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上半年靠投资收益挽救,主营白电何时能趁势而起?

海信家电上半年靠投资收益挽救,主营白电何时能趁势而起?
2020年08月26日 07:55 每日财报评论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原标题:海信家电上半年靠投资收益挽救,主营白电何时能趁势而起? 来源:每日财报评论

近期, 海信家电 (000921)发布了2020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尽管遭遇疫情,但受益于并表海信日立的红利,上半年海信家电收入依旧保持两位数增长,营收约为210.87亿元,同比增长11.27%。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上半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归母净利润约为5.03亿元,同比下降47.56%。主要受一季度影响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海信家电营收75.86亿元,同比下降12.68%;归母净利润4355万元,同比下降89.67%。

不过,海信家电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与消息面背道而驰,在两地大盘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反而一路走高。截止8月25日收盘,海信家电报15.52元每股,涨幅超过6%,市值186.8亿元。

主营产品市场不乐观,上半年净利遭“腰斩”

海信家电创立于1984年,主营业务涵盖了空调、冰箱、冷柜等白色家电领域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和1999年,海信家电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挂牌上市。

近年来,海信家电的业务重心逐渐向空调转移,去年海信家电增持海信日立的股份,并将海信日立的财务业绩合并至公司财务报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调市场已经不再维持往年的高增长态势。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空调1912亿元,同比下滑3.4%,是中国空调市场连续三年增长后遭遇的首次下跌。

到今年,空调市场的均价依然不容乐观。受疫情打击,2020一季度空调市场零售额跌幅超过一半,这也导致空调企业生存压力更大。

在这一市场态势下,行业头部企业因存在渠道、品牌及技术的优势,明显受到市场的追捧,导致整体行业马太效应现象更加突出,美的、格力、海尔等三大白电巨头与海信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上半年格力业绩预报显示,虽然呈现腰斩,但仍能实现63亿-72亿元的盈利;海尔上半年报显示,公司毛利为68.66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13.35亿元,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2.16亿元;而 美的集团 的一季度净利润则是48.1亿元。

反而,海信家电上半年净利润几近腰斩。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为5.03亿元,同比下降47.56%;营收约为210.87亿元,同比增长11.27%;基本每股收益0.37元,同比下降47.14%。

《每日财报》发现,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加大了海信家电的库存压力,由于大家电需要上门安装等问题,处处受到限制,需求减少,其销量较旺季而言或将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其2020年上半年库存达35.78亿元,同比增长24.41%。

业绩承压靠投资收益,大手笔营销未改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开始之前,海信家电就已经开始承压了。近几年海信家电的整体营收业绩增速持续下滑。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7年至2019年,营收规模分别为334.8亿元、360.2亿元和374.5亿元,同比增速为25%、7.5%和3.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8亿元、13.77亿元和17.94亿元,同比增长85%、下滑31%和增长30%。

虽然这3年中有两年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但其主营业务的发展并不是唯一主因。其中,2017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处置了佛山宝弘物业的股权,获得8.62亿元收益,占其归母净利润比重约43%。

2019年则是将其控股49.2%的重要资产海信日立并表,在当年9月并表后,海信日立带来的营收31.56亿元、净利润1.83亿元,2019年若剔除海信日立并表的影响,其营收其实是同比下滑了5%。

此外,查看近年来海信家电的盈利结构,可发现其他收益(政府补助等)和投资净收益占了公司净利润的很大比重。2017年至2019年,海信家电其他收益分别为1.25亿元、3亿元、2.7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重的6%、21%和15%。

同期,投资净收益分别为15.83亿元、8.29亿元和11.2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重分别为78%、60%和63%。整体来看,近三年中,其归母净利润的构成中有80%左右不是来自主营业务。

与此同时,海信家电的资金流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根据此前业绩公告,海信家电2019年应收账款达到了39.6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9.62亿元,大幅增长33.95%。

而另一方面,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分别达到了75.6亿元与53.17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8.92%、21.59%,应付账款中,账龄在一年以内的数额高达51.89亿元,占比为97.59%,资金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尽管海信集团业绩连年承压,但在营销投入上还是大手笔投入。2015年-2019年,海信家电销售费用为43.09亿、46.41亿、47.72亿、50.06亿、56.70亿,每年都在持续增加,然而巨资投入的营销似乎仍未改善海外业务的盈利水平。

2015年至2019年,海信家电国内毛利率为27.19%、29.64%、27.68%、27.11%、29.87%,国外毛利率为12.71%、15.49%、7.07%、6.81%、9.09%。即使在顶峰时刻,国外毛利率仍不及国内一半。

裁员治标不治本,走出困境仍需时日

面对疫情考验,海信家电2020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355.04万元,同比下降89.67%,扣非净利润则降低至-3740.49万元。

对于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海信家电称,主要原因是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和冲击,营收大幅下滑,规模不足导致毛利额大幅下降,费用率大幅上升,从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季度业绩发布前,海信集团还曾因裁员陷入舆论风波。4月10日,海信被曝计划大规模裁员一万人,随即引发市场热议。随后,4月12日,海信集团回应称,目前网络已有的关于海信定量裁员的信息,数据并不属实。

据公开媒体报道,海信此前曾表示要“优胜劣汰”,即高管带头降薪、加速淘汰末位员工。在一季度报表中也可看出,其应付职工薪酬由期初的6.2亿元,到期末下降了34.13%至4.09亿元,减少了2亿多元。

报告中,海信家电表示这是因为“规模下降导致期末应付职工薪酬减少”,可以看出其裁员降薪的成效。其实海信集团的裁员行动已率先在国外开展。海信集团位于斯洛文尼亚的欧洲部门曾表示,该公司年底前将在欧洲裁员23%约2200人,以应对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0年,国内市场不景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再加上家电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海信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或许这才是海信裁员的根本原因。

同时专家也表示,裁员治标不治本,只能解一时之困。海信若想要走出困境,还需在业务方面寻求突破,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探索更多市场以及渠道。

令人担忧的是,为海信家电带大量营收的海信日立,实际上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2017年至2019年,海信日立营收增速分别为44%、17%和9.5%,净利润增速也由2017年的28%降至2019年的19%。

海信家电曾经的重心——冰洗业务,也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区间,据数据分析,公司冰洗业务近四年营收复合增速为8.7%,具体到各年也经历了负增长、中速增长、低速增长的一个周期。

面对下半年更加激烈的家电市场环境,海信家电将何时走出困境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冠肺炎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8 科威尔 688551 --
  • 08-28 福昕软件 688095 --
  • 08-27 众望布艺 605003 25.75
  • 08-26 海目星 688559 14.56
  • 08-26 华峰铝业 601702 3.6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