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元研究)
机械:新质科技启航,内外需求共振 ——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
人形机器人:量产可期,关注最终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主线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迭代,有望成最早量产厂商,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人形机器人涉及多种核心零部件,特斯拉放量后将带来各环节厂商的大规模扩张,建议关注特斯拉技术方案及潜在供应商。
主线二: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以及在工厂试训,寻找通用部件。我们对目前人形机器人厂商的硬件应用进行梳理,寻找人形机器人量产后,目前厂商存在共同的核心零部件投资机会。执行器共性集中在电机以及灵巧手方案。感知层共性集中在视觉及传感,视觉以TOF法与多目视觉方案为主,部分厂商辅以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力感知方面,六维力传感器具备较大投资价值。
出口链:看好海内外经济与库存周期共振,积极关注景气度向上方向
投资展望:宏观层面,2024年1-11月我国出口总值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整体仍保持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出口链作为半周期+半消费/成长类板块,虽然受到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贸易政策等因素的扰动,但当前部分出口企业仍存在较为明确的布局机会。建议关注下游景气度具备反转预期方向,公司具备一定逆势提价能力的标的。
低空经济:启航元年,驶向星辰大海
投资展望:鉴于顶层设计定调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确立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多省市于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并出台配套政策,低空经济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低空经济产业链涉及环节和企业众多,主要包括上游的研发和原材料,中游的核心零部件、系统和总装集成,下游的新型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以及“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低空经济的载体以直升机、eVTOL和无人机为主,其中eVTOL具有安全性、环保、经济性、智能自主性、体验舒适性等优势,预计随着各家eVTOL的研发、认证和商业化,eVTOL作为新兴产业有望实现成本下降后的规模性商业化,迎来发展新机遇。
复盘:估值持续修复,高景气赛道个股表现突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机械设备板块累计上涨5.15%,在SW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4 位,相较沪深 300涨跌幅为-11.05pct。从累计涨跌幅情况来看,机械设备涨跌幅走势与沪深 300涨跌幅基本保持一致但年初受制造业景气度下降导致表现欠佳。
子板块来看,从二级板块累计涨跌幅情况来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轨交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年初至12月31日累计分别变动-3.5%/1.5%/23.4%/19.1%/7.0%。除通用设备略有回调外子板块均较年初有所上涨,其中轨交设备为表现最好板块,受益于替换周期以及铁路投资超预期等因素,较机械整体行业表现更为出色;工程机械和自动化设备较行业整体表现更好,自动化设备中人形机器人板块题材持续发酵,埃夫特-U、拓斯达等企业表现亮眼;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或受制造整体景气度影响,板块略有提振但不及行业整体。
个股表现方面,机械设备板块累计涨跌幅排名前20的个股中属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板块的公司分别有5/8/4/3家。机械设备一级行业涨幅前五个股罗博特科/宗申动力/中坚科技/威博液压/埃夫特-U年初 至12月31日累计涨幅分别为 288.4%/282.8%/174.9%/172.7%/130.4%,分别属于其他自动化设备/其他通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工程机械器件/机器人。
估值方面,子赛道基本保持同频变动,相较年初有所修复。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轨交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PE-TTM分别为31.1/24.1/2 0.1/19.7/40.8倍,分别处于近十年历史中的32.7%/25.6%/53.6%/38.4%/31.6%分位,历经市场整体回调后,机械设备各子板块估值均回到近十年中位数附近水平;与年初相比,除轨交设备相较年初估值水平略有上升外,其他子板块均有所下滑。个股持股机构数与机构持股比例层面,截至2024Q3末持股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为汇川技术/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柳工/中国中车,对应持股机构数分别为241/19 6/173/143/104家,机构持股比例排名前五的个股恒立液压/中国通号/中国电研/国机重装/一拖股份对应持股比例分别为85%/85%/82%/81%/80%,就持股机构数量以及持股比例而言,基本面扎实、业绩表现稳健的赛道龙头标的(如汇川技术、恒立液压)更容易受到青睐。
人形机器人:量产可期,关注最终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投资展望:
主线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迭代,有望成为最早量产厂商,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2024年6月,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预测,人均拥有2个人形机器人,则全球存量人形机器人会在 100 亿台以上,每年人形机器人需求在10亿台,若特斯拉至少占比10%,则其至少每年有1亿台产量。与此同时,特斯拉已经在工厂部署了两个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能达到量产,并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还能将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下,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人形机器人涉及多种核心零部件,特斯拉放量后将带来各个细分环节厂商的大规模扩张,建议关注特斯拉技术方案以及潜在供应商:总成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此前跟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已久的厂商: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核心零部件中,电机:推荐已供样的空心杯电机厂商江苏雷利,建议关注:禾川科技、鸣志电器、兆威机电。行星滚柱丝杠:推荐多次送样零部件的五洲新春,建议关注加工能力较强的恒立液压以及具备高精度加工能力的贝斯特、北特科技、双林股份。减速器:建议关注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厂商绿的谐波,中大力德(行星减速器)、双环传动。传感器:推荐六维力传感器有望落地的东华测试,建议关注柯力传感及有望将柔性传感器应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汉威科技。
主线二: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以及在工厂试训,寻找通用部件。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我们认为伴随AI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到来的时间可能提前。软件、算法是决定第一台符合消费者需求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必要条件,而量产后硬件的规模化降本是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此我们对目前人形机器人厂商的硬件应用进行梳理,寻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量产后,目前厂商共同核心零部件潜在的投资机会。
执行器共性集中在电机以及灵巧手方案。电机层面无框力矩电机需求广阔,建议关注步科股份。当前时点来看,灵巧手既是人形机器人参与精密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现在大多数厂商的共同选择,其中空心杯电机具备结构紧凑、高精度、高能量密度等特点,能够适配机器人灵巧手,推荐江苏雷利,建议关注鸣志电器、禾川科技、兆威机电。
感知层共性集中在视觉及传感,视觉以TOF法与多目视觉方案为主,部分厂商辅以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力感知方面,六维力传感器具备较大投资价值,推荐东华测试,建议关注柯力传感。
2.1Optimus:Demo机持续迭代,预期明确,量产空间提升
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替代复杂的人类运动,马斯克预计量产以后人形机器人产品将达到数百万台,单价在2万美元以下,打开对应市场想象空间。人形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预期将在日常工作中与人类形成密切的关系。自2021年马斯克提出Tesla Bot概念设计以来,市场持续发酵。其中2024年6月,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预测,人均拥有 2个人形机器人,则全球存量人形机器人会在100亿台以上,每年人形机器人需求在10亿台,若特斯拉占比10%,则其至少每年有1亿台产量。与此同时,特斯拉已经在工厂部署了两个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能达到量产,并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还能将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下(成本在1万美元);2026年将大幅提高产量并且投放市场对外出售,自此打开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样机迭代速度极快,在应用场景和运动性能方面均展现出较大突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自概念机亮相以来进展迅速,从2021年8月AI Day首次展示人形机器人概念开始,仅一年就推出Optimus Gen-1概念机(2022年 10月),且已具备基本运动能力,随后在 2023 年 3 月(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增强)、5 月(运动控制能力显著提高)、9 月(视觉和感知能力明显提升)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2023年12月,Optimus Gen-2视频发布,二代在运动性能(更快的移速)、灵巧手的感知(二指捏鸡蛋)、轻量化(减重10kg)方面均有所突破。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视频,展示Optimus Gen-2首次应对家居测试场景(叠衣服对应的to c场景)时的出色表现及更高水平的运动性能(有史以来最快步速以及更流畅的表现)。之后在2024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透露下一代Optimus双手和双臂将拥有22个自由度,甚至能够弹奏钢琴,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将拥有更优的灵活度;10 月,Optimus 展示了其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如自主抓取和放置物体、自主探索未知空间),11月,特斯拉Optimus工程师Milan Kovac表示目前新手/前臂系统拥有双倍的自由度,其中手上有22个自由度,手腕/前臂额外增加 3个自由度,且表示未来主要优化方向在于触觉感应集成的拓展以及前臂重量的减轻;伴随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持续优化,人形机器人量产在望。
2.2 国内厂商:demo机侧重硬件、运动性能展示,智元、宇树、优必选等厂商均开始量产
国内厂商总结:商用量产进度集中在近两年,成本集中控制在几十万元内,工业、生活端均存潜在应用场景,demo机更侧重运动性能、硬件性能的突破。从现有最新产品来看,国内厂商基本都推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 demo 机并不断更新迭代,2024 年 8 月智元同时发布远征A2、远征A2-W、A2-Max、灵犀 X1等五大系列,傅利叶9月推出GR-2,开普勒和优必选在10月分别推出了K2和Walker S1。从商用化进度来看,目前宇树G1、傅利叶GR-1已经开始出售交付,远征A2、A2-W开始规模量产且于10月启动发货,开普勒K2已启动人形机器人在客户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测试,优必选Walker S已获得来自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S1已进入诸多汽车工厂实训。从远期售价看,国内厂商预计量产以后整机成本控制在几十万元以内,其中宇树G1零售价9.9万元人民币起,智元身高1.7米左右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成本在25-30 万,开普勒先行者预估对外售价为 2-3万美元。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国内厂商产品面对工业和消费端场景均存,其中优必选Walker S系列、智元远征 A1 和 A2、开普勒先行者主要面对工业化场景,优必选 Walker X、小米 Cyber One 更多偏生活场景,傅利叶 GR-2、宇树科技 G1 在两种场景中均在探索应用机会。
我们对国内厂商发展历程进行复盘以及对应产品进行分析:
优必选Walker S 系列:五年四代产品,商业化程度高,目标是在成本可控的平台上让机器人走进家庭服务,未来零售价格潜力在小几十万人民币价格区间内。优必选科技自2015年开始研发双足机器人Walker系列。最初的原型机于2016 年出现,只有下半身,验证了步态行走、斜坡自适应等算法。2018 年 1月,发布第一代 Walker 机器人,实现了中国双足机器人行走能力的突破;2019 年 1 月,发布第二代 Walker 机器人,增加了人机交互能力;2021 年 7月,发布第三代Walker X,实现了更快更稳定的运动能力,更轻更安全的交互,同时 AI 能力提升,更聪明更亲和;2023年,公司研发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进入蔚来工厂实训);2024年10月,更新的Walker S1实现在汽车工厂与 L4 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剑表示:“优必选的目标是在成本可控的平台上让机器人走进家庭服务。Walker目前的单位成本可控,未来的零售价格潜力会在一台普通家用中型轿车小几十万人民币价格区间内。”
Walker S于2023年发布,于2024年10月更新Walker S1,与蔚来、东风柳汽、一汽大众、吉利、天奇股份等多家车企宣布合作,截至 2024 年10月,Walker S系列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 Walker S 的基础上更新发展,身高 1.72m。硬件性能上,进行了创新迭代,包括一体化关节技术、集成化头部设计和仿人灵巧手,使其具备更稳定可靠的肢体和更敏捷灵活的操作能力,借助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2.0,重点解决了光照和环境变化情况下的视觉定位、动态高负载情况下的运控算法和高负载长时间工况下的关节散热等3大关键难题;关键技术上,WalkerS1通过引入多模态规划大模型、行业首创的语义 VSLAM 导航技术和感控一体的运动控制框架,实现了高级意图理解、细粒度任务规划和复杂空间导航,提升了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下的泛化应用能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宇树科技Unitree G1:创始人王兴兴于2016年创立宇树科技,在全球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领域,宇树实现了一系列重要里程碑:最早提出技术方案,最早将其商业化,并且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球出货最多、销量领先的位置,全球出货量至少占60%以上。公司2023年8月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其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自研自产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于2023下半年完成小批量量产和发货,零售价几十万人民币以内。2024年5月,宇树发布最新产品Unitree G1,售价9.9万元起,已经开始批量销售。2024年8月正式推出G1量产版本。
Unitree G1于2024年5月发布,零售价9.9万元起,其旨在实现更强大的高度互动和智能响应的全领域 AI 化身应用。标准版智能体身高127cm,重量35kg,具备23个自由关节,能够模拟人体的自然动作和表情,具备更大的关节运动角度空间,能实现原地平躺起身以及腿部折叠、耍金箍棒、开可乐、砸碎核桃、颠锅、焊接等动作。感知方面,G1搭配深度相机“Intel RealSense D435”以及 3D 激光雷达来实现360°探测感知。G1模仿&强化学习驱动并接入机器人大模型UnifoLM(Unitree机器人统一大模型),在AI加速下每天都在升级进化。此外,进阶版G1 EDU提供了不同模块方案的搭配,与 G1相比具备更大的膝关节扭矩、手臂负载及更高的自由度(腰部加选2个自由度、单灵巧手7个自由度及加选2手腕自由度),算力方面,G1 EDU还可以再选配高算力模组NVIDIA Jetson Orin支持二次开发,为更高水平AI化身应用助力。
智元机器人远征/灵犀系列:2023年8月发布A1,目前面向工业制造领域,未来希望将整机成本控制在 20 万元以内;2024年8月发布远征A2、A2-W、A2-Max、灵犀 X1、灵犀 X1-W系列。智元机器人于2023年8月发布了其首款具身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远征A1。2024年8月发布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其中交互服务机器人远征A2身高169cm,重约69kg,内置700Wh电池,原地掉头宽度 60cm,续航约 2 小时,全身自由度 40+;采用拟人构型与人因设计,提供多模交互与智能体验,可自主移动与可靠行走,拥有多重保障,支持便捷操作与极简维护。柔性智造机器人远征A2-W身高163cm,具备双臂协作与全域可达、高效部署与柔性作业、模型进化与持续演进、多模感知与安全无忧、持久作业与极简维护五大亮点。根据稚晖君发布会透露,远征 A2、远征A2-W 这两款机器人正在规模量产途中,预计将于 10月开始发货。2024 年智元机器人预估发货量将达到300台左右,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200台,以及轮式机器人100台。
傅利叶智能Fourier GR系列:2023年7月发布GR-1,自研FSA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2024年9月发布GR-2。傅利叶智能2015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于2019 年 6月正式立项人形机器人项目;2023年7月,傅利叶智能发布了首款通用双足机器人产品GR-1,GR-1身高1.65m,重55kg,最多拥有高达54个自由度(灵巧手 11*2 个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达230N·m,步行速度可达5km/h,负重能力为50kg。它采用电驱动技术,内置32个自研FSA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确保了高度的精确性和灵活性。GR-1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可应用于接待引导、安防巡检、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科研教育和家庭服务等场景。GR-1于2023年9月开始预售,据张江科投,截至 2024年3月份傅利叶人形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交付,正加紧对其“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系统进一步研发攻关,预计 2024 年将实现上千台人形机器人量产。2024 年 9 月发布新一代 GR-2,身高达到175cm,体重63kg,搭载新一代 12 自由度灵巧手,全新版本的执行器 FSA 2.0,全身共有 53 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续航延长2小时,相比上一代GR-1能够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开普勒先行者K1/S1/D1/K2:2023年11月发布K1/S1/D1,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及旋转型执行器,三型号满足多元场景需求,计划于 2024 下半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预估对外售价为2-3万美元。开普勒于2023年11月发布了“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包括K1、S1和D1三个型号,其中先行者K1适用于教育科研、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搬运等场景;S1专为户外巡检设计,具备防水、防尘和防辐射能力,适用于复杂环境巡检、应急救援和户外安全作业;D1适用于危险环境检测和安全隐患排查等高危环境作业。2024年10月开普勒发布先行者 K2,四肢主体结构采用一体化设计,提高了机器人的刚性,使其更易于制造和维护。全身拥有52个自由度,单手11个自由度(主动+被动),能够执行复杂的动作和任务;负载能力:单手负载能力达到 15 公斤,适合进行重物搬运等任务;每个指尖配备 96 个触点的柔性传感器,提升了灵巧操作能力;使用 2.33KWh 大容量电池,保证 8 小时不间断续航,并增加了兼顾直充和自动充电的特殊充电接口;具身智能软件在动态智能感知、智能任务规划、全身协同操作、自主训练学习、自主智能移动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目前K2已进入多家头部客户的实际场景开展测试,如物料搬运、样品处理、巡逻巡检、冲压收料、质量检测等,按计划推进落地流程。
小米Cyber One:2022年 8月发布,构建未来科技生态,关注多种应用场景服务功能。公司2018年成立小米机器人实验室,2021年对外发布第一代四足机器人Cyber Dog,2022年8月正式对外发布人形机器人Cyber One。Cyber One身高177cm,体重52kg,拥有21个关节自由度。最大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配合双足控制算法,实现3.6km/h的行走速度和稳定的姿态平衡。感知方面,Cyber One搭载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深度相机和AI相机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建立三维环境模型,实现视觉避障、目标识别与跟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可识别45种语义和85种环境音。预计成本60-70万人民币/台,目前正推进仿人机器人在自有制造系统的分阶段落地。
2.3 国外厂商:demo 机侧重流畅度、交互能力,Tesla
商业进程预期较快
国外厂商总结:量产时间集中在 2025 年及以后,应用场景主要在工业领域,产品进展侧重具身智能的流畅度、交互能力。从商业化进度来看,海外量产交付进度整体较不明朗,其中 Digit 拟于 2024 年交付第一批,2025 年全面上市出售;特斯拉在2024年6月年度股东大会上表明现已在工厂部署了两个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且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第二代Optimus已在工厂中进行处理电池任务,2025 年小批量生产供内部使用,2026 年将投放市场;Atlas 在 2024 年进入汽车工厂之前均作为人形机器人研究平台存在,商用化进程较慢,于2024年4月,波士顿动力公司官宣抛弃先前液压版本Atlas,已转入对全电动Atlas的研发;2024年10月Atlas已经进驻工厂,且实现了全自动工作。从远期售价来看, Digit 售价为 25 万美元/套;Figure 02 预计成本低于 2 万美元;而Optimus在大规模生产情况下,售价将达2万美元(成本控制在1万美元)。从应用场景来看,国外人形机器人厂商目前主要以工业场景为主,其中Digit专注物流行业,Atlas 目前在工厂制造场景训练较多,Sanctuary AI公司的Phoenix除了工业场景以外,亦在医疗场景有所应用,而Optimus旨在全方位实现客户需求的任何功能,成为综合全能型人形机器人。
我们对国外厂商发展历程进行复盘以及对应产品进行分析:
波士顿动力—Atlas:液压版自2013年推出后持续更新,实现动静态环境自主避障,探索人形机器人运动潜力,主要作为人形机器人研究平台,商业化进程缓慢。于2024年4月官宣将液压Atlas转为全电动Atlas的研发。2013年7月,波士顿动力发布初代人形机器人 Atlas,电源与网络连接需要系绳,非常耗电,且需要人工提前输入程序。2015年DARPA比赛中,Atlas加入锂离子电池组,实现无绳行走。2016年1月,波士顿动力发布新视频,Atlas能够完成移动家具、清理地板等家务工作,但执行任务仍非自主,且操作速度较慢;2 月,波士顿动力发布新版本Atlas。2016-2021年,波士顿持续发布新视频,视频中Atlas逐渐掌握后空翻、跑酷、树丛慢跑、跳舞等高难度动作。2023年,Atlas实现与非静态环境交互,能够自主判断物体重量并调整自身平衡。与跑酷阶段处理的静态障碍相比,它迈出了重要一步。2024年2月,Atlas进入汽车制造场景工作,涉足商业化领域,此前 Atlas 一直是一个人形机器人研究平台而非商业化产品。2024年10月,Atlas已经进驻工厂,且实现了全自动工作。
2024年4月波士顿动力宣布Atlas告别重型复杂的动力液压系统,转而研发新一代全电动版本。全电动版本的 Atlas 将比以前任何一代更强壮、更灵巧、更敏捷,通过探索几种新的机械手变体满足 Atlas 在客户环境中的各种预期操纵需求,于2024年11月全面转向电动系统;在官网的展示视频中,全电动 Atlas 于完全躺下的状态下,通过腿部折叠直接蹬地而起,头部旋转了180°,展示了唯有全电动驱动下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
Agility Robotics—Digit:2019年推出首代,多次迭代后,专为仓储物流场景打造,售价25万美元/套,预计将于2024年交付第一批,并且于2025年全面上市销售。Agility Robotics 成立于2015年。2019年2月,Agility Robotics发布初代Digit 机器人,在 Cassie 机器人设计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躯干、手臂、传感器和额外的计算能力。10月,发布新版本DigitV2,噪声更小,视频中两台机器人协作完成拾取和放置箱子,实现完全自主。2023年 3月,发布 Digit V4版本,增加了用于人机交互的头部和机械手。2023年9月,Agility Robotics打造的世界第一家人形机器人工厂 RobotFab 接近完工,并预计于年内投产。2024年2月Agility Robotics于 2月27日发布了Digits在工厂的视频,展示了2023 年 10 月时,Digits 在工厂长时间连续工作下,仍能保证高效率,高任务完成率的强大性能。2024 年 6 月,公司宣布与全球最大的纯合同物流供应商 GXO Logistics Inc. 签署一份多年期协议,将 Digit 人形机器人部署到各种物流业务中,8月部署在GXO Spanx仓库的人形机器人Digit,已经完成了10000个物流订单的履约。2024年10月,完成1.5亿美金的C轮融资,并于月底发布最新一代Digit,续航从2小时增加到8小时。
最新版Digit机器人身高175cm,重65kg,最大运动速度可达1.5m/s,最大负重 50 磅(约 22.68kg),售价 25 万美元/套,Digit 机器人预计将于2024 年交付第一批,并且于 2025 年全面上市销售。Digit 作为 Agility Robotics 精心打造的物流机器人,用途多样,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并适应不同的工作流程,身形非常适合在仓库内工作,便于部署在现有仓库或基础设施中而无需改造。目前,Digit已经能在非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抓取和运送塑料手提袋、整理包装箱等,在提高仓库效率方面潜力巨大。
Sanctuary AI—Phoenix:2023年发布,配备世界顶尖灵巧手,配备智能控制平台Carbon。Sanctuary AI成立于 2018年。2023年 5月发布Phoenix机器人,目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形智能通用机器人”。Phoenix 机器人高 170cm,重 70kg,最大负重 25kg,虽然设计了双腿但是在轮式平台上滚动,最高速度可达1.4m/s。目前虽然有自主工作能力,但主要由人类远程操控。全身自由度20 个,配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灵巧手,兼顾速度、精度和力度,可与人类的手部灵活性和精细操作相媲美,并具有模仿触觉的专有触觉技术。此外,Phoenix配备智能控制平台 Carbon,该平台不仅包含了试点学习和强化内容,还加入了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集成现代 AI 技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行动,未来有望像 ChatGPT 一样进行对话并接受自然语言的指令。在商业化应用和合作上,2024年4月与麦格纳国际公司合作,预计2025年将Phoenix机器人部署到麦格纳的汽车零部件工厂;5月宣布与 Microsoft 合作,为通用人形机器人开发 AI 模型,包括 Sanctuary AI 的 Phoenix;7月即将部署首批1000台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很可能采用轮式设计,而非传统的双足结构。
2024年4月Sanctuary AI发布第七代Phoenix机器人,其具有改进的类人动作范围、视觉感知和触觉传感能力。较于前代具体改进包括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加快构建速度、降低制造成本、改进硬件(如手腕、手和肘部的动作范围和耐用性)、小型化液压系统、提高视觉和触觉精度。新一代机器人显著加快了任务自动化速度,从数周缩短到不到 24 小时,提高了50倍。这些改进使得机器人更接近人类行为,并加速了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发展。
Figure 系列:2023年2月发布初代机,OpenAI 大模型加持下体现具身智能属性。Figure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新兴公司,2023年2月,推出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demo 机已完成行走任务。2024 年 2 月,Figure 表示正在与ChatGPT 制造商 Open AI 合作,“为人形机器人开发下一代AI模型”。此外,Figure 还表示,它还将使用Microsoft的 Azure云服务进行AI基础设施,训练和存储。3月,Figure发布Figure01新视频,Figure01在OpenAI大模型支持下,展示出较高的具身智能水平。2024年8月,发布最新版Figure 02 身高1.68m,体重60kg,有效载荷20kg。相比较Figure 01主要任务是确保整体架构的正确性,figure02 目标是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的机器人。在商业化进程上,公司指出机器人至少更新三个硬件版本才能达到相对商业化、可靠且无误的状态,投入更多精力在家用机器人上,预测3年内实现机器人在家庭中的应用,未来 2~5 年内将自主双足机器人推向市场;2024 年 11 月宝马生产线引入Figure 02 人形机器人,速度提升四倍、成功率飙升七倍,不断推进机器人应用的落地。
2.4 总结:关注两条主线
主线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迭代,有望成为最早量产厂商,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根据特斯拉2022年Tesla AI Day公布的信息,Optimus身体部分共有28个基础自由度(14个线性执行器以及14个旋转执行器)。2023年12月13日,特斯拉在X上放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2代”(OptimusGen2)的新演示视频。此版本主要在新增自由度(脖子)、性能(行走速度提升30%、总重量下降10kg)、硬件(脚底、脚趾、手指增加传感器;新增11自由度灵巧手)方面有所迭代进化。2024年6月,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预测,人均拥有2个人形机器人,则全球存量人形机器人会在 100 亿台以上,每年人形机器人需求在10亿台,若特斯拉至少占比10%,则其至少每年有1亿台产量。2024年7月,第二代Optimus已经在工厂中进行处理电池的任务,2025年小批量生产供内部使用,2026年将投放市场。与此同时,特斯拉已经在工厂部署了两个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能达到量产,并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还能将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下,自此打开了对应市场的想象空间。我们认为其是人形机器人最具备量产可能的厂商。人形机器人涉及多种核心零部件,特斯拉放量后将带来各个细分环节厂商的大规模扩张,建议关注特斯拉技术方案以及潜在供应商:
总成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此前跟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已久的厂商: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核心零部件中:
电机:推荐已供样的空心杯电机厂商江苏雷利,建议关注:禾川科技、鸣志电器、兆威机电。
行星滚柱丝杠:推荐多次送样零部件的五洲新春,建议关注加工能力较强的恒立液压以及具备高精度加工能力的贝斯特、北特科技、双林股份。
减速器:建议关注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厂商绿的谐波,中大力德(行星减速器)、双环传动。
传感器:推荐六维力传感器有望落地的东华测试,建议关注柯力传感及有望将柔性传感器应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汉威科技。
主线二: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开始批量交付但仍处于持续实训优化阶段,寻找通用部件。
对比国内外厂商执行器主要零部件,共性集中在电机以及灵巧手方案。电机层面,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对电机的峰值扭矩要求在 180N.m 以上,其中国内厂商集中要求在 200N.m 及以上,对应无框力矩电机(结构紧凑、大扭矩)需求广阔,建议关注步科股份。手部部件来看,从当前时点来看,灵巧手既是人形机器人参与精密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厂商的共同选择,而空心杯电机具备结构紧凑、高精度、高能量密度等特点,能够适配机器人灵巧手,推荐江苏雷利,建议关注鸣志电器、兆威机电。
对比国内外厂商感知层主要零部件,共性集中在视觉以及感知方面,其中视觉方面,TOF与多目视觉方案为主,部分厂商辅以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力感知方面,六维力传感器具备较大投资价值,推荐东华测试,建议关注柯力传感。
出口链:看好海内外经济与库存周期共振,积极关注景气度向上方向
3.1出口链:库存周期拐点+房地产延续韧性,积极关注
景气度反转细分方向
投资展望:宏观层面,2024年1-11月我国出口总值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整体仍保持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出口链作为半周期+半消费/成长类板块,虽然受到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贸易政策等因素的扰动,但当前部分出口企业仍存在较为明确的布局机会。建议关注下游景气度具备反转预期方向,公司具备一定逆势提价能力的标的。
出口增长态势良好,1-11月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1-11月我国出口总值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11月份出口表现稳中向好,出口总值为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02%。分地区来看,1-11月我国对美出口总值为3.38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总出口金额的14.7%;出口欧盟地区的金额为3.34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总出口金额的14.5%;对东盟出口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占比总出口金额的16.3%。
受海外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叠加去年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影响,部分出口子品类2024年下半年出口增速边际回暖。根据细分品类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4年10月,手用或机用工具/拖拉机/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打印机、复印机及一体机/泵/压缩机/机床/手提式各种电钻/割刀水平旋转草坪、公园或运动场机动割草机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分别增张17.9%/ 16.1%/ 26.3%/ 25.1%/ 18.9%/ 28.6%/ 41.5%/ 11.1%/ 40.7%/ 144.5%。
中长期看,国内企业多维度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短期来看,海外经济存在一定扰动,海外整体需求或有所波动。中长期来看,国内企业得益于在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优先布局产能项目,并且技术、规模、客户结构上逐渐具备优势,预计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将逐步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我们预计美国经济整体仍将具备韧性。截至24年11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8.4%,连续8个月低于50%,整体水平偏弱;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当月同比上涨2.82%;此外24年11月美国失业率水平为4.2%,季调后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达22.7万人,较10月份环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从库存周期角度看,美国库存周期仍处弱补库阶段,2025年或逐步进入被动补库阶段。销售和库存情况是判断库存周期处于哪个阶段的重要变量。从同比数据来看,美国销售同比从2022Q2开始持续下行,库存同比从2022Q3开始持续下行。美国销售总额同比增速已于2023年下半年触底回升。截止到2024年10月,美国销售总额同比为1.71%,库存总额同比为2.39%。美国总库存销售比为1.37,2023年12月至今始终在1.37-1.38间震荡。美国自1999年以来已经历7轮完整库存周期,平均每段完整周期时长约为3年。本轮周期从20年年中开始,考虑到中间受新冠疫情扰动影响,本轮周期持续时长或有所波动,预计本轮库存周期正接近由主动补库向被动补库切换。
美国房地产仍保持韧性,降息预期或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10月美国新建住房销售折年数为61万套,同比减少9.36%。2024年12月20日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为6.72%。根据美国新建住房销售水平与同比情况以及住宅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情况,美国房地产市场仍保持较强韧性。综合考量海外降息预期,我们认为降息周期的延续或将带动房贷利率下行,从而带动美国地产消费复苏。
原材料方面:主要原材料价格预计保持相对稳定。截至24年11月,铜及螺纹钢等大宗商品整体预期企稳向好。综合来看,国内外终端需求或将逐步改善,预期2025年铜、螺纹钢等大宗商品需求可能上升。从供给端来看,全球铜矿资源等供应保持稳定,地缘风险逐渐退散。另外,美联储等欧美央行的逐步进入降息周期,大宗商品整体预期将企稳回升,但考虑到需求端预计仍为温和复苏,预计主要原材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仍保持强势。归因于特朗普上台后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回落,国内经济恢复相对疲软等多方面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仍保持强势。
海运方面:2024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高于去年,美西、美东航线相对平稳。自2024年初以来,受红海危机、巴拿马运河干旱等影响,CCFI较2023年快速上涨,在2024年7月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但在10月底触底回升。预计短期内运价将处于平稳状态,后续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变动对北美航线运输市场的影响。
低空经济:启航元年,驶向星辰大海
4.1 行业: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eVTOL成为重要载体
光伏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新增装机量稳定提升,带动上游设备需求。据CPIA数据,2024年全球/全国光伏装机预期将分别达到507和260GW,对应2020-2024年 CAGR分别为40.53%和52.40%,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进而拉动光伏设备需求,公司有望从中充分受益。
4.1.1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各类载体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产业,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服务、科教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条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是指真高1000米以下,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具体划设低空空域高度范围。低空经济的载体以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型飞机(eVTOL)和无人机为主。
直升机:直升机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3-2032)》,2022年民用直升机飞行时间约20万小时,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为1037架,轻型直升机仍然是我国民用直升机机队的主力,占比达到40%。报告预测到2027年直升机飞行总量突破26万小时,2022至2027CAGR为5.4%;到2032年突破37万小时,2027至2032CAGR为7.3%。预测到2027年,中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将达到1449架,2022年至2027年CAG R为7.0%;到2032年,机队规模将超过2000架,2027年至2032年CAGR为6.7%。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下,伴随低空空域政策改革的跟进,中国通用直升机预计将保持快速发展。
无人机: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中的核心产业之一。在国内多重政策支持背景下,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据中国民航局《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截至 2022 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15130家,比上年底净增2467家。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95.8万架。行业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15.28万本。2022 年,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067万小时,同比增长6.17%。而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2050 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载客无人机数量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有望从2025年的3000架增长至2030年的12000架,预计2050年将达到98000架。
eVTOL: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指采用电机驱动的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飞行器。我国eVTOL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目前在国内,亿航、峰飞、沃飞等公司正积极开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根据保时捷管理咨询预测,到 2030 年,在保守、中性、乐观的预期下,中国eVTOL 市场规模分别为250、500、900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在中性预期下,中国eVTOL市场规模占全球25%份额,即全球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30、2040、2050年全球eVTOL运行数量分别为0.5、4.5、16万架,全球运营商收入分别为10、160、900亿美元。其中2050年收入中,50%来自机场往返,40%来自城际往返。
4.1.2 eVTOL:低空经济重要载体,商业落地未来可期
eVTOL 机型丰富,技术路线多样。eVTOL 是指采用电机驱动的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飞行器,其中电机由电动力驱动,电动力包含电池、燃料电池等不同能源形式。eVTOL构型种类较为丰富,其总体构型可进行多种创新性的气动-推进一体化设计和非常规气动布局设计,具体可细分为多旋翼型、复合型、矢量推进型(包括倾转旋翼型及倾转涵道型)。
多旋翼型:适航认证难度相对较低,占地空间较小,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较高,技术难度较低,但能效低,航程短,仅适用于短途运输。
复合型:能效较高,具有高速和长航程的能力,但有效载荷低,占地面积大,重量大,不易折叠,灵活性较差。
倾转旋翼型:具有较高的速度和航程,且可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既可垂直起降,又可长距离飞行,但开发技术难度大,研发风险和成本高,且对载荷及乘员数量有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运输。
倾转涵道型:具有高速和长航程能力,效率较高且兼具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技术难度极高,投资较大,产品开发与测试周期长。
eVTOL 性能优势明显,竞争能力突出,发展前景广阔。eVTOL 主要具有六大性能特征:飞行安全性、运行可靠性、绿色环保性、运营经济性、智能自主性、体验舒适性。1)飞行安全性:eVTOL 采用多电池系统、多电机驱动多旋翼,具有多套独立可靠的动力系统提供安全冗余,大幅提升飞行安全性。2)运行可靠性:eVTOL 运营环境复杂,对运行可靠性要求更高;电气化的eVTOL简化了传统动力及传动复杂的机械结构,在各种功能上均实现了运行可靠性。3)绿色环保性:eVTOL 基于电动化,没有发动机,符合零碳愿景和环保要求,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噪音,提升乘坐体验和舒适度。4)运营经济性:eVTOL 在生产、设计、运营等方面均具有低成本优势,随着规模化和供应链不断成熟,未来eVTOL运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更加大众化、普适化。5)智能自主性:eVTOL 拥有智能驾驶技术,帮助感知、决策、控制,实现高度自动化运行。6)体验舒适性:eVTOL 可实现城内及城际空中交通“门到门”无缝中转,缩短行程时间以提高通勤效率,同时具备噪音小,带来沉浸式观光体验。
eVTOL 适用范围广,应用场景丰富。目前eVTOL可以满足少量乘客的城市飞行或包裹递送,小型eVTOL在军事、航模、农业、安防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随着全球eVTOL 量产,应用场景将大幅拓展至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城市物流配送、商务出行、紧急医疗服务、私用飞行器等多种场景模式,大致可分为载人客运、载物货运、公共服务、警务安防、国防军事及私人飞行等六大类行业场景。
4.1.3 先决条件:适航取证
民用航空器只有经过民航局适航审定合格才能够进入中国民航市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适航审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对于eVTOL来说,取证路径也要遵循民航要求进行各环节流程认证和审批。一般来说,一款eVTOL的适航审批流程为适航证AC(试飞)——型号合格证 TC(机型可商业化,但每架产品需单独申请 AC)——生产许可证 PC(批量化AC授权)。
型号合格审定:是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民用航空产品(指民用航空器、航空发动机或者螺旋桨)进行设计批准的过程。符合民用航空产品符合相应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民用航空产品,CAAC会根据《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颁发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简称TC)。型号合格证内容主要包括型号设计、使用限制、数据单、有关适航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对民用航空产品规定的其他条件或限制,取得 TC 证则证明民用航空产品符合相应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型号合格审定主要包括五个阶段:项目受理和启动阶段、要求确定阶段、符合性计划制定阶段、符合性确认阶段、颁证阶段。
生产许可审定:是CAAC对已获得民用航空产品型号设计批准并欲重复生产该产品的制造人所进行的资格性审定,以保证该产品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生产许可审定的最终批准形式是颁发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简称 PC)。持有或已经申请TC,具有申请PC的资格。生产许可证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资料、组织机构和生产设施。取得 PC 表明对于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任何产品均已建立并能够保持一个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产品的每一项目均能符合相应型号合格证书的设计要求。生产许可审定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申请和受理阶段、评审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系统评审阶段、颁证阶段。
适航合格审定:在适航检查人员对航空器完成适航检查、确认航空器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后,适航监察员即可完成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简称 AC)的签发。包括标准适航证、出口适航证、外国适航证认可书和特许飞行证等。持有PC无需进一步证明即可获取AC。取得单机适航证证明每架航空器均按照批准的设计和经批准的质量体系制造。
截至目前,亿航EH216-S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2023年10月13日,亿航EH216-S 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得 eVTOL领域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TC)。2023 年 12 月 21日,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AC),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eVTOL航空器,取得行业领先,正式开启商业化交付。2023年12月28日,首批完成适航认证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分别在广州、合肥两座城市完成了商业首飞演示,标志着EH216-S在当地景区将开展常态化空中商业飞行,稳步推进商业化运营。2024 年 4 月 7 日,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这是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标志着EH216-S率先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为下一步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4.1.4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应用场景多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涉及到的企业众多,且下游应用场景广泛。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环节的研发环节及原材料,其中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中游环节的核心零部件、系统、总装集成,总装集成包括无人机、直升机、eVTOL;下游环节的新型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以及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包括农业、物流业、旅游业、巡检业等。
4.2 政策:顶层设计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4.2.1 顶层政策支持,定调新增长引擎地位
中央强调重视发展低空经济,定调其新增长引擎地位。“低空经济”概念于2021年2 月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的重要性被反复提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2地方政策纷纷出台,助力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多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4个城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多个地区出台多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22年6月,深圳发布“20+8”产业政策,包含无人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被列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2023年12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2023 年 12 月 29 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该条例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设九章,共六十一条,包括总则、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多个地方政府以资金、政策形式围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落户奖励补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完善、应用场景发展等方面展开支持,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助推力。
4.2.3 全球政策同频,低空经济未来可期
全球政策同频,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近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加快对低空经济和eVTOL领域的政策出台,助推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性。1)美国:2023年3 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ASTP)发布《国家航空科技优先事项》,提出优先发展 eVTOL 等AAM飞行器。2)欧洲:2023年12月,EASA颁布第四版eVTOL适航认证的拟议符合性评审方法,对 eVTOL 适航标准进行更新和修正。3)日韩:2020 年 7 月,日本颁布《增长战略跟进计划》,计划在 2023 年开始试行“飞行汽车”业务;2023 年 1 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韩国民航局(KOCA)就未来先进空中机动性飞机的开发和运营达成合作,并共同努力促进先进空中交通项目的安全监督;4)中东:2023年 2月,阿联酋和迪拜方在在世界政府峰会上批准了迪拜飞行出租车垂直起落站的设计模型,预计站点将在三年内开始运营。
4.3 投资建议
(1)亿航智能(EH.O):eVTOL行业领跑者,全球首个三证齐全
全球领先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业。公司深耕空中交通科技领域,为全球多个行业领域客户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和解决方案,覆盖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公司于2016年发布全球首款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引领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新行业。2019年12月12日,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
全球首个三证齐全,eVTOL 先发优势显著。截至目前,亿航EH216-S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2023年10月13日,EH216-S获得eVTOL领域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TC);2023年12月21日,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AC), 2024年4月7日,获得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PC)。
(2)万丰奥威(002085.SZ):通航飞机全球领先,eVTOL进展值得期待
深耕大交通领域先进制造业,坚持双引擎驱动发展格局。公司持续聚焦主业,专注于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产业和低空领域通航飞机制造产业。轻量化产业聚焦铝/镁合金部件,轻量化铝合金产品年产能 4,200 多万套,是细分行业的全球领跑者。通航飞机制造产业发力低空领域,钻石飞机通过丰富机型在低空旅游、能源勘测、农林作业、电力巡查、应急救灾、文化体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加速推进纯电动飞机商业化应用以及进军eVTOL领域。
通航飞机全球领先,抢占 eVTOL 领域先发优势。公司旗下钻石飞机在整机设计研发、发动机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领域具备同行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拥有奥地利、加拿大、捷克三大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及国内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青岛、新昌)四大飞机制造基地,为全球通用飞机的领导者。公司凭借自身的先发优势,推出eDA40纯电动飞机,叠加布局eVTOL领域多年的技术经验、全球各航空局丰富的取证经验及安全飞行等经验,有望抢占先机,把握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成为低空经济通用飞机创新制造企业的全球领跑者。
(3)卧龙电驱(600580.SH):电驱全球领先,领跑航空电驱
聚焦电机行业,坚守“一二三发展战略”。公司大力推进电机产业作为公司的第一条成长曲线要稳定发展,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电机、永磁电机、电机+变频等新电机产品;新能源产业作为公司的第二条成长曲线要快速发展,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电动交通等业务;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公司的第三条成长曲线要全力发展,即“电机+变频+上位机+传感器+N”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
抢先布局电动航空领域,积极推进 eVTOL 产品研发。公司在电动航空领域布局多年,与包括商飞在内的主流主机厂商携手研发,加速电动航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同时,公司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参与航空电动力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
(4)蓝海华腾(300484.SZ):电控技术领先,积极攻关电动飞行器MCU
专注工控产品,电控小巨人。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驱动和工业自动化控制,专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新能源DCDC、中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整体方案解决。
积极攻关电动飞行器MCU,把握低空发展机遇。公司拥有十余年电控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提前布局电动飞行器电机控制器(MCU),组建相关团队重点负责电动飞行器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并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电动飞行器方面的政府资助资金,力图通过对电动飞行器的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电动飞行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设计,实现面向电动飞行器的电机控制系统的开放性、软硬件自主可控。
(5)莱斯信息(688631.SH):民航空管国产化龙头,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民航空管国产化龙头,开展低空飞行产品研制。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国内民航机场运行和空中交通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研发的ATC(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TFM(空中流量管理系统)等多款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加速实现国产化。同时公司在通航领域,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低空飞行服务解决方案及无人机运行管理、低空通航服务系统等通航产品研制,构建未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助力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
(6)华设集团(603018.SH):依托独有竞争优势,深度参与低空项目
竞争优势独特,综合实力雄厚。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可提供包括低空政策咨询、标准制定、规划设计、空域管理、系统开发以及行业应用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先后为113个运输机场和18个通用机场提供工程咨询服务。此外,公司依托行业智库(北京民航院)+规划设计产业策划(公司本部)+行业运用(中设航空),形成了从行业规划、标准政策研究,到通用航空及配套设施设计咨询,再到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及无人机行业落地运用的低空经济业务格局,2023年,公司深度参与省内多个城市市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并依托“路智宝”“路域宝”“航务宝”等系列低空经济融合产品的推广实施运用,积极构建省级低空通航产业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拓展低空经济业务,树立行业标杆项目。截至目前,公司已承担《江苏省交通控股低空(无人机)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太仓市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苏州市吴江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南京市城市场景的空中交通航线网络近期规划》等项目。此外,公司设计的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已成为全国唯一以 B 类通用机场标准建设的飞行测试基地,以及唯一集飞行空域、800米飞行测试跑道、风洞实验室、综合检测实验室、低空监管平台、通航机库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全要素零距离融合在一起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具有示范意义。
(7)苏交科(300284.SZ):布局低空经济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布局低空经济业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等地区密集布局低空应用飞行服务、无人机设备检测与鉴定、低空飞行培训、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及监管体系建设、各类应用场景策划与开发等六大业务方向,针对政府主体、投资平台主体及市场应用主体,开拓低空飞行服务新场景、构建低空交通运输新体系、孵化低空经济产业新业态,立足低空产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致力打造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型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公司承接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江苏省民航统计服务及民航专项统计调查(2023-2024 年)》、《江苏省民航发展蓝皮书(2023 年)暨年度发展分析报告》,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的《苏州市通用机场发展战略研究》、牡丹江市重大项目建设保障中心的《牡丹江海浪机场改扩建项目可研阶段净空障碍物测量》等低空经济项目,积极开拓低空经济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
(1)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面临下滑的可能。
(2)贸易摩擦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逐渐升级,美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范围和征收税率,如果未来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会导致国内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或盈利水平下降。
(3)汇率波动风险
出口型企业在海外的采购与销售业务,通常以欧元、美元等外币定价并结算,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企业所持货币资金的价值,从而影响公司的资产价值。本年度内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汇率存在短期内大幅波动的情况。如果人民币出现短期内大幅升值,企业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企业面临汇率变化对经营业绩带来波动的风险。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相关行业具有产品更新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相关企业需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产品创新与研发实力,保持竞争优势,如果未来企业不能抓住目前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5)技术研发风险
相关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的市场接受也需要一定周期,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受市场需求、客户认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技术如不能及时运用于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则可能对公司业绩增长造成影响。
(6)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相关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对技术开发人员、关键工艺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果公司核心人员流失,则可能会削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报告摘自国元证券2025年1月2日已发布的《新质科技启航,内外需求共振——机械设备行业 2025 年年度投资策略》查看原文,具体报告及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分析师 龚斯闻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2110002
分析师 楼珈利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4040002
分析师 冯健然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4090002
分析师 许元琨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302000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