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并购再现!百洋“双雄”整合加速创新价值裂变

中药行业并购再现!百洋“双雄”整合加速创新价值裂变
2024年05月22日 21:46 医药经济报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大健康消费升级,以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红利渐次落地的背景下,我国中药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中,中药行业展现出的确定性和潜力,也让更多医药龙头大举吸纳中药优质资产,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并购交易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之一。

日前,A股又一上市企业百洋医药发布公告,拟以8.8亿元现金收购创新药企百洋制药60.199%股权。在业内看来,这一里程碑式交易让百洋医药正式从品牌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二者的强强联合有望增厚各自优势,加速拓展中药创新版图。

中药产业整合并购增多百洋医药迎布局最佳时机

最近几年,国家层面针对中医药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中药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国务院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 。今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专门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等要求。

在政策助力下,中药行业跑出发展“加速度”,优质并购标的不断浮出水面,行业内的并购交易越发火热。

2020年10月,国药集团宣布通过中国中药增资太极集团控股股东太极有限,从而间接入主太极集团,进一步巩固自身在中药行业的领军地位。无独有偶,2023年1月,华润三九豪掷29.02亿元现金购买昆药集团2.12亿股股份,通过对昆药的股权收购进一步拓宽现代化中药版图。

进入2024年,中药行业的并购交易热度不减。4月,A股上市公司北陆药业公告拟斥资2.02亿元收购天原药业的80%股权,随后信宸资本也宣布完成对咽喉健康领域中药公司桂龙药业的收购。这两项交易均为产业资本或意图涉足中药行业的新势力对老牌中药企业的收购,释放业界持续看好中药领域前景的积极信号。

在业内看来,通过对中药企业的直接并购,在中医药领域已有布局的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在未来形成更强的规模效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而未有布局的企业也能通过并购交易快速进入中药市场,开拓新领域实施业务,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优势互补之下,被并购的中药企业也将实现新的业绩增长。

正式将百洋制药并入其上市公司体系,也为百洋医药打开了更富有想象的未来市场空间。

收获多个拳头品种打开市场增长新空间

“中国民族制药新势力”,这一定位就说明了百洋制药的特色。成立于1999年的百洋制药,专注于中药现代化和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在中药现代化领域,百洋制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传承”与“创新”。自主研发的创新中药产品扶正化瘀系列,是其最突出的实践案例之一。

作为一款经循证医学验证可逆转肝纤维化的创新中成药产品,扶正化瘀不仅凝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的多年心血,更离不开百洋制药现代化研发生产理念的加持。它是中国首个完成美国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开启了肝病抗病毒和抗纤维化“双抗治疗”的新时代。上市20年来,扶正化瘀开展了68个RCT(随机对照试验),发布核心期刊500余篇。同时,扶正化瘀还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以扎实的临床研究为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添加诸多新证。

对缺少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而言,扶正化瘀这一案例在中药现代化之路上极具标杆意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在2023扶正化瘀上市20周年会议上表示,截至目前,国际仍没有一种西药被证实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而扶正化瘀是目前抗肝纤维化领域“证据最多、最可靠的中成药”。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乙肝感染者达7974万人,乙肝感染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4%和15%,与WHO提出的“至2030年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尚有较大差距,存在巨大增量市场。根据艾昆纬数据,2023年乙肝抗病毒产品市场销售额24.3亿;抗纤产品销售额13.6亿,复合增长率约为13%。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抗纤中药的患者数仅为使用抗病毒药的患者数的7%。

凭借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实践,扶正化瘀目前已经是院内抗肝纤维化份额第一的产品,占比近30%。按此推算,2023年扶正化瘀的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随着“双抗”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抗肝纤维化市场潜力巨大,倘若抗纤比例提升1倍,扶正化瘀将成为10亿级产品。业界分析认为,随着百洋制药进入百洋医药上市公司体系,扶正化瘀也将在零售端充分释放品牌价值,加快实现重磅品种的身份转变。

除现代中药外,百洋制药的高端缓控释制剂业务同样瞩目。据悉,百洋制药位于青岛的缓控释制剂药厂已多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cGMP认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多款产品为中美共线生产、同报同销。其中,百洋制药自主研发生产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奈达®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患者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就能平稳控糖,极大提升了用药依从性。

值得一提的是,百洋制药的奈达®从研发到上市历经十余年,在2016年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ANDA)时还遭遇了专利挑战。不过凭借独具创新的渗透泵控释技术,百洋制药在与原研药厂家历经2年的专利诉讼博弈中最终赢得胜利,成功打破专利封锁。奈达®于2018年底在美国获批上市,次年实现出海销售。同时,奈达®也在2023年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高端制剂的国产替代。

承接母公司创新孵化成果持续驱动未来业绩稳健领跑

在顶层设计持续鼓励创新药研发、加快新药上市的背景下,向创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基本共识。百洋医药借由资源整合吸纳制药工业优质资产,构建起一条医药创新的产业化闭环。

一直以来,百洋医药以品牌商业化能力为核心,聚焦医药健康品牌的打造运营。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已成功孵化运营出多个十亿级、亿级品牌,其中进口钙品牌迪巧®、消化不良品牌泌特®等均已成为品类领导品牌。同时,百洋医药也构建起了庞大的营销网络,覆盖大中型医院1.4万余家、药店40万余家;并与多家MNC形成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旗下品牌产品的价值释放。

当前,百洋医药正在通过品牌运营这一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经营业绩的突破:2023年,百洋医药品牌业务实现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18.91%,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线上品牌业务增速尤为明显,全年销售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52.16%。

在百洋医药商业化能力加持下,包括扶正化瘀、奈达®等在内的核心产品未来都有望实现价值裂变。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也将更好地反哺百洋制药进行更多的创新与创造。根据公告,百洋制药位于上海的现代化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位于青岛的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基地,仍在进行管线扩建工程,预计2024年可投产。随着产线升级与产能提升,百洋制药的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与此同时,百洋医药新的发展蓝图也更加清晰可见:以“生产制造和商业化”双轮驱动的策略构建医药产业化平台,也与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的研发创新形成更为紧密的连接。

与母公司的产业生态协同,也正是百洋医药产业化平台更高的价值预期所在。

近年来,百洋医药集团以“产业投资人”身份,依托旗下百洋众信基金和合理的孵化机制,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携手培育源头创新成果,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核医学创新药、医用直线加速器、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抗肿瘤和骨再生创新药等多个创新领域都有布局。

其中,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与十二导家用心电仪等创新产品已与百洋医药形成了商业化协同。百洋医药还获得了集团孵化的治疗骨坏死FIC药物(PDC)和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商业化权益。

得益于这样的生态协同机制,集团孵化的创新成果将优先通过百洋医药产业化平台,快速“变现”成为大规模应用的产品;百洋医药也能有机会不断承接原研创新成果的生产和商业化运营,使之成为持续驱动其未来业绩稳健增长的不竭源泉。站在为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的更高层面,百洋医药与母公司之间的“创新孵化-生产制造-商业化”模式不仅打通了从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提升了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也为业界打造出“百洋式创新生态”的参考范本。

编辑:郑淼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