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陆上风机价格可能已经触底,行业实际需求启动后风机价格有回升空间。我们预计陆上风机大批量生产的功率上限可能在6-7MW为主,因此行业继续由于风机功率提升带来成本下降的空间可能不大。自2H22开始行业实际需求启动后,我们判断风机价格有继续回升空间,价格回升至2000元/千瓦附近即可有较好盈利水平。
原材料价格长期有回落空间,有望对产业链盈利修复带来积极影响。风机零部件和塔筒环节均能受益于原材料降价,其中风机零部件由于产品售价相对稳定,受益程度更高;塔筒环节由于售价和原材料价格变化有一定时滞也能在一定阶段有所受益。
国内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加速,产业链盈利增量逐步兑现。伴随近期强劲的招标和项目推进进度较为顺利,我们预计2023年行业并网量有望回升至11GW,自2023年后开启持续上行期,保守看至2025行业年均装机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自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后,海上风电产品的盈利能力为适应平价的造价均呈现了一定下降,但较陆风产品仍具有溢价,我们认为有望逐步给产业链带来盈利增量。
海外市场仍是蓝海,中国风电供应链有望充分受益增量需求。全球风电行业协会预计未来几年海外陆上风电呈结构化成长,欧洲和亚太区的海上风电将成为重要增长驱动。国产供应链部分环节已具备较强出口竞争力,头部中国企业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制造优势,有望通过产能扩张方式继续提升出口份额。海缆、主轴承等目前出口比例相对偏低的环节有望伴随技术迭代进步以及出海模式探索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出口份额具备更高提升空间。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行业竞争加剧。
风电全产业链呈沙漏状结构,风电机组供应链形成整机研发设计总装+零部件专业化配套模式
从资源释放到装备制造,风电全产业链呈沙漏状结构
风电全产业链结构整体呈沙漏状特征。风电全产业链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业主、整机制造商及其零部件供应商、塔筒/海缆等工程配件供应商以及上游的大宗原材料供应商。产业链整体结构呈现下游终端客户以大型国企为主,整机-零部件制造环节供应链较为扁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供给侧改革后也偏向集中的情形。
图表:风电全产业链示意图
►政府:在项目核准制下,地方政府具备项目审批核准权,运营商需取得省级投资主管部门的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方可开工建设风电场,具体审批程序需经过地方发改委、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经手。各省年度核准规模由地方政府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建设规划及年度开发指导规模内进行确定,分散式风电项目可以不受年度建设指标管理。
►运营商:单个风电场投资额相对较高,运营商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根据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主要大型央企集团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国风电累计总装机量比重达63%,若考虑地方能源国企的风电装机贡献,比重将更高。
►整机制造企业及其零部件供应商:运营商主要以项目制招标方式采购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参与竞标以获取项目订单。在风电机组实际排产制造过程中,风机的供应链相对较为扁平,一般由整机企业负责风机的研发设计及组装,由零部件供应商进行风机部件的专业化生产配套,整机企业多数通过与部件供应商签署年度框架采购协议的方式进行初步的锁量保供。整体来说,风机产品具有定制化属性,不同整机企业在风机设计方案以及部件供应链管理上存在差异性。
►塔筒/风机基础/海缆:风机基础和海缆产品主要由业主或者EPC承包商直接采购,具备较强的工程配件属性,对于供应商的相关过往经营业绩、本地化制造能力等具备一定要求。塔筒的下游客户类型相对较为多元化,包括业主、EPC承包商和整机企业三类,陆上风电塔筒产品本身具备较强的运输半径限制。
►大宗商品:从成本端来看,风电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普遍在50%以上,具体原材料应用多为钢材、铜、稀土等大宗商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风电需求波动对相关原材料价格基本不构成实质影响。
图表:风机结构图和各环节涉及的中国上市公司
整机-零部件供应链:整机研发设计总装+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模式
受风电机组制造涉及学科领域较多且供应链相对较为扁平的影响,行业多采用整机制造商研发设计总装,零部件供应商专业化协作配套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下,整机制造商基本承担了主要的技术整合及研发设计工作,是推动产业链技术降本的核心力量。零部件供应商充分利用自身在专业化生产领域的专项技术以及生产设备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生产效率。
风机研发设计体现更高的技术壁垒,整机制造是推动产业链技术降本的核心环节。风电机组制造涉及空气动力、结构动力、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诸多前沿以及交叉学科领域,对于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整合能力要求较高,整机环节基本承担了主要的技术整合以及设计研发工作,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以设计出适应不同风资源条件的更低成本风机产品,是推动整机制造产业链实现技术降本的核心环节。从研发投入金额来看,整机头部企业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自2015年以来分别累计投入有74亿和27亿元研发费用,包括其他一些市场份额常年保持前十的整机企业,均已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构筑有明显的技术壁垒。
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模式下,整机企业轻资产经营特征明显。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下,零部件供应商发挥在专业化生产的专项技术以及生产设备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生产效率。根据行业普遍情况,新建一个年产200台风机的整机组装产能的资本开支为1亿元以内,按照每台5MW的功率计算,新建单GW整机产能的资本开支低于1亿元,小于大部分零部件环节的单GW扩产资本开支。按照当前整机售价,单GW整机的收入规模高于20亿元,整机环节呈现出明显的轻资产、高周转的经营特征。
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模式对于整机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风机内部零部件繁多且产品具有明显的定制化属性,导致整机制造企业对于部件供应链的供货能力以及供货质量存在较大的依赖度,各家整机制造企业培育有自身的供应链体系,零部件专业化生产配套模式对整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有更高要求。头部整机制造商能够与各零部件环节头部供应商保持稳定的供应关系,部分整机企业在叶片、发电机等个别零部件环节采用内部自建产能供应的方式进一步加固供应链可靠性以及降低生产端材料成本。
图表:头部整机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图表:整机和零部件环节扩产单GW资本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运达股份、新强联、金雷股份、日月股份、天顺风能),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选取代表性的新产能扩产测算,存在一定误差
产业链盈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上市公司过去多年仍基本保持双位数业绩复合增速
近两轮风电抢装过程中,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实现业绩双位数复合增速
自风电行业由于补贴电价下调引发第一轮抢装周期(2015年年前后)至取消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电价项目引发的第二轮大幅抢装周期(2021年前后)过程中,我们统计行业以风电设备为主要收入、利润来源的20家左右上市公司2015-2021年整体实现约15%的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该增速高于同期约7.5%的风电装机量复合增速。且考虑2015年前后风电上游原材料价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当时行业各环节盈利能力很强,实际行业上市公司在2015-2021年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利润体量更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分析,行业上市公司过去几年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做出了超过行业装机增速的努力,实现了业绩更快速的提升:1)上市公司更多是所在环节市占率较高的公司,且大部分公司在过去多年整体保持市占率的继续提升;2)多数零部件公司均在2017-2018年第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后通过技术改进降低了成本,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原材料涨价的影响;3)诸多整机公司和少数零部件公司通过投资新能源电站业务增厚了盈利表现;4)海上风电装机量的提升带动了海底电缆、海风风机基础和其他一些专门应用于海上风电的相对高利润率的产品盈利贡献增加。
图表:风电设备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收入、利润情况(2015-2021)
风电装机需求有较强的年度周期,不同环节年内季度间收入确认节奏不同
历史上,风电行业装机节奏一般有比较明显的年度周期,有历史上一些年份因为政策节点导致年末电价调整的影响,也与各地电网实际接网量存在年度规模指标有关。而在每一年内,实际设备生产和电站施工也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一般1-3季度为设备集中生产的时期且产量呈现逐季度上行,2-4季度为下游电站施工的集中期,施工吊装在每年3-4季度加速,四季度开始集中进行设备吊装后的电网接入。
公司报表上收入确认方式也在年内存在季节周期。以整机和塔筒为例,一般每年1Q-4Q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0-15%、20-25%、25-30%、30%-40%,主要由于项目建设进度逐季度加速,以及这些环节收入的确认方式一般为风机完成吊装或调试并网后再确认。风机零部件公司由于其生产优先于整机组装,且收入确认方式一般为交付产品给整机厂商后即可确认,与电站项目建设完成时点无关。
图表:风电设备行业不同环节公司季度收入占比情况
近十年产业链价格波动较小,零部件环节盈利能力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
2008年至今风机价格和风机盈利能力经历多轮周期。
1)2008-2010年是中国风电行业第一轮大发展时期,当时风机仍在国产化加速过程中,平均单机功率从0.5MW-1.5MW过渡,通过机组功率提升和零部件国产化均实现了降本,不过由于较强的需求,风机价格保持相对高水平,盈利能力较优。2010年开始由于需求的下降和行业产能过剩,风机价格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带来盈利能力恶化。
2)风机价格自2011年起价格小幅下降,行业仍在整合过程,但随着技术进步和零部件国产化盈利开始修复,2014-2015年伴随行业抢装风机价格小幅回升,且2014年开始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零部件价格也有小幅度回落,共同推动风机盈利能力重回高水平。
3)2016-2018年行业第二轮需求下行周期到来,由于装机分布转向中低分速区域,风机大型化基本停滞,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行,使产业链利润率集体承压。
4)2019-2021年,陆风、海风平价前的抢装推动风机价格回暖,期间2019-2020年也伴随由于零部件供应能力不足出现涨价,风机盈利在2021年陆风抢装后,叠加海风抢装的过程中高利润率的海风占比提升,共同推动盈利能力重新提升。
图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风机ASP和风机毛利率变动情况
风机零部件环节大宗原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我们以运达股份公告披露的2021年零部件成本构成为例,叶片和齿轮箱各占零部件成本构成的20%以上,其他零部件如发电机、轴承、主轴、铸件、变流器等成本占比一般在5%上下。零部件成本构成中大宗原材料占比较高,基本超过50%,部分占比可以达到70-80%。
图表:风机零部件成本构成、涉及原材料种类和原材料成本占比(2021年)
风机零部件价格历史上调价幅度较小。过去十年日月股份风电铸件价格基本保持在10,000元/吨附近,不过考虑近几年公司海外/海上风电产品出货提升带来的结构性溢价,实际国内陆上风电产品售价可能存在小幅度下降,金雷股份的风电主轴售价也从2011年的12,000元/吨附近缓慢下降至2021年的10,300附近。整体来看,风机零部件环节历史上调价幅度较小,最近一轮涨价发生在2019-2020年陆上风电抢装引发的供需不平衡,涨幅在10%附近,但2021年随着行业抢装后产品售价小幅下降至抢装前的水平。
图表:日月股份风电铸件历年售价、YoY
图表:金雷股份风电铸件历年售价、YoY
风机零部件环节盈利能力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由于风机零部件与下游整机厂之间一般为年度价格协议,因此当年内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对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较大影响。我们选取日月股份风电铸件、金雷股份风电主轴、中材科技风电叶片为例,2015-2016年的毛利率受上游大宗原材料降价影响提升幅度较大,但2017年开始随着第一轮供给侧改革后原材料的涨价,盈利能力开始变弱。2019-2020年风机零部件的利润率水平呈现提升,一方面由于抢装带来产品售价提升,也与这些公司内部进行了技改实现成本下降有关。但2021年开始的第二轮原材料大幅涨价后,零部件定价仍无法相应幅度传导,风机零部件盈利能力明显恶化。
图表:日月股份风电铸件、金雷股份风电主轴、中材科技风电叶片毛利率和主要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
风电塔筒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传导原材料价格波动。风电塔筒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很高,一般超过80%。历史上风电塔筒在国内主要由下游电站运营商或EPC厂商通过招标的形式谈价,也有少量直接销售给风机厂商,产品定价更多为成本加成模式,较风机零部件相比较为灵活,其价格一定程度可以传导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天顺风能陆风塔筒价格为例,2019年后陆风塔筒售价基本保持在8,000元/吨以上,较2017年及之前的7,000元/吨的水平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传导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2020-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对塔筒价格拉动较大。由于海上风电的抢装,上市公司中如泰胜风能、大金重工、天能重工均有不小比例的海上风电塔筒、风机基础等产品的出货,由于抢装期海风产品的较高售价,拉动综合售价呈现上行。
塔筒环节盈利能力呈现下行趋势,海风受抢装影响2020-2021年盈利能力较优。由于行业产能持续扩张、2020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短期下行和陆风抢装结束后装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陆风塔筒产品价格也未呈现跟随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趋势,仅一定程度传导了原材料的上涨,使单吨盈利自2017年开始呈现下行趋势。2020-2021年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影响,海风塔筒和风机基础的盈利能力优于陆风塔筒,推动海风产品占比高的公司盈利表现较好。
图表:风电塔筒售价、中厚板价格和单吨毛利走势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0年开始运费计入营业成本计算毛利;大金重工、天能重工产品中含海风塔筒和风机基础产品
部分风机零部件和塔筒公司通过技改/产品结构调整贡献利润率提升。
自2017年上游原材料涨价后,风机零部件公司毛利率在2H17开始呈现下行趋势,但以金雷股份和日月股份为代表,两家公司都通过自身的优化自2019年开始实现利润率的重新提升:金雷股份主要是通过配备了将精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回炉重新炼制原材料的工艺流程,节约了原材料成本;日月股份则通过提升精加工产能比例节约了外协加工的费用和提高海外和海上风电铸件产品的出货比例共同提升利润率。
在2021年原材料继续涨价的过程中,新强联也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高利润率的主轴轴承和独立变桨轴承出货占比,有效抵御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2020-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中,大金重工凭借高利润率的海上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在行业陆上风电塔筒产品盈利能力下滑的趋势下,2021年同比2020年仍然保持了单吨盈利的基本持平。
图表:部分公司通过技改/产品结构调整贡献利润率提升
多条路径共同推动产业链盈利修复,行业正在重回健康状态
陆上风机价格可能已经触底,行业实际需求启动后风机价格有回升空间
快速技术进步带来风机价格自2021年初不断走低。根据运达股份和三一重能披露的2021年不同功率段风机成本数据,4MW和5MW风机成本已经分别降至1700元/千瓦和1600元/千瓦附近,较2MW和2.5MW的风机平台在功率提升一倍后单位成本降幅达30-40%。历史上2010年-2020年为2-3MW风机平台的应用期,2021年开始行业招标的主流机型中快速切换至4MW以上风机平台,并更快速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初分别切换至5MW和6MW平台机型,由于大功率风机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整机环节整体竞争较为激烈,风机价格也随之不断走低。
图表:运达股份2021年不同功率风机成本
图表:三一重能2021年不同功率风机成本
图表:风机月度中标均价(2010年至今)
风机价格正在回暖。1Q22风机公开市场中标均价继续下行,主要原因为更大功率的6MW风机在投标比例中大幅提升带来成本下降。随着行业竞争趋于理性,我们统计到2022年3月中旬至5月底的风机中标均价已经较2月-3月初的最低价提升200元/千瓦左右,风机价格正在回暖。
陆风风机功率提升可能阶段性见顶,行业实际需求启动后风机价格有回升空间。从陆上风电的风机功率提升空间来看,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已经在技术层面具备10MW级别陆上风机的生产能力。但受制于叶片运输和吊装的瓶颈,以及继续大型化后兼顾降本的难度提升,我们预计陆上风机大批量生产的功率上限可能在6-7MW为主,因此行业继续由于风机功率提升带来成本下降的空间可能不大。另外,由于陆风抢装后的2021年初至今,实际风场建设并未大幅度回暖,也一定程度上造成这段时期风机价格不断随着功率段提升后降价,自2H22开始行业实际需求启动后,我们判断风机价格有继续回升空间。
图表:近期周度风机最低中标均价(含塔筒)
图表:近期周度风机最低中标均价(仅风机)
风机均价回升至2000元/千瓦附近即可有较好盈利水平。我们以5MW、6MW陆风风机成本分别在1600元/千瓦、1400元/千瓦测算,当风机含税价格分别回升至2150元/千瓦、1900元/千瓦以上的区间风机的单千瓦盈利水平基本跟产品升级前的水平相当,随着近期风机价格的回暖,行业均价已经接近上述水平。如果再考虑5-6MW机型通过技术升级和零部件平台化后,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图表:5MW、6MW陆风机型不同售价下盈利能力敏感性分析
资料来源:运达股份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5MW、6MW风机实际成本可随技术升级、零部件平台化配套后继续降低
原材料价格长期有回落空间,有望对产业链盈利修复带来积极影响
2016年至今,风电上游原材料价格经历了两轮大幅上涨的过程,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涨价周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已经呈现高位回落趋势,不过后续伴随俄乌冲突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原材料价格未能实现持续回落,至今仍然维持高位震荡的趋势。
图表:铸造生铁价格走势
图表:普通中板价格走势
原材料价格如果下行将对风电产业链带来积极影响。风机零部件和塔筒环节均能受益于原材料降价,其中风机零部件由于产品售价相对稳定,受益程度更高;塔筒环节由于售价和原材料价格变化有一定时滞也能在一定阶段有所受益。整机企业基本不直接采购上游原材料,海缆企业均执行铜的远期合约对冲,这两个环节的盈利水平一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图表:上游原材料降价对不同环节影响示意图
风机零部件对于原材料价格变动的盈利弹性可观。以近期披露招股书的风电铸件公司宏德股份为例,以2020年盈利为基准,公司测算在各类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后均可以对盈利有相当的弹性贡献。如果按近一年原材料涨价后已经弱化的盈利能力为基准后,弹性幅度将更大。
图表:宏德股份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利润总额影响幅度(2020年)
国内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加速,产业链盈利增量逐步兑现
海上风电平价项目推进顺利。截止2022年6月中旬,我们已经统计到沿海各省约23GW明确并网时间的海上风电平价项目,其中约有10GW已经启动了设备招标流程。另外加上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海南等地的一些未明确并网时间的项目,我们已经统计到明确项目名称的海上风电平价项目规模达到约50GW。
图表:各沿海省份已经公布项目名称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规模
国内海上风电经历2022年的过渡期后有望开启持续上行周期。2022年的国内海上风电平价的过渡年份,我们预计行业并网量下滑至5GW附近,伴随强劲的招标和项目推进进度较为顺利,我们预计2023年行业并网量有望回升至11GW,自2023年后开启持续上行期,保守看至2025行业年均装机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并在 2025 年后海上风电有望接力陆上风电成为国内风电装机需求的重要新增来源。
图表: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并网口径预测
国内海上风电平价后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具有溢价。自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后,产品的盈利能力为适应平价的造价均呈现了一定下降,例如:1)普通电压等级的海缆毛利率相比抢装时期可能下滑10ppt;2)海上风电塔筒、风机基础加工费较抢装时期下滑;3)海上风机售价自抢装时期的6000元/千瓦下滑至不到4000元/千瓦;4)海上风机零部件相较陆风零部件的溢价率从抢装时期的30-40%下滑至20%附近。不过,上述海上风电的产品盈利能力相较陆风产品仍具有溢价,我们认为有望逐步给产业链带来盈利增量。
图表:海上风电产品平价前后盈利水平与陆上风电产品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东方电缆、海力风电、金风科技、日月股份),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平价前指2021年,平价后指2022年
海外市场仍是蓝海,中国风电供应链有望充分受益增量需求
历史上海外风电装机增长相对平稳,2014-2021年CAGR为7%。近年海外风电装机增长主要来源于欧美和亚太地区,主要由于:1)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2)部分地区风电税收减免/补贴即将退潮;3)海外风电平价时间较早带来的成长性等原因。
图表:海外风电新增装机及增速
图表:海外风电新增装机构成
未来几年海外陆上风电呈结构化成长,欧洲和亚太区的海上风电将成为重要增长驱动。根据全球风电行业协会(GWEC)预测,未来几年海外陆上风电增长相对平稳,主要增量在亚太地区,欧洲今年上调2030可再生能源目标后也有望带来增量。海外海上风电规划则整体增速表现更优,GWEC预计2021-2026年海外海上风电装机CAGR为33%,主要为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增量贡献。
图表:海外陆上风电装机量及预测(2021-2026)
图表:海外海上风电装机量及预测(2021-2026)
欧洲今年再次上调2030可再生能源目标,所需风电装机量大幅高于行业协会预测口径。欧盟今年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标由40%上调至45%,为完成规划所需年均新增风电装机量超过30GW,大幅高于欧洲过去几年实际年均新增装机量(16GW左右)和GWEC预测新增量(23GW)。且本次上调主要强调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为欧洲可再生能源保质保量完成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十年欧洲实际风电装机有望加速。
亚太地区未来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增长潜力均不俗。亚太地区主要得益于主要国家能源结构转型/能源需求增长而制定的可再生能源远景规划以及配套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支持,且主要国家风资源优越,风电度电成本相较传统能源有明显竞争力,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有望成为海外风电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国产供应链部分环节已具备较强出口竞争力,海缆、轴承等环节也有较高出口空间。回顾国产风电产业链主要环节历史出口情况来看,1)主轴、铸件、塔筒、法兰、叶片以及定子转子环节的头部国内厂商具备较强的出口能力,近5年来相应环节头部企业出口业务占比最高可达50%+。往后看,我们认为已经具备出口竞争力的头部中国企业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制造优势,有望通过产能扩张方式继续提升出口份额;2)受制于国内技术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海缆以及主轴承产品出口比例相对较低,设计制造工艺仍在逐步迭代探索,大兆瓦风电主轴承尚处于逐步国产替代过程。动态来看,国内头部海缆企业目前已陆续斩获有海外海缆订单,头部国产轴承企业通过加强与主机厂的合作研发以及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发力大兆瓦主轴承研发。我们认为海缆、主轴承等目前出口比例相对偏低的环节有望伴随技术迭代进步以及出海模式探索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出口份额具备更高提升空间。
图表:中国主要风电零部件及塔筒企业出口收入和出口收入占比(2017-2021)
风机出口正在迎来加速期。过往多年,国内的风电机组直接出口规模和比例都很低,不过近期随着国内大型化风机技术追赶已经基本赶上海外产品,以及欧洲和北美市场之外的市场风电需求的提升,都给中国风机企业带来的出口增量的机遇。另外,近期随着国内风机大型化加速后降本较为明显,与海外的风机价格差距已经拉大,且近期海外机组价格随着上游零部件涨价影响后已经呈现上涨趋势。展望后续,我们预计中国风机企业有望继续在东南亚、中亚和南美等市场继续扩大出口优势不断提升市占率,也有希望在欧洲和北美的成熟需求市场凭借产品和价格优势实现突破和加速出货的过程,到2025年我们预计中国风机企业出口规模有望达到10-20GW的规模体量。
图表:中国风机招标价格和维斯塔斯风机售价走势
图表:中国风电机组年度历史出口容量统计及展望
图表:截至2021年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国家统计
风险提示
1. 风电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在政策不断催化及技术降本共同推动下,风电公开招标市场已表现出较高的景气度,但考虑到风电项目从设备招标到实际并网装机需要经历较多环节,风电装机量释放受到项目相关手续办理效率、并网消纳能力、施工建设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若相关环节出现一定制约性影响,风电装机量释放节奏或将有所放慢。
2. 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风电制造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普遍在50%以上,原材料多数为钢材等大宗商品,企业采购原材料的议价能力相对偏弱,有可能出现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而公司无法及时提升产品售价导致利润率承压的情况。
3. 行业竞争加剧。目前风电制造产业链主要环节企业均有进一步扩产动作,后续若出现行业装机需求释放节奏放缓,产业链内部竞争态势或将加剧,产能相对过剩环节企业盈利能力可能承压。
本文摘自:2022年6月16日已经发布的《风电行业复盘与展望系列(2):平价时代,产业链盈利正沿多条路径修复》
车昀佶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100002 SFC CE Ref:BQL481
曾 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8040001 SFC CE Ref:BRQ196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