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13:24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梁伯韬,香港资深投行家、投资人,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1988年创办投行百富勤投资。90年代百富勤主导了中信泰富、香港中旅、中国海外等大型中资集团以红筹形式上市,带动香港红筹股热潮,为梁伯韬赢得“红筹之父”的美誉,更被称为李嘉诚等富豪的御用投行家。在全球金融海啸之前的2006年,梁伯韬华丽转身退出投行界,成为众多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人。2008年就投资京东商城,其他成功案例还包括91无线、点融网等。从2015年起,梁伯韬大力呼吁香港应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接纳同股不同权的科技企业来港上市。

  主持人:欢迎大家收看由新浪财经和财华社联合出品的“中环资本论”。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有“红筹之父”之称的梁伯韬先生。梁先生,你好。大家好,你好。我们看到最近港股的行情非常火爆,升势可以说非常凌厉,但是我们也知道就像狄更斯所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可能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我们留意到您最近表示过,最近市场行情中可能有一些令人的担心,或者说不是那么好的部分,想请您分析一下一名资深投资者的心态怎样看现在这个市场。

  梁伯韬:其实我觉得最近股市表现都是可以说在稳中发展,不是说有泡沫,特别是在我们在看到了传统经济的这些企业,它们的盈利改善,令到市场感到兴奋,包括银行股、资源股,主要是因为盈利的增长去推动。在新经济就是科技股的方面,可能是有一些个别的股价升的就比较多了,所以最近反而新经济股这些股份是有一些调整,最近就是因为业绩公布期,市场对很多企业盈利的前景做一些调整,包括房地产、金融股,就是银行、保险,也包括一些资源股方面的。

  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所以市场就都对中国的经济现在会看得好一点。前一段时间外国的投资者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看的比较暗淡一点,就担心中国的经济放缓速度会不会加快。但是我们看到头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都是很平稳的,很多指标都是比市场预期好一点,所以也看到最近的股票市场表现非常的不错,也比全球其他发达的市场领先。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元回落了,在去年的美元就很强劲,特别是对人民币,最近我们看到了汇价又上升了,资金流出速度要减慢,人民币就比较健康的发展,所以一些投资者就回到中国市场。从宏观或者微观来说都发展的比较好。

  前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香港市场就有一些问题,其实我是从一级市场来看的。就是说来香港上市一些股份,很多都是跟旧经济有关的,跟新经济有关的很多都跑到美国市场上市。而且最近我也听到很多基金经理朋友跟我说,说中国的A股市场发展的越来越好,可以选择的种类也比较多,特别是在这个高科技方面,香港就缺乏这个板块的。

  来香港上市的,都是旧经济有关的,都是国营企业比较多,民营的或者新经济的比较少,不仅是软件或者硬件。我们看到在上海、深圳这两个市场,有很多中国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方面,其实比香港的还要多,所以很多外国的投资者觉得现在A股很吸引。有很多A股的公司的盈利增长都是很快的。所以为什么我们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一直在推动,希望香港有一些改变,特别是能够更加放开一点,让一些新经济企业来香港上市,这样香港的发展会更加平稳,我们现在担心香港的市场越来越边缘化了。这个市场如果存在问题,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司结构方面、产业结构方面,品种不够多元化方面。

  主持人:您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1997年的时候您是一个投行的领袖,2008年的时候您是投资基金的领导者,您觉得两次看来,现在市场如果再往上涨,存在什么风险?有些投行甚至说的可能过一两年有可能出现股灾。

  梁伯韬:其实97年跟08年这两个金融风暴都很类似的。我自己06年的时候就已经变得很谨慎,我06年就离开了投行,因为自己也经过这个亚洲金融风暴,也受到这个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我觉得是很类似的地方是什么呢?高杠杆、信贷。大盘涨的太快太厉害,最近虽然美股、港股上升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还是健康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杠杆不高。美国不高,香港也不高。中国是高了一点了,所以最近一年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中央都非常重视去杠杆,这个是非常对的,因为金融风暴你看过去发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跟杠杆有关的,都是跟泡沫有关的。中国现在强调去杠杆,所以我觉得未来两年看不到有会发生这个金融风暴的因素。

  主持人:我们知道港交所最近刚刚提出了一项上市架构方面的改革,算是一个创新,而您是当年红筹时代最著名的一个创新人物,您怎么评价港交所在上市架构方面的这一次创新?

  梁伯韬: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的需要,而且有一个逼迫性。我当了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两年多以来,我一直是推动香港应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现在香港主要是主板跟创业板,主板在过去一直是服务以旧经济为主的企业,特别是重资产的公司,在吸引新经济这方面我们是比较保守,特别是在创新方面,在容纳公司管制非标准化的企业方面,我们是很保守的,过去一直在争论,是不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来香港上市。

  包括(香港)证监会对这方面都要很强烈的反对。这次交易所咨询文件发表了以后,市场的反应都看到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我觉得这方面我们香港其实要真的要加紧堆进改革,就等于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搞一个经济特区,这样的看法。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为一些新的事物,新的一些企业成立一个特区,要让他们在这个特区里面发展这个创新。

  你看到了,中国在特区方面是非常成功,深圳现在真的就是举世瞩目的,有这么大的经济活力,现在你看深圳的很多方面已经超越香港了,在创新方面、经济发展方面都可以说超越香港,所以我觉得我们搞一个创新板已经不能够再拖了,首先要尝试,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因为它有一些是非标准化,所以怎么去保护这个投资者这个利益,我们也要考虑到。

  所以我们香港上市公司商会在回应联交所咨询文件的时候也提议,在创新主板上市的公司的市值应该要大一点,比主板还要大。创新板主要是为一些在公司管治有非标准化的制度,方方面面一些创新,可能会为投资者带来一些风险,也是这个原因,我们要认为它门槛要高一点。而且中国现在经济发展都很快,其实中国在新经济方面有很多发展很快很好很大的企业,很多已经变成独角兽了,所以我们就认为不会缺少能够达标的企业来来香港上市的,而且这样也可以为香港提供一些优质的企业,让投资者去选择。

  另外,我们认为现在资本市场,特别在创投方面非常的成熟,很多好的企业,如果他们去融资,其实是不需要到公开的交易所这个市场来融资的。私募市场有很多创投的基金,有很多天使投资人,还有一些加速器,为初创的企业提供资金的。

  我们认为如果是初创的企业,它在现在这么充裕的资金环境都不能够在私募市场炒到钱,他跑到公开市场跑到交易所去上市,其实会为公众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风险。因为老实说很多公众投资者在专业方面是比较好,在信息的掌握方面比专业投资者差一点,所以我们认为如果风险太大的品种,不应该放来上市。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你也提出了不应该设一个创新的初板,然后你也不赞成允许企业来香港做第二上市,您在这中其中的思路是怎样?

  主持人:所谓创新初板解决方方面面,我刚才说了,如果他们太早来上市,其实是不适合一些公众自己去投资的。虽然联交所建议一些投资者,起码要有800万港币的资产才可以投资,现在也有很多投资者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这些投资者是不是专业地去了解企业,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还是认为这块就放在私募市场,让专业投资者去投会比较好一点。如果这个市场没有散户的参与,市场也很难发展起来的,就没有流通了。

  其实现在香港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香港没有本土的投资者,市场越来越小了,本土的小散户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影响到了香港的股票市场的流通量,香港股票市场已经机构化,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参与,香港在发展深港通、沪港通这方面是能够帮助市场的流通性。因为国内市场散户为主,国内的钱来可以使我们资金比较充裕,而且投资者的架构也会比较多元化,这是很好的,我们也非常支持,因为市场有供应跟需求两方面才能够变成一个活跃的市场,不仅是资金端,在供应方面。上市公司这方面的供应端也要配合发展,这个市场才能够搞起来。

  主持人:一个亲手将香港内地无数著名企业送上港股市场,被业界称为香港投行第一任的梁伯韬,在这一集里却告诉我们,正是这个看起来繁荣火爆充满吸引力的市场,可能正在将香港推向边缘,推向危机。下一级让我们来看看曾经创新的提出红筹形式,又在创业阶段就慧眼相中互联网巨头京东的梁伯韬,怎样看待香港的创新和未来?欢迎大家继续锁定由新浪财经和财华社联合为您推出的中环资本论。

责任编辑:黄建华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