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19】【宏观】【行业】环保【个股】钧达股份、信邦制药、拓荆科技-U、德业股份、天味食品、太极集团、京东方A

【东吴晨报0419】【宏观】【行业】环保【个股】钧达股份、信邦制药、拓荆科技-U、德业股份、天味食品、太极集团、京东方A
2023年04月19日 07:33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宏观

4.5%!“强复苏”打破“弱现实”?

一季度GDP超预期,是否意味着围绕着中国经济复苏的疑问将烟消云散?我们并不质疑当前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但在一季度在工业、投资、消费靓丽的数据之下,复苏在结构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比如:

复苏背后的“三无问题”——通胀、就业和工业企业利润均不及预期。在服务业消费加速复苏的情况下,第一季度服务业CPI也仅录得0.8%;3月城镇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16-24岁青年失业率继续攀升超过19.6%;从工业企业利润看,1至2月利润率较2022年下跌了2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无疑反映出我们仍处于复苏早期,通胀和就业的表现会相对滞后,但另一方面可能更加值得注意的本轮复苏的特殊之处,服务业的显著复苏+制造业的主动去库存,这与2020年和2022年的疫后经济反弹有明显的不同,而从3月工业生产和出口数据看,制造业能否稳住的关键边际变量还是在出口。

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并且在3月再度回落,表明当前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改善有限。

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尚未触底,并且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缺口进一步拉大,反映出当前民营企业的投资的意愿仍然不足。

由此可见,虽然给力的一季度GDP足以确保全年增速目标的实现,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仍需要解决上述经济复苏中的不均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预期在4月政治局会议后会有更多利好民营经济和重视出口的政策出台。

工业:动能偏弱,降价去库的压力仍在,出口将是关键。3月工业制造业同比回升至3.9%,但是从第一季度看同比3%,弱于GDP4.5%的增速,无疑是经济的拖累;从环比看,0.12%的增速与2月持平,弱于以往3月加速的特点;而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产能利用率继续下滑。根据利润指标的前瞻性来看,本轮企业去库的过程在第二季度都不会结束,关键在于需求的反弹(主要来自于基建和出口)是否能有效对冲生产端的“俯冲”动能,这是第二季度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具体行业上,3月汽车增速大幅反弹,去年3月吉林省封控存在一定低基数影响,但较为有限;新能源车大幅上量是重要推动(同比增速超过30%)。这意味着当前汽车行业相关的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并不大。电气机械继续保持韧性,这与3月机电出口和能源基建表现强势相符。

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拖累制造业投资回升。3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同比由1-2月的8.1%下滑至6.2%;而同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却由2.1%回升至4.2%。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改善仅限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纺织、食品制造业等少数行业。我们认为当前在制造业景气尚未恶化的背景下,拖累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主要是民间投资意愿的不足: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年内制造业投资增速很可能回落至5%以下。

基建:一季度经济的压舱石。一季度通常为基建开工的传统淡季,但今年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得以有效实施,使一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录得10.8%(去年四季度为12.3%),实现“淡季不淡”。3月延续了1-2月电热水、交通运输、公共设施三者均衡发力的态势,不过三大组成部分的投资增速均有回落,其中交通仓储下滑幅度更缓,这主要受道路投资增速由降转升的影响。

2023年“扩基建”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作为增量政策工具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使用,弥补项目资本金的不足,同时配合地方专项债撬动更多民间资本的参与,使更多实物工作量落地。通过金融对基建的支持,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5%(实际增速)以上。

地产:亮眼的竣工,未见起色的开工。销售端表现相对亮眼,一季度住宅销售额与面积同比均转正,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接近2019年的水平,结合早先居民超预期的中长贷数据来看,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正在集中释放。不过需求的景气尚未传导至开工端,3月开工、施工面积同比跌幅较1-2月扩大,供给端困境体现在两点:一是进入2023年以来竣工同比的回正更多的是依靠保交楼相关政策的推行,考虑到央行现阶段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至3月末,未来竣工支撑存疑;二是投资难觅起色,房企业绩虽边际好转但仍较疫前偏低,土地交易量磨底,3月螺纹钢与水泥表需先强后弱。修复动能难以积蓄,整体地产投资还不算乐观;近期房价回暖,央行动态调整机制下部分城市存在房贷利率上调的风险,可能扰动后续销售修复。

消费:汽车缺席的“出行”反弹。出行相关消费改善显著,珠宝、服装、娱乐用品同比增长持续高增,背后一方面是服务业PMI扩张与拥堵高频指数显示3月出行场景的释放,另一方面是去年同期疫情封控导致的低基数。汽车拖累收窄,一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速录得-2.3%,降价促销影响3月燃油汽车CPI同比下降4.5%,近期国六老款车型的清库存压力可支撑销量。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考虑到3月汽油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0%左右,量的涨幅可能更加显著。地产链受竣工拉动效果有限,家电与装潢3月同比转负。向后看,本轮复苏的旅游出行热潮还将持续,这一点从央行调查的结果可见一斑。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海外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严重拖累我国出口。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势超预期恶化。

(分析师 陶川、邵翔)

行业

环保: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

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重点推荐:美埃科技景津装备三联虹普赛恩斯新奥股份天壕环境国林科技凯美特气仕净科技英科再生高能环境九丰能源宇通重工,光大环境。

建议关注:ST龙净, 盛剑环境, 再升科技, 金科环境, 卓越新能, 华特气体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行情:2023/4/17,CEA涨跌幅0.00%;收盘价56.00元/吨;成交量100吨;成交额5,600.00元。

中法联合声明关注碳中和,加快能源和气候转型。1)民用核能务实合作。继续推进在核能研发领域前沿课题上的合作,支持双方企业研究在核废料后处理等问题上加强工业和技术合作的可能性。2)解决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融资困难问题,鼓励其加快能源和气候转型。3)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退化防治是中法两国共同优先事项。为实现每年减少5000亿美元有损生物多样性的补贴这一目标作出贡献4)中法两国重申各自碳中和/气候中和承诺。法方承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中方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5)支持促进和发展有助于生态转型的融资,鼓励各自金融部门统筹业务和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循环经济、管控和减少污染或发展蓝色金融等方面的目标6)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7)致力于海洋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森林生态系统。

多省聚焦秋冬重污染天气消除,防治夏季臭氧污染。1)河南省印发《攻坚行动方案》,旨在打击空气污染,重点实现“双碳”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淘汰老旧低效产能等。2)山东省政府发布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针对重污染天气进行管理和应对,包括臭氧污染的预警系统和不同行业应急管理等差异化措施。

关注泛半导体等环保设备+再生资源+天然气投资机会。(1)技术驱动设备龙头:①半导体配套:A)耗材:进入高端制程/外资客户,重点推荐【美埃科技】电子洁净过滤设备,海外大厂+耗材占比提升驱动加速成长;建议关注半导体洁净室上游滤材和过滤器设备【再升科技】;电子特气新品类突破、制程升级,重点推荐【凯美特气】,建议关注【华特气体】。B)设备:国产化,份额显著突破:建议关注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盛剑环境】;重点推荐【国林科技】臭氧发生器介入半导体清洗,国产化从0到1。②压滤设备:重点推荐【景津装备】全球压滤机龙头,下游新兴领域促成长,配套设备+出海贡献新增长极。③光伏配套重点推荐【仕净科技】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成长加速,水泥固碳&光伏电池片积极拓展第二成长曲线;建议关注【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数字化软件促智慧化应用升级,促份额提升。光伏再生水开拓者,水指标+排污指标约束下百亿空间释放。(2)再生资源:①重金属资源化:重点推荐【赛恩斯】重金属污酸、污废水治理新技术,政策驱动下游应用打开+紫金持股。②欧洲碳需求驱动:再生塑料减碳显著,欧盟强制立法拉动需求,重点推荐【三联虹普】尼龙&聚酯再生SSP技术龙头,携手华为云首个纺丝AI落地;【英科再生】。生物油原料供应修复单位盈利回升。欧盟减碳加码&生柴原料限制下,UCOME迎替代性成长良机。建议关注【卓越新能】。③危废资源化:重点推荐【高能环境】经济复苏ToB环保迎拐点+项目放量期。(3)天然气:重点推荐【新奥股份】龙头城燃转口气量稳定性提升,【天壕环境】稀缺管道资产+布局气源,【九丰能源】。

最新研究:生物油行业点评:REDIII加码&原油减产促生柴景气度上行,龙头无惧波动彰显稳健功力。光大环境:运营维持增长占比首超建造,期待现金流改善。锂电回收周报:锂价&折扣系数下降,再生盈利稳定。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上升,财政支出低于预期。

(分析师 袁理)

个股

钧达股份(002865)

2023年1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N型加速放量

超额盈利逐步拉大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实现归母净利润3.3-3.8亿元,同增1425%-1656%,环增7%-24%;扣非归母净利润3.2-3.7亿元,同增1382%-1613%,环增7%-24%。业绩符合预期,考虑2023Q1计提股权激励费,实际冲回后略超预期。

超额收益拉大,新技术加速放量。2023Q1公司电池出货4.81GW,同增161%,环增27%,其中PERC/TOPCon分别2.31/2.5GW,环增-3%/74%;由于硅片供应紧张价格上行,我们测算PERC单瓦盈利约5-6分/W,TOPCon单瓦净利约0.09-0.1元/W,3月以来TOPCon供应趋紧享溢价约1毛+/W,N型超额收益逐步拉大。展望全年,我们预计电池出货约30GW,其中TOPCon出货约20GW,占比达67%,受益于2023H1大电池供应相对较紧+2023H2新技术加速放量,贡献盈利弹性。

新产能即将放量,降本增效持续迭代!产能上,公司TOPCon滁州一期8GW在产,二期10GW爬坡中预计4月底满产;我们预计淮安一期13GW将于2023Q3达产,后续二期13GW预计2024年投产,产能持续加速落地!目前公司TOPCon量产效率达25%以上,我们预计2023年导入激光SE后将有0.2-0.3%效率提升,目标年底达25.8%;当前良率持平PERC、银耗110mg以内,技术进步叠加银耗降本,后续成本有望持平PERC,盈利持续坚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5/33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8亿元,对应2023-2025年同比+249%/+33%/+15%,基于公司TOPCon电池龙头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5倍PE,目标价18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信邦制药(002390)

2022年报点评

疫情导致业绩短期承压

疫后逐步修复

中药饮片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50亿元(-1.88%,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24亿元(-17.73%),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22.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1亿元,(+29%)。公司收入利润业绩低于我们预期,主要原因为疫情影响医院经营,导致收入下滑;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终止,加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8084万元,导致利润减少、资本公积增加。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11.72%)。

医院板块受疫情影响收入下滑,疫后有望实现收入与盈利同步提升:2022年,医疗服务板块实现营收18.61亿元(-10.18%),占比23.43%,毛利率9.5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毛利率为12.24%。其中:肿瘤医院实现营收9.17亿元(-15.07%),综合医院9.44亿元。2022年医院门急诊量108万人次;出入院约20万人次;放疗8.3万人次;手术3.22万台次。随着公司继续落实“同质化发展,全国一体化”管理思路,利用肿瘤医院和白云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头作用,有望带动集团内其他医疗机构系统发展,并持续推进医疗服务网络布局,提升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

医药制造板块稳定贡献利润,中药饮片扩产助力增长:医药制造板块主要包括中药制剂与中药饮片,2022年实现营收7.9亿元(+12.23%)。其中:1)中成药收入3.73亿元(-6.19%),关节克痹丸0.56亿元(+36%),得益于该品种开发与推广加强;2)中药饮片相关收入4.16亿元(+36.28%),子公司同德药业改扩建项目完成了GMP符合性检查并投入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产能由3000吨/年增至6000吨/年。公司围绕医药主业,开拓创新中成药市场结构、做大做强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业务。

医药流通板块营收同比持平,医院客户覆盖率继续提高。医药流通板块实现营收52.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11.85%。其中:药品44.12亿元,器械8.68亿元。公司在全省等级以上医院客户覆盖率达95%以上、基层医院覆盖率达45%以上、OTC零售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科开大药房采取通过“加盟+并购+自建”加大门店布局,通过差异化竞争拓宽新的经营利润空间,收入规模出现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的医院业务仍需逐步恢复,我们将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4.37/5.78亿元下调至3.05/3.87亿元,预计2025年为4.8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2023-2025年PE为33/26/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盈利能力提升不及预期;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拓荆科技-U(688072)

2022年报点评

订单大超市场预期

产品线不断丰富将充分受益进口替代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

订单加速验收驱动营收端高速增长,2022年新签/在手订单超预期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125%;其中Q4营业收入为7.14亿元,同比+85.92%,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分业务来看:1)PECVD:实现收入15.63亿元,同比+131.44%,占营收比重91.65%,同比+2.54pct,仍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2)ALD:实现收入0.33亿元,同比+13.85%,其中PE-ALD设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3)SACVD:实现收入 0.89亿元   同比+117.39%,主要系 SACVD 列产品持续拓展应用领域,SATEOS、BPSG、SAF薄膜工艺设备在芯片制造领域均取得客户验收。

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46.02亿元(不含Demo订单),2022年新签订单43.62亿元(不含Demo订单),同比+95.36%,大超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在手订单充足,将支撑2023年收入端延续高速增长。

毛利水平提升&规模效应显现,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438.09%,其中Q4为1.31亿元,同比+1145%。2022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增加2.60亿元,其中Q4为0.66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1.35%和10.44%,分别同比+12.52pct和+21.26pct,盈利水平大幅提升。1)毛利端,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9.27%,同比+5.26pct,PECVD、ALD、SACVD毛利率分别同比+6.78、+1.85pct、-16.17pct,高收入占比PECVD毛利率提升是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最大原因,我们判断主要受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及规模效应显现带来的平均成本降低。2)费用端,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16%,同比-17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为22.21%,同比-15.83pct,研发费用率下降是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主要原因,主要系规模效应。3)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增加3992.51万元,其中:2022年股权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1625.82万元,获得政府补助确认的其他收益同比增加1528.68万元,对利润端有一定增厚。

卡位薄膜沉积核心大赛道,产品线不断丰富打开成长空间

薄膜沉积设备作为前道三大核心设备,价值量占比高达22%,日本政府3月31日宣布限制23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其中11项薄膜沉积设备,有望加速薄膜沉积设备进口替代,作为薄膜沉积设备国产领军者,将充分受益进口替代。公司在稳固PECVD市场竞争力的同时,SACVD、HDPCVD 、ALD也持续取得产业化突破,成长空间不断打开。1)PECVD:在国内市占率依然较低,公司已全面覆盖逻辑、DRAM存储、FLASH闪存各技术节点通用介质薄膜,并在14nm及10nm以下制程积极配合客户产业验证,并在PECVD基础上开发了应用于先进封装的低温薄膜沉积设备,随着客户验证顺利推进,有望延续高速增长;2)SACVD:适用于45-10nm沟槽填充,先进制程下渗透率存在提升趋势,公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SACVD产品已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实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现有及新客户订单,有望进入放量阶段;3)HDPCVD:PF-300T Hesper、TS-300S   Hesper)设备已取得了不同客户的订单;4)ALD:膜厚精准可控&台阶覆盖率极高,技术优势突出,公司率先实现PE-ALD产业化,Thermal-ALD(PF-300T Altair、TS-300 Altair)设备已完成研发,并出货至不同客户端进行验证。

此外,混合键合设备作为晶圆级三维集成应用中最前沿的核心设备之一,公司混合键合系列产品包括晶圆对晶圆键合产品和芯片对晶圆键合表面预处理产品,相关产品并出货至客户端进行验证,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2022年新签订单大超市场预期,我们调整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1.67和44.82亿元(原值24.17和32.36亿元),并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58.6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S为18、13和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厂资本下滑、国产化率提升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周尔双、黄瑞连、马天翼)

德业股份(605117)

2022年年报点评

22年储能微逆增速亮眼

23年将持续爆发!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2022年实现总营收59.56亿元,同增43%,归母净利润15.17亿元,同增162%,扣非归母净利润15.35亿元,同增188%。2022Q4营收18.82亿元,同增65.23%,环增10.68%,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增232%,环增24%,扣非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增247%,环降2%。

储能出货持续倍增、电池放量在即:储能出货持续倍增、电池放量在即。储能逆变器2022年实现收入24亿,同增354%,充分受益欧美储能需求爆发,对应出货29.9万台,同增约190%,其中2022Q4约11万台,环比略增。2023Q1我们预计出货12万台,环比持平略增,2023Q2储能进入旺季需求逐季增长,2023年全年我们预计出货70万台,同增130%+,同时随工商储占比提升+户储单台功率上行,储能单台产品价值量上行,产品线从户储到大储、从逆变器到电池逐步丰富;储能电池2022年实现营收1-2亿元,其客户基本为逆变器业务客户,随产能扩张2023年将规模放量,我们预计营收可达20亿元,2023Q1我们预计约2亿元,成为业绩增长新动能。

2023年微逆翻倍+增长、组串需求旺盛、除湿机稳定增长:微逆2022年实现收入8亿元,同增658%,对应出货80.24万台,同比翻7倍增长,其中2022Q4出货约35+万台,环增47%+;欧洲2023年成为公司微逆新增长点,我们预计2023Q1出货20+万台,同比翻4倍增长,2023全年出货160万台+。组串式逆变器2022年实现收入7亿元,同增31%,对应出货24.69万台,其中2022Q4约7万台,环比持平,2023年我们预计出货40万台,同增60%;除湿机持续稳定增长,2022年实现收入5.8亿元,同增3%,2023年预计增长约2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7.8/47/66.7亿元,同增83%/69%/42%,基于公司微逆及储能双轮高速增长,给予23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40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天味食品(603317)

2023年一季报点评

持续深化渠道改革

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2023Q1公司营业总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21.79%;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7.74%;扣非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1.61%。

成本下行叠加积极减促,23Q1盈利能力提升:23Q1公司毛利率40.62%,同比+4.7pct,毛利率同比提升较快或因油脂类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公司从22年底开始取消随货搭赠、产品结构升级后吨价回升。23Q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8%/5.9%/-0.3%,同比+1.8/+2.5/+0.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或因公司计提22年年终奖激励、积极减促的同时加大了广告费用投入。综合来看,23Q1公司归母净利率16.74%,同比+0.78pct,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C端实现快速增长,持续深化渠道改革:(1)分品类,23Q1公司中调/火锅底料/冬调分别同比+20.34%/+19.96%/+404%,中调、火锅底料稳健增长,低基数下冬调高增。(2)分区域,23Q1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增速分别+34%/+20%/+16%/+43%,公司持续推进厂商一体化的联合运营模式,西南基地市场渠道效率提升,增速较快,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华东、华北等外埠市场,23Q1经销商净增87家,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增加42/25家。(3)分渠道,23Q1经销商/定制餐调/电商渠道收入分别同比增速+19%/+11%/+97%,经销商渠道增长稳定,电商渠道表现亮眼或因公司积极推进社区电商、内容电商,通过新零售激活核心用户。

渠道、产品双轮驱动,23年双二十目标可期:渠道方面,23年公司将建设经销商的辅导系统和自运营系统,持续优化费用投放结构,预计整体费用率有望同比下降;同时公司将积极拥抱新零售渠道,我们预计新零售渠道中长期占比有望提升到20-30%。产品方面,23年公司将坚持大单品战略,针对重点地区重塑经典大单品,积极开发区域性风味大单品,重点突破小龙虾料等近年爆款,23Q1小龙虾料已准备铺市。渠道、产品双轮驱动下,我们认为公司23年有望实现双二十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23Q1业绩符合预期,我们维持23-25年收入预期33/38/45亿元,同比+21%/18%/17%,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期4.29/5.5/6.6亿元,同比+26%/27%/20%,对应PE分别为41/32/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分析师 汤军、王颖洁、李昱哲)

太极集团(600129)

国企改革效果初显

公司开启“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投资逻辑:公司拥有治疗领域广泛的中西药产品群与西南地区最完备的医药商业体系,现已发展成为OTC品牌前列。2021年国药正式入主成为公司实控人,有望实现管理效率提升、业务全面优化。OTC品牌中药有望在营销升级、产品提价、国药协同下继续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麻精特色化药与区域商业体系作为辅线并行发展,稳健增长。公司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通过内生发展、外延扩张,力争营收达到500亿,销售净利率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有望进入业绩与估值双提升通道。

国药入主,公司迎来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提升:国药入主后逐步完成阶段性转型:1)治理结构改革优化,引入经验丰富的高管梯队;2)精简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推进以利润为考核目标的绩效考核机制;3)聚焦主业,形成以中药智造为主、麻精特色化药和区域商业为辅的战略方向,剥离两非两资,减少负债;4)对标及协同国药集团,中药化药有望加速放量,商业网络从西南龙头走向全国市场等。2022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呈现向上拐点,2023年力争20%以上收入增长。

OTC战略性品种仍具提价空间,化药大品种有望增厚公司业绩:2022年,公司核心中药大品种实现高速放量:藿香正气口服液15.67亿(+70%)、急支糖浆5.26亿(+89%)、通天口服液2.88亿(+53%)、鼻窦炎口服液2.14亿(+67%),营销改革+OTC品牌重塑效果显著。公司“十四五”目标确保战略品种每年收入增长30%以上,其它品种每年收入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公司加强品牌品类规划,全力突破重点市场,力争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0%。

医药商业优化布局,在提升销量、提高毛利和运营效率方面实效明显:公司拥有西部地区药品经营业态最完善、综合实力前三强的大型医药商业体系,营收稳步增长。公司构建商业“1+2+3”管理框架,调整区域布局,着力提质增效。2023年公司力争医药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1.84/202.86/236.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99/8.41/11.4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40X/29X/21X。考虑到公司经营改革稳步推进,未来有望迎来业绩高增长与估值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改革进展或不及预期;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

京东方A(000725)

全球面板龙头有望率先受益行业反转

LCD面板业务领跑全球,行业龙头优势持续发力:京东方为全球LCD面板龙头供应商,LCD面板厂商维持控产,供给下降面板价格企稳回升。随着TV需求回暖,大尺寸LCD面板供给需求将恢复均衡。中小尺寸LCD面板应用需求转型,智能手机面板需求减弱,车载屏幕需求将随着汽车市场景气度上升而逐步上升。

OLED促进业绩增长,新需求推动面板产量:OLED市场规模将实现快速爬升,中国出货量占比不断提高。随着整体需求准备迎来复苏,OLED面板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折叠屏、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新市场不断开拓行业新领域。公司持续深化生产规模,OLED出货量也在稳步上升。

“1+4+N+生态链”全面布局,迎智能物联时代大机遇:基于“屏之物联”战略设计且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公司已形成“1+4+N+生态链”业务布局,政府补贴逐年高速增长彰显核心竞争力。“1”:公司作为半导体显示业内龙头,业绩伴随面板价格企稳回升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望稳步修复;“4”:物联网创新/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医工业务飞速发展,控股华灿光电助力MLED业务快速提升,四大高潜航道有望成为未来营收主力;“N”:公司积极开拓细分应用场景,落实物联网转型发展;“生态链”:公司积极推动供应链本地化,扶持上下游共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抢先受益面板行业周期反转与快速布局MLED 赛道以完善“1+4+N+生态链”业务架构,预测公司2023-2025E每股净资产为3.5/3.8/4.3元,2023-2025E净资产为1430.7/1547.6/1707.2亿元,可比公司TCL科技(全球大尺寸面板龙头企业)与三利谱(上游偏光片核心供应商)2023-2025PB均值为2.2/1.9/1.6倍。公司当前市值对应PB分别为1.2/1.1/1.0倍,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倍PB,对应目标市值为286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TV液晶显示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OLED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3)显示面板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马天翼、唐权喜)

亿纬锂能(300014)

2022年报点评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储能23年翻倍以上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其中22年营收363亿,同增115%,归母净利35亿,同增21%,扣非净利27亿元,同增6%,其中本部归母净利27亿,同增122%,毛利率16%,同减5pct;其中Q4营收120亿,环增28%;归母净利8亿,环减35%,毛利率18%,环增0.3pct,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符合市场预期。

动储全年出货30gwh、储能高增长、23年总出货预期翻番以上增长。公司22年动储收入277亿,对应电池出货30gwh,对应均价1.04元/wh(含税)。分结构看,22年出货三元10gwh,铁锂20gwh(储能接近12gwh),其中Q4电池出货预计10gwh+,环增30%,其中储能4.5gwh+,占比提升明显。随着新增产能释放,23年动储收入预计500亿,出货65GWh,其中储能35gwh,同增200%+,动力预计30gwh(其中软包10gwh,方形三元2-3gwh,大圆柱2-3gwh,方形铁锂15gwh),动力中广汽贡献主要增量,且4680大圆柱开始批量交付。

动储盈利进一步恢复、23年盈利水平整体可维持。盈利方面,我们预计22年动储毛利率近15%,动力储能子公司主体亿纬动力净利12.6亿,净利率4.7%,单wh净利0.04元+(控股98.5%,且包含政府补贴等非经),预计扣非归母净利达0.03元/wh+,全年动力储能电池预计贡献8-9亿利润。23年公司仍以联动方式为主,依靠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一体化布局产能进一步释放(自给率升至20%+),预计净利率维持5%左右,贡献25-30亿元净利润。

圆柱电池出货同增30%、思摩尔及投资收益下滑。消费电池22年营收85亿元,同增24%;其中,锂原电池收入21亿,同增16%,毛利率35%,预计贡献5-6亿利润,圆柱电池预计营收64亿元,出货预计5-6亿支,同增30%,贡献利润4-5亿;消费电池23年营收预计100-110亿左右,同增25%左右,其中圆柱电池出货预计8-9亿颗,同增40%。思摩尔全年贡献8亿利润,同减53%,预计23年增长20-30%,碳酸锂投资收益22年预计贡献5-6亿利润,23年随着碳酸锂跌价预计基本维持。

Q4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年末存货维持高位。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2%,同减2.5pct,Q4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亿,转回资产减值损失0.25亿。22年底存货86亿,较年初增长131%,较Q3末增长9%。22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28.6亿,同增54%,其中Q4为-0.2亿,同减10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需求偏弱,我们下修公司23-24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3/91亿元(原63/92亿),预计25年归母净利142亿元,23-25年同增81%/43%/56%,对应22/16/10x,公司储能持续扩张,一体化布局产能释放,给予23年35x,目标价10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6 中芯集成 688469 --
  • 04-21 经纬股份 301390 37.7
  • 04-21 海达尔 836699 10.25
  • 04-21 三博脑科 301293 --
  • 04-20 晶合集成 688249 19.8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