中国新接收客机市场价值可达1.47万亿美元,占全球23%。2)海外劳动力及生产资源紧缺,中国制造业因人口数量较多、生产资源丰富等因素具有成本优势。3)中国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历经几十年探索,我国目前在航空装备和航空发动机领域已形成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同样可应用于民航客机和商用航发市场。我们认为,中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具备明显成本优势,有望受益于全球商用航空市场的发展和供应链重塑。

重视远期空间拓展:关注通用领域发展空间

大飞机:全球民航需求旺盛,C919有望承接国内万亿元市场

全球商用航空制造市场规模达3161亿美元,中国商用航空机队占比16%。根据IBIS[10],2023年全球商用航空制造市场规模达3161亿美元。2023年,全球5家主要商用飞机整机制造商空客、波音、巴航、庞巴迪、中国商飞共交付各类商用飞机5架,数量占比分别为46%/33%/11%/9%/2%,商用干线飞机领域波音及空客几乎占据全部市场,中国商飞C919陆续少量交付,商用支线飞机域庞巴迪及巴航占据较大份额,中国商飞ARJ-21近年来逐步释放交付量。中国为全球商用航空的主要应用市场,根据波音统计,2022年全球商用飞机机队规模为24510架,中国机队规模为3970架,占比16.2%。

C919在手订单充足,有望承接国内万亿元市场。根据南航/国航公告,C919基本型/增程型目录价格分别为0.99/1.08亿美元。截至2023年9月,C919累计意向订单已达1061架[11],考虑东航、国航、南航均已签署100架C919购买订单,我们估算截至2024年5月,C919订单量已超过1400架。根据订单数量及目录价格,我们测算C919单机型市场规模达1386~1515亿美元,对应人民币9979~10908亿元;国产商用飞机市场规模达2821.2~2990.2亿美元,对应人民币1.97~2.09万亿元(按7:1汇率计算)。

商用飞机成本约占价格85%,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动力系统/机体结构整机价值量占比达13%/17%/22%/36%。根据空客商用飞机业务FY23毛利率约15%,我们估算商用飞机成本约占整机价格的85%。商用飞机各环节来看,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动力系统/机体结构整机价值量占比达13%/17%/22%/36%,则根据目前在手订单量测算,我们测算得国产商用飞机各环节市场空间可达2210/2890/3740/6120亿元。

图表19:国产商用飞机市场空间测算

注:市场空间基于当前订单情况估算

资料来源:中国商飞,各公司公告,《铝基复合材料在飞机中的应用》(王岩等,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竞争白热化,商业航天内涵持续拓展

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白热化,运营环节竞争加速空间段建设。SpaceX的Starlink项目是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军者,于2016年向ITU申请共1.2万颗卫星发射计划,并于2019年10月将星座总规模扩大至4.2万颗[12],此后卫星互联网竞争日益激烈,Oneweb、亚马逊等企业均在ITU批量提交了卫星星座建设申请。国内除千帆星座及卫星互联网工程分别提交超10000颗卫星发射申请外,中国移动研究院已完成多颗试验星招标,鸿擎科技于2024年5月24日向ITU提交包含10000颗卫星的Honghu-3星座发射申请。我们认为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新运营商入场或加剧卫星互联网运营环节竞争,从而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进程,新格局下卫星制造需求或大幅扩张,卫星制造环节有望率先受益。

图表20:全球部分国家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计划

注:截至2023年5月,在轨数量依据NSR数据库统计得出 资料来源:NSR,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截至2023年5月,在轨数量依据NSR数据库统计得出 资料来源:NSR,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商业航天内涵持续拓展,太空计算、发电、制造等新兴领域得到持续发掘。1)2023年以来,NASA陆续发布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port、Space-Based Solar Power等太空新兴产业报告,太空发电、制造等新兴领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2)太空计算中心构建及运行技术被列为十大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太空计算基于太空能源并提供泛在接入,能有效优化国家基础算力设施和能源布局。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发展或推动航天成本快速下行,太空计算、发电、制造等新兴领域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火箭及发射场等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完善,国内商业航天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空间段建设能力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火箭及发射场等卫星发射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完善。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于6月30日完成双工位合练,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13],将于2H24实施首飞。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14],可回收火箭进程稳步推进。我们认为,随着商业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基础日益完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各类航天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并打开商业航天市场空间,卫星应用环节有望持续受益。

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的新经济增长极

低空经济市场蓄势待发,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15],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被首次写入国家规划,具有标志性意义,“纲要”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低空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此后,低空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大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低空经济广阔市场蓄势待发。根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2022-2023)》(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15个省(自治区)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eVTOL是低空经济核心载体,空中游览、医疗转运等需求有望率先释放。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是指以电力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飞行器。eVTOL具备安全/可靠/环保/经济/智能/舒适等特征,可满足轻量化空中交通出行,我们认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Roland Berger预测2030年全球UAM规模有望到20亿美元,到2050年全球UAM规模有望达900亿美元。我们预期eVTOL国内应用可能会遵循以下顺序:先以空中游览、医疗转运为主,后开始出现“空中出租车”“空中巴士”模式,之后逐步进入私人市场。

图表21:载人eVTOL城市交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Advanced Air   Mobility: Market study for APAC》(Roland Berger,2022),中金公司研究部

低空经济基建先行,通航机场及起降平台空管或率先受益。空管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前置基础,深圳、安徽等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低空基建,招标落地加速低空经济发展进程。2023年10月,深圳市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5.2亿元招标完成,IDEA研究院提出“服务网、航路网、空联网、设施网”一体化低空基建解决方案。[16]我们认为通航机场和起降平台低空空管建设是最先受益的环节之一,中性假设下,我们测算我国在2024-2030未来7年通航机场和起降平台的低空空管建设投入有望超300亿元。

[1]http://www.mod.gov.cn/gfbw/qwfb/4812715.html

[2]https://www.research.cicc.com/zh_CN/report?id=311073&entrance_source=ReportList

[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9/11/c_1121641266.htm

[4]https://news.cctv.com/lm/522/41/85890.html

[5]《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吴彤等,2010)

[6]https://www.boeing.com/commercial/market/commercial-market-outlook/index.page

[7]https://www.airbus.com/sites/g/files/jlcbta136/files/2023-06/GMF 2023-2042 Presentation_0.pdf

[8]《复杂产品系统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以大飞机产业为例》(张亚豪等,2018)

[9]http://www.comac.cc/fujian/2022-2041nianbao_cn.pdf

[10]https://www.ibisworld.com/global/market-size/commercial-aircraft-manufacturing/

[11]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3/09-10/10075342.shtml

[12]《国际和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星链”计划及其影响》(余南平等,2021)

[13]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gdxw/202407/a114ef6e5dcb4c31ac147ed922b9b6fc.shtml

[14]http://www.xinhuanet.com/milpro/20240625/5192873f028941f6914866fcd03d1bf9/c.html

[15]https://www.mot.gov.cn/2021zhengcejd/zongheltjtwghtj/xiangguanzhengce/

[16]https://www.idea.edu.cn/news/7638.html

本文摘自:2024年7月8日已经发布的《 航空航天科技2024下半年展望:景气复苏,稳中有进》

刘中玉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60003 SFC CE Ref:BSP722

刘婧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05

李舜尧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070121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