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基建增速连续下滑,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2023年至今,基建投资增速相对年初的市场预期偏弱,1-7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9.4%和6.8%,较年初有明显下滑。当前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在行情上也导致市场对政策预期产生分歧。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根据21财经报道,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1-8月累计发行专项债4.16万亿元,同比-3.0%,7-8月单月分别新发行3505亿元和9758亿元,单月分别同比+122%和+354%。
项目开工加速,预计基建投资增速继续收窄但可逐步并企稳。根据mysteel统计,8月新开工项目投资额31288亿元,单月同比+10.6%,累计同比-9.7%。我们估算实物工作量增速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0.4pct,到年底仍有0.7pct的下行空间,对应全年基建增速中枢8%左右,狭义基建增速预计为7%左右,广义基建增速9%左右。
建筑央企收入业绩低速增长,地方国企表现分化。2023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实现营收增速分别为4.7%/5.1%/0.1%/0.5%/13.5%,实现业务增速分别为1.6%/7.4%/1.3%/2.9%/22.9%,除中国中冶外建筑央企营收增速均低于GDP增速,业绩保持低速增长。地方国企方面,四川路桥保持较快增速,陕建股份、安徽建工增速放缓,而浙江交科营收和业绩均有下滑。
从新订单结构看,基建央企传统工程订单高增长,而投资类业务大幅缩减。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新订单结构看,新口径的工程承包订单增速较快(主要是公路、铁路、市政这类传统建设领域),中国中铁新口径的“工程建造”新签合同额同比+43.3%,中国铁建工程新口径“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同比+28.5%。相应的绿色环保类业务、投资运营类业务新签合同都大幅度下降,反映基建央企持续落实缩减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运营等需要较大资本投入的业务的策略,不断提升资产盈利能力,推动业务模式回归工程服务本质。
投资建议:受专项债发行偏慢,项目开工落地不及预期的影响,基建增速自年初开始逐月下滑。7月后专项债发行提速,叠加三年内开工项目投资额增长较快,目前在建项目充足,推动实物工作量持续落地,基建投资年内有望企稳。建筑行业新订单低速增长,建筑央企收入和业绩平稳增长,订单结构和业务结构持续调整。海外订单未见明显回暖,需要等待10月的一带一路峰会试访增量积极信号。重点推荐:太极实业、建科院、中材国际、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一带一路”项目签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政局动荡的风险。
![](http://n.sinaimg.cn/client/0/w400h400/20230717/feff-61f40fe29ed9a87e9ececd41dfc7fee5.png)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