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 勇立潮头】改革,让北京服务迭代升级

【长风破浪 勇立潮头】改革,让北京服务迭代升级
2024年08月22日 08:25 市场资讯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手写营业执照,到如今的电子营业执照;从最初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到现在的“一网通办”……改革开放46年来,北京营商环境从简政放权开始,在经济改革进程中不断升级,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服务”软环境,更助力北京硬实力快速提升。

  “一个章”开启一个新行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自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当时各级政府部门解放思想、大胆放权、力促改革,率先带来了个体工商业的迅速繁荣。

  1979年,为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和扩大就业,北京放开了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紧缺行业的审批,比如服装加工、拆洗缝补、弹棉花等。后来,又适当放宽了个体经营的行业范围,如房屋修缮、擦皮鞋、三轮车运输、出售报刊等。(1980年6月22日《北京日报》1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通知放宽对个体工商业户的政策》)
  家庭妇女刘桂仙敏锐地捕捉到改革开放的信号,有了开餐馆的想法,于是找到了当时的东城区工商局提出申请。这样的一份申请,让时任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的靳云平犯了难:一来饭馆不在放宽个体经营的行业范围,没有相关政策支持;二来没有先例,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审批。这事在东城区工商局“商量”了一个月,最后,东城区工商局本着一切以“放宽政策,搞活经济”为原则,决定给刘桂仙特批营业执照。可餐饮个体户的营业执照什么样?谁也没见过。于是,东城区工商局干脆在纸上手写了一份文件盖上公章,日期是1980年9月16日。就这样,刘桂仙拿到了中国个体餐饮业的第一张营业执照。(2021年6月18日《北京晚报》特4版,《改革味道,餐馆“悦宾”敢为先》)当年10月下旬,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允许个体户从事饮食小吃和小商品经营的请示》,让个体户开餐馆变得名正言顺,等于给想搞餐饮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当时,北京的各个部门都在想办法简政放权、提供服务。粮食部门提高了个体户的粮食定量,财税部门对个体户简化了税制,银行还为部分个体户发放了贷款,让“小快灵”的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截至1987年年底,北京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00734户,他们不仅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受益者,还为国家作了贡献。当年北京个体工商户营业额达到97277万元,向国家纳税7200万元。(1988年1月27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个体工商户突破十万》)

  有了“放开”个体经营审批的成熟经验,1988年,北京市又改进了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办法,让外企的发展也有了“活力”。(1988年11月7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前十个月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逾百家》)当年年底,规模更大的私营企业的审批也放开了,东城区8家个体工商户领到了本市首批私营企业营业执照。(1988年12月2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首次出现八家私营企业》)此后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甚至成为门头沟等区县的经济支柱。

  “一条龙”育出蓬勃开发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从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开始的。当年3月,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给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社会政治环境,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当时,“下海”“股份制”“老板”成为最热门的时代词汇。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北京率先开启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之路。为了让“下海”的企业能乘风破浪、安全航行,北京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优先放权。1992年前9月,北京市政府陆续发出8个放权政策文件,各职能部门制定40多项政策措施,下放建设项目、三资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的审批权和劳动工资、工商、物价等方面的管理权,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1992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1版,《更上一层楼 1至9月北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综述》)

  当时的崇文区是放权做得好的区县之一。1992年,崇文区对辖区的68家企业积极放权,该给的自主权,全都还给企业,培育出天桥股份、天龙股份、燕京实业集团公司和元隆绸缎商行四家经济支柱企业,被称为崇文“四小龙”。(1992年10月22日《北京日报》2版,《崇文“四小龙”何以腾飞》)

  1992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发区)奠基。北京市政府大幅度放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规划、合同章程、工商登记等均有批准权,投资商不用再为一百多个“戳”而四处奔波了。开发区管委会还把之前各部门松散的、点状的审批项目,梳理成一条线,设专门机构为投资者实行审批“一条龙”服务。当年,就有252家中外企业到亦庄开发区洽谈投资事宜,其中,中外合资的资生堂丽源化妆品公司率先在当年开工建设。(1992年9月12日《北京日报》1版,《亦庄的事今后亦庄说了算不用再为百多个“戳”奔波》)随后入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9个月时间,成为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在世界上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家工厂。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北京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对外商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措施还被推广到其他区县。如崇文区在1998年5月成立了企业服务大厅,18个职能部门和3家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为企业和投资者办理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税务登记等20多项登记,为办照人提供“一条龙”服务。(1998年9月24日《北京日报》6版,《崇文区政府为企业服务一条龙》)

  “一站式”吸引留学生回京创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入世和与国际全面接轨,北京市迈出了精简行政审批的一大步。2001年,新的《北京市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方案》出台,这是市政府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的第二次大幅度精简。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市政府就已经开展过一次精简,结合机构改革对原有的1304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41.7%。2001年年底,全市18个区县都建立了集中办事大厅,全部实行“一站式办公”,让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现存的“流水作业”式审批变成同步审批,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优质服务。(2001年11月20日《北京日报》1版,《精简行政审批政府企业都“轻松”》)为了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北京市还大力推广电子政务,中关村新登记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是通过电子政务办理的。(2002年5月19日《北京日报》3版,《世贸组织背景下的执政加减法则》)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了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中关村科技园区创立了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开通了创业绿色通道,使留学生到园区办企业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6.5个工作日;设立了留学生服务基金,为留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成立了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公司和中关村发展园等孵化基地,为留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孵化服务。采取这些措施后,政策环境成为中关村吸引投资的引擎,“海归”回游的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2至3家留学生创办的企业注册成立。2002年刚刚从美国回到中关村就创办了公司的赵克顺说:“我只用了5天时间,就办好了公司地点的选择、营业执照的办理以及各种相关手续。中关村的办事效率,胜于我在美国办公司”。(2002年6月19日《北京晚报》1版,《“海归”争进中关村》)截至2004年11月,包括5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1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来到了海淀区。(2004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1版,《海淀,环境引资》)

  以“一站式”审批为基础,北京市在政府审批上不断优化、创新,上下衔接,延伸服务,进一步整合规范,覆盖全市。2009年,北京市首次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按照“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2009年5月21日《北京日报》1版,《服务型政府建设向更深层次延伸》)

  “一张网”实现“云审批”

  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出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的相关政策。2015年11月,位于六里桥的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北京市级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都在此集中受理、集中办理、集中发证,实现“一口进、一口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立体服务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2015年11月4日《北京日报》4版,《关于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的通告》)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京的营商环境,2017年10月,北京市发布《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陆续推出投资、贸易、生产经营等方面的26项改革新政。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对标世界银行的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出台了“9+N”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大礼包,北京环球主题公园成为受益项目之一。原来至少需要2个月的许可审批,只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为如期开园节约了时间。(2018年5月4日《北京晚报》6版,《规划许可证几天办妥了》)北京市还发布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全市19个市级部门44个系统实现了“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当年年底,全市网上办理事项达到90%以上,这让“云审批”“零跑腿”“秒批”“电子营业执照”成为现实。(2018年11月6日《北京日报》6版,《本市将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

  2019年,经过北京市大范围、大力度地优化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相当于世界排名第28位,这意味着北京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也让北京的营商环境成为世界样本。(2019年10月31日《北京晚报》2版,《北京的改革经验将在全世界推广》)但北京市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升级,从1.0版升级到6.0版,累计推出1270多项营商改革举措,重点提升“服务”,使“北京服务”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北京服务”让北京与国际的接轨更便利。2022年7月6日,北京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整合应用境外物流、报关等多维度数据,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帮助金融机构大幅提升对于离岸贸易真实性管理能力和结算融资审核效率。比如中国银行1至10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理完各类离岸贸易业务手续,体现了北京的国际速度。(2022年7月10日《北京日报》4版,《提升跨境结算便利“京贸兴”一站式整合数据》)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放权”搞活经济,“简政”提速发展,“服务”为改革增效,随着北京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步伐加大,北京经济将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