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笔16亿元的战略投资,让深圳将市值百亿药企绿叶制药旗下最核心的肿瘤药物研发资产打包引至南山区。落子南山,绝非偶然,生物医药作为区域重点优势产业,早早就被列入南山新兴产业布局的发展重点,目前该区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数量已超10家,总市值近5000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通过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夯实生物医药领域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集群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现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140家,上市企业11家,其中营收超10亿元企业8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去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530亿元,展现出新兴产业的强大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规上企业近千家,居全国前列
沿着坪山区锦绣路一路向东,在这条3.6公里长的“BT(生物技术)大道”上,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等逾200家生物医药企业陆续映入眼帘,其中14家为上市公司,2023年创造了近230亿元的总产值。
放眼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各区点状分布、多点开花,主要分布在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新区等区域,生物医药企业类型多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领先,形成以医药、医疗器械与精准医疗为主要组成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居全国前列。
创新药研发具有典型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特点,提高原始创新药的研发水平,加快优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为此,深圳近年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搭建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创新平台等方式,在全国率先打造“研发+转化+生产”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汇聚华大基因、迈瑞医疗、信立泰、健康元、新产业生物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截至今年3月底,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有621家,专精特新企业有334家,“独角兽”企业有5家。
如光明区,首个以合成生物学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卫光生命科学园,在产业生态打造和集聚效应方面初具成效,入驻生物医药企业约30家。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表示,深圳的产业链配套非常成熟,生物医药产业要素资源可以快速汇聚,未来5-10年深圳必将产出很多重磅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品,成为多彩多样、全方位发展的生物医药重镇。
平台赋能助推高端医药研发“生花”
日前,深圳市艾迪贝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掌握的I型CRISPR(原核生物基因组内一段重复序列)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的治疗,近期该公司也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其飞速发展离不开所在平台――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公司创始人杨振煌说,“共享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科院的仪器设备,研发成本大大降低。”
湾有引力由光明区联合深圳湾实验室打造,是深圳推进生物医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重点孵化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和高端医疗影像等方面颠覆性技术,开业运营3个月以来,已引进入孵项目8个,入孵企业吸引融资金额达5000万元。
事实上,重大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关键引擎作用,助力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还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以此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深圳光明区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去年12月,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深圳揭牌。在两大平台的加持下,一款款本土创新药、一台台创新仪器加快从研发走向临床,再走向市场的步伐,其背后体现的正是深圳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
此外,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殊产业,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业内企业的助力显得尤为重要。近日,首批4只“20+8”产业基金之一的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50亿元,将投向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促进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深圳对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继续“加码”,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其中。《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则描画了未来蓝图: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