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别人剁手你赚钱,飞天茅台等你拿!更有七大投资工具限时低价优惠,不容错过,[点击进入活动页面]
来源:赛柏蓝
原标题:一半Biotech亏损!知名药企核心技术平台转让
11月11日,和铂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的全人源重链抗体平台HCAb出售给美国明星公司Moderna,根据协议Moderna可以获得该平台开发的多个靶点序列的全球权益,用于基因疗法的开发,并全面负责后续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所有工作。
01
频繁转让背后的原因
这不是和铂医药第一次为了“节流”而出售产品,但的确是第一次将研发平台转让,并且根据和铂医药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也是其核心技术平台之一。
从今年初开始,和铂医药开启了频繁的项目转让,合作方式上既包括合作开发也有出售全部权益;项目受让方范围广泛,既有国外的MNC药企也有国内外的Biotech,甚至还有国内的典型传统药企;对于交易的项目来说,既有处于早期阶段的平台,也有处于临床阶段的研发品种,更有已经接近上市的国外引进品种。
表1 2022年和铂医药项目交易统计
关于和铂医药在今年项目转让如此频繁的原因,很明显是由于其现有资金难以支撑逐年高涨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在还没有药品成功上市的情况下“开源”不成,只能“节流”。
通过统计其半年报数据可以发现,由于研发开支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今年上半年即使有一些项目转让收入,但净亏损依旧同比增加。并且按照半年报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也就能支撑不超过两年的研发投入。
表2 和铂医药半年报数据统计(单位: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Biotech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急于出售的管线也会变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和铂医药的管理层具有了不起的前瞻性和果断性。
经过今年管线调整后,之前处于临床3期的两个品种(巴托利单抗和特那西普)一个被卖出另一个终止研发,和铂医药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就只有三个,预计未来几年的研发投入会明显降低,极大缓解资金压力,增加度过本轮资本寒冬的机会。
表3 和铂医药处于临床阶段的品种统计
02
和铂医药的现象只是开始
其实面临与和铂医药相同问题的Biotech企业不止一个,以港交所18A上市企业为例,目前仍旧未盈利的企业有36家,今年上半年亏损依旧同比增加的企业包括和铂医药在内有18家,占比达到了50%。
图1 2022上半年亏损同比增加的港交所上市企业亏损统计(单位:亿元)
同时港交所上市未盈利Biotech企业的发展持续性面临重大挑战,按照净流动资产净额/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进行计算,36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2%的企业在1年内面临重大财务危机,大约67%的企业按照目前的亏损速度难以支撑到4年。
图2 2022上半年港交所Biotech继续研发时间统计
目前这些Biotech企业中大多数仍旧没有药品上市,企业主要营收完全来自于投融资与项目权益转让这两个部分。
但是在外资开始撤离港交所的当下,估值大幅度下杀,多数企业的每日成交额在十万以下,甚至最近几个工作日北海康成每天只成交一手,种种情况导致企业本身难以在港交所进行进一步的融资。
在港交所之外,由于北交所暂未对红筹股进行开放,科创板就成为港交所Biotech企业两地上市的唯一选择。但对于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在科创板二次上市的市值要求较高,要求在申请纳入试点之前120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超过2000亿,或200亿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强。
目前港交所上市Biotech企业中很少有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即使是一个月前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的诺诚健华,经过最新一轮的估值下调其市值已经不满足科创板上市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权益转让将成为未盈利企业唯一的选择。
03
结语
近期越来越多的事件反映出当下依赖于投融资的Biotech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在11月7日的《中国罕见病药物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在会上致辞中提及到北海康成目前员工人数只有四十多人,但是根据半年报上披露截止到6月底时有一百四十余人。
同时基石药业近期宣布从11月4日起其位于苏州的产业化基地已暂停生产和为生产服务的其他相关工作,并且据传已经缩减大部分相关员工。
中国医药创新产业在近些年资本的催化下,已经像房地产行业一样出现了泡沫,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此次医药行业资本寒冬将泡沫刺破反倒是将行业发展拉回了正轨。
毕竟,不是每一个Biotech都需要发展成为Big-pharma。
责任编辑:何楚琦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