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展望2025年,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不断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相互呼应,彼此衔接,共同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一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有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政策措施,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我国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万亿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关键通用基础、标志性装备产品实现应用推广,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我国已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1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83家,完成1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178家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成效明显。
据了解,2025年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奋勇争先。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落地。
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2025年元旦,由东航C919执飞的MU721“上海虹桥—香港”定期商业航班开航。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沪港定期商业航班,正式开启地区航线商业运营。
2024年,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3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量产应用。目前,我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达33家。
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在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为产业创新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撑体系。”朱克力说。
据了解,2025年工信部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创新攻关组织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持续推进
在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应用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诊断技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维护措施,使设备故障率降低90%,设备维护费用降低50%。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光鹏介绍,2024年浪潮云洲以数据要素为驱动,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不断向“新”求“质”。
2024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推进。赵刚介绍,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7万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累计培育700家高水平5G工厂。扎实开展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已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
“人工智能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中最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目前已在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涌现出上百种场景和模式,并形成两条技术应用路线。”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刘默说。
据了解,2025年工信部将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3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壮大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 (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