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贵州百灵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1年08月29日 17:10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原标题:贵州百灵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贵州百灵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1、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本公司是一家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独家苗药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及胶囊和非苗药产品金感胶囊、维C银翘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都为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上述产品在心脑血管类、咳嗽类、感冒类、小儿类药品市场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以糖宁通络为核心竞争力的苗医药一体化项目,近一步扩大推广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2、行业地位

  公司现已是贵州省新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苗药研制生产企业。公司连续10年荣登“

中国制药

工业百强榜”,由米内网组织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排行榜专家委员会评选产生的“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颁布,公司凭借扎实的研发生产实力和稳健的市场推广能力,再次荣登

中国中药

企业TOP100排行榜,位列第30位。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公布了“2020年度非处方药企业及产品榜”,凭借着强劲的企业

综合

实力及出色的产品市场表现,公司进入“2020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榜”前15强。同时,公司产品咳速停糖浆/胶囊、金感胶囊、维C银翘片、双羊喉痹通颗粒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10款产品入选各类别产品榜荣誉,上榜品种逐年增加。报告期公司明确围绕“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

中成

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继续扎实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力建设,以实施“科技苗药、文化苗药、生态苗药”为抓手,对既有的优质苗药资源提升规模和效益,同时深耕苗药的宝库,加快苗医药一体化项目(中医糖尿病医院)开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管理团队的建设逐步加强,营销队伍能力积极增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3、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所处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结合为一体的产业,与人民生活质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也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药品的使用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医药的需求相对刚性和稳定,使得医药行业成为弱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增速多年来较为稳定。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平稳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持续性、全球性、未来结束时间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将医药产业推向了世界高度关注的核心领域。

  医药行业改革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尽管近年来医药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国家“

健康中国

”战略的强力驱动,以及未来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需求不断加大、城镇化水平提高、疾病图谱变化、行业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医保体系的健全等因素的驱动,将为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医药行业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7月13日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72,306.4亿元,占2020年GDP百分比为7.12%,占GDP比重持续提升,距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不少提升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在深度耕耘存量市场的同时强化对增量市场的拓展,在现行药品集中采购的大背景下,通过做好市场准入工作,使公司产品价格体系相对稳定,通过促进公司现有产品的销售及加速新产品的导入,使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稳步扩大。同时公司积极从“

开源

”端促

进业

绩增长;在内控管理方面,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基本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严控各项费用,从“节流”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新药研发创新工作,同时还将着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注重市场潜力大及研发壁垒高的产品开发,确保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以提升公司整体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4、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后疫情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国内局部疫情反复波动,公司所有生产基地和销售片区在积极响应政府防疫举措的同时,全力做好生产经营工作。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带量采购扩大、合规营销改革等法律法规的影响,行业增速一度下滑至负数,目前正在逐步恢复。从米内网发布的2020年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医药行业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整体增长在政策驱动下逐渐放缓,近年来增速逐年降低,2020年全年数据已经出现负增长(-8.5%)。

  报告期内,在董事会和经营层的管理下,公司继续全面推动精细化管理,深入挖掘潜力,全员上下统一思想,调整心态,提升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注重结果导向,积极围绕年度经营计划有序开展各项经营工作,确保了公司经营的连续性及稳定性。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3亿元,同比下降0.5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150.4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94%。报告期公司业绩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为:1.2021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加大促销力度,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5400.38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按照账龄组合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的坏账损失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717.77万元。

  报告期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

  (1)推进重点项目工作

  公司2020年开始建设的扩能技改项目(前提取三车间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也将近一步增加公司的前提取产能,补足公司生产环节的瓶颈,确保公司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提取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该项目预计将在2021年底释放部分产能。同时公司也在对生产线持续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对标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水平,加快引进和换代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系统,以适应和满足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战略需要。

  (2)积极加快产品研发,推进技术创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各研发项目进展。

  ①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

  2021年2月,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公司共同承担的“苗药糖宁通络片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国中医药科技函〔2021〕18号),正式成为国家级科研课题。此次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公司为联合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等多地医疗机构及权威专家,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多中心的循证医学方式,开展糖宁通络对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糖宁通络对糖网超早期危险因素的预防机制等三项研究。项目旨在更广更深地推进糖宁通络针对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应用,以扎实的临床数据为基础,加快填补临床治疗及预防用药空白,为更多糖尿病及糖网患者服务。

  2020年7月,公司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参与开展糖宁通络片及乳膏治疗糖尿病足病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将为糖宁通络治疗糖尿病足病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客观公正地反映糖宁通络临床疗效,让更多糖尿病足病患者通过糖宁通络而获益。

  ②其他研发项目进展

  (3)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建立数据化管理体系,强化总部管控,完善各板块核算体系建设;推行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优化;推进薪酬体系优化、分线开展培训体系优化,搭建内部晋升通道,建立健全学习成长体系。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加快从成本中心向利

润中

心的转变。加强项目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落地机制。

  (4)加强合规管控,提高治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公司治理建设,根据《中国

证券

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的公告》〔2020〕69号的精神要求,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自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根据《证券法》、《

深交所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加强合规建设,强化内部管控手段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

  2021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经营目标,加快各项研发工作推进,继续紧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以高标准质量要求为核心,合理规划产能,全面加

产管控,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生产目标的同时,不断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应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继续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强协调、全力以赴推进公司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以期尽快提高公司核心产品产能,抢抓市场机遇,提高公司效益。未来几年,公司将以实业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深化医药

大健康

产业发展战略,紧跟“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围绕全面建设

小康

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全民健康为己任,继续深耕医药行业,重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的研发,同时积极扩大产能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强化市场优势,不断提升公司在医药行业的影响力和地位。

  公司将持续秉持“专精于药、专注于人”的核心价值观,上下坚决贯彻董事会制定的“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中成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提升中成药(苗药)产业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化学药和生物制药新领域和新产品,创

建新

的业务增长点,围绕“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通过集中优势打造明星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营收利润,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本运作收益,实现有效并购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使公司成为产品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影响广泛、社会美誉度高的全国医药健康行业知名企业。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也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1、品牌优势、品种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以提升公司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及相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的“百灵鸟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一线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属于心脑血管类药物,近几年销售规模实现稳定增长。二线品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羊喉痹通颗粒、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维C银翘片和咳速停糖浆及胶囊覆盖了感冒类药物、咳嗽类药物、儿童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三线品种金感胶囊、风寒/风热感冒颗粒、康妇灵胶囊、泌淋清胶囊、经带宁胶囊、消咳颗粒等产品覆盖了妇科类药物、泌尿系统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报告期内通过营销整合和市场开发,销售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 公司主要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强力枇杷露、益母草膏、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一清颗粒等36个品种54个批文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为全国独家品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新增入选品种,为全国独家规格。公司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维C银翘片、泌淋清胶囊等共计51个品种纳入《医保目录》(2020年版)。 目前公司产品结构合理、品种丰富,有利于分散单一产品导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推广及药品分类管理的规范实施,公司产品的结构优势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3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0件;授权专利4件,均为实用新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数为100件,国内发明65件,外观设计5件,实用新型30件。公司生产的17个苗药品种全部拥有发明专利。 2020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公司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ZL200510054694.8)”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继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胶囊之后,公司第三次获得这一国家级奖项,彰显了公司核心产品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3、研发优势及科研项目情况 (1)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已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企业、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同时建立了现代苗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贵州省民族药(中药)复方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西南民族药(中药)口服制剂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现代苗药创新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通过结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的资源,增强公司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构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实现各方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技术共创、管理共建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产业深度统筹、良性互动、校企协同、产业升级,通过发挥科研项目成果转换优势,实现为企业科研与经营赋能,在大健康管理、品种研发、共建中医药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康养产业等方面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和企业价值增值。 (2)在研创新优势 公司在研新药有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剂(EDS01)项目、黄连解毒丸项目、益肾化浊颗粒项目、1.1类化药替芬泰项目、糖宁通络项目等,公司在研项目覆盖众多治疗领域,项目如获得批准上市后,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对公司的战略布局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国人愈加注重养生保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药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在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市场领域产品具有专有性,核心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除了开发生产药品外,还可以在药食同源的基础开发保健品等大健康类产品,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4、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完善 强大的渠道管理和终端覆盖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公司已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随着多年的市场打造和沉淀,公司已完成全国32个省、市及自治区营销网络的覆盖,积极推进OTC和处方药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推广工作。公司通过对市场终端客户需求情况的不同,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针对各等级医院、单体药店、连锁药店、诊所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做好渠道细分规划,积极推进各渠道团队的建设,加大产品的学术推广及培训体系的建设,制订出适合不同市场的销售方式和激励政策,通过深入贯彻一、二级分销制,有效利用商业公司网络等方式,加强自建销售队伍的发展。公司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经验丰富,队伍稳定。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公司实现销售不断增长的直接动力。 截至报告期,公司已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了3,200余家一、二级商业,同时受两票制的影响,商业合作渠道已下沉到部分县域商业公司。公司与全国80%以上的终端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全国终端客户已超过47万家,同时签约终端VIP客户8.5万余家,其中开发二级以上医院4,500多家,三级医院1,600多家;公司与全国百强以及各省十强的连锁药房和县域连锁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合作门店数超过18万家,特别是强化了跨省连锁的战略合作,大部分跨省连锁已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近年顺应国家医改政策,向下延伸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拓展基层医疗市场。公司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开发上已突破10万家。公司自建的营销队伍在渠道上进行了细分、强化管理和培训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良好快速的发展,促进公司产品更深和更广的覆盖,为公司今后的销售增长奠定了基础。 5、产能技术优势 公司通过新建或技术升级改造已完成了二十六条生产线的GMP认证工作,包括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软胶囊剂、丸剂、酊剂、喷雾剂、煎膏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的完善和提升,能够进一步保障公司以优质产品服务市场。 公司为进一步满足产能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改和扩建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扩大公司中成药品种的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品质量、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水平的提高。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产、优质药品,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6、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发展 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等国内知名中医三甲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同时公司与大医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明医明诊互联网医院线上糖尿病诊疗的独家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扩大“糖宁通络”在全国市场的宣传、学术推广和患者应用工作等,公司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糖宁通络项目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情况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4、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2020年以来,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先后在我国及境外地区迅速扩散。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及防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境外疫情蔓延也给国内带来输入性病例风险。如未来境外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长期持续,将可能对公司境外研发、生产和销售带来不利影响,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研发带来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响应和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此外公司将全面提升企业各环节的管控和经营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强化现金流储备,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努力克服疫情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2、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药品研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提高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是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在研项目涉及生物药、化药和中药,不同的药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能否进入临床试验存在一定风险;由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存在临床试验失败或者进度迟缓的风险;在研药品完成临床试验后,也存在不能获得药品注册上市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跟临床试验政策,科学管理在研项目,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水平,谨慎选择研发项目,优化研发格局和层次,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进度,同时开展战略性新品种研发以及探索性研究,拓展研发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强现有药品的深度开发,提高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医药政策和市场风险 医药行业为我国强监管行业,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具有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随着我国医疗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相关政策法规将持续调整或出台,现行药品政策变动的趋势仍将持续,尤其是医保局对药品支付、使用范围设置限制标准,以及辅助用药、处方受限、按病种付费等药品准入政策的推进,全国公立医院药品招标政策均以降价为主导思路,中成药带量采购即将推出,使得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在此背景下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量可能面临下降风险,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制药行业整合趋势加剧,并购重组大量发生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公司运行模式和产品竞争格局有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分析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上市进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4、质量控制风险 新版《国家药典》、新版《药品管理法》、注册审评新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新标准、新制度、新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药品自研发到上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对全流程的质量把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导致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因素较多,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存储和运输等过程均可能会出现差错,使产品发生物理、化学等变化,影响产品质量。虽然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覆盖生产经营全部过程,但是不排除未来仍有可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做好采购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保部门等相关各部门的工作衔接,依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流程标准作业,将新规的要求全面、有效地予以落实,确保各个环节无质量瑕疵。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加速企业产能升级,认真做好各车间的GMP认证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更新优化生产装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5、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药材、原料药等原材料价格一直受到诸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环保管理、自然灾害、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对中药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为合理控制成本,公司一方面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合理安排库存及采购周期,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搭建大宗原材料采购平台实现部分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行成本管理,加强生产规划,通过提高生产预测准确性,扩大原材料集中采购,使资源优化,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贵州百灵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31 国力股份 688103 12.04
  • 08-30 中粮工科 301058 3.55
  • 08-30 博拓生物 688767 34.55
  • 08-30 匠心家居 301061 72.69
  • 08-30 上海谊众 688091 38.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