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拟入股国民养老!外资频频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看中了什么?

安联拟入股国民养老!外资频频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看中了什么?
2024年06月25日 16:15 金融界网站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A智慧保

就在刚刚结束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

话音刚落,又一家外资保险巨头加码国内保险市场。

6月24日,国民养老公告称,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公司拟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为战略投资人。投资完成之后,安联投资将成为国民养老的首家外资股东。

『A智慧保』关注到,5月份以来,美国保德信、比利时富杰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等外资险企分别买入前海再保险、太平养老、中意财险的股权。

与前两年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不同的是,外资对于中国险企的股权介入度更深,如中意财险已成为忠利集团独资险企;外资对于中国保险业布局更加多元和深入,如富杰集团和太平集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入股太平再保险、太平人寿后又入股太平养老;外资介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再上新台阶,如保德信是通过司法拍卖获得前海再保险的股权。

外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安联集团近日的报告就指出,未来十年预计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每年增长7.7%,从而巩固其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也为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

01 5月以来外资接连出手

6月24日,国民养老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元/股的价格发行新股22755.1万股(占总股本2%),注册资本由111.5亿元增加至113.78亿元。此次新发股将全部由新增股东安联投资有限公司认购。

安联投资隶属于德国安联集团,是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之一。德国安联集团是全球最大保险与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历史已超130年。

这只是安联深度参与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个片段。近几年安联在中国保险领域的投资可谓“快准狠”。2020年1月,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立;2021年7月,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2021年11月,安联人寿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此外安联还持有京东安联财险股权占比53.33%。

在安联之前,已有多家外资“按捺不住”出手增资入股中国险企,5月以来出手动作频频。

5月15日,中意财险发布公告称,经监管部门批复,同意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有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后者将成为其100%持股的控股股东。

这也意味着,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中意财险将成为继友邦人寿、安联人寿、汇丰人寿等险企后,又一家变身外资独资的险企。

在中意财险宣布股权转让后5天,中国太平与比利时富杰集团在香港举行签约仪式,富杰拟向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养老投资10.75亿元,获得太平养老10%的股权,双方在中国养老金融领域进行战略合作。中国太平还授予富杰集团未来增持太平养老选择权,可增持最高至(含)24.99%。

富杰集团拥有200年的发展历史,在欧洲市场享有盛誉,业务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其实富杰集团早已是中国太平的长期战略伙伴,截至目前,富杰集团分别直接及间接持有太平人寿24.9%股权,直接持有太平资产20%股权和太平再保险25%股权。

紧接着,6月4日,前海再保险发布公告称,经公开司法拍卖变卖程序,并由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0%股权由买受人Prudential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Holdings,Ltd.(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竞得。2024年3月8日,保德信国际将上述股权转让给The 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

保德信成立于1875年,是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早在2012年,保德信就与复星联合发起组建合资寿险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涉足中国保险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个月内,外资的接连出手也向市场释放出外资对中国保险业“看多”的积极信号。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今年1月就透露,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在境内保险行业总资产比例已经达到10%。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02 外资加码“买点”正当时?

在股市里买卖股票,“买点”和“卖点”背后都有一定的考量。对于外资来说,现在“买入”中国险企的原因有哪些?

忠利集团保险首席执行官朱利奥·特扎里奥尔在202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忠利集团在过去的四年里,在亚洲进行了大约10亿美元的收购投资,大约占其市值的3%。“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都比较低,在欧洲,财产和意外险的保险深度约为2%,而在亚洲,中国保险深度约为1.2%”“随着GDP的明显增长和保险深度的提升,保费收入也将被拉动”。

朱利奥·特扎里奥尔进一步表示,会加大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投资。“在过去的三年之中,公司在亚洲市场的保险费增加了一倍,亚洲市场贡献了公司5%的利润,因此我们对亚洲市场整体保持乐观。”

富杰集团董事长Bart De Smet今年5月在中国太平与富杰集团签约仪式现场表示,“中国的养老金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养老金市场之一,增长潜力巨大。太平养老作为中国重要的养老保险公司之一,是富杰集团把握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机遇的理想平台。富杰集团在多个欧洲国家的养老金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将与中国太平利用共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推动太平养老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此次安联投资国民养老,无疑也是看中了中国养老金市场的潜力。

对于美国保德信的投资,前海再保险方面在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保德信对公司的投资表明其充分认可我司前期的经营成果以及对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

也有市场人士分析称,中国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再保险公司的股权有一定稀缺价值。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安联集团近日发布的《2024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保险市场表现优异,总保费收入增长9.1%,达到6540亿欧元,创下近几年的最快增长。人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的三大业务领域都对总保费增长作出了贡献,其中人寿险成为最主要业务驱动力,实现12.8%的增长,结束了之前三年增长放缓的趋势。

03 中小险企承压内资“补血”动力仍不足

上述险企获得增资扩股,无疑是幸运的。在国内,还有不少中小险企亟待“补血”。

“偿二代二期”正式实施后,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资本补充的需求和迫切性增加。

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于日前出炉。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62家保险公司中,有1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包括5家人身险公司与8家财产险公司。

根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监管要求,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从人身险公司来看,有5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从财险公司来看,有8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这还不包括享受“特殊待遇”的险企没有披露相关的核心指标。

为缓解偿付能力压力,险企已经加快增资“补血”的步伐。今年以来,至少已有阳光人寿、恒邦财险、华泰人寿、百年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信泰人寿、恒安标准养老、中信保诚人寿、横琴人寿、安心人寿等险企获批增资,增资金额超135亿元。

近期还有多家险企披露永续债发行计划。仅6月11日,就有两家险企同时宣布发行永续债。中粮资本控股子公司中英人寿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不超过3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太保寿险也公告称,发行规模8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总体而言,相较于外资,险企内资股股东增资入股的紧迫性和力度似乎并不足,而一些险企的资本金补充亟待解决。当前,险企正面临资产、负债两端的“利差损”风险,监管对于险企改革的深入也在倒逼险企“阵痛”转型。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我们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

再回到国内资本入股保险业,央企入股已明显受限,地方国资将成为主力军,社会资本能否进一步跟上仍待观察。或许,改善营商环境,让真正的价值投资在很多国资股东和民营股东间得以很好地贯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