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电控空气悬架全景图——空悬赛道空间广阔,本土部件供应商迎发展良机

【平安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电控空气悬架全景图——空悬赛道空间广阔,本土部件供应商迎发展良机
2023年07月31日 14:59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分析师

研究助理

王跟海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S1060121070063

摘要

契合整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以空气悬架为代表的半主动/主动悬架将成中高端乘用车重要的增量配置。空气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均可调,使得车辆可按需调节底盘高度、提升车辆通过性、降低风阻从而降低能耗,空气悬架可使车辆兼具操控与舒适。空气悬架与智驾感知结合可进一步提升车辆悬架调节的前瞻性。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品牌多定位于家用增换购需求,出于打造品牌特色需要,对空气悬架、抬头显等配置有较强搭载诉求,过去由于成本高昂,空气悬架多搭载于六十万以上的豪华车型,在本土新势力驱动下,当前空气悬架配套价格带已下沉至30万级,空气悬架迎来宝贵的产业化机遇期。

软硬解耦的新商业模式打开空气悬架产业化空间。过去空气悬架一般由海外供应商如大陆、威巴克提供总成,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悬架研发制造复杂度相对更高所致,仅配置于豪华车导致其规模小。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创新商业模式,自研空悬算法并集成于域控制器,其它空悬部件分散采购,软硬解耦的采购模式可大幅降低空悬系统搭载成本,空悬部件供应商亦可借此聚焦自身长板,使研发及产能资源聚焦,进入降成本+增规模的良性循环。标杆车型的热销将带动空悬赛道产业化往纵深推进,预计2025年空悬配套规模可达200万套以上。

空气悬架核心部件壁垒高、市场格局较好、本土部件供应商迎发展良机。空气悬架各部件中,价值量大且壁垒高的部件是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为满足耐久性、可靠性、空间布置、精密性等多方面要求,空悬部件需要进行大量验证,项目经验的积累亦很关键,且空气悬架部件仍在继续向体积更小、刚度可调范围更大的方向进化,部件供应商的壁垒将进一步提高。在新势力品牌的带动下,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的产业化经验快速提升,如孔辉科技为东风岚图配套、保隆科技为蔚来配套、中鼎股份收购全球空悬压缩机龙头企业AMK进入空悬赛道、拓普集团获多个空悬配套定点,虽然海外Tier1也在加码在华投资,但本土部件供应商已取得明显的领先优势,凭其快速响应机制、规模化配套优势,未来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将在该赛道取得主导地位。

投资建议:2023年可谓空悬部件规模化配套元年,标杆车型热销带来的示范效应显著,看好电控空悬赛道发展空间。空悬核心部件产业壁垒较高、本土部件供应商已取得领先优势。

风险提示:1)极端恶劣路况下,空悬系统出现故障引发消费者对该系统可靠性的担忧。2)部分车型的空悬系统选配比例过低导致配套规模低于预期。3)空悬系统成本下降节奏低于预期。4)出现其它技术影响空悬系统搭载率。5)海外供货商加速本土化进程,侵蚀本土供应商份额。

01

契合整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空气悬架迎发展机遇

相较于同级别同尺寸燃油车,电动车整车重量偏重,质心偏后,初期动力扭矩大,对整车悬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整车智能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车辆更强的感知能力与悬架创新结合,可提前预判路况并进行主动调节,使得车辆同时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以空气悬架为代表的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正逐渐成为中高端乘用车重要的增量配置。

整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缓冲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度。

悬架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弹性元件用于支撑垂直载荷,起到缓冲和抑止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的作用。汽车悬架上的弹性元件通常可以分为: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等5种,乘用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空气弹簧一般用于高端家用车。减震器的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兼起导向作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1.1主动悬架兼顾舒适与操控稳定性

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将悬架分为独立式悬架和非独立式悬架。独立悬架是每一侧车轮都单独地通过弹性元件挂在车身或车架下面,而非独立悬架则是两侧的车轮以一根整体式的车桥连接。当一侧车轮遇到突起的路面,独立悬挂只有遇到突起路面侧的车轮会跳动,另一侧的车轮不受影响;而非独立悬挂遇到突起的那一侧车轮会带动另一侧车轮跳动。为保障乘坐舒适性,乘用车一般采用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又分为麦弗逊、双叉臂、多连杆等多种形式。

悬架类型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种类型悬架的主要区别在于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能否根据外界输入来进行主动的最优控制和调节。

1)被动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出厂时已设定,不可调,乘坐舒适性较差。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常用于经济型车。

2)半主动悬架:弹簧刚度与减震器阻尼其中之一可调。

3)主动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均可调,一般为空气弹簧+电磁减震器结构。主动悬架系统中配备加速度、位移、高度传感器等测量元件和控制元件,车辆能够根据载荷、行驶速度、路面状况等外部条件通过控制单元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力大小,使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以及通过性。

传统悬架弹簧难以平衡操控与舒适。汽车悬架既要满足车辆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车辆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舒适与操控又是此消彼长的,为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设计得过软容易导致车辆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等不良体验,从而影响车辆转向,导致汽车操纵不稳等。

空气弹簧的搭载能解决传统悬架弹簧导致的两难问题。空气悬架与传统悬架的最大差异在于弹性元件的升级,即弹簧的软硬能够按需自动调节,并新增电子控制系统及气泵等部件,赋予悬架智能调节功能。例如,高速行驶时悬挂可以变硬,以提高车身稳定性,长时间低速行驶或经过颠簸路面,悬挂可变软来提高减震舒适性。

1.2乘用车空气悬架工作原理

空气悬架可根据行驶工况自动调节弹簧的弹性系数及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保持车身高度,提升车辆的通过性、操控性及稳定性,配备汽车智能悬架系统能够助力电动汽车更加节能与舒适。该配置已成为消费者选购乘用车的新卖点,这不仅是整车消费升级的重要配置,也符合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空气悬架主要由前空气弹簧、后空气弹簧、控制器、气泵和分配阀总成、车身高度传感器、主副储气筒、管路等组成。高度传感器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悬架摆臂上。车轮上跳或下跳过程中,带动摆臂,导致传感器一端和另一端的相对角度变化,从而高度传感器产生信号高度差信息,车身状态信号(速度、加速度、路面冲击等)传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一系列既定算法发出指令,比如当车辆高度需要调高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分配阀对应阀门开启,储气筒内的高压气体会进入空气弹簧内(也可以由气泵直接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当车辆高度需要降低时,泄气阀和空气弹簧分配阀打开,降低车身高度,由此可实现车身高度手动调节、车身高度动态随速调节、车身调平、便利上下车功能等。

1)空气悬架可灵活调整车身高度,从而降低风阻并改善能耗、提升操作稳定性,方便人/货上下车等。新能源车自重高于同级别燃油车(电动乘用车比同级别同尺寸燃油车重0.6-1吨),高速行驶时,为对抗风阻,电动车能耗较高,搭载空悬的电动车在高速行驶状态可自动调低车身,降低风阻,从而降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辆能耗。

2)通过调节空气弹簧气室容积,实现悬架刚度自动调节。电动车的簧上质量重于燃油车,相当于压缩了螺旋弹簧的行程,传统的螺旋弹簧行程变小后,路面起伏更容易传递到驾驶舱。空气弹簧靠空气作为介质,刚度可做得很小,将汽车悬架簧上质量的固有频率调整为1Hz左右,从而提高驾乘舒适性;且可在车辆负载变化时(空载和满载时),匹配不同的初始刚度,始终保证驾乘的舒适性。

3)通过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调整悬架阻尼力大小,提升不同路况的乘坐舒适性,并在启动、转弯、制动时更方便地控制车辆。

以理想L9为例,作为理想汽车旗舰型SUV, L9进行了较多底盘悬架上的技术创新。

理想L9标准姿态的空载最小离地间隙是176毫米,通过自研的空气弹簧控制系统,在运动模式或高速场景下,底盘可自动降低,以获得更好的能耗和高速稳定性表现。

当乘客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理想L9会实时监测每个悬架的传感器数值,进行动态的调整,使得无论是1人还是6人乘坐,悬架的舒适性体验一致。

利用空气弹簧高低可调的特点,理想L9还设计了其它智能化的便捷功能,例如当停车挂入P挡时,“便捷上下车功能”会自动启动,底盘高度会降低40毫米以方便乘客上下车,而当车速超过5公里/小时,便捷上下车功能会自动关闭。此外,后备厢装载模式下,后轴可以降低50毫米,方便日常装卸后备厢物品,此功能可在后备厢内手动开启。理想L9的智能空气弹簧还可通过OTA迭代升级。

02

新势力与新商业模式驱动、空气悬架发展空间广阔

空气弹簧发明于二十世纪初期,起初,是用于机械设备的隔振,尤其是一些精密仪器。由于当时的空气弹簧的体积普遍较大,在对空间不敏感的客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后重型卡车、挂车上也采用了空气弹簧,一方面可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同时也减少路面颠簸对货物的冲击,降低振动频率,从而保护货物,特别是危险物品的安全性。在我国的高铁列车上,也大量采用了空气弹簧。随着空气弹簧集成、体积的缩小及传感器等技术发展,高端乘用车也开始采用空气弹簧替代螺旋弹簧,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走高和新势力出于打造车辆亮点的诉求驱动了空气悬架在我国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车整备质量高于同级别燃油车,若仍使用螺旋弹簧悬架,需要较大直径的钢丝,影响整车空间设计和驾乘舒适性,空气悬架可以有效平衡高承载和舒适度的要求,此外空气悬架通过适时调整底盘高度,可以减少风阻,从而降低能耗。

空悬配套车型显著下沉:由于空气悬架结构及控制系统相较其他悬架更为复杂,核心部件如减振器、空气压缩机等研发难度高,空气弹簧制造工艺复杂,造成空气悬架研发及生产成本高昂,长期以来仅配置于豪华车型,市场规模小。规模小导致车企单独开发成本高昂,空气悬架由海外供应商如大陆、威巴克等提供总成方案,软硬件绑定深,单价较高。我国造车新势力出于打造品牌高端形象的需要,通过配置空气悬架系统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使得空气悬架这一配置于六七十万元以上的豪华车的配置下沉到了30万+车型,加速了空悬配置走向主流。首个配套本土乘用车电控悬架系统总成的车型为岚图FREE(起售价为33.36万)。

空悬与智能感知结合,提供更智能化的主动调节功能: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整车已具有的环境感知系统可与空气悬架结合,空气悬架系统可调用车辆已搭载的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实现对路面状况更加精准、及时的识别,通过预置的算法,实现空悬系统的更加智能化主动调节功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如理想汽车L9自研的中央域控制器负责统合控制理想L9整套悬架系统,除了负责控制底盘系统,中央域控制器还负责增程电动系统、空调系统和座椅控制系统。其中L9的CDC减振器控制算法会根据包含轮端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油门状态、ABS状态在内的超过15个传感器的信号,实时地调整减振器阻尼,以此来控制车辆的俯仰,稳定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身姿态起伏,从而保障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例如,俯仰控制算法能够解决车辆加速/制动点头导致的晕车问题;侧倾控制算法能够减轻车辆侧向晃动;起伏控制算法则让理想L9在通过起伏路面时能够保持车身平稳。

再比如岚图梦想家除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空气悬架的配备外,将“魔毯”功能引入MPV,根据需求主动改变单个CDC减振器的阻尼,可以有效改善转弯时的侧倾平衡,确保操纵稳定性。在加速或者刹车时,传统螺旋弹簧+普通减振器的组合可能导致自重较高的MPV出现加速抬头或者刹车点头等情况,梦想家“魔毯”功能可在毫秒级时间内,改变前后轴减振器阻尼力,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甚至在紧急制动及电子稳定系统触发时,配备了“魔毯”功能的梦想家,由于悬架阻尼能够实时调整,还能控制车身姿态、缩短刹车距离、提高车辆瞬态稳定性。

解耦采购、本土部件供应商迎规模化量产机遇。除了需求端的驱动外,空气悬架商业模式也在变化。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倾向于选择软硬解耦的空悬采购模式,即自研空悬算法并集成于底盘域控制器或中央域控制器,其它空悬硬件则拆分采购,这对于整车品牌来说,可以通过软件去灵活定义底盘部件,保障后续OTA的范围和时效性,对于本土供应商来说,价格下沉带来更大规模,解耦采购可使得部件供应商发挥体制灵活、响应迅速等优势,空悬相关部件供应商迎来大规模产业化机遇。

2025年我国空气悬架市场规模有望达200-300万套。2022年我国乘用车空悬渗透率约1%,出货量约28万套(+142%),2023年前5月出货19.56万套,同比增长222.9%。我们预计30万+乘用车将有较高的空悬渗透率,预计2025年30万+车型占比升至15%,假设30万+乘用车空悬渗透率超50%,则2025年空悬市场规模约200万台,假设空气悬架单套价格8000元,则对应金额规模为160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乐观预期空气悬架配置继续下沉至20-30万价格带,则2025年空气悬架市场规模在300万台,对应240亿销售额(假设20-30万价格带乘用车占比为18.5%,空悬渗透率约30%)。

03

空气悬架核心部件壁垒高、市场格局较好

空气悬架系统结构复杂,主要有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分配阀等)、ECU控制器、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等,空气弹簧一般与可变阻尼减振器搭配使用。

其中价值量最高、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是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弹簧,目前大陆、威巴克等海外供应商的空气悬架系统单价较高,本土供应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响应速度优势。随着量产车型数量和配套车辆规模的增加,本土部件供应商的空悬品质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据高工智能汽车,2022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前装供应商份额排名为:威巴克(44.55%)、孔辉科技(18.6%)、大陆集团(17.25%)、保隆科技(13.97%)。

3.1关键部件之空气供给单元

空气供给单元是空悬系统空气供给部件,用于调节空气弹簧内气体进出。空气供给单元一般由电动机,空气压缩机,温度传感器,空气干燥器,空气阀等组成。其中,空气压缩机是整个空气供给单元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向高压储气罐中充入压缩空气,之后空气阀来调节储气罐和空气弹簧的气压和气量。为避免压缩空气过程产生的冷凝水腐蚀金属原件,空气供给单元还需配备空气干燥器,用于给压缩空气除湿。此外还需配备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供给单元温度,以免空气压缩机长时间运行而过热,从而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按照供气系统不同,空气弹簧可以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从大气中进气,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空气给空气弹簧供气,系统控制简单,可靠性好。闭环系统通过压缩机在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间转换空气,系统复杂;开闭环系统各有其优缺点,大陆集团认为,闭环系统的体积、重量优于开环系统,噪音振动的控制也优于开环系统,但开环系统可以更快实现车身下降。

空气供给单元技术壁垒

空气供给单元要满足功耗低、发热少、体积小、重量轻、耐久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征。空气悬架使用过程重需要频繁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机短时间内对空气进行加压达到一定压强范围。在反复加压过程中,内部电动机转子,缸体等部件的摩擦要小,避免空气压缩机过热。空气供给总成一般放置在发动机舱或后备箱内,因此更小的体积有利于更便利地装载空压机。由于悬架系统中有大量的橡胶件和金属件,空气供给单元还需要保证压入的空气绝对干燥以避免腐蚀。

空气供给单元市场格局

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之空气供给单元前装供应商份额排名为威伯科(ZF)56.71%、AMK(中鼎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30.14%、大陆集团13.15%。

3.2关键部件之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是利用橡胶气囊内部压缩的反力作为弹性恢复力的一种弹性元件,是汽车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

空气弹簧作为一个充满压缩空气的橡胶气囊,可以通过控制充气量来调整车身高度。通过给气囊充气,增加离地间隙,升高车身,提高整车通过性;通过给气囊放气,降低车身,提高高速行驶稳定性,减小了整车风阻系数,提高行驶经济性;通过单轴或整车高度降低,实现便于装卸货物及便于驾乘人员上、下车功能。

相较于传统螺旋弹簧的线性刚度,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并且其刚度特性曲线可根据整车需求来进行设计。比如空气弹簧可以在车辆处于标准高度附近时具有较低的刚度值,使空气悬架获得较低的固有频率,以提升车辆平稳行驶时的驾乘舒适性;可以在负载变化时(空载和满载时),匹配不同的初始刚度,始终保证驾乘的舒适性。而在车轮上跳、空气弹簧压缩过程中,增大空气弹簧刚度,抑制路面通过车轮传递给车身的冲击,防止缓冲块被击穿,从而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空气弹簧在隔绝高频振动和噪音方面相对传统的钢弹簧有很大的改善。在振动过程中,橡胶皮囊由于伸缩、翘曲,有很小的内摩擦,所以很难传递高频振动;空气和橡胶能够吸收振动,因此具有很好的隔音性能。

空气弹簧技术壁垒

空气弹簧的核心壁垒是囊皮的设计及工艺。囊皮作为橡胶件,其耐用性决定了空气弹簧的使用寿命。空气弹簧的反复升降,车辆所处的高低温环境变化,都对囊皮的耐久性能提出很大的挑战,其原胶及帘布材料,橡胶的配方、混炼、压延、成型、硫化、装配工艺等技术都会影响到空气悬架的使用寿命。囊皮设计需要大量的样本积累和实验认证,在橡胶件配方开发、硫化工艺等多个环节需要做大量的排列组合,再通过大批量的疲劳试验验证才可确定下最终方案。此外,空气弹簧的装配工艺中,扣压也是较大的难点。因此囊皮的耐久度、密封性、噪音控制是关键点,尤其是豪华品牌对噪声要求较高。

由于被动空气弹簧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用于商用车,因此海外空气弹簧供应商大多拥有深厚的橡胶产品制造技术积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橡胶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在空气弹簧的研发、制造、实验验证上均已实现。但在耐久性、可靠性上尚有提升空间。

空气弹簧的发展趋势

鉴于单腔空气弹簧刚度可调范围有限,双腔、三腔甚至更多气室的空气弹簧应运而生,双腔、多腔空气弹簧可使得刚度可调范围更大,提供更丰富的驾驶体验,在舒适和运动之间灵活切换。

双腔空气弹簧将单腔的气室用电磁阀分隔为两个气室,相比于单腔空气弹簧,双腔空气弹簧性能更好,双腔空气弹簧内设有主、副两个工作腔室,因此存在小腔室(仅主腔室工作)和大腔室(主、副腔室同时工作)两种工作模式。小腔室模式让悬架较“硬”,大腔室模式让悬架较“软”,如此可帮助整车同时具备运动和舒适两个风格,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刚度的调节,按需进行风格切换,由于结构较单腔更复杂,还需要额外的执行器等部件,双腔/多腔室空簧成本更高,目前量产车型中装配双腔空气弹簧的车型有:第二代保时捷卡宴、2020款宝马X5(选装)、保时捷2022款Macan系列、极氪009等。三腔空气弹簧将单腔的气室分为三个气室,获得更多不同容积的气室,其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但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目前市场上应用三腔空气弹簧的乘用车并不多,有2018款保时捷Cayenne和2018年款奔驰GLC。

空气弹簧的市场格局

空气弹簧产品市场,海外供应商有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德国威巴克(Vibracoustic)和美国凡士通(Firestone)公司,本土供应商孔辉科技和保隆科技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据高工智能汽车,2022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前装供应商前四名及其份额依次为:威巴克(44.55%)、孔辉科技(18.6%)、大陆集团(17.25%)、保隆科技(13.97%)。

04

把握核心环节、卡位电控空悬黄金赛道

空气悬架助力品牌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品牌有较强搭载意愿,标杆车型如理想L系列、腾势N7、极氪009等的热销有望带动后续相关竞品搭载意愿,空气悬架的需求空间广阔。解耦采购、本土部件供应商迎规模化量产机遇。随着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升级,自研空悬算法并集成于域控制器+外采其它空悬硬件或成趋势,解耦采购可使得本土部件供应商发挥体制灵活、响应迅速、服务贴身等优势,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迎来大规模产业化机遇。

4.1中鼎股份——全资子公司AMK为空气供给单元全球龙头、市占率高

中鼎股份是我国非轮胎橡胶件龙头企业,2022年实现收入149亿,净利润9.6亿,其中空气悬架业务收入6.8亿(国内收入1.4亿),收入占比4.6%,毛利率21.4%。

中鼎股份深耕非轮胎橡胶件领域,2008年起通过多起海外并购掌握高端橡胶件技术,同时进入高端豪华品牌全球配套体系。结合本土工程师红利及海外先进橡胶件技术,中鼎的海外并购项目的本土落地成效显著。

2016年中鼎股份收购的AMK为全球空气悬架系统之核心部件——空气压缩机龙头企业,AMK空气压缩机全球市占率60%以上。AMK1964年进入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1998年进入汽车部件领域,带有轮胎密封胶的空气压缩机问世。AMK自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提升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为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主机生产商配套。空气悬架的空气供给单元结构精密复杂,对可靠性、发热性、噪音控制、充气效率有要求,AMK在电机领域深耕多年,设计、机加工均自制,具备核心Know-how,AMK在空气供给单元领域的龙头优势地位突出。

2022年是AMK中国落地元年,在手订单处放量期

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AMK中国一直在加速推进完善中国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系统性能和成本最优化的供应链体系。2021年年初AMK工业业务剥离,轻装上阵,围绕“国产化推进、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战略目标稳健发展。2022年是AMK中国落地元年,收入体量尚小,在手订单处放量期,已取得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龙头企业订单, AMK中国已披露订单总产值73.14亿元。

AMK中国在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相继落地的同时,继续推动空气弹簧、储气罐等其他空悬硬件自产项目的落地,目前公司乘用车空气弹簧项目已完成样品生产。空气弹簧的核心壁垒在于皮囊制造,皮囊制造要求橡胶件保证足够的强度,其耐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气悬架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空气弹簧的主要供应商多具有深厚的橡胶产品制造技术积累,中鼎在车用非轮胎橡胶件领域积累深厚,预计中鼎的空气弹簧业务即将获得突破并有望获得快速发展,通过与其现有优势业务即空气供给单元打包销售,有望提供给主机厂更好的成本方案。

公司空悬业务收入规模中期有望达45亿元

当前AMK在国内空气压缩机领域鲜有竞争对手,预计将占据空气悬架之空气压缩机绝大部分份额,中期看AMK空气供给单元有望占据国内市场份额70%左右(全球市占率60%以上)。空气弹簧有望获得突破,目前空气弹簧从单腔走向双腔,单价有所提升,预计稳态下空气弹簧价值2500元。假设AMK获得空气弹簧国内市场份额的30%(目前竞争对手为保隆科技、孔辉科技、拓普集团),假设国内搭载空悬的乘用车达到200万台,则AMK中国的空气供给单元(不含储气罐)+空气弹簧收入体量有望达40亿,加上海外收入,则中鼎股份空悬业务收入有望达45亿左右。

4.2保隆科技——空气弹簧自制率高、领先优势突出

保隆科技于1997年创立,2017年上市。公司以汽车气门嘴业务起家,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车用传感器(压力、光雨量、速度、位置、加速度和电流类为主)、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汽车金属管件(轻量化底盘与车身结构件、排气系统管件和 EGR管件)、气门嘴以及平衡块、空气悬架部件等。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7.8亿,净利润2.1亿。据投资者互动平台,2022年配套出货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弹簧产品超过了4.6万台套,1Q23公司空气弹簧出货月均8000台套。

公司于2012年启动空气弹簧产品的研制,2018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进行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集成的攻关开发。2022年以前公司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出货以商用车空气弹簧为主,2021年/2022年销售商用车空气弹簧125.39/50.88万支,单支价格接近40元,商用车空气弹簧客户有采埃孚、长春富维安道拓、北京光华荣昌、上海科曼、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华劲和赛夫华兰德等。2020年公司的前空簧减振总成和后空气弹簧产品获得蔚来ET7车型独家定点,2022年配套出货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弹簧产品超过了4.6万台套,据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目前保隆科技空悬业务在手订单超100亿,客户覆盖了理想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奇瑞、红旗等,保隆科技已经实现8个车型项目量产。除空气弹簧外,公司还介入空气悬架储气罐、空气悬架ECU等领域,保隆科技空气悬架控制器产品预计于2023年10月开始量产出货。

产能建设加速。面对快速增长的定单,保隆科技在安徽宁国建设新厂房,同时启动了合肥园区二期建设,复制已建成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杆工厂,规划新的产能来满足快速增长的定单需求。预计2023年底建设5-7条空气弹簧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为50万台车配套的目标。

2022年公司空气悬架业务实现收入2.6亿,假设2025年国内空悬系统装车量为200万套,保隆科技的空气弹簧市场份额预计30%+,加上储气罐、空悬ECU、传感器等其它部件,公司空悬业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30亿。

4.3孔辉科技——空气弹簧份额领先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中国工程院郭孔辉院士、其子郭川于2018年联合创办,孔辉科技于2021年6月成为国内首家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垄断。2023年4月双腔空气弹簧总成于极氪009车型量产搭载,孔辉科技目前为理想汽车、东风岚图、极氪汽车等品牌供应空悬系统或空簧总成,截至2023年3月底孔辉科技累计供货量已突破12万台套。

据孔辉科技公众号,2023年孔辉科技量产供货新车型将再增7款(总共达到10款)。孔辉获得的供货定点函已涉及理想、比亚迪、长安、岚图等14家车企的30余个车型,1Q23实现1.7亿销售额,孔辉科技目前拥有空气弹簧总成年产能60万台套,预计2023年将为顾客交付超过50万台份的空气悬架产品。据高工智能汽车,2023年1-5月孔辉科技空气弹簧国内份额达39.1%,孔辉科技为当前本土乘用车空气悬架业务龙头。

4.4拓普集团——空气悬架业务获定点

宁波拓普集团涵盖汽车底盘/车身轻量化业务、内饰功能件、减震器、热管理系统、机器人执行器、空悬系统等九大业务模块。2022年实现收入160亿、归母净利润17亿。

据公司公告,公司空气悬架系统获7个正式定点,包括前空气弹簧总成、后空气弹簧总成、集成式空气供给单元(气泵、阀体、ECU 一体化)的研发与制造,预计于2023年Q3陆续批量交付。2021年11月拓普集团首个空气悬架系统制造工厂落,工厂全部投产后可满足每年50万辆车的配套。

拓普集团自主研发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采用的是闭式空气供给单元。与传统的开式空气供给单元相比,它将空气压缩机、分配阀和ECU等集成为一体。

4.5国际Tier1加码本土化投资

采埃孚、大陆集团在内的外资供应商已经开始加码本土化投资。采埃孚青岛工厂(空气压缩机的战略制造基地)在2022年11月实现量产。大陆集团电子悬架系统常熟工厂是电子悬架系统业务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生产组装空气悬架模块和空气供给系统,2022年8月大陆集团位于常熟的电子悬架系统工厂启动二期扩建项目,每年将新增年产60万件空气弹簧和10万件空气供给系统,并引入关键部件气囊的生产线,二期项目预计在2024年投入使用。

威巴克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40个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2022年威巴克的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威巴克为了积极响应本土发展需求,在无锡工厂开启空气弹簧的本地化生产,这是威巴克首次在中国生产空气弹簧。

我们认为,虽然国际巨头在加速推进本地化,但实际效果有待观察,外资空悬供应商在华的组织架构、研发团队、激励机制或难以与本土的空悬配套商PK。空气悬架作为车辆的个性化增量配置,需要早期与车厂同步开发,当前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要求更快的响应速度、更贴身的配合度,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正在快速进步,有望取得持续的领先优势。

05

投资建议

契合整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以空气悬架为代表的半主动/主动悬架将成中高端乘用车重要的增量配置。空气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均可调,使得车辆可按需调节底盘高度、提升车辆通过性、降低风阻从而降低能耗,空气悬架可使车辆兼具操控与舒适。空气悬架与智驾感知结合可进一步提升车辆悬架调节的前瞻性。以新势力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品牌多定位于家用增换购需求,出于打造品牌特色需要,对空气悬架、抬头显等配置有较强搭载诉求,过去由于成本高昂,空气悬架多搭载于六十万以上的豪华车型,在本土新势力驱动下,当前空气悬架配套价格带已下沉至30万级,空气悬架迎来宝贵的产业化机遇期。

软硬解耦的新商业模式打开空气悬架产业化空间。过去空气悬架一般由海外供应商如大陆、威巴克提供总成,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悬架研发制造复杂度相对更高所致,仅配置于豪华车导致其规模小。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创新商业模式,自研空悬算法并集成于域控制器,其它空悬部件分散采购,软硬解耦的采购模式可大幅降低空悬系统搭载成本,空悬部件供应商亦可借此聚焦长板,使得研发及产能资源聚焦,进入降成本+增规模的良性循环。标杆车型的热销将带动空悬赛道产业化往纵深推进,预计2025年空悬配套规模可达200万套以上。

空气悬架核心部件壁垒高、市场格局较好、本土部件供应商迎来发展良机。空气悬架各部件中,价值量大且壁垒高的部件是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为满足耐久性、可靠性、空间布置、精密性等多方面要求,空悬部件需要进行大量验证,项目经验的积累亦很关键,且空气悬架部件仍在继续向体积更小、刚度可调范围更大的方向进化,部件供应商的壁垒将进一步提高。在新势力品牌的带动下,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的产业化经验快速提升,如孔辉科技为东风岚图配套、保隆科技为蔚来配套、中鼎股份收购全球空悬压缩机龙头企业AMK进入空悬赛道、拓普集团获得多个空悬配套定点,虽然海外TIER1也在加码在华投资,但本土部件供应商已取得明显的领先优势,凭其快速响应机制、规模化配套优势,本土空悬部件供应商将在该赛道取得主导地位。

投资建议:2023年可谓空悬部件规模化配套元年,标杆车型热销带来的示范效应显著,看好电控空悬赛道发展空间。空悬核心部件产业壁垒较高、本土部件供应商已取得领先优势。

06

风险提示

1)极端恶劣路况下,空悬系统出现故障引发消费者对该系统可靠性的担忧。

2)部分车型的空悬系统选配比例过低导致配套规模低于预期。

3)空悬系统成本下降节奏低于预期。

4)出现其它技术影响空悬系统搭载率。

5)海外供货商加速本土化进程,侵蚀本土供应商份额。

评级说明及声明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1 宏裕包材 837174 8
  • 08-01 科净源 301372 45
  • 07-31 碧兴物联 688671 36.12
  • 07-31 威力传动 300904 35.41
  • 07-31 华洋赛车 834058 1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